汉传佛教

列表

中观论疏卷第七(本)

中观“中观论疏卷第七(本)”。中观论疏卷第七(本)释吉藏撰苦品第十二上云无生死及无本际。外云。经言生死是苦涅盘为乐。今既有苦即有生死。若有生死必有始终中间也。二者明如来初生即唱三界皆苦。故知此说是佛教之原。今既有斯教。即知有苦。有苦故则有生死。若无生死者佛说何物苦耶。三者原论主所以破者。必欲拔众生苦与众生乐故耳。若不欲拔苦与乐何...

中观论疏卷第六(本)

中观“中观论疏卷第六(本)”。中观论疏卷第六(本)释吉藏撰作者品第八上来七品一周略破人法明大乘观行。此下十品重破人法明大乘观行。略破为利根人说重破为钝根人说。问何以知前略破今重破耶。答以前后二文证之知有二周之说。三相品末二偈有三双。一偈洗有为无为一切法体。一偈破有为无为一切名字。名体既无则人法悉空。故是一周。次一偈明法无从即法说...

中观论疏卷第五(本)

中观“中观论疏卷第五(本)”。中观论疏卷第五(本)释吉藏撰六种品第五所以有此品来者。佛随虚妄众生种种异说。或作五阴之名。或标六种之称。而意在破我。令我见息法亦不留。滞教之人不领无我但取着于法。上已破其迷五。今复除其惑六故说此品。二者诸方等经历法开道。或观五阴即是实相。或检六种令悟法身。今欲备释众经遍穷诸法故说此品。三者生死之身凡...

中观论疏卷第二(本)

中观“中观论疏卷第二(本)”。中观论疏卷第二(本)释吉藏撰因缘品第一不生亦不灭下第二重牒八不解释。前已略出三种方言。但八不既是众经大意此论宗旨。略释难明。广敷乃现。以去仁寿三年三月二日。江南学士智泰来至皇朝请述所闻。遂为其委释开为十门。一大意门。二寻本门。三得失门。四正宗门。五浅深门。六同异门。七摄法门。八次第门。九料简门。十新...

中观论疏卷第三(本)

中观“中观论疏卷第三(本)”。中观论疏卷第三(本)释吉藏撰因缘品第一以此二偈叹佛下第二次明释八不。开为二。第一青目释八不。第二龙树自释八不。就初为二。第一总释两偈意。第二别释二偈。初问答释第二偈。从不生者以下释初偈。以此二偈者标二偈也。叹佛略说第一义者释二偈意也。龙树所以标二偈在论初者。有二种意。一为叹佛。二明第一义。叹佛者叹能...

入中论略释般若灯(2)

中观“入中论略释般若灯(2)”。入中论略释般若灯∵第四焰慧地∵己肆(焰慧地)分二:庚壹、真实;庚贰、结尾本品。庚壹(真实)分三:辛壹、此地增胜精进;辛贰、此地之释词;辛叁、所断之差别。辛壹、此地增胜精进: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何地精进最炽盛,彼即第四焰慧地。一切世出世间的功德都唯有依靠精进方能产生,若无精进,诸善功德皆不...

入中论略释般若灯(3)

中观“入中论略释般若灯(3)”。巳贰、以喻成立彼者:如由翳力倒执发,二月雀翎蜂蝇等,如是无智由痴过,以种种慧观有为。比如患有翳眼的众生,由眩翳力故颠倒执着本无之毛发、二月、雀翎、蜂、蝇等为现量所见境,诸无智愚夫由无明痴心的过患力,又以种种世智辨慧观察有为诸法,于无自性中执有自性亦犹如此。辰贰、宣说因亦无自性:说痴起业无痴灭,唯使无...

中观正理(1)

中观“中观正理(1)”。——应成派概述——章嘉***∵∵着∵∵白玛旺杰∵∵译∵中观应成派的思想,是佛教宗派内部最高的哲学形式。故此,我在这里对本宗派之定义,以及对其基本的观点,进行一些阐述与解释。∵第一、何谓中观应成派?∵一切事物的自然本性,不依赖于人的思维认识。是故,立论者,不需要把一个立论与敌论双方均可认同的理由作为“...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

中观“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住世时期为界。主要是指佛初成道时为诸大菩萨演说大乘妙法,即“般若”思想。以诸《般若经》为依据,宣扬“般若性空”思想,此是印度早期的中观(三...

入中论自释(2)

中观“入中论自释(2)”。此中若计有功能者,为属现在识耶?为属过去与未来识耶?且已生识中功能非有,若作六啭名功能之识,则识果性,因中亦有不应道理。若许尔者,果应无因生。芽已生时种子未坏故。故已生识中功能非有。若作五啭名从功能识则已生识从功能生,不应道理。识已有故,前已广说,故已生中功能非有。∵∵未生体性之识中,亦无功能。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