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14

中观“《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14”。辰一、(对方之回答):前面我们发了一个太过,说生住灭如果有有为法之法相,就有无穷的过失,如果没有就成了无为法;并在“第一断过”中破了对方互生的观点。现在是“第二断过”,先说对方的观点:如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生法亦如是,自生亦生彼。就像灯能够自照,也能够照亮他物一样,生法能够自生,也能够产生他法。对...

《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13

中观“《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13”。七、观三相品本品观察三相,所谓三相即有为法的三个法相:生、住、灭。按《俱舍论》的观点,一切法包括在有为法和无为法当中。有为法,即由因缘而生、无常性、具有生住灭三相的法,比如五蕴所摄的法;无为法,即非由因缘而生、常有、不具有生住灭三相的法,包括抉择灭、非抉择灭、虚空三个法,如果是《大乘俱舍论》,就有八...

《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11

中观“《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11”。五、观六种品本品的藏文为“观界品”,鸠摩罗什大师译作“观六种品”,所谓六种,就是地、水、火、风、空、识六界。《俱舍论》、《中观宝鬘论》都叫界,其实界和种没有差别,都是种类或种族的意思。《俱舍论》讲:像一座山有金银铜铁等不同珍宝一样,一个相续可以有种种界。具体而言,有六种或十八种。这一品破六界,不破十...

《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10

中观“《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10”。四、观五阴品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蕴。鸠摩罗什大师译作五阴,现在多译作五蕴。所谓蕴,即积聚的意思,也就是很多法积聚在一起。比如色蕴,它可以包括粗的色法、细的色法,显色、形色,果色、因色等;受蕴则包括苦、乐、舍等感受;想蕴包括种种想;行蕴包括种种相应行及不相应行法;识蕴包括六识或八识等。这一品我们主要观察...

《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9

中观“《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9”。壬二、(观察异去法而破):因去知去者,不能用异去,于一去者中,不得二去故。以这个去法才能了知这是去者,所以去者不能用其他去法而去,因为在一个去者中不存在两个去法。去法没有成立之前,去者不可能成立,因为去者一定要依靠去法才能成立。既然之前没有去法,只有依靠现在这个去法才能了知这是去者,那去者用哪个去法...

《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8

中观“《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8”。壬二、(破来去之业——道):一切无有发,何故而分别?去无未去无,亦复去时无。一切情况下都没有发,为什么还要分别呢?连发都没有,又怎么会有道路呢?所以已去的道路不存在,未去的道路不存在,去时的道路也不存在。对方认为:道路是存在的,所以有发。破曰:不管是去还是停留,一切情况下都没有发,没有发为什么还要起...

《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7

中观“《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7”。丑二、(有二去者之过失):若有二去法,则有二去者。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如果有两个去法,则有两个去者。因为离开了去者,去法不可得。在一个去的过程中,必定有一个去者、一个去法和一个去业——道路,这在名言中可以假立,但在胜义中并不成立。因为,如果要成立去时去,则会有两个去法:与能作相关的去法、与所作相...

《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5

中观“《中论讲记》中观根本慧论讲义5”。在和合以及个别的因缘中,都得不到所求的果法。既然因缘中没有果,又怎么从因缘中生果呢?所谓略广因缘,略指因缘的和合;广指分开的因缘,比如地水火风等各自分开的因缘。果如果存在,就应该在因缘中找得到,但略广两种因缘中都得不到果法,所以因缘无法生果。在广的因缘中得不到果法。对方认为毛线是氆氇的因缘,但在每根...

《中观讲座》中观讲座之因不可得果不可得

中观“《中观讲座》中观讲座之因不可得果不可得”。广超法师中观讲座六因不可得果不可得观时品第二十佛教是非常注重讲因缘果报的宗教。基督教虽然有些见解跟佛教不一样,但是他也不能避免因缘果报。婆罗门教的大梵天王给信徒的教导是「我是世间的主人,这世间是我创造的,这世间是我掌握的。」这跟基督教的教导是一样的。有一天大梵天遇到佛陀,佛陀就问他:「一个人行善,是...

《中观讲座》中观讲座之有我或无我

中观“《中观讲座》中观讲座之有我或无我”。广超法师中观讲座五有「我」或「无我」观本住品第九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谁有如是事是则名本住观本住品是第九品,是谈到“我”的问题。“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五蕴和合之内是否有“我”,还是另一个五蕴和合之外有个“我”?就是说有人认为我们的身心组合成我,有人说不是,身心归身心,我归我,这个“我”无量劫以来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