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佛在拘萨罗国郁头随若普棘刺林时,波斯匿王正在巡视郁头随若,听说佛来到了普棘刺林,即派一人向佛问讯并通报说:“拘萨罗王波斯匿要来相见!”

阿难站在佛后执拂侍佛,使者离去以后,佛回顾阿难说:“你随我一起去东向大屋,开窗关门,在隐秘处设座,今日波斯匿王一心无乱,想要听受佛法!”布置妥当,佛与阿难在密室里坐禅等候。

早饭时,贤及月两姐妹与波斯匿王一起用餐,听说他今日要去见佛,便请他转达对佛的问候。波斯匿王默许了。饭后乘车出了郁头随若,来到普棘刺园林门外。有众多比丘正在露地经行,在比丘们的指引下,波斯匿王来到佛的门外咳嗽一声,敲开了门,进屋向佛转达了贤及月的问候。

佛问:“贤及月姊妹再无别人可以差使吗?”波斯匿王说了受托的经过,然后问佛:“我听说沙门瞿昙说:‘如果有其他沙门、梵志自称是全知全见者,这种事过去没有、未来没有、现在也没有!’瞿昙还记得吗?”佛说:“我不记得说过这话!”

身挂大将军印的流离太子此时已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执拂站在波斯匿王身后为父王拂去飞蝇。波斯匿王回顾他说:“前日我和大众同坐,谁最先说沙门瞿昙说过这话啦?”大将说:“是吉祥子青年想先说的!”波斯匿王派一人回去把青年想叫来。

那人走后,波斯匿王问佛:“刚才这个问题,沙门瞿昙还有其他说法吗?”佛说:“我记得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有其他沙门、梵志自称能同时知道一切,同时见到一切的话,这种情况过去没有、未来没有、现在也没有。我记得这样说过!”∵

波斯匿王感叹佛有师道尊严,又问:“人间有四种姓,刹利、梵志、居士、工师有高低贵贱之别吗?”佛说:“有差别,刹利与梵志种姓的德育水平,以及所受其他教育的程度最高;居士与工师种姓者教育水平最低!”

波斯匿王问:“四种姓今世有差别,后世也有差别吗?”佛说:“后世也有差别,四种姓若成就五种断烦恼之法,必得善师如来正觉,必得如意以及长久的利益与安乐,第一信赖如来,第二少病无病,第三无谄无诳,第四常行精进,第五修行智慧!”

波斯匿王问:“四种姓在断除诸行上有差别吗?”所谓诸行是指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又称有为法,在佛法中是指相对于涅槃的五阴、六根乃至六尘六识的生住异灭、生老病死,这些都是运动变化、苦空无我的无常法。日后,阿难称赞阐陀长老时说:“愚痴凡夫不能理解色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与涅槃寂灭∵!”断行就是断生死、断无常,得到涅槃解脱!∵

佛说:“四种姓在断除诸行上是有差别的,有信心者、无信心者,少病者、多病者,不谄诳者与谄诳者,精勤者与懈怠者,智慧者与拙劣者,其所断烦恼的程度是不相同的。”

波斯匿王问:“四种姓在断除烦恼上有差别吗?”佛说:“四种姓在断除烦恼获得解脱上是平等的无差别的。就像四种姓人用不同木质的钻头钻木生火一样,所得烟火没有差别!”

波斯匿王问:“有天人吗?如果有的天人好斗,祂就该到人间来;如果不好斗,就不该来人间!”流离大将执拂站在父王身后说:“瞿昙,先不说那些不来人间的无诤天,如果好斗天来到人间的话,沙门瞿昙一定会说好斗天天福更大,更有修行,能随意驱赶无诤天人吧?!”“有诤乐诤天”即是阿修罗,常与忉利天争战。

阿难站在佛后执拂侍佛,心想:“流离大将是波斯匿之子,我是佛法之子,现在正是时候,子与子共论!”就问大将:“波斯匿王在自己的国家里教令所及,福大造化大,能够随意驱遣别人;但若超出国境,比如说在三十三天上,他说了不算,还能随意驱遣别人吗?”大将说:“波斯匿王尚且看不见三十三天,更谈不上随意驱遣了!”

阿难说:“同样的道理,无诤天不来人间,天福更大更有修行,好斗天尚且不能看见祂们,更何谈随意驱遣呢,没有的事!”

波斯匿王问佛:“瞿昙,这位沙门叫什么名字?”佛说:“这位比丘名叫阿难,是我的侍者!”此时的阿难只是临时侍者,从佛的口气里,在“侍者”前似乎还有“得意”二字没有说出,佛已经认可他了。∵

波斯匿王赞叹说:“阿难像个好老师,所说如大师一样!”又问佛:“真有梵天吗?”佛说:“大王何意问有无梵天呢,若我说有梵天,那个梵天就是清净的意思!”

正说到这里,那位使者将吉祥子找来了。波斯匿王问吉祥子:“前日我与大众开会同坐,谁最先说沙门瞿昙说过:‘如果有其他沙门、梵志自称是全知全见者,这种事过去没有、未来没有、现在也没有?’”吉祥子说:“是毗流离大将先说的!”大将说:“是吉祥子先说的!”俩人就此争论起来。

这时,车夫进来报告,说车辆已经准备好了。波斯匿王称赞佛随其所问一一作答,说:“我今天还有很多事要回去处理,请辞了!”佛说:“大王自便!”波斯匿王从座起身,绕佛三匝而去。

一般认为,佛教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是当时反婆罗门的思潮之一,因此流行很快。其实佛教不是凭空创立的,没有婆罗门教经典的参照,人们或许不知道世上还有如来一说。对于古老的婆罗门教,释迦佛也没有过多的鄙薄。

佛在祇园精舍时,众多梵志午后来访,问佛:“如今有没有梵志学旧梵志法,还是旧梵志法失传了呢?”佛说:“如今没有梵志学旧梵志法,梵志早已荒废了旧梵志法!”梵志问:“荒废多久了?”∵

佛说:“从前有梵志修行清净梵行,自调御、舍五欲、有戒行、性柔软、无害心、能忍辱、不贪财,常诵习,被各阶层所接受,人们都愿意施舍他们。这样清修满四十八年,志求三明,不偷财物,不恐怖众生,彼此和睦,不生烦恼,没有结怨行淫者。梵志以不行淫欲包括梦淫为第一行法,因此自称为梵!他们的床与衣装都很单薄,食酥乳以存命,乞求皆很如法。他们不杀牛祭祀,将牛和人平等看待,牛因而得到安乐,吃得膘肥体壮,使乘牛者安稳快乐,知此道理者没有乐于杀牛的,从前的梵志就是这样做的。

后来,梵志为自利或利他,有事无事地来到人间,月复一月,乐于世间享乐,游戏于夜中,吉牛美女围绕在前,车乘、好衣、家居、婚姻渐渐成了梵志的常愿,他们劝大王举办象斋马斋乌斋等无遮大会,将财物施给梵志,梵志从此得利,生起贪心爱欲,他们造作这些束缚,我们今天就是从那时候沿袭而来,以后又演变成了无故杀牛祭祀,无数牛被杀成了最大罪恶,从此远离正法,衰退至今。从前有三病,淫欲、厌食、衰老。由于憎嫉于牛,开始有了九十八种病,世间爱憎都是由于贪欲而起。如今没有梵志学旧梵志法,梵志荒废旧梵志法以来那么久了!”众多梵志闻法后自受三归,成为优婆塞。曾有六位天子本为外道出家人,生天以后来看佛,说明外道修善也可生天,但是要想究竟解脱却很难。

在古婆罗门教的影响下,时人皆视大梵天王为“如来”。天人常以“逮得般涅槃的婆罗门”来称赞佛,佛也随顺世人的习惯,不仅称赞昔时梵志行清净梵行,直言“我等从彼来!”还在多个场合里自称:“我是梵志,如来是梵,大梵名者即如来号,如来为世间梵;我为婆罗门,得般涅槃,持后边身,为大医师,拔诸剑刺!”佛说:“如世人之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故!”∵

在佛所说法中,也常将沙门、梵志挂在嘴边,好多佛教名词,包括“如来”便是沿袭了婆罗门教的说法。如婆罗门说:“诸梵志书籍亦有此言,如来出世甚为难遇,时时亿劫乃出,彼出世时不度者令度,不解脱者令得解脱”;“我等经籍亦有斯言,如来出世之时实不可遇,犹如优昙钵花!”

但是佛已经说得明白,不管是叫婆罗门,还是叫梵天,在佛教来说都是清净的意思。

41∵

佛在祇园时,阿难带一比丘去东园鹿子母堂办事,在返回祇园的途中,迎面遇见波斯匿王乘一白象,与尸利阿荼大臣一起从舍卫城里出来。

阿难问同伴:“那是波斯匿王吗?”回答是!阿难便下道避至一棵树下。波斯匿王遥见阿难在树间坐,就问尸利阿荼:“那是沙门阿难吗?”回答是!波斯匿王让他驾驭大象拐到阿难那里。

波斯匿王问:“阿难从哪来,要去哪里?”阿难说:“我从东园鹿子母堂来,要去祇园。”波斯匿王说:“如果祇园那边没有急事,可否一起去阿夷罗婆提河?”出于慈愍,阿难不辞劳累地默许了。波斯匿王请阿难走在前头,来到河边下了坐骑,取下象鞯∵∵四叠,铺地为座,殷勤地请阿难坐。

阿难说:“不用不用,大王只要信心清净就足够了!”阿难在便携的坐垫上结跏趺坐下。波斯匿王也坐在一面,说:“我能问个问题吗?”阿难说:“大王要问便问,我听了会好好思考!”

波斯匿王问:“如来做过被沙门、梵志所憎恶的事吗?”阿难说:“如来没有做过被人所憎恶的事!”

波斯匿王感叹一番,又问:“如果有人互相不熟悉,却彼此诋毁或称赞,我看不出那是真的;如果相互熟悉而毁誉的话,我认为那才是真的。如来真的没做过被人所憎恶的事吗?”

阿难说:“如来终究不做被人所憎恶的事!”波斯匿王问:“你说的是哪些事呢?”阿难说:“是说不善的事,所谓身行有罪即是!”波斯匿王问:“何为身行有罪?”阿难说:“所谓身所作的事业被智者所憎恶!”波斯匿王问:“何为智者所憎恶?”

阿难说:“自身所作的事不是害了自己,就是害了别人,或者害人又害己,不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哪些可断,哪些不可断;哪些可成就,哪些不可成就。于是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乱作,结果作恶越来越多,善业越来越少,因此如来终究不做这些事!”

波斯匿王问:“佛为什么不造不善业?”阿难说:“因为佛已经断尽贪嗔痴,断尽一切不善,成就了一切善法!”

波斯匿王问了反面,知道佛不作什么,还是不放心,又问正面,说:“阿难,你是你师父的弟子,学道是想得到无上安隐涅槃,你尚且不造恶业,更何况是如来了!如来所做的都是善事吗?”阿难也从正面上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波斯匿王问:“佛为什么必作善事?”阿难说:“因为佛将贪嗔痴已经断尽,成就了一切善业,断尽了一切不善业!”

波斯匿王连连称善,说:“阿难说得好,我非常欢喜!为了正法,各村送交的租税与象马牛羊,妇女乃至童女或金银财宝∵,凡是佛法允许接受的,我都会布施给你,可惜这些东西你都不要。我皇家有一种衣服名叫鞞诃提∵,在所有最细软的劫贝衣中堪称第一,我把它从伞柄孔中穿过来,你就相信我说的了。这鞞诃提衣长十六肘,宽八肘,我因为崇敬佛法,这就将此衣布施阿难。阿难可把它作成三衣来穿,好令王族及我国家长久增益得福!”

阿难心无贪念显然已成习惯,脱口就说:“不用不用,大王只要信心清净就足够了,我自有三衣,是我所应该受持的!”

波斯匿王说:“阿难若有三衣,姑且送给比丘、比丘尼或初学者沙弥、沙弥尼,用这件鞞诃提改作三衣受持!”阿难默然地接受了。波斯匿王作此布施后即从座起,绕阿难三匝而去。

阿难把衣服拿回精舍对佛说:“这件鞞诃提衣是波斯匿王今日为敬法而布施给我的,愿世尊把两脚放在衣服上,令拘萨罗家长久增加福利!”佛将两足放在衣上说:“阿难,把你与波斯匿王所讨论的话题都向我说说!”阿难向佛说了一遍,叉手问佛:“我这样说法是否诬谤世尊,是否如法,有没有过失呢?”佛说:“阿难,你说得正确,就如你所说的那样来受持吧。如果波斯匿王这样来问我,我也会这样回答的!”

波斯匿王侧面考察了解佛,就是因为他对佛还不托底,后来出了一件事,他对佛的态度才有了逆转。有个梵志死了独生子,愁得不吃不喝不穿衣裳,只在坟前哭泣,后又徘徊到了佛前。佛说:“你好像心有不安呐!”∵梵志说:“我哪能心安呢,我只有一个儿子,忽然就死了!”

佛说:“是的,是这样的,梵志!有了爱就会有忧哭烦恼!”因爱而生苦,爱是产生痛苦的原因。梵志说:“瞿昙怎么能这么说呢,要知道有了爱才会有喜悦心!”梵志认为佛说的不对,摇着脑袋起身就走了!∵

祇园门前有众多市井小儿在下棋赌博,梵志觉得赌徒最聪明,就凑过去把刚才与佛的谈话说了。他们的说法与梵志说的一样。于是,“爱生苦”还是“爱生乐”的争论辗转传入了王宫。波斯匿王把传闻告诉了末利皇后,皇后很赞同佛所说的话。

波斯匿王说:“听说是宗师说的,弟子必然附和,沙门瞿昙是你大师,你是他弟子,你当然也说爱生苦啦!”皇后说:“大王若是不信的话,可以亲自去问佛,或者派个人去问问!”

波斯匿王就派那利鸯伽梵志去问佛:“沙门瞿昙真说过‘若爱生时便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这样的话吗?”

佛说:“假使有个人死了母亲或父兄姊妹、儿子媳妇,他精神失常逢人便问‘见到我母乃至我儿媳妇了吗?’由此就可以知道,爱能生苦!从前有个人,老婆回娘家被亲族逼迫改嫁,跑回去问丈夫怎么办?那个人与媳妇相约来世,用刀砍死媳妇后也自尽了。从这件事也可以知道,爱能生苦!”一切痛苦均由爱念而起,世人竟然熟视无睹。∵

那利鸯伽梵志将佛的意思回报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对皇后说:“沙门瞿昙真是这样说的!”皇后趁机开导波斯匿王,说:“大王爱你的儿子毗流离∵大将吗?”波斯匿说:“确实很爱!”皇后问:“若是毗流离大将死去的话,你会怎么样?”波斯匿说:“我会愁哭懊恼!”皇后说:“大王爱迦尸国和拘萨罗国吗?”波斯匿王说:“当然很爱!”皇后问:“若是国家发生变乱,大王会怎么样?”波斯匿王说:“我会没命!”

皇后又打了许多比方,最后说:“大王爱我吗?如果我不在了,大王会怎么样?”波斯匿王说:“我一定会忧伤苦恼!”皇后说:“由此可知,爱能生苦!”

皇后循循善诱,波斯匿王对佛教似乎有些开窍,发誓说:“就凭这件事,从今以后,沙门瞿昙就是我的师父,我就是他的弟子,我这就受三归依,唯愿世尊接受我为优婆塞,直到命尽!”佛称赞末利夫人“是我弟子中供养如来的第一优婆夷!”

波斯匿王从此将佛视为国师,经常向佛请教,甚至言听计从。佛对他也是关爱有加。波斯匿王身体肥大,动辄浑身淌汗,苦不堪言!有一天,他来到佛前稽首佛足,然后气喘吁吁地退坐一面,喘个不停。佛说:“大王太胖了!”波斯匿王说:“正如佛说,我也正为肥胖发愁,因为太胖了,常常感到羞愧厌烦,痛苦不堪!”佛当即吟诗一首:“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波斯匿王对年轻的臣子郁多罗说:“你能把佛刚才说的诗记下来,每到吃饭时为我念诵吗?你如果能的话,我就赐给你金钱十万,还会经常给你粮食!”郁多罗奉教,待波斯匿王离去以后,就向佛学习,每次吃饭都为他背诗:“大王,如佛世尊所知所见而说此偈:‘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到后来,波斯匿王的身体逐渐恢复匀称,体貌也端正了,他按捺不住减肥成功的喜悦,在楼阁上向佛住的方向合掌致敬,右膝着地三称:“南无敬礼世尊如来,南无敬礼世尊如来,教我节食减肥,让我现前受益!”即便如此,他也不肯当面向佛归依。

41

一天,佛在祇园精舍问比丘们:“我说的断五下分结,你们受持了吗?”比丘们三问三不答。这时候,鬘童子站起身来叉手向佛说:“我受持了!世尊曾说初下分结是欲结,其次是瞋恚、身见、戒取,疑是第五下分结,我受持了!”

佛说:“鬘童子,你是怎么受持我所说的五下分结呢,你从谁那里受持的呢?不会是外道们将你当小孩儿来责备时说的吧?婴儿意无欲想,还会被欲心缠住吗?但他有欲的潜在性,所以说欲为结使;婴儿无众生想,还会被瞋恚心缠住吗?但他有瞋恚的潜在性,所以说恚为结使;婴儿无自身想,还会被身见心缠住吗?但他有身见的潜在性,所以说身见为结使;婴儿无有戒想,还会被戒取心缠住吗?但他有戒取的潜在性,所以说戒取为结使;婴儿无有法想,还会被疑心缠住吗?但他有疑惑的潜在性,所以说疑为结使!”鬘童子被佛批评后低头无语。

佛说到这里也停住了。阿难立在佛后执扇扇佛,叉手请佛为比丘们说五下分结。佛说:“或有一人被欲念所缠,不知舍离,欲念转为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被瞋念所缠,被身见所缠,被戒取见所缠,被疑惑所缠,不知舍离,转为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

依靠何种方法与途径断除五下分结呢?一是即缠即离。被欲所缠即舍欲,欲缠便灭;被瞋恚、身见、戒取、疑惑所缠,同样舍之,诸缠便灭;

二是深入禅定。比丘若有所觉,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依初禅观此觉兴衰,住于初禅必得漏尽。假设住于初禅不得漏尽的话,必将升进得止息处,亦即由初禅入第二禅,若住二禅不得漏尽的话,升进第三禅,以此类推,依次升进第四禅,乃至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依诸禅定观此觉受无常,观其兴衰、观无欲、观灭、观断、观舍之后,便不执着此世间,不执着便不恐怖,不恐怖便般涅槃,如实自知我生已尽,乃至不再受生!”

阿难连连称奇说:“世尊依道依法,为比丘们建立可靠的解脱之道,说舍漏、漏尽之法,但比丘们却不速得究竟解脱!”佛说:“这是因为人有优劣利钝之别,所以修道便有精粗之分;又因修道有精粗之别,所以人便有解脱快慢之分!”

鬘童子心里窝着火,他要逼佛回答那些佛不愿回答的问题,想找个由头弃佛而去:“如果佛为我解答,说这些都是真谛,其他都是假话,我就继续跟他学梵行,否则我会责问他、离开他!”

下午三点多钟,鬘童子结束午修便去见佛,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还用上了激将法:“即便佛不知道这些问题是不是真理,佛都应该实话实说,直接告诉我!”

佛问鬘童子:“我当初可曾对你说过‘世有常乃至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你来跟我学梵行’吗?你当初可曾向我说过:‘若世尊为我一向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我当从世尊学梵行’吗?”鬘童子说:“没有!”佛说:“我从未向你说过,你也从未向我说过,你这愚人何故妄言诬谤我呢?”鬘童子被佛训斥,低头不语。

佛教鬘童子认清修行的轻重缓急,譬如有个愚人身中毒箭,不许医生拔箭救治,却执意弄清射箭人的姓名、出生、长相、民族、何方人氏,弓与弓扎、弓弦是何种材质、颜色,箭簳、箭缠、箭羽、箭头是何种材质、造型,以及箭镝制造者的自然情况等无关紧要的琐事纠缠不休,不等他弄清楚,便会毒发身亡了!∵

有牧师说:“从万物来源看,世界万物是由上帝所造……佛教对于世界万物的来源,既不相信由上帝或神所创造,也不以为是慢慢进化而成。……佛教以为宇宙间一切万物,都无非由‘因缘’所生。……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因……缘,而才成为那种东西的。这个道理看似有理,但却大有问题。请问每一物每一件东西的最初第一个‘因’是从那里来的呢?这个第一因是藉甚么缘而成的呢?例如形成月球的第一因从何而来?世界上第一个苹果由何而生?如说是因缘生,那么生成世界第一个苹果的种子是从那里来的呢?相信佛教永远无法解答。”这些无关生死的琐事正是佛不愿回答的问题。

上帝或天主、真主是兄弟宗教公认的第一因,而且独一无二。据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独一无二的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一男一女,哪一个更像上帝呢?看来在第一因的问题上,上帝也无法自圆其说。

人们只知道是父母创造了我,若说造人者是上帝,那么父母就是儿女心目中的上帝。佛教反复校量讲解“四大、五阴、六入”等法,可知所讲缘起第一义空,是从现实人体的生命起源说起的,生物学上的人如佛教所说,是在父精母血正常,又有神识前来投胎的情况下,三者恰保证合,始有胎身的孕育出世。三者不具备,起源就是空。知道这一点,对于解开今世这一期生命的真相已经抓住了要害。

在无始无终的宇宙里,随便找个切入点都可作为“最初第一个因”,以此满足或糊弄一下世人对生命源头的好奇。若深究下去,无明又以不正思惟为因缘、为束缚;不正思惟则以眼触色为助缘,产生不正确思维而生起愚痴,因愚痴而有欲求就叫贪爱,因贪爱所从事的身语意三行为,就叫作业,众生皆随所作业而有流转。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把无明作为十二因缘第一因,对于即身解脱已经够用了,得三明破无明,心解脱、慧解脱,不造轮回业,生死问题就解脱了,此生便未虚度。这是佛教的人生观。

佛对有些问题一向不作回答,所谓“世界是永恒的吗;世界不是永恒的吗;世界有边吗;世界无边吗;灵魂与肉体是一个还是两个;如来死后无吗;如来死后有吗;如来死后亦无亦有吗;如来死后既非无亦非有吗?”∵∵佛教有“十四无记”之说,无记就是不解答。其中“世界有边吗,世界无边吗”即外道经典所说的初与终,包括异学所求的“最初第一个因”。

如来死后究竟是有还是无,为什么佛不回答?因为解脱生死的圣人有前生而无后世,身坏命终后不再投胎转世,进入不可思议的境界,已经超越了有或无的范畴。佛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叫做“不受后有”,告诉你不受后有了,还要问是有是无,佛就不再回答了。

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摩诃迦叶、舍利弗在耆阇崛山午修。就如来死后有无的问题,有些外道出家人来问舍利弗,舍利弗一律以“佛说这是无记的”来回答。外道们说:“云何所问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有后无后、非有后非无后,一切答言:‘世尊说言此是无记!’身为上座,你咋像个傻瓜一样不知好歹,不辩是非,如同未断奶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说完便都扬长而去。

舍利弗挨了骂也不生气,因为佛说过:“若有智之人欲弘吾道者当修忍默,勿怀忿诤;若诽谤我法及比丘僧,汝等怀忿结心起害意者则自陷溺;若称誉佛及法众僧者,若汝等生欢喜心即为陷溺∵。”

摩诃迦叶坐在不远处的树下,舍利弗走过来相互问讯后退坐一面,问道:“为什么世尊不解说后世有生死、无生死、或有或无或非有非无生死呢?”

摩诃迦叶说:“若说如来后世有生死、无生死、或有或无或非有非无生死,那就等于说如来就是五阴之身。其实佛心已经圆满解脱了贪嗔痴,断尽了导致来生的爱情,佛的境界之深之广之大是不可限量的。因此,说佛后有后无之类便不可记说了!”

佛自己也说:“我若答言有我,则增彼先来邪见。若答言无我,彼先痴惑,岂不更增痴惑,言‘先有我,从今断灭!’若先来有我则是常见,于今断灭则是断见。如来离于二边,处中说法,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说的就是缘于无明而造身口意三业,随业受胎乃至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佛教并不主张探寻宇宙及生命的“最初第一个因”,因为人生短暂,唯有解脱生死才是这辈子的头等大事。普度众生了脱生死,证得无生便是永生,这是佛教引以为己任的使命。

佛坐王舍城竹园精舍附近的申恕林中时,曾经抓起一把树叶问比丘们:“是我手中的树叶多呢,还是这一大片林子中的树叶多呢?”比丘说:“世尊手中树叶甚少,大林中树叶无量,不可相比。”

佛说:“同样,我为人们定说的正法少如手中叶,我所说的都是有利于人们修梵行,开智慧,达到究竟解脱的教法;我所不说的多如大林叶,因为那些知识不利于直达究竟解脱。我说法的原则是可说者则说,不可说者则不说。为何这些问题我一直不说?因为说了对于修梵行、开智慧、了生死,不再往生受生没有好处,所以我一向不说这些;哪些教法我一向演说呢?四圣谛——苦、苦因、灭掉苦因、灭苦之道,我一向解说。因为这些教法有利于修梵行、开智慧、了脱轮回,不再往生受生!”这是佛不答复的理由。

佛在舍卫城东园鹿子母堂时,对来访的算数∵梵志目揵连说:“如果有人说,做事情只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才能做到成功。在我佛门中认为这是正确的说法。

如果有年轻的学僧刚入佛门,我就先教他管好身口意。怎样管好身口意呢?我教他修四念处克服欲念杂念。怎样修四念处呢?我教他守住六根。怎样守住六根呢?我教他出入威仪、言行举止保持正念。

做到以上几条,我再教他远离人群,独住在空闲无事之处,或至树下空闲安静处、山岩石室、露地草垛,或至林中树下,或住在坟地里,净心坐禅。年轻比丘如果成就第四禅,利益就太多了!其他比丘包括长老资深行者,我也这样由浅入深地教他进修,帮助他成就解脱!”

“是不是所有弟子受教以后都能了脱生死呢?”算数目揵连问。佛说:“不一定,有成就的,有不成就的。我是导师,为人指引解脱之道。如果弟子受教后不久就舍弃正道,走上恶道,就不会成就解脱。成与不成都随比丘各自的行为罢了!”

佛的教学方法是按照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实行的。对于普通信众通常先说端正法,以端正受教者的思想认识,包括说布施的福报,说持戒的利益,说生天的好处,说五欲三毒的污秽,说烦恼太强的危害,说解脱生死才是最高的快乐等等贤圣之论,使人听了心生喜悦,对正法可以听得进去了,佛便为之说“苦集灭道”等四种真理,亦即正法要领,无数人就是这样闻法证果的。

对于门内的弟子,佛也提倡由小向大,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失次第。佛教难陀、罗睺罗悟道,以及布置难陀辅导尼众证果,都体现了这种教学思路。佛在世时以其特有的“如来教学法”,曾经令无数弟子开悟证果,成贤成圣,或吸引众多外道学者成了佛门弟子!

自从佛应给孤独长者之请来到舍卫城以来,便以祇园精舍为中心,向释羁瘦、拘留沙、跋沙、苏罗婆,般阇罗、婆蹉、摩偷罗等周边国家或地区辐射,教化人民。过了些年,被瓶沙王请回摩竭陀国,西部弘法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从迦毗罗卫西南不到一百公里的拘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到东南方恒河之南的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直线距离大约五百公里左右,当年佛教传播的东西两大中心分处于此,连接两地之间的往返路线上布满了“古佛道迹”,被后人誉为“佛陀大道!”在长达四十六年的传教生涯里,释迦佛往来于“佛陀大道”周游列国,究竟走了多少来回,哪一回到了哪些地方,停留多久已经无从可考。不过,佛并不会在一处停留过久。

42

晚景时期的瓶沙王,对佛忽然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慨。由于思佛心切,临终前的数年,竟不远千里亲自到舍卫城,请佛回王舍城夏坐,夏坐期间由国家保障僧团的生活所需。佛知道他的心意,默然接受了邀请。

佛住拘萨罗国期间,在鞞兰若黄芦园度化婆罗罗阿修罗王、牟梨遮阿修罗子,受三归为优婆塞;在祇园俱利窟度化地水火风四大女神证得初果,持戒成为优婆夷。其他受化神祇在所不记。离去时,人神对佛与圣众依依不舍,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众多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的一片森林中夏坐后,于七月十五日举行安居结束仪式,明日即将离去。林中有位天神为此忧愁不乐。比丘们离去以后,天神说偈道:“今我心不乐,但见空林树,清净心说法,多闻诸比丘,瞿昙之弟子,今悉何处去?”另一位天子接茬说道:“有至摩伽陀,有至拘萨罗,亦至金刚地,处处修远离,犹如野禽兽,随所乐而游!”解夏后众僧游化人间,去哪里的都有,并非都是集体行动。清代佛定禅师有诗云:“佛在西天法东流,光明普照四部洲,有佛出世龙天喜,无僧说法鬼神愁。”末尾一句便说此事。

佛离开祇园向故国游化,途经拘萨罗人间时,见路边有一大堆木头在熊熊燃烧,便下至道边树下敷尼师坛结跏趺坐,告诫比丘们:“宁抱烈火坐卧,不因女色堕落;宁把骨头勒断,不因供养堕落;宁被截断大腿,不因恭敬堕落;宁被热铁叶裹身,不因信施衣堕落;宁吞热铁丸烧身,不因众美味堕落;宁卧炽热铁床,不因卧具堕落;宁被大锅烹煮,不因房屋堕落。”说此法时,有六十位比丘成了阿罗汉,另有六十位比丘舍戒还俗了。

佛到迦毗罗卫尼拘律园时,摩诃男带领族人前来听佛论说苦乐之道,介绍佛法要领。同时迎请佛僧到新讲堂中入住,族人见佛默许了,当天就着手准备,用车辆运来各种用具,安放床座,软草铺地,准备香料油灯,布置停当以后便去请佛。

佛在大众前后围绕中来到新讲堂外,洗了脚,然后上堂,在中柱下东向而坐。比丘们靠西向东依次坐在佛的身后,释迦族人坐东面西听佛说法。夜里十点以后,佛对族人说:“初夜已过,可以回去了!”族人离去以后,佛因六年苦行中“脊患风痛”,受风落下的背痛病发作,右侧卧下休息,让大目揵连为比丘们说法。

目连演说了因六根被六尘所摆布,可意的便乐着,不可意的就憎恶,而造恶而烦恼而有生老病死的“有漏法经”,反之则是“无漏法经”,受到佛的赞许,称此法能“开发神通,正向涅槃”,无论在家出家都应受持。

清晨日初升时,佛入迦毗罗卫乞食,午后收起衣钵,澡洗手足,将坐垫放在肩上到竹林释迦寺中大林树下,铺座坐禅。有位释迦老者手执拐杖来到佛前,拄杖而立问佛:“沙门瞿昙以何为宗旨,说什么法?”

佛说:“为一切世间众生,包括人和天人消灭斗诤,教导人们修习离欲的清净梵行,舍离虚伪建立诚信,自觉免除使人悔恨的思想言行,不染着有与非有,也说无想∵,这是我的宗旨,说法也是这样说的!”来人不置可否,摇着脑袋离去了。下午三点多钟,佛从禅坐中起来,到讲堂上敷座而坐,为比丘们说此事。

有位比丘站起来,偏袒着衣叉手问佛:“什么是一切世间从人至天使不斗诤,如何修习离欲清净梵行,如何舍离谄曲除去悔恨、不着有与非有,也说无想呢?”佛说:“如果人因其所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做到过去、未来、现在无量恶与不善之法,譬如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等,不爱不乐、不着不住,这样便可以说是苦到了尽头!”佛说了这些即从座起入室坐禅去了。

比丘们去请大迦旃延比丘解说佛的意思。大迦旃延说:“世尊还活着呢,你们应该问佛此是何义才对,不该舍了佛来问我!”在僧众的恳求下,大迦旃延说:“六根对六尘生六识,根尘识三者结合便有触,缘触便有所觉,若有所觉便有想,若有所想便有思,若有所思便有念,若有所念便有分别。比丘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对于过去、未来、现在所谓‘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等’无量恶不善法,做到了不喜爱,没兴趣,不执着,就是苦的结束。世尊只是略说,没有展开来讲,我是这样理解的。诸位贤者可以向佛去说此事,我说的若如世尊所说的道理一样,诸贤便可受持!”佛听比丘们说了以后,印可大迦旃延所说正确,称无家学道者应当好好受持。

佛到毗舍离庵罗聚落时住在芒果林中,有位拜火教徒∵来看质多罗,他与质多罗是世交。质多罗问他:“你出家多久了?”他说:“我出家二十多年了,除了裸形、拔发、乞食,人间游行,卧于土中,也没有什么收获。”质多罗说:“你这个不能称作正法正律,解脱不了生死,不可靠,白出家二十多年了!”

阿耆毗问:“你跟沙门瞿昙学多久了,有什么收获?”质多罗说:“超过二十年了!你要知道,质多罗不会再由胞胎而生、葬埋而死了,不会再因自身而起烦恼,如佛所说五下分结,没有一结而不断的,若有一结不断,还会再来此世托生!”

阿耆毗迦一听,鼻涕眼泪就流下来了,以衣拭面问质多罗:“我该怎么办?”质多罗说:“你若能出家学佛的话,我会给你提供衣钵用具!”阿耆毗想了想说:“我听你的!”质多罗介绍阿耆毗随上座比丘出家,最终修成了阿罗汉。

质多罗居士病危时,看见许多天人劝他发愿来生作转轮王。他说:“若作转轮王,那也是变化无常的苦差事!”陪护的亲属不知道他在跟谁说话,就提醒他要心系正念。他为自己授记五下分结已断,已成阿那含!

佛说忉利天初生儿如人间二三岁,焰摩天初生儿如人间三四岁,兜率天初生儿如人间四五岁,化自在天初生儿如此世间五六岁,他化天初生儿如人间六七岁。以此为参照系,质多罗长者命终以后,生在色界第十八天,即五净居天的无烦天,以天神力很快回到芒果林中礼拜上座比丘们。

有位比丘夜间起身到户外经行,看见天光普照树林,就问:“是哪位天神在虚空中放光?”质多罗天子说:“我是天人王,瞿昙名称子,是庵罗林中,质多罗长者。以净戒具足,系念自寂静,解脱身具足,智慧身亦然。我知法故来,仁者应当知,当于彼涅槃,此法法如是。”说完就隐没不见了。佛称赞说:“质多长者是我弟子中第一智慧优婆塞!”

43

佛与圣众辗转回到王舍城后,即以此为中心在北印度的东部,包括摩竭陀国以及跋耆、末罗、鸯伽、迦尸、委若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四处游化。

后世讹传大梵天王自诩梵天境界永恒不变,是究竟解脱之地。佛世时的大梵天王是已经证得三果的圣者,并非等闲之辈。初果须陀洹已经消除邪见,生起正见,更何况是阿那含。生此邪见者其实另有其人,并非大梵天王,而是婆句梵天,祂曾劝阻善梵王,别梵王,善臂别梵王礼佛闻法。

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婆句梵天心生邪见,说:“此处永恒不变,是纯一解脱之处!”佛以三昧力现身在梵天上说:“梵天的寿量极短,不是长存之地!”婆句梵天问佛:“佛眼所见劫数无边,请世尊说说,我过去都做了哪些善事,才会生在这里?”

世尊说偈答道:“过去久远劫,于大旷野中,有诸大众行,多贤圣梵行,饥乏无资粮。汝救之令度,慈救心相续,经劫而不失;过去有村邑,为贼所抄掠,汝时悉皆救,令其得解脱;过去有人众,乘船恒水中,恶龙持彼船,欲尽害其命,汝时以神力,救令得解脱。是则汝过去,所受持福业,我忆是因缘,久近如眠觉。”

婆句梵天了解了往昔修福因缘,赞叹佛:“决定悉知我,古今寿命事,亦知余一切,是则为正觉!”佛在祇园时,有位梵天子也觉得:“梵天永恒不变,是究竟解脱的地方,从来没见过有超过我的!”佛感知到祂的意念,就在定境中现身在梵天宫里,盘坐在那位梵天子顶上的虚空中。憍陈如与大迦叶、舍利弗与目揵连也随后赶来,在佛座下与梵天座上的中间位置,分别坐在东南西北四方。

佛说:“你现在还认为从来没有超过你的吗?”梵天子说:“我再不敢这样说了,梵天的光明都被你们遮住了!”佛为祂说法以后便返回了祇园精舍。佛在世时,已经帮助有邪见的个别基层梵天子提高了认识。佛不愧是人天师表。

公元前约512年,佛教二十一年时,佛在王舍城遴选终身侍者。缘起可能与弥醯∵“脱侍”有关。那是佛在摩竭陀国阇斗村莽柰林窟时,奉侍者弥醯比丘执意要离开佛,想去金鞞河边柰林中独自禅修。

佛说:“弥醯,你知不知道,我身边无人,无有侍者?你暂时等一等,只要有其他比丘来给我做侍者,你就可以去柰林静处修学了!”弥醯说:“世尊已经解脱了五阴的生住异灭之苦,不需要再学止观∵,可是我还没有断尽生死,还要修学止观,只想尽快去柰林静处修学,早日断尽生死无常,达到涅槃,我已经急不可耐了!”佛说:“弥醯,你要求断生死无常,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弥醯你去吧,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弥醯不听佛劝,结果不久就因遇到障碍,不得不回到佛的身边继续接受“再教育!”

从前给佛做过临时侍者的不下十几位,如优波摩、罗陀、弥醯、那伽波罗、郁陀夷、梵摩那、颇求那、婆迦利(跋迦利)、跋耆子、舍利弗受具足半个月时、罗睺罗、欲受罗刹女的长老比丘等。此外还有非人类的侍者,如旷野鬼为报三尊恩“从村而至村,亲侍等正觉”等等。

那伽波罗给佛作侍者时,为了早些休息,竟然装鬼吓唬佛。那时佛住摩鸠罗山,夜暗闪电下小雨,佛出房露地经行。天帝释持所化鞞琉璃重阁随佛经行。那伽波罗比丘为佛侍者,按规矩须待师禅觉后才可休眠。佛因为天帝释跟随不去,故当夜经行较久,那伽波罗即反披毛茸茸的座垫,长毛在外,在经行道头大叫:“摩鸠罗鬼来了,摩鸠罗鬼来了!”

佛说:“你这个愚痴人,用摩鸠罗鬼神的形像吓唬佛吗?不能动如来一毛一发呀!如来早已远离恐怖了!”天帝释问佛:“世尊正法律中还有这种人吗?”佛说:“瞿昙家中极大而广阔,他们在未来世也会取得清净的解脱!”在日常讲经说法时,佛门常被称作“瞿昙家,瞿昙法,瞿昙法中,瞿昙法律”,佛也常将佛法称为“我法律,我正法律”,对此,佛在祇园时有过解释,大意是“杀生乃至邪见是名非法,不杀生乃至正见是名正法;杀生乃至邪见是名非律,不杀乃至正见是名正律!”从个中含义来看,佛教就是教人不作恶,只为善,求解脱的教育!

出了这些事情,尤其是临时侍者把佛撇下不管之后,上了年纪的佛是该选择一名称职的长期侍者了。

当时上尊长老比丘、大弟子等如憍陈如、阿摄贝、跋提、摩诃男拘隶、惒破、耶舍、邠耨、维摩罗、伽和波提、须陀耶、舍梨子、阿那律陀、难提、金毗罗、隶婆哆、大目揵连、大迦叶、大拘絺罗、大周那、大迦旃延、邠耨加㝹写长老、耶舍行筹长老等,都住在用娑罗树叶搭建的佛的茅棚附近。

佛对比丘们说:“我年纪大了,体力开始由盛转衰,需要有个侍者,你们给我举荐一个,让他照顾我,一定要能胜任的,能明白和记住我所说的话,不会偏离意思造成失误的!”憍陈如站起身来偏袒右臂,叉手对佛说:“我愿奉侍世尊!”佛说:“憍陈如,你也上了年纪,自己也需要人照顾,你坐下吧!”憍陈如便礼敬佛足回到座位。其他长老们也都一一毛遂自荐,佛都没有接受。

大目揵连观察佛意已经默定了阿难,就去劝说阿难给佛当侍者。佛曾说过,自己往世为须焰阿修罗时,阿难是阿修罗的儿子;佛往世为大天王时,阿难是其后人荏王。佛与阿难具有父子和祖孙的夙缘。

阿难觉得给佛当侍者很难,推脱不干。目连说:“贤者阿难听我说喻,智者闻喻即解其义,犹如不可见的优昙钵华忽然面世,如来也是这样,久久劫数才偶然出世一次。你可速为世尊做侍者,你会得到很大果报的!”

阿难与佛约法三章:“佛的衣裳不管新旧我都不穿;施主单独请佛吃饭,我是侍者必然随佛前去,但这饭我不吃;不是见佛的时候我不见佛,如果佛同意这三条,我就给佛当侍者!”大目揵连见阿难答应做侍者了,就从座起身围着阿难绕行之后,便去向佛报告。

佛称赞阿难具备十七个稀有可贵的优点,如称阿难言:“我从如来受持八万法聚,初无是心,我受此法为教语他。但欲自御自息,自般涅槃故!”要度人先自度,这是佛弟子正确发心的典范。佛说:“若有不自调御,他不调御(而)欲调御者终无是处。自没溺,他没溺欲拔出者终无是处。自不般涅槃,他不般涅槃(而欲)令般涅槃者终无是处。若有自调御,他不调御欲调御者必有是处。自不没溺,他没溺欲拔出者必有是处。自般涅槃,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必有是处!”

就这样,佛在五十六岁时确定阿难为终身侍者。阿难一做就是二十五年,直到如来灭度为止。

44

接下来的故事发生在阿难出任侍者之后。三十多年前,私自披剃的提婆达多跟修罗陀比丘一道,随着僧团来到王舍城修炼神足。修罗陀说:“你现在要学会心轻,知道心意轻重,再分析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之轻重。已知四大轻重,就修行自在三昧,勇猛(精进)三昧。已修成勇猛三昧,再修行心意三昧;已修成心意三昧,再修行自戒三昧;修成自戒三昧以后,不久就会成就神足之道。”

提婆达多遵照老师的教导,经过这些年的勤修苦炼果然修成神足,于是大显神通,名声很快传到四方。他以神足力上达三十三天,采来天堂的莲花献给阿阇世太子,谎称是忉利天主释提桓因所赐。他又自隐身形,在太子膝上化作幼童。宫女们各自猜测他是人是鬼时,他又化回原形。提婆达多以此博得了太子的赏识与赏赐,也开始盘算着如何战胜释迦佛。他想:“沙门瞿昙有神足,我也有神足;沙门瞿昙有所知,我也有所知;沙门瞿昙种姓尊贵,我也一样。若沙门瞿昙现一种神足,我会现二种;他现二种,我现四种;他四我八,他八我十六,他十六我三十二,随他所现变化,我会成倍地压过他!”有五百多个比丘听说提婆达多自诩神力超过释迦佛,便去投靠了他。

阿阇世太子每天派五百辆大车载着五百份饮食,单独给提婆达多一伙人送饭,提婆达多领着五百人另起炉灶,单独接受供养,使得原本和睦的佛教僧团从此一分为二,教史称之为“破僧!”

清晨,比丘们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返回竹园精舍,收起衣钵,洗过脚以后,来到佛前顶礼佛足,退坐一旁对佛说:“我们早晨入王舍城乞食,听说提婆达多神足无限,能得到大量的供养!”

佛说:“你们不要动心贪求提婆达多比丘那样的名利。那个愚人因为这点名利而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他出家学习比丘的威仪戒律是不会有结果的。就像芭蕉、竹子、芦苇生果即死,来年也不能再活;又如骡子一类的駏驉∵受胎必死。提婆达多也是这样,短暂的利养会让他遭受长久的痛苦,在佛法中得不到智慧、正定与戒律的成就。因此,各位比丘要这样修学,即使有得到名利的条件,也决不生起染着之心!不可因为自己有名利,能持戒修定而自我夸耀,损毁他人。老老实实地修行才可获得智慧。智慧在佛法中是第一位的。提婆达多比丘在佛法中,终究不会获得智慧三昧,也不会具足戒律之法!”

有一位比丘受提婆达多蒙蔽,对佛的教诫不以为然,他说:“提婆达多怎么不解戒律之法?他有神德,成就修行,有这样的智慧,怎么不解戒律之法?有智慧就有三昧,有三昧就有戒律!”

佛说:“戒律是世俗的寻常学问,三昧成就以及神足飞行,也是世俗的寻常学问。只有智慧成就才是第一教义。由禅定得到的神足再高也不会使人究竟解脱,还可能堕入五欲之中。只有智慧才能使人达到最高的觉悟而断除生死轮回。由此可知,提婆达多不懂得戒律、智慧和禅定的正确修法。你们比丘不要像提婆达多那样贪着名利,否则便会走上八邪道,离开八正道。要克制自己对待名利不动心,已经动了心的,要设法消除它!”

当佛说法时,有六十多位比丘脱下僧服而还俗,又有六十多位比丘断尽烦恼,心得解脱,成为三明阿罗汉。

这天清晨,佛从竹园出发,入王舍城乞食。提婆达多也入城乞食,与佛出现在同一条街巷中,佛遥见提婆达多过来,转身就想离去。

阿难问佛:“为什么要离开这条巷?”佛说:“提婆达多也在这条巷里,我想避开他!”阿难说:“世尊难道怕提婆达多吗?”佛说:“我不是怕他,只是不应该与这个恶人相见!”

阿难说:“世尊可以支开提婆达多,让他去别的地方啊?”佛说:“我终究不会有这样的心思让他到别的地方去,他将会以自己的行为去他该去的地方!”

阿难说:“可是提婆达多朝佛走过来了!”∵佛说:“对于愚惑之人,不应与他相见。——不应见愚人,莫与愚从事,亦莫与言论,说于是非事!”

阿难问佛:“愚人能做什么,愚人有何过错,即使和他说话,又有哪些过失呢?”佛说:“愚人自作非法行为,违反正见正律,日益滋长邪见。因此不要与恶友随同共事,以免变成无信、无戒、无闻、无智之人;与良师益友随同共事,便会增益功德,令自戒具足成就!”∵

后世谣传佛患感冒请名医耆婆医治,提婆达多跟佛比药量,也像佛那样服药,结果因过量而中毒,佛见他痛苦不堪,就伸出佛手为他实施“远程治疗”使他康复;提婆达多不领情还恶语谤佛;阿难听了很愤怒等等。说佛能替提婆达多解除病苦,忘了佛感冒还要看医生;佛对提婆达多见都不见,见了扭头就走,哪里会不请自到去给他治病;阿难是证初果者,又是提婆达多的亲弟弟,对送自己出家的亲哥哥岂有愤怒之理,都是后人乱编编得驴唇不对马嘴。

一日,舍利弗对大目揵连说:“咱们去提婆达多那里,看看他是怎样教徒弟的。”提婆达多看见佛的二大弟子来了,不无得意地向徒弟们介绍说:“这两位是悉达的弟子!”比丘们各自生起错觉,心想:“连释迦文佛的弟子现在都来投靠提婆达多了!”

佛上了年纪以后,有时候后背疼不能久坐说法时,常让舍利弗等大徒弟说法。提婆达多也学佛那样对舍利弗说:“你能为比丘们说法吗?我想休息一下,腰背有些痛!”然后也屈膝累足,右侧身躺卧,俨然跟卧佛一样。因为得意就睡着了。

舍利弗与目揵连见他睡了,就用神足力把五百比丘接在空中扬长而去。提婆达多本来就觉得佛讨厌他,心里一直窝着火,醒来以后发现上当了,更加恼羞成怒,发誓说:“不报此仇,誓死不叫提婆达多!我要杀了悉达,自己作三界***的佛!”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名为五逆恶。提婆达多已经占了两条。他刚一生出恶念,就丧失了神足的能力。他对阿阇世太子说:“古人长寿,今人寿短,一旦命终,这一世就白活了。为什么不杀了父王,早日继承王位呢?我准备除掉如来,自己作佛。新王新佛,不亦快哉?”有佛在世,即便是大逆不道的提婆达多也不敢妄称***,自立法王。不除旧佛难立新佛,世无二佛这个规矩看来他懂的。

经过一番谋划和部署,阿阇世发动了政变,派侍卫把父王关进了死牢,然后自立为王,人民都称之为阿阇世王。阿阇世是瓶沙王与毗提希夫人之子,毗提希夫人怀他之时,曾经请相师占卜,称此儿是“胎里坏”,未出生就恨父母,将来必害其父,故名“未生怨”。父母迷信妖言,孩子生下来即被残忍地扔下楼去,幸好只摔断了一根手指,故又名婆罗留支,意为折指。阿阇世从小记恨父母,可谓积怨已久事出有因,邪师提婆达多的出现,更催化了他对父母的报复心理。瓶沙王的悲剧性结尾可谓是现世因果现世受报。后人错说因果,将这归咎于信佛是有失公允的。

相传瓶沙王十五岁即位,在位五十二年,公元前约493年前后,约六十七岁时被囚禁致死。此后,佛到了跋耆国,阿难曾经专门请佛为他授记。佛入那伽城乞食以后,到大林树下坐禅思惟,观察瓶沙王命终所生之处。离佛不远处有一鬼神自称阇尼沙,据说祂是北方多闻天王手下的一名将军,实际就是瓶沙王的后身。他来告诉世尊:“我生前本为人王,于如来法中为优婆塞,一心念佛而取命终,因此转生为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已经证得须陀洹,再也不会堕入恶道,于七生中常名阇尼沙!”

佛对瓶沙王的赞语是:“我弟子中第一好喜惠施的优婆塞!”这是佛对他的盖棺之论。佛的一生没少给信徒们授记。他说:“如来并不是乐于给别人授记,佛为命终比丘授记,是为比丘树立榜样;为命终比丘尼授记,是为尼众树立榜样;为命终优婆塞授记,是为优婆塞树立榜样;为命终优婆私授记,是为优婆私树立榜样。授记的目的是使生者忆念逝者,如此有信、持戒、博闻、慧施、智慧,从而也能发愿效法他们如此修行。”

45

一心想做领袖的提婆达多见阿阇世王控制了政权,也开始实施灭佛计划。他埋伏在耆阇崛山旁的一个小山包上,趁佛在石洞外经行之机,推落一块巨石向佛砸去,却被住在毗富罗山边的山神金毘罗暗中接过去丢到一边。只有一片碎石击中了佛足,制造了“恶心出佛身血”的金枪刺足事件。

刺伤佛足的“金枪”∵后被讹传为木抢、木制长矛、石制长矛,金属物,木刺及硬物等多个版本,称佛遇人劈硬木头,迸出木片一尺二寸长,佛以神通躲避,飞空化作青石,枪便穿石;化水,枪复过水于佛前立;化火焰,枪亦过焰至佛前立;化旋风,枪从傍边斜来趣佛前立。从欲界天逐层避至梵天,再从梵天逐层下来,所到之处皆为天人说“宿缘法”,而此“木枪逐佛”一直不舍,直至佛返回人间为世人说“宿缘法”,最后“还坐本座,佛便展右足,木枪便从足趺上下入,彻过入地。地深六万八千由延,过此地至水,水深亦六万八千由延,过水至火,火高六万八千由延,至火乃燋。”

阿罗汉没有恐惧。面对毒虫猛兽、弃尸林、醉象、落石、外道的鸿门宴,乃至无数非人的攻击,佛都毫无惧色,稳如泰山,竟然使尽浑身解数逃避一根木刺,实与古佛判若两人!∵

佛抬头看着提婆达多,说:“你想害我吗?”提婆达多悻悻地溜下山去,心想:“今天没得手,我再想办法,不信我研究不死你!”

佛在金毘罗山神的石室中养伤,当脚伤痛苦袭来时,能以舍心保持正智正念,不被痛苦所左右。有八位居山为神的天子前来礼佛慰问,然后稽首佛足隐没身形而去。

根据佛的活动规律,除了结夏安居的三个月就在住处受食以外,佛每日早起必到城内乞食。提婆达多对阿阇世王说:“明天早晨,沙门瞿昙进城乞食,咱们把黑象灌醉,假如沙门瞿昙真是无所不知,那他明日就不会来,来了就放象踩死他!”

一些俗家弟子听到风声,都去劝佛不要入城。佛说:“如来是平等正觉者,终究不会被他人所害!”到时依旧着衣持钵入城乞食。

阿阇世王听说佛进城了,不禁嘲笑道:“沙门瞿昙没啥道行,不能预见人心变数!立刻传令驯象师,速将黑象灌醉,给象鼻子安上利剑,踏杀沙门瞿昙!”手下得令,便将“武装到牙齿”的醉象朝着佛的来路放出去!大象借着酒劲,不断咆哮着向佛奔来!

侍者阿难劝佛躲避。佛说:“阿难不要怕!”随即在左右化作狮子王,在象后化作大火坑,心生恐惧的大象放缓了脚步向佛走来。佛对大象说道:“汝莫害于龙,龙现甚难遇。不由害龙已,而得生善处!”

大象弄掉了利剑,双膝跪地,以象鼻亲吻佛足。佛伸出右手抚摸象头说:“瞋恚生地狱,亦作蛇蚖形,是故当舍恚,更莫受此身!”大象当即命终,以心生善念故生在四天王天上。目睹如来降伏醉象以及闻佛说法,围观群众当场有六万多人,以及八万天人同时证得初果。

阿阇世王见大象已死,觉得沙门瞿昙了不起,不被恶象所害,还能杀死大象,因此对佛有了新的认识。提婆达多看出阿阇世有了悔意,骗他说:“沙门瞿昙有幻术,会念咒,能使异教徒望风归附,何况是畜生呢!”

提婆达多杀佛不成,窝了一肚子火没处发泄,出城想散散心,迎面碰见法施比丘尼。此人虽无禅定功夫,但已领悟十二因缘,知道“有生故有老死,乃至有无明故有行”的缘起法则,以及“无生故无老死,乃至无无明故无行”的斩断缘起的解脱法则。佛称此辈是“先知法住,后知涅槃”的慧解脱者,也叫慧解脱阿罗汉。是凭借大智慧到彼岸者,即便初禅尚未证得,也可了生死。

当下,法施比丘尼数落提婆达多说:“你今天太过分了,现在悔过还来得及!”提婆达多骂道:“秃娘们儿,有什么过分!”说着一拳打去,不幸击中要害,法施比丘尼当场身亡。

佛在竹园对比丘们说:“提婆达多又犯了重罪,必将堕入地狱,受罪一大劫不可救药!在我法门中,不见提婆达多有毫厘善法可以称说。犹如有人掉进很深的大粪坑里全身淹没,有人想救他,但他全身污秽无从下手,只好舍他而去。就像提婆达多一样,所受利养过于深重,会使人到不了安隐之处。因此,名利心不可有,有了要赶紧舍弃!”∵

提婆达多杀了人以后,回到住处告诉弟子:“我今天对沙门瞿昙动了恶念,按道理讲,‘阿罗汉’不应该对阿罗汉有恶意,我要去向他忏悔!”提婆达多不知道地狱之门已经为他敞开,自以为是阿罗汉,烦恼却丝毫不减,郁闷得生出病来。他把十个指甲涂上毒药,让弟子抬着他去见佛,以便对佛再下毒手。

阿难以为哥哥是来悔过的,佛却说:“提婆达多终究到不了佛前,这个恶人寿限已到,今天就该死了!”提婆达多未到佛前就从担架上下来,两脚刚一沾地,地上忽然卷起旋风与火焰,提婆达多被自燃之火所烧,顿时有了悔意,正想对佛说“南无佛”,可是不容他说出“佛”字便气绝身亡!

佛说:“提婆达多已经坠入阿鼻地狱中了!”阿难想起当初哥哥送自己出家的情景,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佛问他为什么悲泣?阿难说:“我难过,是因为提婆达多不爱惜家族荣誉,不替父母长辈着想,也是我尚未断尽欲界烦恼,所以悲泣!”

佛说:“如人自造行,还自观察本。善者受善报,恶者受恶殃。世人为恶行,死受地狱苦。设复为善行,转身受天禄。彼自招恶行,自致入地狱。此非佛怨苦,汝今何为悲?”意思是说这不是佛怨恨他,要使他受苦,都是他自作自受,因为犯了五逆罪,才会有这样的报应!

阿难问佛:“提婆达多在地狱里要过多少年?”佛说:“要经过一劫。”阿难说:“劫有两种,有大劫有小劫,不知道是哪种劫?”佛说:“此人应当经历大劫,所谓大劫就是贤劫,劫数尽了以后,业尽命终,还可恢复人身!之后会生在四天王天上,在那里命终以后,辗转会生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经历六十劫不堕三恶趣,只在天上人间往来,最后受身将会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名叫‘南无!’”

古印度婆罗门教将世界一灭一生称为一劫。佛教沿用了“劫”∵的概念,并以辟支佛与如来佛谁出世为依据来划分劫的大小,有辟支佛出世的劫是小劫,有如来佛出世的劫是大劫(贤劫)。人类世界从无始劫前至无终劫后,一直在坏劫、空劫、成劫、住劫中循环往复,期间为时极其辽远,不可以日月岁数来计算。

佛以多种譬喻形容劫数之长,如“铁城芥子喻”,好比四十里地∵见方的一座大铁城,里边装满芥菜籽,用一巨大刮板刮平后,每一百年去除一粒芥菜籽,直到除净,一劫之数还没有完。

阿难问佛:“提婆达多积了什么德,能够六十劫经历生死不受苦恼,最后又成为辟支佛呢?”佛说:“一弹指的工夫发出善意,其福报都多得无法比喻,何况提婆达多博古明今,大量诵习经法,又能从总体上把握牢记在心。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怨恨心而想杀佛;又因为往世有善因,今世对佛又有喜悦心,乃至命终时心悦诚服地口称‘南无’,因而六十劫中不堕恶趣,最后成辟支佛,佛号就叫‘南无!’”

因为罪过深重,不可救治而堕入地狱的,当时还有三大罪人,一是末佉梨比丘,以邪见颠倒、计有计无(常见与断见)的思想,误导无数众生,死后堕入焰光地狱;二是帝舍比丘,阻碍圣众乞食∵,堕入等害地狱;三是瞿迦梨比丘∵,诽谤舍利弗和目揵连,身生恶疮堕入八寒地狱之一的赤莲花地狱∵。

目揵连在祇园时曾经去地狱看望瞿迦梨,他正被火烧,受百牛犁舌之苦,口出怨言说:“我今堕此恶趣,还躲不开你吗?”话刚出口就有千头牛以犁其舌。提婆达多与瞿迦梨不同,入狱之前尚有一念回心向佛,即蒙如来授予辟支佛记,既说明悔过向善有极大利益,也说明临终一念的重要性。

46

目揵连对佛说:“我想到阿鼻地狱中给提婆达多说法,慰问并庆贺他得佛授记!”佛说:“你要注意不可报以急躁情绪,要专心正意,不起杂念。因为罪大恶极的众生,都是因为不受调教才堕落无间地狱的,而且那里的罪人也听不懂人话!”

目连说:“我能听懂六十四种语音,言语沟通没有问题!”佛与神通阿罗汉都有听懂众生心声的能力,包括男语、女语、佛语、梵志、天、龙、鬼、神之语、阿修罗、迦留罗∵、是人非人的歌神甄陀罗等等众生所说,善解人意是这种智慧的粗浅外现。

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凌晨时闻野狐鸣,佛说:“那只野狐狸患了疥疮所以鸣叫,如果有人能为牠治好疥疮,牠一定会知恩图报!”佛游跋蹉国时,调解当地比丘纠纷未果,对于这种斗骂不休的人和地,佛不喜欢,于是升空而去,至婆罗楼罗村护寺林中树下敷坐。有一头大象王脱离象群也来到林中,倚靠贤娑罗树站立发呆。佛以他心智闻知大象心中所想:“我可算离开那群象了,母象公象象子常在前行,草被牠们践蹋,水被牠们搅浑,让我只能吃烂草饮浑水,我现在可以吃点新鲜草,喝点清净水了!”有位比丘住在拘萨罗乡下林中,已得他心智,烦恼尚有余,不远处有口井,有只狐狼(野干)饮水时被罐钩钩住了脖颈,一边挣脱一边想:“天遂欲明,田夫或出,当恐怖我,汝汲水罐怖我已久,可令我脱!”比丘听到牠的心声,便吟诗一偈:“如来慧日出,离林说空法,心久恐怖我,今可放令去!”比丘自己开导自己,修成了阿罗汉!

佛自然知道目连具备与地狱众生沟通的能力,就对他说:“你现在去正是时候!”阿难在一旁听了佛与目连的对话,心里也宽慰了许多。

目连随即以神足力现身在阿鼻地狱的上空,用弹指唤醒坐禅人的办法呼唤:“提婆达多!”但却无人应声。狱卒问他:“这里有拘屡孙佛时的提婆达多,拘那含牟尼佛时的提婆达多,迦叶佛时的提婆达多,还有在家的提婆达多,出家的提婆达多。你要找的是哪个提婆达多?”地狱在册的犯人也如人间一样,户口簿上很多都是同名同姓者,看出生日期,结合住址才好区分。

目连说:“我要找的是释迦文佛叔父的儿子提婆达多,我想见他!”狱卒们以铁叉、火焰烧烤提婆达多,使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提婆达多仰望虚空,见目连结跏趺坐在七宝莲花上,如同披云见日一样,便问:“是谁?”目连说:“我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大目连!”提婆达多问他:“来干啥,这里没好人,都是大恶人,不干好事儿死了才来这儿!”

目连说:“我是佛的使者,特意来看你,是因为怜悯和惦念你,想帮你拔出受苦的根!”提婆达多听到“佛”字就高兴了,他问目连:“佛有什么教导,有没有说过我堕入恶道的原因?”

目连说:“你不要怕,地狱最苦的地方不过就是这里了。释迦文佛怜念蜎飞蠢动一切众生,如母爱子心无差别,按时阐发义理,终不违反常规失去次序,也不会不分族群类别,作超过限量的说法。现在佛以神圣之口记说:‘你从前动了杀心要害佛,又怂恿别人去造恶,由此业报落入阿鼻地狱中,不经过一劫不会有出头之日。一劫尽了,业尽命终,你会生在四王天上,辗转往生三十三天、焰摩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六十劫中不堕恶道,周流人天之间,最后恢复人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名叫南无,这是因为你临死时口称南无的缘故,如来观察你临终这句善言——南无,故说名号,六十劫中作辟支佛!’”

提婆达多听了这话,欢喜踊跃,善心油然而生,说道:“佛的教导必然无疑,假设我以右胁卧阿鼻地狱中经历一劫,心里也不会再畏罪怕难!”至此,提婆达多终于成为真实的佛弟子,愿意安心接受“改造”,虽然身在地狱,如同已获新生!

目连说:“你现在怎么样,痛苦有所增减吗?”提婆达多说:“我的痛苦有增无减,现在听佛授我名号,痛苦稍微减轻了一些,总之是不值一提了!”

目连问他都受了什么苦?提婆达多说:“用热铁轮辗轧毁坏我身,用铁杵捣烂我形,有暴怒的黑象踩蹋我身,有火山来镇压我面,往日的袈裟化为铜叶,极其火热裹住我体,痛苦之状大体如此!”

目连为提婆达多分析受苦的原因后指出:“坏乱如来比丘僧,所以被热铁杵捣身;斗乱阿罗汉比丘僧,所以被热铁轮所辗轧;教阿阇世王放灌醉的黑象害佛,所以被成群的黑象踩蹋;用大石头砸坏佛足,所以被火山烧毁身形;挥拳打死比丘尼,所以被热铜叶卷身烤焦不得屈伸。随业受报终究不会消散也不会落空,你过去所造的恶业正是这些。应该一心向佛,长夜之中获福无量!”

目连说完大显神通,使阿鼻地狱的刑罚与痛苦暂时停息,说道:“皆称南无佛,释师最胜者,彼能施安隐,除去诸苦恼!”地狱众生闻目连说偈之后,齐声唱诵“南无释迦牟尼佛”,六万余人业尽罪毕,就地命终后生到四天王天上!

目连回到佛前,转达了提婆达多的问候和敬意,以及对阿难的致意,并把提婆达多听佛授记以后的表态——“设我以右胁卧阿鼻地狱中终不辞劳!”也向佛作了汇报。

佛称赞目连悯念群生,使佛弟子渐渐达到灭尽生死的涅槃之处:“如果提婆达多修行善法(十善业),他就不会贪图利养,也不会再造五逆之罪而堕入阿鼻地狱。人要是贪图利养的话,即便对佛法僧团有恭敬心,也不会奉持禁戒,护持身口意业。所以要专心护持身口意业!”

据说晋僧法显、唐僧玄奘游学印度时,还能见到遵行提婆达多遗训的信众与庙宇,只供奉过去三佛,唯独不供释迦佛。鸠摩罗什翻译的《法华经》凭空多出一“提婆达多品”,为梵本及其他各版本所无,已将提婆达多提举到了宿世为“释迦佛之师”的高度,疑为提婆达多后人所造,可见此事看似告一段落,负面影响却还远未消除。

满呼王子系阿阇世王之子,瓶沙王之孙,后来成为满呼国王(优婆耶王),常常供养修罗陀比丘,每日供奉百味饮食。修罗陀贪图利养,渐舍阿练若行,后来竟然还俗,屠牛杀生的事没少干,身坏命终也堕入了地狱。佛说持戒修定,成就神足飞行,都是世俗的寻常学问,凡夫也能练成,有神通不等于是圣贤。只有智慧成就,才能自知漏尽断除生死。提婆达多与修罗陀师徒,相继败坏于阿阇世父子的利养,可知不得漏尽通的智慧,纵然成就世俗五通,也难免浸染五欲而退堕。

朱利槃特悟道以后,随佛来到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满呼王子对佛说:“我听说朱利槃特比丘与卢迦延梵志辩论,连一句也答不上,我还听说佛弟子中没有比他更笨的了!”

佛说:“朱利槃特比丘有神足力,有非凡的上人之法,不习惯谈论世间之事,另外这位比丘的悟境极其微妙!”满呼王子说:“佛虽然这样说,可我还是在想,既然他有大神足,咋不能与外道辩论呢?我今天只请佛及比丘僧,唯独不请朱利槃特!”佛没说什么,默许了。

第二天饭时一到,佛将自己的饭钵交给朱利槃特,让他留在竹园。佛与比丘众前后围绕入城赴宴。王子索要佛钵盛饭,佛说:“钵在朱利槃特比丘那儿,竟然没有带来!”王子请佛派一名比丘回去取钵。佛让王子亲自去取。

王子赶回竹园,看见五百棵繁花似锦的大树,每棵树下都坐有一个朱利槃特。王子搞不定哪个是朱利槃特,便返回宫中问佛。佛教他回到园中,向最中央树下的朱利槃特弹一下手指,说:“确实是朱利槃特比丘的,请起立!”

满呼王子回到树下照佛说的一试,其余五百个化身自然消失,王子把真朱利槃特领到佛前。王子向佛忏悔自责说:“悔不该不信如来言教,这位比丘果然厉害!”佛说:“接受你的忏悔,如来所说终无有二,朱利槃特比丘擅长神足,不学其余法门,常以神足给人说法,能变化若干身形,能大能小,再合为一个!”∵

满呼王子请求世尊听许朱利槃特常到他家接受供养。佛说:“这位比丘后天即将在虚空中进入涅槃了,你还是现在就向朱利槃特比丘忏悔,亲自邀请他吧,因为只有愚人才不理解智者,若是智者,怎会不理解智者的心意呢?”王子认为朱利槃特傻,现在佛把球踢给了他,傻不傻,沟通一下就知道了。

于是,王子向朱利槃特比丘忏悔自己的轻慢,朱利槃特说:“接受你的悔过,以后不要再犯,也不要诽谤贤圣。那些诽谤圣人的众生必将堕入三恶趣,生在地狱中!”饭后,佛为满呼王子说法祝愿以后,即从座起率众离去。

朱利槃特后来果然踊身虚空进入涅槃!还有陀骠摩罗子比丘,也是飞在空中“内身出火还自焚其身,取无余涅槃,消尽寂灭令无遗尘!”佛经称涅槃为无上息迹,没有去处。与后人所谓一灵独耀、一点灵光的境界,以及化作一道彩虹往生空行净土之“虹化”不尽相同!

47

七月十五日是佛僧解夏“受岁”的日子,这一天要举行安居结束仪式,比丘两两相对,互请对方为自己是否犯戒提出告诫,出家年龄在这一天增加一岁,故名受岁。

提婆达多死了以后,阿阇世王也醒过味来,最近沉浸在弑父的自责中,身心烦躁如火烧,在月圆之夜不知道应该做点什么。当时佛住在长寿童子∵的梨园里,长寿童子便劝他到梨园去见佛。阿阇世王与众夫人乘坐五百头大象,打着火把,小心谨慎地出了王舍城,前往梨园。也许是因为做了亏心事,阿阇世王一路上疑神疑鬼,战战兢兢,生怕怨家出来谋害他。

来到梨园,阿阇世王翻身下象,来到讲堂前默然而立。佛在高堂上坐北朝南,前有明灯,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尽入火光三昧∵,禅堂内鸦雀无声,令阿阇世王肃然起敬。

他在堂外洗了脚,然后上堂默然四顾,见沙门寂然静默,止观具足,不禁心生欢喜,自言自语道:“愿使我太子优婆耶也像沙门一样止观成就!”听见佛招呼他:“善来大王!”他连忙五体投地,两手轻抚如来足上,向佛忏悔无辜弑父的罪过,称:“父王无罪而取害之,唯愿受悔后更不犯。世尊,是否有现世报,今生修行是否来得及,是否有用?”∵

佛以论功行赏等事实,说明现作现报是存在的。根本佛教的业报观主张现世建功立业,创造幸福生活,在家勤勉持家,出家精进修行,与消极求死的“佛教”不同!

一般佛教徒认为“如果众生做了杀生等罪业,等待他的将是相应的痛苦。”但是根本佛教并不认可“作恶者只有苦报而没有乐报”的说法。比如为国杀敌的功臣,国家会优待,现世就会受到乐报;非法杀人会被重判或处以极刑而现受苦报;战时窃取敌国的情报或物资会现受乐报;窃取本国的资财自用或资敌会现受苦报;演戏时说瞎话可能会受到奖赏;现实版的欺君妄言,却可能被弃尸荒野等等。

身为军人身不由己,特别是正义之战,杀敌救民不得已而为之,怎么办呢?一是不受不杀生戒;二是事后悔罪:“我从昔来,以愚痴无慧有心杀生,我缘是故今自悔责!”忏悔的意义在于“虽不能令彼业不为,(姑)且因此悔责故,于未来世得离杀生,乃至得离盗、淫、妄语,亦得满足正意解脱,满足慧解脱!”有心向善就是好人,修好今世,这辈子就能得好处,如果有来生的话自然也错不了。就拿养生延寿来说,佛也认可,如说:“此诸人民寿命百岁,善自消息得满百岁;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

所说作恶减寿是不善自调养,积善增寿才是善自调养。儒家称“仁者寿”与此说法吻合。涅槃除了了生死以外,根本佛教也有另外的解释,佛说“害意瞋者以不害意瞋为般涅槃,无惭无愧者以惭愧为般涅槃,行非法恶行者以行是法妙行为般涅槃”等等,作恶者以不作恶而行善为涅槃,其现实的积极意义显露无遗。总之,唯有今生今世修好了现做现报,才是佛教的基本立场。

这样一来就消除了阿阇世王的疑惑,因而再次悔过,自愿接受三归五戒,成为优婆塞。佛说:“你迷于五欲才犯了糊涂加害了父王,我同情你的遭遇,接受你的悔过!”阿阇世王邀请佛僧明日入宫赴宴。佛默许了。等他离去以后,佛对比丘们说:“阿阇世王的罪过已经减轻了,如果不杀父亲的话,他当场就证初果了,现在他能主动悔过,重罪已免!”可见忏悔是能消减罪业的。

半路上,阿阇世王对长寿童子说:“你今天的表现太好了,让我受益很大,多亏有你,我才能见佛闻法,心里才能这么敞亮,我不会忘记你的好处!”回到王宫以后,阿阇世王准备了丰盛的饮食。

第二天一早,世尊着衣持钵,与众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一起来到王宫就座而坐。阿阇世王亲手供养佛与僧众,饭后撤去食钵,端上净水请大众洗手毕,顶礼佛足,再次悔过,见佛再次接受了他的悔过,便取来一个小座坐在佛前。佛为他说法以后,便从座起身,带领徒众离去了。从此以后,阿阇世王成了佛门的重要护法弟子。

优婆迦尼是阿阇世王的发小,是主管农业的大臣。他的哥哥跋提只顾眼前享乐,不信有来生也不为来生造福。跋提家有七道门,每道门都有人把门,拦阻上门乞讨者,还用铁笼铁网遮住庭院,以防飞鸟落入庭院拣食谷粒儿。姐姐难陀也很抠门儿,从来不肯施舍,跟哥哥一样都是王舍城最吝啬的富人。住在迦兰陀竹园里的阿那律、大迦叶、大目连、宾头卢等四大比丘决定设法劝化他们。

阿那律趁跋提正在吃早餐饼,突然从屋地下钻出来,也不言语,直接把钵举到他面前。跋提不情愿地给了他一点儿饼。阿那律走了,大迦叶又钻出来,跋提不高兴地给了他少许鱼肉。佛在王舍城耆婆伽养子的庵婆园,答耆婆伽问食肉事时说过:“有三种情况,即见杀、闻杀、疑为己杀,我说不能受用肉食;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而杀,这三种情况可以受用肉食,但不得贪着!”

大迦叶得了鱼肉返回竹园以后,跋提一边训斥门丁,一边责骂:“秃头沙门没有正行,善于幻术诳惑世人!”跋提的妻子是跋耆国质多罗长者的妹妹,坐在旁边劝他不要诋毁沙门,说:“阿那律和大迦叶都是圣贤,来咱家乞食是咱家的荣幸!”

正说着,大目揵连从空中飞进庭院,结跏趺坐在虚空中。跋提问:“你是神是鬼?”目连说:“我是人,我师父是释迦文佛,我叫大目揵连,我想对你说法。佛说有两大布施,所谓法施、财施,我现在不说财施,只说法施,一是不杀生;二是不偷盗;三是不邪淫、四是不妄语、五是不饮酒,长者应当毕生修行!”

跋提见这五件事不花钱就能办到,便答应了,他请目连下来就座,招待他用过斋饭,就到仓库里想挑一块不好的白细布,可是挑来挑去就是舍不得。目连说:“施与心斗诤,此福贤所弃。施时非斗时,可时随心施!”跋提想,目连知道我的心思了!就拿了一块布送给目连。为使跋提受福无穷,目连收下并为他祝愿:“观察施第一,知有贤圣人。施中最为上,良田生果实!”然后先说端正法,再说正法要,跋提当场证得初果,受了三皈五戒。

母难陀正在家中烙酥饼,宾头卢从地中钻出来伸手索要。母难陀说:“比丘你不要瞪着我,你瞪冒了眼珠子,乃至死在我面前,我也不给!”宾头卢便入灭尽定,母难陀一看他真没气儿了,就吓坏了,心想:“连国王都尊敬这些佛徒,要是死在我这可要吃官司了!”就祷告说:“沙门复活,我给食物!”宾头卢一听就从地上爬起来。

母难陀想作个小饼,一连烙了三张饼,一个比一个大,想拿最小的,结果三饼粘连在一起,就说:“比丘要吃就自己拿吧,何故戏弄我?”宾头卢说:“大姐,我不须食物,只是对你有话说,你拿这些饼跟我去见佛,我们听佛的话就是了!”

二人来到佛前,宾头卢对佛说:“这位老夫人名叫难陀,是跋提长者的妹妹,不肯施舍他人。唯愿世尊为她说法,使她分清善恶!”

佛对母难陀说:“你拿着饼施给如来和比丘僧吧!”母难陀施舍完毕,还有剩余的饼。佛说:“再次施舍给佛和比丘僧们!”母难陀再次施舍完毕,还有剩余的饼。佛说:“你把剩下的饼施舍给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们!”可是供养之后还有剩余的饼。佛说:“可以把剩下的饼去施给那些贫穷的人!”至此,三饼已经供养了无数人,但是还有剩余。

佛说:“把剩下的饼丢在清净之处或者清净水中,因为我没看见有谁能消受此饼,除了佛!”母难陀就把剩饼丢进水中,就像热铁球投入冷水,立刻沸腾冒烟啾啾作声!

那时候,佛往往示现饮食神变以启发施主们的信心。目睹者甚至放下手里的活计,当即随佛出家而修成阿罗汉的例子很多。有一次,佛在拘萨罗国孙陀利河边刚刚剃了头发没多久,用衣服蒙在头上结跏趺坐。后夜时分,有个婆罗门起来祭祀,剩下一些食物,拿到河边想找个大德婆罗门进行供养。

佛听到脚步声,就咳嗽了一声,把头露出来。婆罗门一看是个剃头的沙门,不是顶上盘着螺髻发的婆罗门,就想拿着食物走开,又一想不只沙门剃头,婆罗门中也有剃头的,就转回身来问佛:“你是什么种姓出身?”佛说:“你别问是什么种姓,只应该问是怎么修行的。就像钻木取火一样,下贱种姓当中也能生出圣人来,而且有智慧有惭愧,有精进善调伏,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心地清净常修梵行。现在正是时候,应该奉施你剩余的食物!”

婆罗门准备把食物供养佛。因为是说法后才换来的,所以佛不接受。正所谓万两黄金不卖道。按照教理,专门供养佛的食物,如果佛不接受,其他任何人食用了身体都受不了。婆罗门问佛怎么处理这些食物,佛说:“你把食物倒在无虫的水中,或者杂草稀少的地方。”婆罗门就把食物倒在无虫水中,就像烧红的热铁丸投进冷水里,立刻像开锅一般,水花翻涌,热气蒸腾,啾啾作响!吓得婆罗门一溜烟地跑到岸上,供养祠火息灾去了。

拘萨罗国那罗聚落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用五百具牛犁在田间耕作时,佛来托钵,他不情愿供养,还教训佛。后见佛示现饮食神变而出家学佛,证得阿罗汉。还有王舍城的火与婆罗门见佛连续三天上门托钵,厌恶地想道:“秃头沙门何故屡次前来,是贪图美食吗?”佛知道他的心思,随机说法,最后也是示现饮食神变。此人再生信敬之心而出家学佛,证得阿罗汉。

母难陀也是一样,目睹神迹后心悦诚服,闻佛说法后证得初果,也信受了三皈五戒。优婆迦尼下乡检查农业生产,听说哥哥姐姐都信佛了,乐得睡不着觉,回城时先去佛前确认,庆幸道:“我们家族获得极大的利益了!”佛说:“正如你所说的,归依佛,会使你的父母获得极大的利益,已经播下后世幸福的种子了!”

优婆迦尼长者闻佛说法后去见阿阇世王。阿阇世王见面就问:“你哥哥姐姐都信佛了吗?”“是的,大王!”∵阿阇世王当即下令击鼓,通告全城:“从今以后事佛之家不缴租税,优待事佛之人,来者迎之,去者送之,因为事佛者都是我的道法兄弟!”

阿阇世王留优婆迦尼吃饭,优婆迦尼说:“我还没听佛说过,优婆塞在饮食上有什么规矩,我先问明白了再吃不迟。”于是派一手下人代他去问佛。

佛说:“如果饮食会产生不良作用,有损于善心善行,这种饮食就该避免,反之但用无妨。清信士有五种善法戒,能持其中一戒就持一戒,能持二戒三戒四戒乃至五戒都应随力持之。受戒时应当再三问他,能持几戒就让他受持几戒。受了戒的清信士哪怕犯一戒,身坏命终后也会生在地狱中,奉持一戒也会生在善处天上,何况奉持二戒乃至五戒!”五戒能持几戒就受几戒,受了就要做到,做不到的宁可不受,否则是不明智的。

“从今以后,允许比丘授予优婆塞五戒和三自归。如果比丘要给清信士、清信女授戒时,要教他们露出右臂叉手合掌,再三自称姓名归佛法僧众,最后再自称:‘我今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如释迦文佛最初为五百商人授三自归,尽形寿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若持一戒,就将其余四戒封起来;若受二戒,就将其余三戒封起来;若受三戒,就将其余二戒封起来;若受四戒,就将其余一戒封起来;若受五戒,就应当全部受持。”∵

佛听许比丘为居士们授三归五戒,是在阿阇世王归依后没多久。阿阇世王与佛的善缘不是很长,佛在摩竭陀国的日子也不多了。

48

佛在摩竭陀国游化时,某日入庵婆罗村乞食。魔王蛊惑村民不要施舍饮食给佛,村民因此都不与佛说话,也不供养佛。佛没有得到食物便走出村子。魔问佛:“沙门竟然要不到饭吗?”佛说:“你想叫佛受苦恼吗?你使我得不到食物,你不久也将受到恶报!”魔说:“瞿昙,你再进村去,我会让你得到食物!”佛说:“即使一无所有,如来也会自得其乐!”∵

有一年,摩竭陀国闹饥荒,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到人间游化,后面跟随有上千位优婆塞和五百位乞残食者,他们走城过村来到那罗聚落卖衣者的芒果园∵中。

村长刀师氏是大雄尼揵子的徒弟,尼揵子对他说:“你能不能和沙门瞿昙进行一场论战,要像蒺藜狗子一样让他难以对付,既不好答又不好不答呢?”刀师氏问:“圣者,我应该怎样说,才能让沙门瞿昙如此尴尬呢?”

尼揵子说:“你去沙门瞿昙那里,这样问他:‘瞿昙,你常想让所有的家庭都幸福都吉利,你不是这样想的和这样说的吗?’他若说不是,你就问他:‘你与愚痴凡夫有何两样?’他若说是,你再问牠:‘你要是真为所有家庭好,为什么满世界闹饥荒,而你还领着这么多人到处乞求,所过之处如同遭了雹灾,家家遭受损失而没有看到利益,你所做的完全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动听!’这就是蒺藜论,能叫那个沙门瞿昙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刀师氏就照老师教的去问佛,他见了佛很恭敬地问候一番,然后退坐一面对佛说:“瞿昙,你是不是常想让所有的家庭都幸福都吉利呢?”佛说:“如来经常这样想,也经常这样说!”刀师氏说:“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为什么你带着大众还有那些不伦不类的人,在闹饥荒的时候到处乞食呢?”

佛说:“我回想起九十一劫以来,没看见过一个人因为施舍哪怕一个比丘而受穷的,你看现在有的大富人家家财万贯,人丁兴旺,要知道那都是乐善好施的结果。有八种因缘令人破财折福,那就是王法罚没,歹徒盗劫,被火焚毁,被水冲走,自然损耗,抵债不还,冤家坑害,恶子败家,这是造成财产损失的八种原因。我还要说无常是第九个原因。你丢掉九个原因,却说是沙门瞿昙破坏了别人家庭,如果你不放弃恶言恶见,一旦命终,就会像铁枪投水那样堕入地狱之中!”

刀师氏心生恐怖,直觉后脖颈子的汗毛都立起来了,马上向佛忏悔道:“世尊,我这就悔过,我像个傻瓜一样在佛前胡言乱语了!”∵

刀师氏懊悔地回见尼揵子,说了论战败北的经过。尼揵子一计不成,又与其他外道名师在稀有讲堂开会。外道们说:“我们从古至今一直受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和其他一切信众的恭敬供养,现在全都断绝了,人们只恭敬供养沙门瞿昙及其出家弟子。在座的谁是有智慧的大士,能够假装去沙门瞿昙那里出家,把他们的说法记下来,回来一五一十地都告诉我们,我们再用他们的教法去教人,让人们乐于相信我们,我们就可以像从前那样得到供养了!”

有人说:“有个年轻人名叫须深,机智聪明,派他去准行!”外道们找到须深劝他去佛门剽窃佛法。为与佛教争夺信众与供养,须深默然接受了密派,伪装学佛,去竹园精舍出家。

比丘们正在房舍外露地经行,须深问:“各位***,我能来出家修行吗?”比丘带他去见佛,顶礼佛足后退立一面对佛说:“这是外道须深,想来出家修行!”佛察知须深的来意,告诉比丘:“你们应当为外道须深剃度,接受他出家!”

须深出家半个月后,有位比丘告诉他:“我们已经解脱生死,自知不受后有了!”∵须深问比丘:“你是得了初禅,二禅,三禅,还是得了第四禅呢?”比丘说:“都不是!”须深问:“那你是因为从色界禅开始入无色界禅而解脱的吗?”比丘说:“也不是!”

须深说:“那你说的前后也不合牙呀,没有修成禅定怎能自己为自己授记,说我解脱了呢?”∵比丘说:“我是慧解脱者!”说完,比丘们各从座起走开了。

须深满怀疑惑地前去问佛。佛说:“他是先懂了缘起法,然后才知道已经解脱的。那些善男子就是这样独一静处专精思惟,心不放逸,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的!”须深说:“我不懂!”∵佛说:“我没问你是否已经懂了,而是要你自己先知道依据缘起法去修行,然后就懂什么是涅槃了。只要想通了,并像那些善男子一样去独自修行,自然就解脱了。”

须深请佛解说如何依据缘起法修行解脱。佛说:“我现在问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我。是有生才有老死,而不是离生而有老死,对吗?”须深说:“对!”佛说:“同样,是有怀胎才有出生、有爱慕才有贪恋、有接触才有觉受、有名色才有六根、有造业才有六识,有无明才有造业,而不是离开无明而有造业,对吗?”须深说:“对!”

佛说:“因为无生所以才会无老无死,而不是离开无生而有不老不死这回事,对吗?”须深说:“对!”“同样,因为破除无明,才不会去造生死轮回业。而不是因为愚痴啥也不懂,才不造生死轮回业的,对吗?”须深说:“对!”

佛说:“有了这样明确的认识,是否他就舍离了欲恶不善(贪嗔痴),亲身证得禅定了呢?”须深说:“不是!”佛说:“这就叫做先知缘起法,后知涅槃乃至心善解脱!”常有人问,如何才能证解脱,了生死,有什么好办法?慧解脱者就是榜样就是答案。

佛在祇园时曾经说过,有个特别可信、可求、可闻、可思、可观、可日常修持之法,坚持此法不动摇即可如实自知不受后有。是什么方法呢?就是眼见美色不贪恋,眼见恶色不瞋厌,远离或舍弃因色而起的一切烦恼。耳鼻舌身意对声香味触法也是同样。如实觉知六根对六尘,可意的无贪恋,不可意的不憎恶,爱与恨,贪嗔痴全都轻轻放下,不是不分别,而是不染着。这就是有正确知见者,即可自记不受后有∵。

有一次,在舍卫国象耳池畔,比丘那罗问茂师罗:“有什么方法特别可信、可求、可闻、可想、可观、可长期修持,而使人生起正确认识,所谓因它而有出生与老死,因它而无出生与老死呢?”茂师罗说:“如你所问,我说那就是投胎与不再投胎!投胎就是‘后有’,不再投胎就是‘后有灭’,也就是无生的寂灭或涅槃!”

那罗问:“说不投胎即涅槃者,你现在就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了吗?”连问三遍,茂师罗默然不答。殊胜说茂师罗:“你先等一下,我替你回答那罗!”茂师罗说:“我不说话,你为我回答吧!”

殊胜对那罗说:“有特别可信乃至使人得出正确认识的方法,那就是所谓不受后有即涅槃。”∵那罗说:“那你现在就是漏尽阿罗汉了吗?”∵殊胜说:“我说不受后有即涅槃,但我不是漏尽阿罗汉。”那罗说:“你说不受后有即涅槃,又说不是漏尽阿罗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殊胜说:“我来打个比方吧,智者一听就明白了。好比旷野路边有口井,无绳无罐无法取水,行人又热又渴,绕井转圈却找不到绳罐,他知道井里有水而且看得仔细,却够不到喝不着。同样,我知道不受后有即涅槃的真谛,但我未达到漏尽阿罗汉的果位∵。”这与须深闻比丘自言生死已尽,是慧解脱者道理是一样的。

须深听佛说到这里,只觉心明眼亮便证初果,顶礼佛足说:“我现在悔过,我是为了窃取佛法秘密才来正法中出家的,所以我要悔过!”佛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须深把事情的始末原由向佛作了坦白,恳请佛的原谅!

佛说:“我接受你的悔过,你要拿出决心来这样说:‘我从前愚痴不善无智,于正法律盗密出家,今日悔过,自见罪、自知罪,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因为凡是能够知罪悔罪的人,将来都会成就律仪,增长功德而不会退步。打个比方吧,智者一听就懂我的意思了。好比一个罪人一日被刺三百矛,必然痛不可忍。可是如果为了窃取佛法而出家,盗法以后再去招摇撞骗,将来所受的苦报必会成倍地超过日刺三百矛的痛苦!”外道须深闻佛说法后也成了智慧解脱者。

须深盗法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时代的变迁,外道思想也由简单对抗变成文化渗透,许多外道的“智慧大士”或大神经过粉饰,摇身一变即成了“诸大菩萨”,随着“句味炽然”而又来历不明的“佛经”,如同金融战里的伪钞,以“土枭附块”之道渗入佛教法脉,取代佛做了“大乘”。虽在《阿含经》里本无半点名分,但在古印度《梨俱吠陀·原人歌》等外道经典里却不难见到其原型∵。

佛灭一千多年后,婆罗门教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过革新后而改称印度教(新印度教),公元八九世纪后成为印度流行的宗教。而佛教则在“公元一二世纪间,从部派佛教大众部中产生了大乘佛教(它把以前的佛教称为小乘佛教);最后,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同婆罗门教互相调和结合,又产生了大乘密教。印度本土佛教在公元九世纪前后渐趋衰微,十三世纪初归于消灭,十九世纪后始渐复兴,二十世纪中叶起,特别在‘不可接触者’群众中得到发展(《辞海》1989年版)。”∵

外道六师见盗法计划泡了汤,又商议说:“有沙门瞿昙在,人们不信奉我们,我们得不到供养。要想办法整他们一下!”这些人找到尸利掘长者,煽动说:“你是梵天的儿子,为了怜悯我们,你应该在屋地下挖个大火坑,把饭菜投入剧毒,把沙门瞿昙和他的徒弟们请到家里来‘供奉’,如果沙门瞿昙真能无所不知,就不会接受邀请,否则他们一定会来,把他们全都烧死毒死,那样的话天下就会太平,再也不会有灾害了!”

尸利掘默然听从了六师的吩咐,出城去请佛。佛知道他心中所想,什么也没说便接受了邀请。尸利掘在回城的路上心想:“现在看来,我六师所说的话果然是真的,沙门瞿昙不知我心中所想,必然会前来送死!”

尸利掘回家以后,布置人手在屋里屋外布置火坑,火坑上弄好伪装,摆设床座,饮食里投下毒药,然后派人去请佛。有些知情的优婆塞急忙跑去劝阻佛,佛说:“各位不必担心,如来终究不会被他人所害,即使阎浮里内劫火烧至梵天,也不能烧我,何况这点儿小火!”

佛叮嘱比丘们说:“你们不要先进门,也不要先吃任何东西,我进你们再进,我吃你们再吃。”来到尸利掘家,佛若无其事地把脚刚迈过门坎,火坑自然变成了清凉的浴池,池中盛开各种鲜花,有的莲花大如车轮,还有蜜蜂王游戏其中。杀机四伏的“鸿门宴”顿时变成了鸟语花香的乐园!

这时,佛足微微离地高约四寸,安详地进入长者家中。落足之处,便有车轮大的莲花瞬间绽放!佛在平常走路时多用常人之法,所以乞食回来也要洗脚。绝大多数有神通的阿罗汉平常也不显神通,与常人一样。此刻是非常环境下的随机示现,后来竟被逆推成了佛诞时“七步莲花”的翻版。

佛右转身告诉比丘:“你们都踩着莲花走!”于是,弟子们踏着莲花进入了长者家中。由于座位下就是火坑,座位悬空也不牢靠,故佛以超越时空的智慧,说如下祈示:“假设我从过去世以来,供养恒沙诸佛,承事礼敬没有违背圣意的话,持此至诚的誓言,使这里所有的座位全都牢固。我现在允许比丘先用手把住座位,然后再坐,这是我的教诫!”大家就座以后,座位下莲花盛开,屋内外芳香四溢,在场的人全都陶醉了!

尸利掘目睹如来神变,顿时如梦初醒,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