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问∵∵没有学问∵∵∵●陈琦萍∵明伦月刊399期2009/11

∵学,一定要问,学而不问,永远没有学问。问,是孔子智慧、知识最大来源之一。一部《论语》便出现了一百一十七次的问,可以看出孔子对问的重视。

∵《论语.八佾篇》,记载孔子好问的故事,经文说:「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本章应是孔子在青少年未成名时,自我学习的生活片断,在晚年叙述,由弟子记录下来的。孔子年轻时,进入鲁国初祖周公的太庙,参与祭祀,在事前演礼时,对於太庙的祭品、礼节、仪式无所不问。某个人见孔子「每事问」的行为,不解的说:「谁说鄹人家的孩子孔丘熟知礼仪啊?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到後,淡淡的说:「参与祭礼,明白礼的内涵,这才是礼。」

∵问,有问他人,如这一章「子入太庙,每事问(人)」。有问自己,如牛顿见苹果落地,苦思强索,问自己问出了答案。孔子思想的形成,来自问人的少,问己而悟出学问的多。也因他的好问,带动、鼓励了弟子问难。以子张为例,就曾前後十三次以不同形式问孔子。

∵一个人聪明与否,与天赋有关。一个人智慧的形成,有许多是问人、问己问出来的。有疑,才会问,问明白了,就是「智者不惑」。

∵孩子喜欢发问,对父母或许是项心理负担,但如能耐心顺势诱导,无形之中能帮助孩子养成好问的、开朗的学习品格,终身受用不尽。学生喜欢发问,对教师或许会加重工作分量,如果教师乐于耐心解答,便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涓涓细流交成滔滔巨浪。

∵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一定源自它的孩子敢问父母,学生敢问教师,下属敢问长官,人民敢问元首,而又敢于问自己。同时,做父母、教师、长官、元首的,以能被人问当成一件快乐的事。

∵孔子思想,随着他的逝世而渐渐湮没,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大的损失。秦汉以後,独裁专制的皇帝,配以弯腰屈膝的儒生,使得孔子思想特色之一的「问」,从此与中国人绝缘。我们不但丧失了有疑难问父母、教师、长官、元首的勇气,也遗弃了遇到困惑问自己的智慧,转而问天、问神、问鬼、问卜。

∵舜因「好问」而有大智慧,仲虺劝商汤「好问则裕」,喜欢问,智慧自会充裕,孔子更要人「疑思问」。学问,学问,要学也要会问。

∵(孔子进入鲁国周公的太庙,参与祭祀。演礼时,对於太庙的祭品、礼节、仪式无所不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