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两不相伤【龙泉解《道德经》60章】

传统文化“两不相伤【龙泉解《道德经》60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本章讲修道人应清静无为,无欲无求,方能免受伤害。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国,是指专门修道着,也可以说是出家人。这种人会有什么样的作为呢?他们最好的作为是不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顺应自然...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对中国路径的探索

传统文化“现代新儒家唐君毅对中国路径的探索”。现代新儒家唐君毅认为,“心性之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具有“圆而神”(不偏执、注重整体、重视变通)之智慧的根据。他用“礼乐文化”概括中国文化的类型,认为以德性为基础的礼乐文化圆融自足,具有包容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德性基础和礼乐类型,分别从精神实质和文化...

关于生活道教的思考_牟∵钟∵鑒

传统文化“关于生活道教的思考_牟∵钟∵鑒”。一、张继禹道长提出“生活道教”的理念,我非常赞赏,我以为这是继民国年间陈撄宁大师“新仙学”之后,道教理论上又一新的进展,虽然处在初创阶段,但它的前途是远大的,因为它能够发扬道教的优良优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从而使道教焕发出新的生命。道教作为信仰,为道教界所关注;道教作为文化,则为全体中国人所关...

从仪式的角度解读道教(三)

传统文化“从仪式的角度解读道教(三)”。绝对不可否认,那些神秘隐修的个体道士对于中国社会和历史所起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中国人通常被认为是留恋土地的实用主义者;然而,正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人其实也有着追求性灵超越、永恒的激情和智慧。比较起来,另外一种类型的道士才应该说是非常务实的:对他们来说,以及对于他们的信徒来说,道教仪式的...

根深柢固【龙泉解《道德经》59章】

传统文化“根深柢固【龙泉解《道德经》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本章教人俭退虚静,说明以“啬”的原则“治人事天”,才符合“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治人事天,莫若啬。啬,是指俭、节省。做到了“啬”,...

从仪式的角度解读道教(二)

传统文化“从仪式的角度解读道教(二)”。儒家一向自视为中国历史社会和政治传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中国文学的守护者。第一批来华耶稣会的基督传教士把儒家思想介绍到西方。17世纪,清初来华的著名传教士马国贤,试图通过“中国礼仪之争”一事,让罗马相信:儒学是一种理性的哲学,是为信仰基督教的至上真理而做的理性思想準备,正如柏拉图在西方世界产生过的作用...

福祸相依∵(龙泉解《道德经》58章)

传统文化“福祸相依∵(龙泉解《道德经》58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袄。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本章教人混沌养真,冥冥养神。闷闷者,大道不期而至,察察者,妄求至道,其道更远。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嫦娥奔月与道教月仙

传统文化“嫦娥奔月与道教月仙”。与“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神话并列为中国四大神话的“嫦娥奔月”神话,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其自产生初始,就与中国传统的神仙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道教神仙信仰形成以后,其本身所具有的追求长生不死的内容以及渴望自由快乐的品质,受到了神仙家和道教徒的...

以正治国∵(龙泉解《道德经》57章)

传统文化“以正治国∵(龙泉解《道德经》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本章教人回归清净,不可搬弄精魂而伤其身。以正治国,正,是指不偏不倚,无形无状...

《孟子私淑录》旧抄本

传统文化“《孟子私淑录》旧抄本”。是书作者戴震为清代乾嘉间朴学大师,皖派代表人物,原字慎修,号杲溪,因其师江永亦字慎修,故避师讳改字东原。其毕生所学精博庞杂,兼及音韵、训诂、天文及策算等,所著亦富,合三十余种百余卷,有《考工记图注》、《声韵考》、《勾股割圆记》等,然其自认“生平论述最大者”乃《孟子字义疏证》。东原四十四岁修订《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