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蚂蚁哲学

哲学研究“蚂蚁哲学”。多年来我一直给年轻人传授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观念:蚂蚁哲学。我认为大家应该学习蚂蚁,因为他们有令人惊讶的四部哲学。第一部:蚂蚁从不放弃。如果它们奔向某个地方,而你想设法阻止它们,它们就会寻找另一条路线。它们或往上爬,或从地下钻,或者绕行,直到他们寻找到另一条路线。多么美妙的哲学!从不放弃,一直寻找一...

圣严法师《办公室哲学》

哲学研究“圣严法师《办公室哲学》”。通常,一个办公室里总是有不同部门的人在一起工作,每个人各领其职,以分工的方式运作。分工并不等于互不往来,而是一种互补,有时可能你做得多一些,我做得少一些,或是我做得多一些,他做得少一点。虽然我的职场经验不足,但从佛法的立场来看,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或是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都是相通的,所以不一定...

孔子正义论(三)

传统文化“孔子正义论(三)”。三、义与仁——仁爱情感∵但是,这里又可提出一个问题:群体生存中为什么总是会有利益沖突呢?进一步说,人为什么总是会有利欲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以后的儒者往往是诉诸某种人性论,例如荀子有“性恶”论,孟子有“性善”论。问题在于:假如这种人性论是形上而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性”是给出所有一切存在者之存在的本体...

孔子正义论(四)

传统文化“孔子正义论(四)”。四、义与正和宜——正当性和适宜性∵孔子非常重视“义”即正义。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季氏》)他与弟...

孔子正义论(二)

传统文化“孔子正义论(二)”。二、义与利——利益沖突∵上文讨论了如何建构制度规范(礼)的问题:根据正义原则(义)进行建构。但我们还没有追问:一个社会为什么要建构制度规范?其实,一般来说,社会之所以需要制度规范,是因为群体生活中主体间的利益沖突需要加以调节。这就是说,礼制、正义问题的提出,乃是基于利益问题的存在。这也是一般正义论所...

善为道者【龙泉解《道德经》65章】

传统文化“善为道者【龙泉解《道德经》65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多智。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本章讲动脑筋,动心思是一个人的大忌,而淳厚、质朴,甚至是闷闷地冒着傻气,才是养身的宝贵品质。∵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

千里之行【龙泉解《道德经》64章】

传统文化“千里之行【龙泉解《道德经》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

孔子正义论(一)

传统文化“孔子正义论(一)”。孔子正义论是一种关于社会正义的学说,其整体的问题结构是:仁→利→知→义→智→礼→乐。孔子提出了礼有“损益”、即关于制度规范之变动的思想,认为决定着社会规范建构及其制度安排的乃是正义原则。正义原则实质上是作为良知直觉(知)的正义感的原则化。孔子的正义原则实际上有两条準则:正当性、适宜性(地宜性、时宜性...

孔子的“五不”:逆诈,不亿不信

传统文化“孔子的“五不”:逆诈,不亿不信”。上一篇我们讲到孔子的“不逆诈,不亿不信”。孔子是在告诉我们:被骗一两次,根本不能证明你是傻瓜,更不会损害你的人格。因为别人是用合情合理的方法骗你的——你不是相信了坏人,而是相信了合情合理的东西。对合情合理的东西的信任,是人生的必要信念。如果因为害怕被骗,牺牲了这样的必要信念,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其实...

《论语》礼乐思想新探

传统文化“《论语》礼乐思想新探”。由《论语》所载,可看出孔子及其原始儒学对前代礼乐传统的三大贡献:其一,孔子在继承先王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将礼乐的核心内容凸显为社会秩序之上的人伦和谐;其二,孔子又从礼乐的两个方面,创新原有的先王礼乐文化:一则从其社会政治功能出发,进一步将传统礼乐文化重塑为以社会秩序和人伦和谐为终极目的,以礼教、乐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