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妙峰山记事

金显和

2009年4月18日,云南大姚妙峰山建寺落成380周年纪念庆典暨系列佛教文化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北京及云南省内外的嘉宾、领导、专家学者、高僧大德、诸山长老400多人及县内外香客、信众5000多人齐聚大姚妙峰山,共同庆祝和见证了这一佛教文化盛会。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妙峰山建寺落成380年纪念庆典;德云寺佛像开光;妙峰山德云寺名家书法碑廊落成揭碑仪式;碧云妙峰禅修文化传播中心揭牌仪式;妙峰山佛教文化交流会。

在云贵高原巍峨的群山之中,妙峰山只是云南大姚城边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峰。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妙峰山之所以在佛教界里出名,就是因为它有一个禅宗祖庭的道场,曾经出过一个高僧。

明朝熹宗朱同校天启六年(1626),鸡足山僧人彻庸禅师来到妙峰山,看见这里千峰竟秀,万壑争奇,似非人间所有者,于是帅领徒众建造了寺院。历经3载,于明朝崇祯二年(1629)建成。《华严经》里曾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曰妙峰;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云。”依此,彻庸禅师将寺名取为“德云”。德云比丘是善财童子请益的善知识之一。善财童子从德云比丘那里学到了发心自在决定解力和自在心法门,心生欢喜,得大自在。彻庸禅师也是一位大善知识者,他是曹洞宗第十一世传人,初礼鸡足山大觉寺遍周法师,后从浙江天童密云圆悟得法,为临济宗三十五世。德云寺就是彻庸禅师从浙江回来前所建的,也是他的圆寂之处。

彻庸禅师,法名周理,云南省祥云县人氏。十一岁拜鸡足山大觉寺遍周和尚为师。着有《曹溪一滴》、《谷响集》、《梦语摘要》、《语录》等着作。《滇释记》评价彻庸是“滇南自古庭二百余年,祖灯再续者!”《新续高僧传》卷三十八“周理传”云:“古庭而后,二百余年,祖灯再续,实赖斯人!”

德云寺占地100余亩,建筑规模宏大,清静庄严,有五座庭院、218间房舍。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等,两侧为山门、钟鼓楼、地藏殿、客堂、大悲阁、玉佛殿、藏经楼、选佛场、斋堂、僧舍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寺院内鲜花供奉、梵音缭绕、木鱼声声,最盛之时僧众多达300余人。其中,住锡名僧有洪一、洪如、洪闻、洪众、洪能、洪度等。彻庸禅师在妙峰山德云寺所传播下来的曹洞宗与临济宗法脉最盛,以牟定化佛山、大姚龙山、祥云水目山为首,其中又以水目山无住、非相禅师的这支法脉最旺盛。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德云寺建寺135年,不幸毁于大火,大部分殿宇被焚毁,仅大雄宝殿等少部分殿堂幸免。至今在大雄宝殿正梁上尚可辨识建殿时墨书的“崇祯二年”字样。其他被大火焚毁的殿宇则为清代嘉庆年间重修,重修后的大部分殿宇一直保存到了今天。从焚毁到重修时隔41年。德云寺从建寺到焚毁再到重修,历时近200年时间里,在当时经济发展落后、又地处边垂的大姚山区,可以想见当时建设的难度。清末光绪后,德云寺已十分败落,至1966—1976年又遭“文革”浩劫,和尚被迫还俗,部分殿宇被拆毁,金铜佛像被损毁,寺庙改办学校,中国大地上几乎不存在“宗教”,都是清一色的“革命”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佛教事业开始欣欣向荣。1985年德云寺佛教活动场所批准开放,德云寺于1986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定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5月,大姚县人民***礼请印严法师为妙峰山德云寺住持。印严法师是当代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的高徒,又是佛教界着名画僧。印严法师住持妙峰山德云寺五年来,在各方关心、关注和支持下,修葺寺院、再塑金身、加强寺院管理,完善交通道路,广交国内书画名流、佛教专家学者,成立《大雄佛教诗书画院》、编辑出版《佛教圣地妙峰山》、多方寻找、挖掘整理彻庸禅师《曹溪一滴》、《谷响集》、《梦语摘要》等佛教典籍,主持重修公开出版《妙峰山志》,邀请国学大师、知名书法家题写彻庸禅师诗词、语录,建“彻庸禅师诗文书法碑廊”。同时,于2005年4月20日—23日召开首次妙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先后受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档案局邀请,在昆明举办了俩次个人书画展,受楚雄州政协邀请在楚雄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在大姚县城举办一次个人书画展,捐赠云南省档案馆书画作品100余幅、捐赠大姚县***70余幅,云南省档案馆、大理州***等为其出版书画集6集。通过这些活动,广结善缘,弘扬佛法,光大佛教传统文化,令今日之妙峰山颇有当年“华严领袖”、“滇中大刹”的气象!“妙峰山是继鸡足山之后的云南第二座佛教圣山”,已经得到学界资深专家论证并得到各界人士普遍认同,妙峰山一时声名鹊起。

妙峰山德云寺自印严法师住持后,凭他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佛教修持,一方面用文化的力量造就了厚重的文化妙峰山;另一方面,摒弃当今众多佛教场所自以为是的抽签、上表等与佛教本意不符的内容,不收门票、功德随喜,在喧嚣浮躁的尘世中精心营造禅修氛围。的确,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看中国大地万千佛教寺院,大到僧众成千的大丛林,小到三、五寺僧的小庙,还有多少不被世俗所染!

这次妙峰山建寺落成380周年纪念庆典暨系列佛教文化活动,更是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县人民***特拨款10万元作经费保障,受邀前来的领导、专家学者、高僧大德云集:云南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宝三、云南省宗教局局长熊胜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汪宁生、云南大学教授李昆声、春城晚报副刊部主任郑千山、楚雄州原人大副主任马荣春、楚雄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任锦云、楚雄州宗教局局长杨发荣、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崇化法师、都必罕听法师、楚雄州佛教协会会长清缘法师等,还有原云南省省委副书记、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也于4月21日上了妙峰山。

***在妙峰山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边听印严介绍妙峰山历史和当下的情况,边参观考察了德云寺建筑风格、庄严佛像、佛教文化历史遗存、新建彻庸禅师诗文书法碑廊等,对妙峰山佛教文化历史的保存和传承、对妙峰山德云寺现在确立的、符合佛教原本精神意义的禅修方式赞不绝口,对妙峰山今后的建设发展给予了资金和精神的关心支持。

“由于妙峰山的殊胜因缘,我原来定下来要10年左右才能完成的事,想不到5年的时间就基本做完了。到现在我基本定下来离开妙峰山,去做其他有关佛教文化传播的事,妙峰山交由顿海住持。这次活动(妙峰山建寺落成380周年暨佛像开光系列佛教文化活动)算是对我这几年为妙峰山做事的一个总结吧。我是一个对我自己的生命有特殊理解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我想做的事我会全力做好,不想做的事谁也拦不住!我师父老和尚(本焕)把广东南雄大雄禅寺建好后,我做监院,我认真做了两年。后来,老和尚想把寺院交给我,计划安排我做住持,我不想干,我找个借口就来了妙峰山,老和尚也拿我没办法。我到妙峰山住下来后,也得到师父的认可。师父是佛门泰斗,他给妙峰山定了位,亲笔题写了‘佛教圣地妙峰山’、‘华严首参’。我就是走了,以后也还要回来住一住,还要为妙峰山做事”。18日下午佛教文化交流座谈会上,印严的一席话,似在会场投下了一颗炸弹!印严说到这里,与会的专家学者坐不住了!

黄夏年先生抢先发言:听了印严师大发言,有的说法(要走了)放了错误。印严法师做妙峰山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好效果,振兴了古老的妙峰山!但现在来看,仅仅才开了一个好头,还有许多事可以做,现在如果放弃,太可惜了。佛教讲“圆融”,既要有高层次,又要照顾一般层次(指对信众的宗教生活要求)。未来的妙峰山只可能做大,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彻庸禅师自明代以来在佛教界的名声和地位,是当时和现在学届、佛教界都公认的,这是一个先天条件;其次,印严师在当今佛教界僧人中的书画艺术造诣是少有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对妙峰山的关注、关心和支持等等。这些都是做大做好妙峰山的条件。关于妙峰山振兴从文化着手、妙峰山定位为佛教文化圣山,是独树一帜的,这就是做大妙峰山最好的突破口。今后在这方面应该做的事情还不少:一是华严经五十三参第一参参妙峰山德云比丘,华严精神与妙峰山的渊源,还要做深入的探讨;二是德云寺彻庸禅师编着《曹溪一滴》等佛教典籍对佛教、对鸡足山、妙峰山、水目山、龙山的影响;三是彻庸禅师是妙峰山的一面旗帜,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彻庸禅师的一生还没有全面的了解,现在可以对他的生平展开来进行研究;四是彻庸禅师圆寂以后的妙峰山德云寺状况研究也可以进行。把以上问题研究透以后,拿出有分量的东西,对宣传妙峰山有相当大的帮助,说妙峰山是继鸡足山之后的云南第二座佛教名山才有充足的理由。

黄夏年先生话音一落,邱宣充、李昆声、郑千山等专家学者、清缘法师、马荣春前辈等近20人先后发言。大家在说到印严法师的去留问题时,都是异口同声地表示叹息!对妙峰山今后的发展方向、要做的相关事情也提出了不少好意见。譬如进一步完善苍街至德云寺道路、加强妙峰山森林保护、加强妙峰山面山退耕还林、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加强德云寺恢复古建筑力度、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对碧峰庵要加强研究,有条件时可恢复建设碧峰庵、对彻庸禅师的着作可请专家作注释等。

我作为会议的主持人,看得出来,这些来自县外的专家学者和各方人士,对大姚妙峰山也是情有独钟,他们对妙峰山今后发展的关注、关心程度一点也不比我们大姚人差!

释印严法师(钟义波先生):你是天马行空惯了!你说要走,走到哪里?我不知道!

(作者糸大姚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