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胜寺卧佛之谜

1999年6月中旬,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一个小型化工厂的厂长翟智高先生,来山西焦化厂办事,闲暇间他浏览了广胜寺,对广胜寺所建位置产生了兴趣。尤其他瞻仰了广胜寺飞虹塔以及广胜寺所有佛像之后,对这座背靠大山面临清泉的佛教寺庙由衷的崇高。在大雄宝殿前他看过一幅板刻对联之后,他又兴致勃勃,没想联翩。于是他连续默念数遍对联。

金身佛大胸次间纳地包天总是真如妙体

殿宇湛深门面前树光塔影无非性海庄严

后来,翟先生找见了我,问了广胜寺的地理环境及建造时间等,我给他介绍了广胜寺的一点情况……我正在叙述中,翟先生打断了我的话说:“柴先生,据我本人理解,广胜寺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宝地,这里的山水很有灵气。俗话说,天下名山佛占尽,我的感觉中,这条山脉不寻常。”

第二天,翟先生天不明就起床,途步踏查广胜寺的霍山,力图通过踏查发现什么。当地走到区水泥厂北端的时候东山后的旭日即将跃出山峰,此时此刻,苍山顶的万道霞光,编织成为了金光闪闪的天然景色。美极了!瞬间,翟先生看呆了,此时他的眼睛定格在太阳将要升起的山峦起伏凸凹处,怎么,这里的大山尤如一个巨大的佛头,太阳升起的凸凹处,恰是佛头的嘴巴。是,象极了。再往南远处看去,整个大山象一尊卧仰于天地间接一尊大佛,飞虹塔象是大佛的阳具一样勃起……翟先生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这个“佛吐金珠”难得的一瞬。这天是农历的端阳节(1999年6月18日)清晨6时45分,也正是他摄下广胜寺仰天大佛口吐金光的壮观奇景。

后来,翟先生回到洛阳后把洗成的照片寄给我,我随即与广胜寺文管所的孙伟等同志到山下观察多次,由于进差没有看到佛口吐金珠的壮观景象。但是“佛头”还算找见了(其实是观看仰大是的头部最佳观察位置找见了)。接着,我多次与翟先生取得联系并邀请他再来来洪洞。

时间又过了几个月,翟先生于当年10月19日从洛阳再次来“佛胸”到“佛身”,又让真跑了足有五个小时∵,确定将“佛头”、长长达三公里之多所以只能用拼接的办法将其完成。看着广胜寺这尊惟妙惟肖的天然大佛,我心里产生一种崇敬的感觉,感些研究,心里也知道这个神圣的佛教寺庙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一具天卧佛。于是我与翟先生认真分析了地形地貌,又联想到大雄宝殿前的那幅对联的人与一千八百年前创建寺庙之初相隔遥远,但为何又如此之吻合呢?你看:“你看:“金身伟大,胸次间纳地包天总是如妙体,殿宇湛深,门面前树光塔影地非性海严。”这幅对联本来说是大雄宝殿内雕塑成像的释迦如来佛,但是,用到仰卧在天宇间的广胜大佛,更显其“金身多么伟大”,从头到脚这广长三公里的“胸次”∵岂不是纳地包天的“妙体”?“门面前树光塔影”,这里显然捐的是“殿宇湛深”,然而联系到佛体之上的“树光”、“塔影”、“无非是性海庄严”,由此而引深到人世间“性海”(阴阳自然),即阴性指霍泉,阳性指霍峰,……大自然的搭配总是那样的和谐,特别是飞虹塔耸入云端的刚直不阿,又与这里的仰天大佛恰如其分的阳个位置,那真是天作之合。看来古人在选择建阿育王塔院(广胜寺)时,早就发现了这里是一尊纳地包天的仰天大佛了,不然这里岂能如此庄严美妙,风诱人。

附一:法江和无净和尚的传说

传说在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有个名叫法江、法号正觉的和尚,要到王台山朝佛,途经洪洞,他远远地望见东面的霍山南端,金光闪烁,紫气缭绕。他看到了这一景观,认为这地方虽不是仙山琼阁,但也绝不是一般寻常的地方,他十分兴奋和满有信心地打定主意,自言自语地说:只要我在这儿虔诚拜祷我佛,此地一定能降下佛祖的舍利子。于是他就径直朝霍山走来。经过向乡亲们询问,才知道这里在七百多年前,有过阿育王塔院,在四百多年前,有俱卢舍利寺的原址,广开法场,大做功德,虔诚拜祷七七四十九天,他们不分白天和黑夜,熬过了严寒和风雪,到了农历三月十七日子夜时分,只听见天空一声巨响,降下四十多粒色彩幻变的奇物,法江知道这是天帝所赐的佛祖的舍利子,要他在这里行善积德,修塔建寺,弘扬佛法,普渡众生。第二天,即农历三月十八日,他在俱卢舍寺旧址,大开法场,讲经说法。各地的佛教信徒,善男信女,都闻讯赶来,朝佛进香,山上山下,人山人海,真像赶庙会一样,热闹非凡。当朝皇上北周武帝得知此事,便于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诏谕重建俱卢舍利塔和俱卢舍寺。法江大师奉敕四方募化,动工建塔。修建了十一年,工程刚刚过半,到了建德三年(574),北周武帝由崇信佛法,改为废灭佛教,强令寺院和尚还俗,建塔工程逼迫停工了。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重兴佛教,一直到了唐肃宗上元元年(762),俱卢舍寺住持和尚无诤,在当朝的支持和佛教信徒的资助下,才将法江大师修建了一半的舍利宝塔全部建成。

传说无诤和尚建成的舍利宝塔共有十八层。这座宝塔特别神灵,还能够活动。每天晚上半夜三更,万物俱静的时候,它都要俯身到山下的海场喝水,因而这座宝塔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那么苍润清新,而且塔顶经常冒出来缕缕青烟,人们都说这就是舍利塔的宝气。

无诤老和尚有个徒弟名叫悟明。一天晚上,悟明因胃口疼痛,没能入睡,到了半夜三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忽然听见挺直矗立的宝塔向西面的山根倒下,他在吃一惊,情不自禁的大声喊着:“塔倒了!塔倒了!”神塔俯身喝水,不能让人间得知,塔听见喊声,唯恐泄露了天机,急忙翻身起立,由于突然受惊起得太急,用力过猛,塔身断折,有五层塔向西面方向飞去。从此俱卢舍利塔就剩下十三层了,而且再也不能海场喝水了。人们后来才知道,那飞走的五层塔,甩落在寺院西北十几里地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直到现在还叫“半塔村”。

附二:霍泉水神明应王的传说

传说东汉末年,慈同和尚把聚宝盆埋到了霍山南麓半山腰后,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南山妖又来霍山南麓,他满山遍野地寻找,决心盗走聚宝盆。他正在山根海地边沿寻找时,恰恰碰上水晶宫的巡水夜叉。夜叉急报水神。霍泉水神深知聚宝盆如若被盗,霍泉就要断流,满山松柏都要枯死,遂披挂上阵,直取南山妖。南山妖见势不妙,落荒而逃,洪洞、赵城两县的百姓,为了求佑于水神永保霍泉这股宝贝泉水的平安,便在霍泉海池的西北边,筑起了大郎殿修建了霍泉水神庙。传说霍泉水神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李冰。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在当时的蜀郡(今四川)做太守。四川成都、灌县一带,是个大平原。平原周围尽是高山峻岭,岷江就发源在蜀郡西北部终年积雪的泯山上。这泯江上游,坡度很大,水势湍急,到了灌县附近,地势突然平坦,流速减慢,山上冲下的泥沙乱石,就沉积下来。天长日久,河身越来越高,一到夏季,山上的积雪融化,河水暴涨,泛滥成灾。

为了治理岷江河道,李冰吸了前人治河的经验,勘察了地形,找出了岷江泛滥的原因,研究了防治洪水的方法,他命自己的儿子李二郎主持这一水利工程。经过长期艰辛的劳动,完成了这项闻名世界,我国古代最大最成功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这项工程,修建在灌县城外,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洪灌溉系统。主要工程有:起分水作用的“都江鱼嘴”,保护河岸,减少流水冲刷力量的“百丈堤”,隔离岷江内外江水道的“内金刚堤”和“外金刚堤”,宣泄内江过多水量的湃水坝“飞沙堰”,弧形的护岸建筑“人字堤”以及人工开凿的内江通道“离堆”和“宝口瓶”等。

这些工程,虽然修建在两千多年以前,但它能按照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合理控制内、外江的水量,当天气干旱的时候,能够放水灌溉,雨季一来就堵塞闸门。洪水季节,大部分水量可以从外江泄走,使内江灌区免遭水灾;到枯水季节,大部分水量又可流入内江,保证灌溉用水。一年四季,无论水涝季节,农田用水都可进行调节。都江堰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成都平原十多个县的农业生产面貌,把原来水涝旱灾频繁的地区,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富饶粮仓。从此,成都平原就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这些工程的规模和灌溉面积是非常可观的。从“百丈堤”到“宝瓶口”流到灌县东南分成三大支流,输水灌溉农田。外江向正南流去,沿途分成六大支流,总计分去流520多余,分堰2200多道,渠道总长约1165公里,灌溉面积三百多万亩。

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李冰治水的功绩,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修建了水神庙。

到了我国唐代贞元年间(785——804),唐德宗为了弘扬历史上这一水利工程的丰功伟绩,封李冰为霍泉水神明应王,修建了霍泉水神庙。

附三:明应王诛杀蛟龙的传说

传说李冰被封为霍泉水神明应王,当时霍泉海池的海神,非常好色贪欢。每年要选送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做他的新媳妇,稍不如意,就兴风作粮。顿时海池波浪滚滚,洪水漫溢,淹没庄稼,冲毁村庄。李冰上任霍泉水神后,知道了海神作怪的事,便向主办喜事的人说:“今年用不着大家出钱了,我自己有女儿给海神送去。”

嫁女那天,李冰把自己的儿子李二郎扮成新娘。不过二郎不像往年的新娘那样愁容满面,哭哭啼啼,而是红妆艳丽、英姿飒爽。李冰带着海神新娘,端着一满杯酒,走到海池水神的神座前,又把另一杯酒往海池神座前挪了挪,然后,微微躬身向海池神敬洒道:“我很荣幸能够高攀海池君这样的亲戚,请光临坛上,亲来迎娶,让我先敬一杯”。说罢,把原已斟满的那杯酒,又往海神面前送了送。神座上没有动静,李冰停了一会儿又说:“好吧,那么请干杯!”他举杯在手,一饮而尽。可是神座上的那杯酒,纹丝没动。李冰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厉声说道:“海池神瞧我父女不起,既不前来迎亲,那就只好下去会他一会了!”

李二郎早已作好准备,听见父亲一声令下,跳进海池,与海池神交战,经过几个回合,不分胜负。李冰遂摇身一变,变成一头非常雄壮的牛,跳入水中与海池神搏斗。因海池神本身在是一条蛟龙,勇猛无比。李冰打了一天一夜,也没能战胜蛟龙,只好跳了出来。

李冰从海池水中出来后,在附近村庄里挑选了好几百勇敢的小伙子,命令他们每人拿一把强弓,并告诉他们说:“今天,我变成一头牛跟蛟龙撕打。明天,他若也变成一头牛,到时候,我用一条白练缠在自己身上,等我把他引到水面上,你们就射那头没有白练的牛。”

第二天,李冰又变成一头牛,怒吼着跳入水中,不一会儿,风声呼呼,波涛滚滚,两只牛忽而水下,忽而水上,拼死博斗,好一场凶狠恶战。那几百勇士悄悄地伏在海池四周,等两头牛又浮上了水面,他们看准了机会,瞄准那头没有白练的牛,就是一阵猛射,顿时乱箭齐发,蛟龙被射伤。李冰乘机摇身一变,一剑怒斩了蛟龙,为洪洞、赵城两地百姓除了一大祸害。

为了感谢霍泉水神的恩典,千百年来,洪洞、赵城两县百姓都要在霍泉水神圣诞,即农历三月十八日,举行隆重的祭典活动。水神庙明应王殿供有宗猪、宗羊、副猪、副羊、大盘五桌;蒸炉食二桌,鲜果三桌,牌花一桌。供桌上鸡、兔、鸭、鱼,样样俱全。每逢会期,唱戏三天,广胜寺山上山下,海池四周,水神庙前,都是人山人海。人们纪念着霍泉水神,传颂着他的丰功伟绩。

附四:分水亭和好汉庙的传说

霍泉水神斩杀了蛟龙,又命黑猪拱出霍渠,灌溉着万亩田地,洪洞、赵城两县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新的矛盾双出现了。每到用水的高峰季节,两县百姓经常为水发生争执,纠缠不休,又加上这些地方民风素来强悍,不肯服输,年年为水争水斗殴,伤及人命。两县的知县也都偏袒本县,以致于事情越闹越大,官司直打到平阳(今临汾市)府衙。

平阳知府把这件案子左思右想,觉得非常为难,他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他烦燥极了,在院子里踱来踱去,无意见瞥见厨房的一口大铁锅,不由心中一动,顿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三月十八日,霍泉水神诞辰庙会那天,洪、赵两县百姓都来等着看平阳知府怎样了结这一桩公案。过了一会儿,平阳知府宣布了分水方法。他大声宣布说:“我置了一口大油锅,要把锅里的油烧得鼎沸,我亲手扔进十枚铜钱,这一枚铜钱就代表一分水,你们两个县各派出一个代表来捞,捞几个钱,就得几分水。”

平阳知府宣布了分水方案后,立即下令点火。当时,有风吹过,风助火势,炉火越烧越旺,铁锅里油烟沸腾翻滚,平阳知府当众将十枚铜钱扔进锅里。水神庙前,海池四周,人山水海。洪洞、赵城两县的知县大人急忙召集各渠的渠长,各村的沟头商量选拔下油锅捞钱的人。下洞锅捞铜钱,人命关天,这可不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渠长、沟头们当众许诺:悬赏重金,养活全家,还是没有人敢出来。正在人们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来。他当着知府、知县、渠长、沟头的面,对赵城县的乡亲们说:“我母亲现在桃树洼家中,我从小丧父,是母亲把我抚养长大成人的。我今天下油锅捞钱,一不要重金悬赏,二不要养活全家老小。如果我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希望赵城县的父老乡亲,照管一下我老娘的生活。”话音刚落,他飞快把手伸进油锅,捞出七个铜钱。

这样一来,赵城县得水七分,洪洞县得水三分,并建造了分水亭。世人为纪念桃树洼勇敢的小伙子的功德,就在水神庙旁边,为他修建了生祠——好汉庙。

附五:吕洞宾云游广胜寺的传说

从广胜寺大雄宝殿向东,沿石阶而上,便到了吕祖洞。吕祖洞内供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像。广胜寺这样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着名佛教寺院内,怎么能有了道教庙殿,这中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传说吕洞宾是道教八仙中的第四位。姓吕、名岩,祖父吕渭,父亲吕让,于唐贞元十四年(768)出生于书香门第。他一生坎坷,屡次考进士都落了榜。到了唐咸通三年(862),他已六十四岁,父母又命他去应考,他万般无奈,只好勉强到了长安。他在一酒店中闷闷不乐地喝洒。正巧,遇见了道士汉钟离,俩人一见如故,谈吐句句相投,十分投机,经过几次叙谈,吕洞宾决心求道,而汉钟离道士却反复考验吕洞宾的决心,对他进行了十次测试和考验。

第一次测试是:汉钟离对吕洞宾说:“你的骨节尚未完全,志行未完,若想成仙,还要等几辈子。”说完就告辞了。吕洞宾怏怏而归。到了家中一看,家中人全都死了,洞宾毫不悲戚,就去买棺材。但再回来一看,家中又全部都安然无恙。这是第一次测试。过了几天,吕洞宾到集市上去卖他的一把祖传宝刀。价钱说定,买主又翻悔了,只肯出一半价钱。洞宾毫不争执,连那一半钱也不要,扔下宝刀就走了。这是第二次测试。第三次测试是:吕洞宾正月初一过大年出门,门口一个乞丐要求施舍。洞宾给他钱,给他物,乞丐仍然索求不止,而且恶言相骂。洞宾面无怒容,乞丐又拔出刀剑刺杀,洞宾反加礼敬,索性敞开胸怀让他来刺。于是乞丐哈哈大笑而去。第四次测试,洞宾牧羊于山中,遇到一只老虎,他以身挡虎,保护羊群。老虎也随即掉头走了。第五次测试,洞宾夜中读书,忽然来了个绝色佳人,窈窕万态,调戏百端,洞宾则是坐怀不乱。第六次测试,洞宾家遭劫盗,无以为生,只得躬耕自给,忽然在锄下发现很多黄金,洞宾以土掩之,一无所取。第七次测试,洞定在市上买到一些铜铜器,回到家中发现全变成了金子。于是,他寻访卖主,全部退还。第八次测试,他在市上遇到一个卖药的道士,自言吃了他的药,十日之内必死,洞宾便买下吃了,居然无恙。第九次测试,洞宾外出,正赶上春潮泛滥,他乘船渡河,行至河心,风涛掀舞,而洞宾端坐不动,置生死于度外。第十次测试,洞宾独坐一室,忽见无数鬼怪,有的打他,有的要杀他,洞宾无为所动,又来了几十个夜叉,押着一个血肉淋漓的死囚,哭号着:“你前世杀了我,现在要偿我的命!”洞宾道:“杀人偿命是应该的”,便索刀寻绳,准备自尽。忽然空中一大喝,诸鬼匿形,一人从天上降下,却是汉钟离道士。

汉钟离通过对吕洞宾的测试和考验,正式接受洞宾为徒弟,向他传授了灵宝要法,给他吃了仙丹,又教他火龙真人的天遁剑法,使吕洞宾功成圆满。

传说吕洞宾功成圆满后,到处云游。一天,他只身一人,身着道袍,来到霍山南麓的广胜上寺。老方丈见他仙风道骨,鹤发童颜,心里非常敬佩,便当面吩咐弟子为老道人安排住宿。这位身材高大,道貌岸然的老道士,看见老方丈为自己安排住宿,便朗声说道:“俺是道家,要住石洞”。提到石洞,老方丈想到了中殿东侧的山崖上,那个三尺见方,神奇莫测的石洞,便对这位道人说:“仙人一定要住石洞,咱寺院里倒有一个。只是这个石洞,长达一千多里,人站在洞口,就能听呼呼的刮风声和哗哗的流水声,使人感到阴森可怕,深奥莫测。传说在北周武帝建德三年法江大师的两个徒弟曾钻进这个洞,一直到了五台山。从那以后,再没有人敢进去过。”老方丈边走边说,把这位老道人引到洞口,只见他在大方方毫不犹豫的进去了。

第二天,广胜寺老方丈到了洞口,请那位老道人出来用斋,喊了半天,洞中没有一点儿动静。山门又没有。他肯定出了寺院,莫非出了意外和不测?老方丈截止想越后悔,悔恨不该让这道人进洞中去住。老方丈正愁眉不展、百般焦急的时刻,忽然猛一抬头,看见洞口石壁上留诗一首:

洞府别有天,宾至伴云眠。

来朝庐山去,此处好参禅。

老方丈读完这首诗,仔细一琢磨,紧皱的眉头马上舒展开来,他恍然大悟地自言自语道:“啊!原来是他。”

原来这是一首藏头诗,把每句的第一字连起来,就是“洞宾来此”。从此这个神仙洞就改名为吕祖洞了。

传说到了明朝,从广胜寺的吕祖洞里又钻出两个人来,成为一大奇闻。

传说在明朝洪武和永乐年间,明代朝廷为了恢复因战争和灾荒造成的中原地区凋蔽的经济,决定从山西的无***地五州的五十一个县的广大地区移民。当时山西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负责移民的官员,就驻扎在洪洞县城西北二里的古大槐树旁的广济寺。当地的老百姓,听说进行要移民,都吓得到处躲藏。移民官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向朝廷交差,便想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到各地张贴告示:“凡不愿迁走的百姓,一律到洪洞广济寺帝大槐树下集合,办理原地定居手续。”各地百姓携儿带女的来到大槐树下后,被兵马团团包围,强令迁走,才知上当,但已后悔莫及,无法逃回家中。这中间的两个年轻小伙子。他俩是家里老人派来打听消息,探望虚实的,没想到岗哨森严,能进不能出,已经回不了家。两个年轻人被迁走,留下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怎么生活。两个年轻人焦急万分,忽见广济寺院里石经塔下有个洞,便冒险钻了进去躲藏。他俩没有想到,黑古隆洞的摸了两三个时辰,竟然发了亮光,从洞中钻出来一看,才知是广胜寺的吕祖洞。这俩人各回各家,全家惊喜万分,自不必说。但从此以后,人们才知道广胜寺的吕祖洞,不但北通五台山,西边还通到洪洞城北广济寺的石经塔。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