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五祖寺

□∵邹云

“吾闻太华山顶莲,花开十丈藕如船。最白一朵谁采取,插向楚尾吴头间。”这首诗是清代一位诗人在游历佛教禅宗圣地——黄梅五祖寺,登上白莲峰,观赏白莲池中的白莲花后发出的感叹。

五祖寺坐落在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一天门村的东山之上,因而又名东山寺,是我国禅宗五祖弘忍于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创建的道场。东山,又名冯茂山,海拔800米,气候宜人。相传,弘忍大师曾在寺庙的山顶北凹处开挖池塘,并亲手植白莲于池中。因池中白莲生长颇为奇特,故古人称之为:“峰高而不池,莲花茂而不实,盖造物之奇者。”因此,峰叫白莲峰,池叫白莲池,东山白莲便成为黄梅十景之一。唐朝宰相裴度游历五祖道场时也留下“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的佳句。当然,白莲花是否从太华山顶而来,已无从考证。斯人已去,但东山上的白莲峰、白莲池、白莲花将永存。

从黄梅县乘汽车可直抵东山山麓,下车后沿石径登山,经一天门、二天门即至寺院山门。五祖寺建于山腰,亭阁楼台、殿宇僧舍皆为绿树翠竹所遮掩,彼此有重门相通,小路相连,是典型的廊院式布局,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山门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麻城殿)、真身殿。真身殿后是通天门,门外有石径直通东山主峰白莲峰。毗卢殿左右建有圣母殿、观音殿。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近年新修重建之殿宇,古朴而有气势。毗卢殿始建于唐大中年间,后毁于战火,现存的殿堂是后来湖北麻城人募捐修建的,故又名麻城殿,1985年维修,更名毗卢殿。真身殿,又名祖师殿,是供奉五祖弘忍真身的殿堂。真身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此殿建筑匠心独运,造型巍峨宏丽,前部左为钟亭,右为鼓亭。两亭造型一致,相互对称,内与正殿相通,飞檐斗拱,撑角镌有鸟像。中部为正殿,正面门上方挂有“真身殿”匾额。门前两旁大柱上塑有金色巨龙,门头上横梁雕成空心“二龙戏珠”,屋顶上有“九龙盖顶”,两侧均用雕花砖砌。正殿后部正中为法雨塔,五祖真身即藏于此。塔壁四周上层,有数以百计的石刻小佛像和镌刻匾额。

据史载,自唐至元三朝,先后有5位帝王为五祖寺御赐寺额,唐宣宗改赐寺额为“大中东山寺”,亦曰“五祖寺”。宋真宗改赐寺额为“真慧禅寺”。宋英宗御书“天下祖庭”。宋徽宗御书“天下禅林”。元文宗改赐寺额曰“东山五祖寺”,简称五祖寺,一直沿用至今。

弘忍大师在东山开辟道场后,广开法门,吸引四方学者,常住门徒多达千余人。武则天立周即位后,提倡佛教。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则天请弘忍授法弟子神秀、玄约、慧安等赴宫内道场弘法,并拜弘忍为国师。这样一来,弘忍的声誉越高,五祖寺的声望也越大。

宋代,五祖寺继续得到扩建和发展。北宋真宗至南宋高宗期间,师戒、法演、表自、宗拔等名师任五祖寺方丈,相继大兴宝刹,修建殿宇佛塔。特别是法演住山时,大兴祖庭,大振宗风。其法裔弟子中,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三人,时称“三杰”,亦称“三佛”,精励自持,广扬佛法,禅风大盛,使五祖寺名震天下。

宋末,五祖寺毁于战火,一时冷落萧条。直到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了行禅师再入东山,扫寺故基,重兴土木。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法式禅师修大殿,奉祖师;修经阁,藏经卷;梵刹佛像俨然一新,趋于衰微的五祖寺一时中兴。其后,五祖寺几经战火劫难,又经多次重修。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黄梅县委、县***对寺院建设十分重视,拨付专款,组织修复。如今的五祖寺已经完成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禅堂、新僧寮等的重修和建设,并采用了电脑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面貌焕然一新。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