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觉山语录》2

233.阴阳生生之灵明,凝萃主宰而为心。心有知,故曰习亶聪明,作元后亶,聪明习也。

234.汉张遐少知《易》义。尝曰:易无定体,强名曰太极。太者,至大之谓。极者,至要之谓。盖亦混合融贯之说。说得二字,颇亦精当。而后人乃谓是言,至理至大,至要在混沌之中,失之矣。盖极,则一元。混沌,气也。阴阳五行,万事万物,其条析者,乃见其为理耳。

235.殷仲堪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以感为体。盖易无方,神无体,必感而后有。体何言乎,未感无可言也。

298.一念未起,鬼神莫知,可见立命在我。故曰不由乎我,更由乎谁?然天地鬼神,人物气机一耳。而曰由我是犹二之,便有窃弄意思,操之以数,由此病也。

299.学不得头脑,纵饶用功,终是泥水洗块,不得干净。

300.洪如之曰:泉翁语予以复礼之功甚切,其言曰仁道难言。礼是有机窍可循处。其真复处即是礼,易一阳为复爻不远。复为仁也,仁与非仁,∵∵在复上辨别。

301.公孙丑登天之问,与颜子高坚前后之叹同否?曰:颜子欲见夫子道之体而不得其方,故诱之以博约。公孙丑徒见孟子道之用而不得其本,故告之以不发而跃如引而不发,即是孶孶可及处,即是高美跃如自得处,此学之壳率规矩也。壳率规矩可以言传,而其不可言传者在学者自得之。

302.人能自讼,已在炉锤中,直须从此成器。

303.象山谓不成,徐行后长,便是尧舜徐行。后长与温恭克让只在达与不达间耳。

304.道在庸言庸行之间。而今无事时悬思,当面时错过,要之总是无慥慥之心。

305.由仁义行默识,着察此圣学壳率也。安勉虽殊途径,则一论者,乃以此路归之圣人,而考索矜持为贤人之事,此便是两个途径。此诸子所以不得其宗者。何谓之勉乃别名,谓之贤耳。中庸不可以不知天。知行九经总是此一字括之。

306.人须大着眼力,看破便有几分功夫。转身自轻。泉翁每举大波以荡之等语,濡濡沫沫,不是勾手事。

307.或言去朋党之难。泉翁曰:我不为党,谁为党者。天下国家只作一般看来,以善养人为上。辨贤否,次之至于辨时,已不能无迹矣。

308.人与物皆已也。须通得人已,方能正已,故格物。

309.太虚之洆万象,以其不与,万象也。若与万象,则非太虚矣。又焉能洆心不与。书史故能合一。合一则不求记而自记,不求工而自工。

310.康节心源,无累万物,包罗自是内圣外王体叚。只缘其主之以数痛痒弗真,故明道,谓其悠悠,不仁。

311.无起无灭,心体也。离心起意即为妄。有起而后有灭然否?泉翁曰心为活物,常静而常动。意欲,其机窍耳。常寂常感夫?又何起何灭?离心起意,诚意未常离心也。非诚意即明心矣。

312.功夫虽由感见,然凡言博约忠恕,即一贯全体,若各以一事言,便支离。

313.致良知以体道,犹磨镜以照物。不是一空知便了。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故在格物,在敬止。知止定静,安虑能得,则格之矣。亦不是一正念头便了。

314.其言也认,何以便得为仁?曰许大生意,醖酿此中,如开发收闭,各以其时,不然便散漫了。

315.或言魏鹤山督师未及施设而罢,真西山叅大政亦未有所建明而卒。才德兼全之难如此。曰:道一而已矣。才德安可二之。勇可使,智可使辨可使。如古之英雄达士,恢奇捭阖,腾筭亿中,以巨眼观之。盖亦未离乎伎俩,意识而已。不得谓之才。才从,性生伎俩,意识犹从躯壳魄爽发也。好恶挈矩。尽人尽物。排大难,解大纷,展大猷,丝丝入扣。斯之谓才也。即德性矣。西山侃侃具见经纶事,有遇不遇,未可以成败归断也。

316.敬所以诚,诚之者敬也。敬是功夫。诚是本体。学者不知,便即以敬为道,是又以敬蔽也。

317.惺惺者,无物无怠时也。瑞严和尚每日问主人翁惺惺否?又自答曰惺惺。恐又多一惺惺。念惺惺是敬,不是空见,亦不是着见。

318.晦翁谓学者须要有廉隅墙壁,便可担负得大事。如子路世间病痛都没了,故能勇于为义为百世师。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岂是意气可支撑得住者,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此亦子路能事,其余师商诸子未可知也。

319.∵晦翁谓浩然之气。孔子有两句说尽。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孟子曰;是集义所生者。则又以一句说尽在人用之,何如?

320.人只有确然拔去旧习为难,须实见得。又要实在舍得。

321.逆则成丹,收拾此心不放,便是逆,反身之谓也。

322.数往者顺,知来者逆。从一阴一阳,而二阴二阳,三阴三阳为顺。反而归之于一。为逆。从四而揲之,不用为

往为顺。从四而揲之以归奇之数。用之为来,为逆知来者从藏从静从内从初也。故曰神以知来,知以藏性,又曰极数之来之谓点,逆数之谓也。

323.佛氏以空通天下。故见天下之物,无非佛。无彼此,无真妄,而无格物之功。儒者以道通天下物,故见天下之物,无非道。无彼此有真妄,而有格物之宝。

324.老子所谓绝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可?是欲从善恶无之与天下善恶,相安於无事,而以无事化之。恐无此理。盖非因虚以为用,而其以虚即用也。善人胜残去杀。设老子有成到底亦不过善人功也。

325.巧言者,出於舌不能言者。出于躬,而躬瘁。不出於躬而躬休。便是国家元气。通塞之候。故曰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兴者,通泰之象也。

326.老子知进知退,知存知亡,何以非圣?曰老子以退为进,以亡为存,言自然而非自然,故与圣人之用不似。或曰三皇以德老子得非上古之圣人乎?老子言德有霸心矣。

327.管仲何以亦谓之仁?曰子纠非一国之主,乃一人之事,召忽不忍於一人。管仲不忍於天下,故曰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赐,但不知仁体,而以事功起脚,故谓之器小。

328.见过,须从本体得之。自讼难见过,尤难圣门,诸弟岂无勇敢於改过者而夫子未见之叹。其有所指矣。知至善,方知不善。

329.或谓王弼说易遗象言理之非?曰两仪四象象焉可遗古人简:宝重行故尚象象易见而理难知故即象以明之后人因理尽性故尚穷理理以象见故虽拘拘於一定而理之发皆象也昔人有言欲求之孰得而求之欲舍而求之孰从而别求之遗与泥胥失之矣。

330.何谓无思而无不通?曰无思而无不通,性体也。圣人之事也。思而无思,以至於通睿,之谓也。学者之事也。思而憧憧,则有所思矣。故思字从田者,以广辟。言囱者,以虚明言,概可识已。

331.盖有之矣。有字与有能一。日用力於仁,有字相应言用力於仁,而力无有不足者。其人疑或有之但我未之见耳。不敢绝望於好仁。恶不仁之人,而反复致情於未见,所以勉之也。

332.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其所为信也。如是。

333.学须收敛,方有生机。至德凝道,收敛之说,是也。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於天,不得大志愿,大收敛,恐犹是收个躯壳在。

334.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总是虚上用功。取坎填离,因虚以致中也。玄关玄牝,正是中虚处。

335.若以如有所立,卓而为见道,则与仰钻瞻忽何异参。前倚衡,乃为子张定心方法。与察言观色,虑以下人意同,非直有物见也。忠信笃敬,亦有何物可参倚者,若到时?满身满眼都是。

336.问定性?曰率性这谓道,率性而行。便不消言定,定亦率也。非率则定,虽定,未免有病。

337.王龙溪尝云:吾辈於复六爻中止,当得一爻迷复。予初甚讶之。后来究竟不见君道乾道,纵有所至,终是影乡,迷涂无根心色意。

338.方时素问何谓惟几心上功夫?惟康事上功夫?泉翁日等之精一然精则知险以行行而阻则不一知通乎阻则康行矣。故惟一利用安身得力。全在险阻上不是二路亦非一知路头便已。

339.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为则有限之者。故与曾点不与三子,此孟子善藏其用处?曰此好论道理。如此然道理无为而无不为。点之不为便又以不为限了。又安能为孟子从不动心得来其所不为,则又自有说耳。

340.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今岂无用心于民者但恐用心而非尽心为民,而非亲民。亲民则痛养相关。尽主则物我同体。若夫达敏果艺,未免有我存焉。故不以焉仁。

341.只主於敬,便是为善。或谓是未接物时静功?曰善体无动静。主敬工夫,亦无动静。未接物时,善无可言。只可言敬耳。若言静功,更於何处又有动功得来?

342.或问致知有起处如何?曰知无不在於致之之功。则在於几时。盖几有可见,未几则无见也。夫其所可见,即其所未见者耳。故致所见而其所未见者,在矣,动静有无一体。

343.气质变化有要否?曰枯槁之发生,以阳气质之变化,以知知透而行。至查滓融矣。故曰阳明胜则德性用,乾道也。如鸡抱卯亦然。

344.或问有过须眼下斩截,无终日终身改过之理?曰须是有此志,但习染既深,如磨镜。然自初刮磨以至於员光俱改过实地,非既复而有过过。而又改也。故曰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其次庄敬以持养之。

345.尧舜之中,乃通宇宙万物一体。学脉知行博约格物洁矩,俱从此路应感流通。一中偏天下,更无亏倚处是仁。

346.不顾毁誉未()真是豪杰然顾毁誉而不能有为又却为豪杰所()能潜能飞者得之。

347.知天事天,修身之功,尽矣。而又何言乎?立命也。泉翁尝云凡人自私自利有不得其正处,都是寿夭得丧上起念。惟能见破此着不逆於境,不二於心,命我立而性天流行,此实功。要约亦实功之极致言。事似有天人之分,立则天在我矣。命有夭寿,而我之天无夭寿是。寿夭不足为吾命也是终始话头,不是知与事后有此。

348.贵贱寿夭,非性,然亦不在性外。盖自流行主宰而无。形质。郛郭者,为性为仁义礼智,自以行凝结而有形质。郛郭者,为贵贱寿夭之命,而仁义礼智之性行焉。然而皆气也。故性命二字虚虚实实,可以随在往来善观之

349.曾子随事精察。晦翁意其病在事字。然随事拟议,从心亦是忠恕,如心之学,故予尝谓曾子平日章。章皆是心是,一贯功人,但未透识此体。故夫子呼而启之,即以一唯而悟。子贡便不能然,以其未有曾子功夫也。

350.或言未怒之先,监空衡平,既怒之后,水消雾释,然则方怒之时,监已不空而水雾塞否?曰喜怒在彼,而已不与如斯而已矣。又何雾塞之有?忘怒观理不是着想,亦不是平等法也。

351.人之才智聪慧相驰倍,莫亦继善,原初带来否?曰非也。犹之生物,然浓淡萃素,色色各别者,地气耳。天无气形地气有形。人之禀躯壳,地气也。故君子学注端於天。

352.学贵日新,须於日间,对境时,自取证验。平日偏处,今觉不偏。急处,今觉不急。缓处,今觉不缓。乃是贴身实进步。若只以虚悟,做成学问,触发原根,依然是旧人,却不负良师友。此等,切勿以凡近放过也。

353.心体无放,其有放者,意耳存之,即在,非外有所求也。

354.孔门自三月不远仁,外能实存主者,有几师之过,商之不及,子路之六言六蔽,皆放之类也。故学问有道,不是只一切直截。

355.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是慎独知几以上事。故曰,君子必慎其独。意有不善,而独无不善也。

356.问仁以为已任?曰今人只为一切累得身子。重了,安能胜任。要胜任,须是先减扌詹减尽,则可民。尽心知一性尽人物之性。

357.於吾言,无所不说,便是若决江河体段。故择乎中庸,得一善,便得与舜大智同称。不知今之学者,果能有此襟怀否?总之见善不见人。已有善,与天下共为之。有过与天下共,改之。庶几近是。

358.或言才觉是复,才觉便翕聚,不致流散,是女后。知复不知女后,则根不固。知女后不知复,则机不员?曰女后,复无端,间往间来,既知此意。惟有知几存义是正当也。然而知女后即知复矣。颜子之博约,正得间往间来意。故不惰诸子,岂不好学而独与颜者。诸子如好仁,信之类皆不知於几上,既不得谓之学。又安言好?故曰知德者鲜。

359.听言观书有得,恐还是躯壳意气上,相契,不是神接。神接,则实得,根生而德畜矣。

360.洪章论朋友相观而善。泉翁曰:如人珠贝之肆奇珍异玩於我何干又不是有物可取之於已惟是以神接之则是色色皆我有也若决江河为上。三人行必有我师其次之矣神精是仁,神接是曾友辅仁。

361.问如何能得此心不动?曰不可少有所着,少有所着,则虽一得一失,亦有撼者之。矣或日不同更涉安排,只一良知,便是不动根本。曰知不惑,仁不忧,勇不惧,岂可轻易说过?孟子不动心,全在知言无暴其气来。

362.瞽者无以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钟鼓之声。盖原是形骸,间隔于性上无干性,无不善。其有不善者,亦是形骸为间隔耳。惟心为能达之,故心学不论性善性恶。惟存心养其性。

363.无知而无不知,有无一体。老子恃其所不知以为知,其知犹有着处。盖退以为进也,于寂体不似。

364.潜龙勿用乃六十四卦之初。天地开辟之始,天一生水时也。遁世不见,知笃恭而天下平,皆从此始见而文明跃。而或之飞在天,而不亢,皆潜之发用也。

365.《论语》一书未常有言人之恶者。盖夫子一身元气也。犀象龙蛇俱在化育之中。

366.虑事周密处心泰然。

367.窃负而逃是父子相隐之心推之。

368.素隐无心于世者,遵道而行,半途而废,犹是痛痒不相关,有可已处。夫子直是栖栖依依,无可已时,故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莫已知也。斯已而已矣。盖非知圣者。

369.或言有诸已之谓信,进此一步为?难曰有诸已之谓信仍旧是成乐正子一个。可欲之谓善夫。正子之善岂有不信者。盖缘其资质之美,信从念而未知入体。故须有此一步。吾人既知之,直是克实光辉,以上用功故曰知,皆扩而克之,何须更此留难。

370.可欲之谓善,有间断有诸已之信,无间断而有限量,故须克实。

371.潜龙勿用一句是,五爻根基。乐行无违确乎不拔,一生事业都在此中。龙惟能潜,故不可拔。

372.好仁六好好学六好只一念通塞之间。故在见大而明善。

373.人心逐境,只如今痴狗相似。见物动处便吠。吾人观此亦足为儆。

374.思从意起则滞。思从心体则通。体认亦然。有从意者,有从心者,言天理则非意矣。

375.一贯之道时中而已。常寂而常感知几二字,尽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