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陕北:游香炉寺记

冯中彦

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门外的黄河边上。

已丑初秋,公务之暇,因心仪香炉寺已久,便决意到此一游。

沿着县城石板街逶迤北行,至城东北处顺坡而下,香炉寺即呈现于眼前了。

只见一尊高约二十余米、四周如削的柱石凌空而起,一座南面北的小庙巍然耸立其上。蓝天下,与壁立千仞的石头城,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以及从其脚下汹涌而过的黄河,构成一幅山、水、寺、城绝妙和谐的画卷。

看着眼前的景致,我在想,此地若无香炉寺,苍茫的天底下,枯荒的黄土、黄河、石头城,该会是多么的寂寥!而就是这一炷香炉,天地一下子为此生动起来:高峻巍峨的雄城为其屏障,对岸连绵的群山争相拱伏,滚滚的波涛奔流千里,在其脚下翻卷荡漾,只为一睹真容。

没有层峦叠翠,松竹掩映,也没有幽谷秀水,鸟语花香,香炉寺是简单的,小巧的。然而,它的简单却让黄土、黄河毓秀神奇,韵味无穷,以一石之奇让整个石头城充盈着灵性;虽然小巧,但以小衬大,让高山流水尽展风韵,让人视野高远,心胸开阔;也以小摄大,天地万象皆为之映衬,一应风光尽收眼底。

香炉寺该是此地理山川之灵魂!

走过喧嚣的夏天,秋便带着一份悠游的宁静与多彩,一份恬淡的辽阔缓缓而来。不知是因刚过如在云中的天桥感到恐惧,还是面对观音菩萨心生敬意,亦或是融融的阳光照在身上筋骨通透周身舒坦,红尘之中的繁芜,工作中的得失压力,此刻竟烟消云散,荡然无存,心情自在自如,轻松无染。独拥一方清寂,我静静地体味着香炉寺的灵韵、厚重。

置身空际,放眼望去,黄土高原千山万壑从脚下铺向远方,黄河从远处的峡谷之间奔腾而来,一时间,人的心胸亦随高原而旷远,思绪似浩荡的流水蜿蜒而去。

习习秋风中,心底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香炉寺为何要伫立于此段黄河?寺中的观世音菩萨为何与别处不同,要座南面北?

经过上游清澈可爱的涓涓细流后,黄河一路走来,与无数支流携手聚合,其后一路势如破竹,劈开万仞崇山,呼啸而出。在壶口深涧腾蛟、咆哮万里之后,出龙门,叩华山,撂潼关,越三门,终归沧海。

如果把黄河上、中、下游比作人的少年、中年和老年,那么佳县这一段无疑是人中年中的壮年。几十年的生命苦旅,数十载的磨炼摔打,使人对人生、社会和现实都有相当的阅历。当此际,尽去孱弱浮躁,内敛成熟之气,不仅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精力最为充沛,也正是壮志凌云、雄心勃发之时。

淡淡的云烟中,观音菩萨一脸的宁静安详,笑容淡定,俯视着山河大地和芸芸众生。不经意间,瞥见庙中楹联:问大士缘何倒座,因众生不肯回首。这不正是我冥思苦想不得旨趣的答案吗!人生易老,光阴易过,似水流年,逝者如斯!与其说是对黄河由壮而衰适时给予的警醒,不如说是在人生即将步入辉煌之际的当头棒喝!

仰∵视∵菩萨安详的笑容,经过佛光的洗礼,此刻的心灵竟然极度宁静。

是的,世间万物,珍贵者莫过于生命。为了追求身外之物,虚名浮誉,结果在欲望中痴迷,被一时的浮华迷惑而失去本真,忘却了生命的本来意义,到头来,只落得“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的慨叹!财富、成就和功名对生命来说,只不过是生命过程中的附属品,终究会烟飞云散。

人生就是一段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幸福和快乐往往在于过程之中。如果仅仅把眼光放在终点,一路上无暇他顾,管他花香与鸟语,那么即使走到终点,又何乐之有?

浑厚幽远的钟声不紧不慢地响起,在古寺的上空久久回荡。夕阳下,浊流浑黄,浓染凝重。氤氲在潮气岚烟被余晖晕染的薄薄雾霭之中的香炉寺,禅韵盎然,愈发的静美肃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