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镇海寺

作者:仓显

在繁华昌盛的古镇小海,有名驰中外的小海温泉。在温泉东侧的镇海村,有一座古貌庄严的镇海禅寺。

古诗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极言南朝庙宇之多。可大丰在过去就有各种庙宇200多所。然而世道沧桑,有的毁于战事,有的毁于“浩劫”,现在重建的镇海禅寺是目前大丰市惟一的佛家寺庙。听说,重建的镇海禅寺,悉如旧样:殿宇雄伟、香火兴旺。常言道,耳听是虚,眼见是实。还是亲自去看看。

陪我一道前往的老王,是一个很健谈的“小海通”。他告诉我,镇海禅寺简称镇海寺,亦名公侯庙。相传在清朝初年,随着海潮飘来了三具木偶神像,人称“公侯菩萨”。那时小海地区土匪猖獗,盗贼四起,贪官污吏,********,百姓贫困潦倒,朝不保夕。人们希望菩萨保佑百姓安居乐业。于是,建立了“公侯庙”。乾隆49年(1784年)晓颖和尚重修庙宇,其时小海又常受海潮侵袭,“赤脚老翁原富灶,自言遭水十三年”(清末陈翼诗句)。人们幻想菩萨显灵来阻挡潮水,吃斋,烧香,念经,拜佛。所以立意更名为镇海寺,以示海不扬波,黎民乐业。

至于镇海寺有没有显过灵,谁也说不清。但它作为小海地区的一大名胜却是当之无愧的(镇海寺实景见首页“大丰新貌——镇海寺”,编辑注)。古诗《小海八景》中的一首就是写镇海寺的,诗曰:

野外孤寺树作邻,白云晶晶覆垣堙。

东风时送钟声晓,惊醒渔樵梦里人。

可是“浩劫”那阵子,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好端端的镇海寺就被糊里糊涂地拆掉了。

我们从小海镇出发,边走边谈,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镇海寺。

重建的镇海寺是一座院落式的古典建筑群,其整体结构庄严肃穆。两扇高大的花形铁门上有两个十斗大的“佛”字,门楼的上方有“镇海禅寺”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跨过七级台阶,进入院内,那巍峨壮丽的大雄宝殿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大雄宝殿古色古香,典型别致,钩心斗角,飞檐走壁。外面屋脊的中上方,有一巨大葫芦。老王说,这寓意镇恶去邪。葫芦之下是双狮戏球,双狮东西两侧是八仙浮雕,姿态各别,神态有异,其意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屋脊东西两头各有一条巨龙,吞云吐雾,跃跃欲飞。宝殿四角翼然,亦有四龙分镇,威风凛凛,含而不露,大有一呼即出,镇海退潮之势。

宝殿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高空旷,磬声回响。正中央是“万德尊严”的佛龛,龛内如来佛面目慈祥,端坐荷花台。迦叶、阿难两尊佛像侍立两旁。如来佛前面是弥勒佛,腆腹大笑,“慈颜常,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充分显示了他的宽阔胸怀。佛龛之前高悬琉璃灯,香烟袅绕,灯火长明。

宝殿正中上方悬挂着书以“慈云普覆”的镇海寺重建落成的大红贺嶂。这一个巨幅贺嶂是北京佛教广济寺、江苏佛教协会、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佛教僧枷会、世界佛教僧枷会联合敬贺的。看着这幅贺幛,我沉思良久,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重建一座庙宇,团结了海内外一大批宗教界朋友,为大丰地区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渠道。

提起镇海寺的重建,叫“小海通”对我说起了镇海寺第十三代当家和尚莲舟法师。法师俗姓张,名龙淦,大丰万盈人,他自幼在镇海寺出家,大概30年代初云游至焦山、栖霞山为僧数年,后复归镇海寺。30年代后期,几经辗转到香港,仍从事佛教事业。然而,赤子之心,眷念故土,他对于镇海寺被毁深感遗憾。为了表达对家乡怀念之情和对佛教虔诚之意,1989年初,时届80的莲舟法师与***磋商,在原址投资20万港币,小海镇人民***提供土地5亩,在原址重建镇海寺,并委派其侄孙法亮和尚专程由香港前来负责一切建寺事宜。大丰建筑公司的能工巧匠大显神通,自春迄冬,全部竣工。并于是年农历十一月初六,由栖霞山当家大师为佛像举行“开光典礼”,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雪烦法师和市、县、镇领导及各界代表参加了这一典礼,复建后的镇海寺由莲舟法师徒孙仁义和尚主持。

这时,我才发现在宝殿的香案旁,有一和尚身着黑色袈裟,双目微闭,木鱼轻敲,目诵佛经。原来镇海寺的佛事活动仍沿旧俗,一般都是农家老人去世,来庙请其念“寿辰经”,也有极少数人家放焰口,做斋。用这一古老的形式以表悼念之情,这固不乏迷信色彩,但也体现宗教信仰的自由。

只见那和尚随着一声“阿弥陀佛”,缓步迎了过来。“小海通”悄悄地告诉我,他就是镇海寺第十四代当家和尚仁义大师,他是大丰市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大师解释说,他正在为敬老院王老奶奶念“寿辰经”,心诚则灵。王老奶奶先苦后甜,早年海潮淹死了她的丈夫,***派又杀了他的儿子,晚年逢盛世,死后要超度她早升仙界……

大师说着把我们带进了西厢房,这里是三间,青砖青瓦,甬道四通,和东厢房是对称的。不同的是,西厢房是“祖堂”,供奉着“西天东土历代祖师菩萨位”,也就是镇海寺历代当家和尚的牌位。东厢房是生活用房,大师告诉我们,现在镇海寺也是路通、水通、电通。是啊!社会主义制度给镇海寺这块佛地带来了物质文明。

在寺门东侧,我们看到了“邹韬奋同志发表抗日救国演说纪念地”的纪念碑。这块由大丰县人民***于1990年初建树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向人们诉说着镇海寺一段光辉的历史:

1942年11月,着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久享盛誉的政治活动家邹韬奋先生在周恩来同志的建议下,长途跋涉,由广州经武汉、上海来到苏中抗日根据地。时值台北县(大丰)县长杨天华举行就职典礼,邹韬奋先生在县***所在地小海镇海寺向各界人士发表抗日救国演说,内容新颖,词锋犀利,从蒋介石、孔祥熙谈到顾祝同、戴季陶,深刻地揭露国民党官场的黑暗,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激发了人们的抗日激情。邹韬奋同志的生动演说,在镇海寺的历史上留下了最光辉的篇章。

镇海寺的光辉历史使我发出啧啧的赞声。“小海通”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理,脸上流露出一股骄傲的神情。他以小海人特有的自豪目吻对我说,早在乾隆三年(1738)小海场大使林正青奉旨查赈,夜宿镇海寺。民国十年(1921)实业家张謇、曾任国民***的江苏省省长韩国钧(紫石)、东台县知事金衔海等十多人为治理王港河,在镇海寺门前合影留念。1943年3月,新四军第一师师部移住镇海寺……

“小海通”的一席话,使我对镇海寺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离开了镇海寺,我们心中依旧恋恋不舍,尽管它比以前少了南殿、东西念佛堂,但是它院落式的整体结构依旧,大雄宝殿的雄风不减。它作为大丰地区的名胜古迹、古典建筑的典范,作为宗教信仰自由的体现,对外交往的渠道,将水远载入大丰的地方史册。

(编者注:本文在选入时对原文的个别文字和标点进行了修改。题图:一言)

本文作者简介:

仓显,字烁之,1940年2月生,江苏泗阳人,早年毕业于苏州大学。长期以来,在大丰市从事中学教育工作,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始,先后在党史办、国土局、组织部、政协从事编史修志工作。他编辑过多种学术刊物,是研究大丰地方史的资深学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