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紫衣袈裟(上图)上的盘龙龙嘴紧闭,而明万历皇帝所颁圣旨牌(下图)木刻版上的龙纹龙嘴却是张开,造型不同,说明紫衣袈裟非万历年间所赐的。

【编者按】

8月25日至28日,应宁德市的邀请,南京大学教授、明史研究专家潘群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编审、明史研究专家马渭源等到宁德上金贝、霍童支提寺等实地考察论证,一致认定上金贝古墓为建文帝陵寝。明史专家马渭源回到南京后又进一步查阅了有关资料,并撰文如下:

宁德网消息∵(马渭源)∵自明初以来,有关明代第二帝朱允炆的最终下落之谜困扰了人们整整600年。2009年8月27日下午,笔者在福建宁德上金贝古墓不远的霍童支提寺亲眼见到了一件明代的奇特袈裟,结合上金贝古墓疑是建文帝陵寝等考古发现,通过对这件袈裟的仔细认证,笔者进一步地认定:建文帝最终出亡福建宁德了!霍童支提寺袈裟也是建文帝的,理由如下:

第一,“九五之尊”的龙饰袈裟,只有皇帝才能享用。霍童支提寺袈裟为长方形,长度估计为一个身高1.70米的人伸出双手手臂(呈大字型)的长度,宽度估计在1米左右。它的左边大约有22条并不太清晰的小金龙,右边大约有24条小金龙,下边有24个灯笼图饰,唯独中间很奇特:有许多一块块方形图案,图案中有牡丹,有如意云或似莲花,最重要的是袈裟正中间有5条五爪龙(在整个袈裟中它们比两边上的“小金龙”要大多了),它们间隔地分布着。而在整个5条五爪龙的上头即袈裟的“横幅”上,笔者与南京大学潘群教授反复数了几遍,却只有6条与中间5条五爪龙差不多大小的五爪龙。当时笔者一时纳闷:怎么会是6这个数,但在仔细观察以后,笔者发现,“横幅”上的6条五爪龙并不居中,而是靠右了,若按照居中去比划的话,那么“横幅”上6条五爪龙的左边应该有3条五爪龙的位置已经被黄色丝绸“补”住了。据此,笔者认定,此袈裟原本“横幅”上就有9条五爪龙。

在中国传统社会,有龙之物必定与皇家有关。据四川发现的清廷所赐袈裟上的龙饰图案来看(清承明制),其周边有许多小龙,中间并没有龙,有的是佛教图饰。而支提寺的袈裟不仅中间有五爪龙,而且还呈9条和5条有规律地分别居正上与正中位置,谁敢享用这“九五之尊”龙饰主题的袈裟?只有皇帝了。那么究竟是哪个皇帝呢?

第二,从支提寺袈裟的织品工艺、技法与龙饰图案造型等方面来看,它们与明代皇帝穿的龙袍相似或言相同。那么明代究竟有哪个皇帝下落不明或如人们传言的去当了和尚了呢?只有明代第二帝朱允炆!

第三,该袈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袈裟,而是有多处缝补的“百衲衣”。尽管粗看看不出———缝补技术较高,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看出来的。有的地方有很严重的磨损,在该袈裟的右下方大约就有两处(因寺里和尚等人不让笔者更长时间地观察研究),这说明该袈裟穿用时间很久。据此,笔者进一步认定,当年建文帝经常“穿”此袈裟,更有可能建文帝“晚年”很凄苦。

综上所述,无论建文帝人生的最终生活到底如何,但从今天支提寺所藏的特殊袈裟来看,建文帝最终出亡福建宁德确切无疑。

据当地的僧人与村民所述,该袈裟原本为支提寺收藏,后来才流失到了民间,大约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由支提寺的方丈用120斤的地瓜干从一个当地农民手里换回来。结合在支提山不远发现的上金贝奇特古墓和老百姓在山上挖到的玉碗、玉筷、玉盘等皇家器物(另见专文)综合起来看,所有这一系列物证都表明了:明朝第二帝朱允炆不仅最终出亡了福建宁德,而且还“圆寂”于那里。至此,困扰人们600年的明朝第一谜案终可宣告破解。

(图片均由日报记者黄莉莉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