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太山龙泉寺再探

太山吟

太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已远,曾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太山侧,慷慨激楚声。

这是魏晋时期的陆机赞美太山所写的一首乐府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太山山势突兀峥嵘,松柏苍翠欲滴,景色美不胜收,可谓为旅游胜地。许多“老太原”却都不熟悉,却因出土了一件稀世珍宝佛舍利金棺,而一夜之间成为焦点。

昨日,记者再上太山,探访金棺的出土地点龙泉寺。

沿旧晋祠路向南,公路上运煤的卡车逐渐多了起来,路边树木、商店的门面都蒙上了一层黑灰的尘土。当记者停车,向当地居民询问去太山怎么走时,得到的回答是“跟着拉煤车,过了收费站,向右手一拐就到了。”

当到达山门时,太山的灵秀与之前所见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上满目苍翠,掩映着半山腰处的龙泉寺。

走369级台阶护送鎏金铜棺

下午16时,记者来到了“太山揽胜”的山门前。远看太山,只见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将龙泉寺裹藏在中间,看不到其真面目。

记者正在寻找前往龙泉寺的道路,偶然发现,太原市文物局纪检组组长郝宝清正在陪同太原市人大的领导,准备上山。于是记者和郝宝清一边聊着这次重大的文物发现,一边登上了太山。

一跨过山门,就有一段很陡的坡路。记者走得气喘吁吁,郝组长却步履轻盈。“这个坡最陡的地方有差不多40度,长有220米,还不算太陡吧。”他回头笑着和记者说。

坡路快走到头时,郝宝清站在一个平台上,指着远处的山峦绿树说,“你们看那像不像佛祖打坐的双腿?”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两侧浑圆的山峰交叉,并且一前一后,颇似一个人盘起的双腿。郝宝清说:“等我们上山后,就处在佛祖的怀抱中。”

爬过这段坡路,紧接着就上了一段只能容两人并排的羊肠小道。这段路全部是用大青石铺砌为层层石阶,行走在半山石阶上,两旁是一人多高、浓密翠绿的树木,耳畔是鸟鸣鹊叫,分外清脆悦耳。“当时就是从这条小路上将鎏金铜棺安全护送下山的。”郝宝清说,“这段通往龙泉寺的石阶有369级。”

太山周围环境治理

走到半山时,大家坐在一个凉亭内休息。郝宝清又让我们看正对着太山的一处山峰。只见,那座山峰的半个山头已经呈现出白色的山石,山上到处是被采伐过的痕迹。与太山郁郁葱葱的山峦绿树形成鲜明对比。从太山半山腰都能看到,就在太山山门前,一辆辆拉石头的重型货车往来不断,荡起一片尘土。

“这座山是当地采石挖沙造成的,而且这些拉货车也不苫盖,尘土飞扬,污染环境。”郝宝清说,12日,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来到太山,看到对面的这座山,提出一定要停止采石,恢复绿化。“太山风景这么优美,门前环境却这么脏乱。”

挖出宝贝游客一早来了好几拨

一口气走完台阶,来到了龙泉寺门外的一片平地上。只见龙泉寺坐北朝南,殿阁楼台依山势而建,高低参差,层层铺开。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登台级有大雄宝殿一座,大雄殿顶二层叠起,后部山腰为六角形观音阁与文殊、普贤二殿。阁周塑有十八罗汉、四大金刚。泥塑极富明代塑像俏丽俊秀的风格。

进入山门便是前院,迎面二层大雄宝殿,龙泉寺大殿内,香火缭绕,三三两两的游客好奇地站在考古发掘现场周围,还在现场进行田野考古的工作人员提醒大家不要越过拉起的警戒线。一位游客说:“我们单位就在山下,我以前从来没有上来过,听说这里挖出了宝贝,所以今天上来看看。”工作人员说,今天一早已经来了好几拨游客了,大多数都是附近的村民。而以前,龙泉寺在夏季每天最多也只有二十来人,香火一直不旺。

太山文管所所长张志敏说:“以前两元的门票也没什么意义,今年起龙泉寺不收门票了。现在游客的人数还不至于影响考古发掘工作,如果上来看的人再多了,我们就得采取措施,限制游客进入了。”

正在这时,晋源区公安分局负责几个景区的文园派出所民警前来询问,是否需要向龙泉寺加派警力。

龙泉水细水常流

穿过龙泉寺,记者和郝宝清一行人往寺东走了数十步,看到一座龙王庙。庙底有一处龙泉洞,洞口是一龙头石雕,清洌甘甜的泉水自洞中流出,虽然只有汩汩细流,但是郝宝清说:“这泉水常年如此,冬季也不结冰。而且,普通饮用水煮沸后,表面都会有一层漂浮的杂质,这泉水却没有,完全透明。”记者看到,几位游客正在用杯子直接灌上泉水喝。

据说,佛寺别名龙泉大概由此泉水而得。传说中每逢天旱,人们便在此处祈祷龙王普降甘霖。

地宫全天有人保护

离开龙泉水,沿着一条小路往西南方向走了十余米,就能在路旁看到挖掘现场。

只见考古专家挖掘出了一个方形的浅坑,在坑的上方搭建了一块蓝色的遮雨罩。浅坑有一米多深,坑内就是出土鎏金铜棺的地宫,地宫呈六角形,地宫石门上有一道裂缝,两旁的力士像栩栩如生,“我们发现的时候,看到这两个小人的嘴唇上还有红颜色呢。”最初发现地宫的索师傅告诉记者。

索师傅说,自从挖掘考古以来,他们每天有两个工人全天看护地宫,晚上就睡在旁边的帐篷里。两个人轮流睡觉,保证“宝贝”的安全。在我们离开时,索师傅等工人赶快用塑料布将地宫遮了起来,“我们要保护好文物”。

挖掘还在继续

“随着挖掘深入,我们想着,地宫及塔基后面,很可能有寺院、殿堂。”太原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常一民说。围绕这一思路,他们的挖掘逐步推进。

果然有重大发现,后面有三间寺庙殿堂。其中一间殿堂内,有一块碑,碑文显示殿堂是光绪年间建的。

“我分析,寺庙有一二百年历史,毁于光绪年间,是山体滑坡造成的。”遥指着挖掘断层和殿堂上方的树木,常一民说。

沿着正中殿堂,挖掘露出几个踏步(台阶),踏步和地宫、塔基相连。踏步也有了,碑文也有了,地宫、塔基上面的寺庙,基本属于“清代层面”。

从踏入龙泉寺开始,除了庙正中的唐代罕见大石碑、罕见的六边形地宫,目前未露真容的唐代金棺,目前看到的大都是明清物品。

“在龙泉寺更上方,还发现了稀少的唐代遗迹。”

“没有一个大的广阔平台,是在不同的地势上建庙盖殿堂,龙泉寺的规模布局要比想像得大。”

“这家伙,需要调查很长时间。”常一民介绍说。

龙泉寺的诸多不解之谜,现在刚刚启幕。

纷至沓来的文物专家,对龙泉寺的解密将一直持续。(来源:山西青年报;关静∵闫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