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咏南郭寺诗

来源:天水晚报:薛林荣

南郭寺历来被称作天水第一古刹,它不仅以汉柏隋塔唐槐闻名遐迩,更以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同时吟咏而青史生辉。

据清乾隆年间编篡的《直隶秦州新志》载,南郭寺卧佛殿院中舍利塔顶原嵌一小石碣,上镌李白五言律诗一首:

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

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

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

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杜甫流寓秦州时咏南郭寺诗是: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李杜诗歌如双峰并峙,领袖群伦,似大鹏之回翔九天,其绝唱响彻古今。二位诗人对南郭寺的吟咏,确为天水历史文化增色不少。

李杜二人究竟何时与南郭寺结缘?说来颇需一番查考。

南郭寺东院内有一座砖砌花墙围护着一株古侧柏,树身分三枝,形如斧劈,黛色霜皮,南北倾伸,树龄约2300—2500年,俗称“春秋柏”。在向南倾伸的这支树干下,有一通名为《新修天水南郭寺古柏围墙记》的石碑,由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陇上着名学人慕寿祺(1874-1947)游览天水南郭寺后所撰,陕西临潼杨鼎铭书丹碑刻。碑文中曰:“李太白之诗曰‘古柏几千年’,杜少陵秦州杂诗有‘山头南郭寺’及‘老树空庭得’之句……夫古柏何地无之,幸生于古秦之南郭寺,又得太白、少陵游眺焉,品题焉,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盖数千年于兹矣。”这则碑文记录了李杜二人先后游眺、品题南郭寺之情状,现依据有关材料分述如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

李白吟南郭寺诗是一首五言律诗,韵律舒缓,意境悠远,于写实中透出隽永轻快,当为诗人少年时代的风格。诗人远道而来天水,于长途奔波劳累困顿之时,忽然看见寺中古柏森森,佛塔高耸,清泉泠泠,一派清幽静谧,顿时心灵得到抚慰。同时,诗人以“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作结,将时、空、人三者结合起来,使此诗展现出一种阔大的纵深感。诗中的南郭寺“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显出一片盛况,从时间上来推断,这时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以前,因为开元二十二年秦州遭到一次大地震,南郭寺建筑遭受严重损坏。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流寓秦州时尚未修复。李白二十五岁出川,越三峡,下江陵而漫游,行迹清晰,诗人来故里的时间当在五岁入川途经秦州时。据郭沫若考证,李白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在五岁时,随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自古以来,天水扼陇蜀之咽喉,居关中之上游,是李白父子由西向东经***横穿河西走廊抵达天水取道汉中或武都入蜀的必经要塞,且陇西成纪是李氏祖籍之地,李白在秦州稍事逗留当合情合理。笔者认为诗人咏南郭诗当为此时所作。李白这首诗之所以没有载入《全唐诗》、《李太白全集》,主要是幼年吟咏又逢奔波,诚如李阳冰(唐代着名文字学家、书法家,生卒不详)在《草堂集序》中所述:“自中原有事(指安史之乱),公避地八年,当时着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咏南郭寺的这首诗,当在其中。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南郭寺方丈了然和尚撰写并题记的《重建南山护国禅林院碑石记》载:“秦关西有天水郡者,梵苑禅林,俊秀文明胜地,士所不知创自何年何代。余阅考史,唐人青莲曾游其间,题诗曰:‘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此碑通高86厘米,宽49厘米,厚17厘米,全碑共322字,残35字。碑文记载了重建南郭寺的情况,并准确引述了青莲居士咏南郭寺的诗作。又据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1年)编篡的《直隶秦州新志》载,李白的这首诗曾镌刻在南郭寺隋塔一石碣上。甘肃方志馆馆长、学者张维(1889-1950)在其着作《陇右金石录》中提到,早在“宋代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僧人惠宝在主持维修寺院、修复隋塔时,发现了李白的《南山寺》诗,随即抄录,辗转流传,可见此诗宋以后便久负盛名。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人称杜少陵。

公元756年,安禄山破潼关入长安,46岁的杜甫冒着生命危险只身逃出,“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在风翔谒见唐肃宗,被授予“从八品上”的左拾遗的小官(皇帝身边的谏官)。长安收复后,杜甫又前往华州作司功参军。但猖獗的安史叛军使华州面临着战火的威胁,同时关中大旱,加之肃宗早将杜甫置之不顾,杜甫便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携家眷翻过陕甘边界的陇山山脉,出大震关向西,经由张家川、清水南下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在此生活了三个多月。

杜甫在秦州共做诗117首,主要分为:秦州杂诗,两组纪行诗(以《发秦州》和《发同谷县》开启),同谷七歌,怀亲寄友诗,咏物、遣兴抒怀诗。这一高产量在他一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杜甫在秦州客居三个月,游览观赏了秦州的奇山异水、名胜古迹,写了许多描述陇右山水风物的诗,如东柯谷、赤谷西崦、太平寺、秦州驿亭、秦州东门城楼、南郭寺、隗嚣宫、麦积山等等。在游历了南郭寺后,诗人吟诗如下:“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天水早最纪念李白、杜甫之地,并不在南郭寺,而在北山玉泉观。据清初古碑载,该观的“李杜祠建于明嘉靖中”(1522-1566),祀李白、杜甫。李杜祠于顺治11年(1654年)秦州地震时毁坏,“文革”中全毁。顺治13年(1656年),时任陇右道佥事的着名诗人宋琬取杜甫流寓秦州诗60首,聘请擅长钩摹之技的皋兰张正言、张正心,集兰州《淳化阁》及西安碑洞中王羲之等晋人帖,刻石34块,在玉泉观“爰建一亭,列石于其壁”,后人称此碑为“二妙轩”,原碑经地震战乱后遗失,1998年,天水市***依拓本重新在南郭寺修建二妙轩碑廊和杜甫雕塑。

读杜甫咏南郭寺诗,深感杜甫流寓秦州,为诗人人生之厄,却是中国诗歌之幸,亦是陇右文化之幸。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