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之形上学批判

李秀娟[1]

(长沙民政学院∵∵思政部,∵∵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船山学的核心主旨是“依人建极”、“以人为依”的人本之学,或者说是人文之学,学术界对此已基本达成共识。从形上层面确证船山学是人本学,学术界要么阙而不谈,要么语焉不详。从哲学本体论角度阐释船山学的人文精神主要涵盖如下几个层次:万物一府说明了人与万物产生的共同本原,似乎并未能说明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论依据,但仔细发掘船山哲学本体层面的气可知其有三个层次:即太虚之气、絪緼之气、阴阳二气(含二气之良能);人禀赋的是二气之良能,恰恰能说明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前提,而人物之生莫不受命于天说明了人所禀赋的二气之良能是当然之则,是实现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逻辑过程;良能之气是分殊人与其他宇宙万物的“关节”,是船山人本主义哲学形成的形上基础。

关键词:王船山;气;人本主义;二气之良能,天

学术界关于王船山人本主义思想探讨较多,普遍认为,船山学的一个核心主旨在人。徐荪名先生认为:“船山人学的主旨是以人合天,设人位,依人建极,即以人为本。”【1】熊考核先生说:“船山学的人文精神立足的是人,关注的是人,提升的是人,一句话,就是人怎样成其为人,人又怎样去做人。”【2】学术界认为船山学是人本主义学说,可以说是只知其所当然,而对其所以然却未尝涉猎。

从哲学本体论角度探讨船山人本哲学的背后动因,是说明船山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另一路径。人是万物之灵,人与宇宙万物有着共同的本体,即元气一元论上,从元气一元论来看似乎人与万物无异。但如果我们对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层面作进一步分析的话,船山虽然强调的是气本论的层面,但船山所说的一元论之气是有层次的:即太虚之气、絪緼之气、阴阳二气(含二气之良能)。人能禀赋“二气之良能”,而其他万物则不能,这是船山人本主义哲学形成的真正原因。除此之外,船山认为人与宇宙万物皆受命于天,说明人禀赋“二气之良能”亦是受命于天。因此,从形上学角度来说,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关节点在于其形上层面的气的层级性,即人乃“禀赋二气之良能”而成,此乃“人之独”,也是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内在动因。以下分述之,以就教于方家。

一、万物一府与气本体的三层次

王船山是典型的气本论哲学家,宇宙万物皆是由气构成,最终又反归于气。在船山本体论哲学中,船山气的层次有三级:即太虚之气、絪緼之气、阴阳二气。而在阴阳二气又有二气之良能。从船山哲学本体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发掘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真正动因。

(一)∵太虚即实与太虚一气

船山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一本质的存在,这种本质的存在就是万物同源的“气”,换言之,“气”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共有质料。宇宙中并非虚空,而是实有。太虚之中唯气而已,太虚并不是无,而是有,“太虚,一实者也。”【3】“虚”即是∵“实∵”,“实”即是气,只不过这种“实”在太虚当中,有体而无形,“言太和絪緼为太虚,以有体无形为性,可以资广生大生无所倚,道之本体也。二气之动,交感而生,凝滞而成物我之万象。”【4】太虚有体无形往往容易被称之为无,其实,这种无即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原因,“无”即是实有,而并非真正的“无”。“无者,浑然太虚,化之所自均,无可为名,而字之曰无”。【5】在船山看来,太虚之“无”只不过是名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无,而是实有,“无形者,非无也。静而求之,旷渺而观之,宇宙之间,非有无形者。”【6】太虚既是无,则何以体现为有呢,这有赖于借助外物的有形体之气方显。船山说:“太虚者,心涵神也;浊而碍者,耳、目、口、体之各成其形也。”【7】太虚虽无形,但通过感觉器官的感知就能感觉到它的形状,这样也就表现为显、为有形。但太虚确实无形,无形而不显,这背后的动因又是什么呢?船山做了进一步追问,其原因是:“太虚无形,合万化而不形者,天地之神也。”【8】天地之神造成了太虚之无形而不显,从形上层面解答了太虚无形不显,走的是一条天人相绍之路。太虚虽无形不显,但太虚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太虚构成了一个不断生化的动态宇宙生态图,体现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太虚者,本动者也。动以入动,不息不滞。”【9】虚本身因为无形而不显,但其内部实际上是一种运动不息、不断生灭的过程。这种生生不息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气的生生不息,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太虚之动,“皆太虚之和气必动之几也。”【10】总之,太虚非无,而是有,是实有。

(二)∵絪緼者气之母

在船山看来,太虚之中并不是虚无,而是实有,这种实有的物质存在,是太虚中絪緼未分之气,船山称之为絪緼之气。何谓絪緼?“絪緼者气之母”。【11】絪緼之气是太虚之中气存在的实然状态,是太虚之中处于混沌未分状态之气,是还没有运动开来的气。船山说:“絪緼,太和未分之本然。”【12】也就是说,絪緼之气是气的朦胧状态,是尚没有分化的阴阳二气,絪緼是“元气浑然和合,也即是交合紧密的状态”,【13】太虚中的絪緼之气,是没有经过转“基因”的原始状态之气,是具有原生形态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从这种意义上说,絪緼之气是化生万物的原始质料,“万物之生成,俱神为之变易,而各含絪緼太和之一气,是以圣狂异趣,灵蠢异情,而感之自通,有不测之化也焉。万物之妙,神也;其形色,糟粕也;糟粕异而神同,感之以神而神应矣。”【14】絪緼之气是飞禽动植,灵蠢怪异之物的原始材料,“天无体,太和絪緼之气,为万物所资始,屈伸变化,无迹而不可测,万物之神所资也。”【15】天地万物的存在,其原始质料是絪緼之气,只有絪緼之气的存在,才会“是生”出其他宇宙万物,【16】动力在于“化”。化生之物既包括慧聪于万物之灵的人,还有除了人之外的其他灵蠢异情之万物,这些都是絪緼之气使然,“人物之生,皆絪緼一气之伸聚,虽圣人不能有所损益于太和。”【17】絪緼之气的生化功能,是不可逆转和改变的,如果上升到天理,应该存絪緼之气生化之天理。但我们所描述的絪緼之气,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气之本然状态,因此,它终究需要运动,而絪緼之气运动的方式是变,以变而化生万物。

(三)“是生”絪緼之气到“化生”阴阳二气

絪緼之气虽然表现为太虚中气的原始状态,是气之混沌状态,絪緼之气作为其他万物之本原,并产生其他万物,这说明气的产生还处于“是生”阶段。但它终究应该发展,达到“化生”阶段,从“是生”到“化生”的运动轨迹,表明事物的发展由潜在阶段向显性阶段的转换。从“是生”向“化生”阶段的变化,表明絪緼之气中已经蕴涵着阴阳二气的势能,絪緼之气从未发到已发。已发则表明气从絪緼之气运为阴阳之气,从“是生”转化为“絪緼浑合,太极之本体,中涵阴阳自然必有之实。”【18】由此看来,从絪緼之气到阴阳二气的变化,表明太虚之气由混沌向显性的转化,其间也暗含着絪緼之气和阴阳二气是气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中混沌状态的气是絪緼之气,而较清晰的气则是阴阳二气。

总之,太虚之气是一种共相,是絪緼之气与阴阳二气的总名,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于:絪緼者气之母,而絪緼的内部结构是阴阳,阴阳是气产生运动的动力机制,是万物赖以产生的动力源泉。船山所说的气,则是万物得以存在的、形而上角度的抽象。这种气,它已经脱离了单就具体物质形态的气的本原的粗俗的本原论,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更高的抽象,它是人乃至宇宙中其他一切事物产生、以及万事万物产生的背后的必然性的道、理的更高的抽象。关于气的逻辑演变,由老子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到管子的精气,再发展到荀子的万物根源论,继而发展到《周易》“精气为物”的思想,再发展到《淮南子》的元气生成论,发展到杨泉的元气自然本体论,到柳宗元的元气自动论,到宋明理学时期张载气本体论,中经王廷相、罗钦顺等人发展,最后发展成到王船山的元气一元论。气的逻辑发展,遵循的是与时代相互适应的哲学的动态过程。如宋代的气本论,是与宋朝的理学背景相适应,气的抽象性是既融合佛老的思辨性,同时又具有玄学而来的形上性,道德伦理的先天性都在其气中。船山气学是接续了理学时期的气学特征,同时在更高层次上抽象出了气学思想的理学特征,即本体性、思辨性、道德伦理化的气学思想。从万物本原的角度来说,船山认为气是万事万物的根源。船山说:“天地之有元气,以之生物。”【19】“气者,资生之气也,故土周乎木火金水而皆资焉,无能离也。”【20】“天地人物之气,其原一也。”【21】船山的根本宗旨是为了说明气是天地万物之本原,抽象出来的更高层次的气是天地万物产生的基础和质料,而这种抽象出来的气同样也是天地万物赖以存在的道或理。严寿澄先生从本原论的角度,对船山气一元论进行了总结。他说:“宇宙间森罗万象,无非是一气变化的不同状态或面相。”【22】严先生对船山气一元论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凸显出船山“万物一府,死生同状”的气一元论思想,【23】这一方面从本体角度说明了天地万物之源,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天地万物的生存抑或是灭亡,都是气的不同面相而已。

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气之神化的结果,即是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同一之气。从哲学本体方面来说,气有三层次是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也为船山人本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所禀的是二气之良能,这种禀赋亦是天命使然,因为船山认为人物受命于天,这为船山人本主义哲学提供了逻辑的过程。

二、人物之生莫不受命于天

在船山看来,宇宙间万物的化生,皆受命于天。这为船山人本主义哲学提供了逻辑过程。天具有两方面的职能:其一,从主宰之天来说,船山认为天是最高的主宰;其二,从天所具有的德性来说,天具有生化万物之德。“天地之间,流行不息,皆其生焉者也。故曰‘天地之大德曰生。’”【24】而这种天地之德会平施万物,“通乎万类,会嘉美以无害悖,其德均也。”【25】一方面天具有大德,另一方面,天之大德还会关照宇宙众生,均施其德。天地万物都有其德,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天地有其德,也即乾坤有其德,因此天地之大德生,也即乾坤之大德生。船山说:“故乾坤并建而捷立,以为大始,以为成物。”【26】而在具体的生化过程中,船山一直强调天乃人物之生化的动力,人受命于天而成,天化生宇宙万物。船山说:“人物之生,莫不受命于天。”【27】“人之生也,莫不资始于天。”【28】∵“天者,人之源也。纯乎天而听物之变以循之。心者,耳目之源也。复其心而听受其平,则物鬻而已不卖,物归而已不比。天即己,己即天,恶有损哉!”【29】诸如此类的论述在船山着作当中屡见不鲜。船山强调的是宇宙万物都是天命所生,因此,人类的活动准则与规范以及宇宙万物的运动法则都必须遵循天的运动规律,都必须遵循天的法则并在天的法则关照之下而不能违背。船山身处“天崩地解”之时代,依船山之见,明王朝政权得命于天,然而明王朝政权受到了来自满清政权的威慑,天命之政权已岌岌可危。这个“海徙山移”的时代必须重振天命,方可挽救业已失势的明王政权。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船山凸显天在化生宇宙万物中重要作用,从天之形上层面强调天的权威。船山从形上层面强调天乃人之本,从本质上说,他所强调的是天理的不可违背,人与宇宙万物的活动准则必须合乎天理,方可再现宇宙井然秩序。为此,船山进一步阐释了天生化万物的逻辑过程。他说:“天者,人之大本也,人皆生于天,而托父母以成形,父母为形之本,而天为神之本;自天而言之,则我与万物同本而生,而爱不得不兼。”【30】即是说,天虽然具有化生万物的能力,但在现实中却是依天之命而生万物,托父母之形而养万物的。“凡人物之生,皆天生之也。未有生而生之者,天之事;既有生而养之者,则天委其责于人物,而天事尽矣。”【31】因此,父母之养与天之生具有同样的功德,故此父母是人之子与物之子所应该尊敬的对象。依照此生生不息的万事万物的运动,“天地之间大矣,其始终亦不息矣。”【32】宇宙万物受命于天,万物在宇宙这个生命场生生不息。在此,船山不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皆受命于天,而且人能禀赋“二气之良能”亦受命于天。

由上可知:船山认为人与万物所产生的本原是一致的,但气之本原是有层次性的,在第三层次阴阳二气之中人禀赋二气之良能,人禀赋二气之良能是承天命而成。气的层次性为船山人本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前提,人物受命于天乃人禀赋二气的当然之则,是船山人本主义哲学实现的逻辑过程。船山关于气的第三层次中的阴阳二气当中有“二气之良能”,由于人所禀赋的气的层级不一,也即气之“质”不一,能从形上层面说明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真正原因。

三、“二气之良能”使船山人本主义哲学得以彰显

人与物之生,均源自于气,得益于气之神化,而且这种化生乃自然而然,且这是气生化天地万物的普遍原则,在这一点上,船山持肯定态度。“天之化生万物,人与禽兽并生焉。皆二气五行之所妙合而成形者也。”【33】二气五行是宇宙万物共同的质料,但人终究是区别于其他宇宙万物的,人乃宇宙万物之灵,其原因在于人之始生因“二气之良能”。“二气之良能”一词始见于张载,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圣者,至诚得天之谓;神者,太虚妙应之目。凡天地法象,皆神化之糟粕尔。”【34】张子起初是用“二气之良能”来说明鬼神之“神”。所谓“良”,《说文解字注》曰:“良,善也。”【35】何谓“良能”,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朱熹在孟子基础上接着讲,对“良能”进行了诠释。他说:“良者,本然之善也。程子曰:‘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36】“良能”是人区别于其他宇宙万物的本质,是先天至善的,这种区别在于人能禀赋于天的本然之善。船山正是承接了朱子的这一思路,认为在气之本原角度,人与其他宇宙万物无异,但人又区别于其他宇宙万物,其本质原因在于人除了禀赋万物共有的气之质料之外,还禀赋了天之本然之性。因此船山说:“人之始生,因二气之良能,絪縕而化醇,其来也以是,则其往也以是。死虽无复生之理,而往来不舍,于造化非无可求也。……因其类而尽其义也。”【37】在何种意义上能区分人与其他宇宙万物,关键在于人能禀赋“二气之良能”。

人与其他宇宙万物在本原性的气上是一致的,而且这种本原之气的混沌状态是絪緼之气,絪緼之气的运动变化产生阴阳之气。船山认为阴阳二气中又存在着“二气良能”,在宇宙万物的产生过程中,人是由“二气之良能”而形成的,而其他宇宙万物则是由絪緼之气变化发展后的阴阳二气而成。这样,在本原论的角度,船山通过二气之良能,清晰地分析了人之生与物之生的差异所在。换言之,由于人与宇宙万物在气的层级上的差异,是导致人优于其宇宙万物的前提性条件,也为船山人本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前提。

人与天地万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禀赋了阴阳“二气之良能”而成,阴阳二气之良能是人与其他宇宙万物相区别的分水岭。人能禀赋“二气之良能”,其原因在于上天对人之赐予,“天地之产,皆精微茂美之气所成。人取精以养生,莫非天也。气之所自盛,诚之所自凝,理之所自给,推其所自来,皆天地精微茂美之化。”【38】“人者,两间之精气也,取精于天,翕阴阳而发其冏明。”【39】船山承接了朱子的良能出自于天的思想,良能为“人之独”提供了本体意义方面的诠释,正因为人具有天的本体论意义,因此人代表的是天地万物之心,天下之生,以人为贵。“人与物皆生于天下,其并生而不相亲久矣,乃其俱生而易以相杂亦久矣。天下之生莫贵于人,人全其人而物不干之则治,物杂于人而害与人则乱。”【40】船山以人为贵,原因在于人所禀赋的是“二气之良能”,因此船山认为人能显天地之妙用,人之心如天地之心。他说:“天地之生,以人为始。故其吊灵而聚美,首物以克家,明聪睿哲,流动以入物之藏,而显天地之妙用,人实任之。人者,天地之心也。”【41】船山从天人相绍的角度论证了天下之生莫贵于人,人在禀承天之良能之时,这种关于善的本然之性在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善”,船山称之为“性”,“人物之生,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其不同者,独人与其间得形气之正,而能有以全其性,为少异耳。虽曰少异,然人物之所以分,实在于此。众人不知此而去之,则名虽为人,而实无以异于禽兽。”【42】人取之于天之本然之善,是人赖以存在的根本依据,如果去除这种“性”,人将与其他禽兽无异。因此,船山尤其强调人与其他宇宙万物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人有本然之善性。而这种“性”,是“人之独”,且在一般情况下不易为人所察觉,“而人为五行之秀,二气之灵,独有人之性者,彼未之省察而不知尔”。【43】正是因为人代表天地之心,天下之生,以人为贵,因此人能够成为替天行道的主宰者,人能够成为万物之归依而“统乎物”、“用乎物”,【44】都归因于天命不可违。船山说:“阴阳生人,而能任人之生;阴阳治人,而不能代人以治。既生以后,人以所受之性情为其性情,道既与之,不能复代治之。”【45】由此,天之生人以人为贵,人继天以治,源自于天对人之恩赐。天对人的恩赐,造就了人在宇宙这个生命场的主体地位,同时使人的这种主体地位得以张扬。

四、结语

船山是典型的人本主义者,船山哲学是典型的人本哲学。从形上学分析船山学缘何为人本主义哲学,是阐释船山人本学的另一路径。从船山哲学的气一元论出发,可以管窥船山关于气的几个层次:即太虚之气、絪緼之气以及阴阳二气。太虚之气是气的总名,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抽象的本原、是不可见的,也即气之总名;絪緼之气是混沌未分状态之气,是实然之气;在宇宙万物的产生过程中,从是生向化生的转换,也即絪緼之气向阴阳二气过度。阴阳二气是处于运动状态的气,也即由气化生宇宙万物所必经之阶段。在阴阳二气当中,人物皆受命于天,人所禀赋的是“二气之良能”,而其他万物则不然。船山认为人物皆受命于天,此并不能从形上层面说明人在宇宙这个生命场的主体地位,但却说明了人禀赋“二气之良能”亦受命于天的当然之则提供了理论依据,是船山人本主义哲学产生的提供了逻辑过程。船山从哲学的本体论角度,天人合一的角度,巧妙地从形上层面凸显了其“以人为依”与“依人建极”的人本哲学,既有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论逻辑过程,同时也是人本主义哲学实现的逻辑过程。

参考文献:

【1】徐荪名:《船山人学论纲》,《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1页。

【2】熊考核:《船山人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第1页。

【3】【4】【7】【10】【12】【14】【15】【17】【18】【38】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402、40—41、31、364、15、43—44、50、50、45、420页。

【5】【6】【8】【23】【29】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三册),岳麓书社1993年版,第245、514、245、225、387页。

【9】【11】【24】【25】【26】【28】【32】【41】【44】【45】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一册),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044、870、1042、75、1093、1014、1049、882、1034、992页。

【13】张立文:《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页。

【16】“是生”与“化生”是两种层次的东西,首先“是生”强调的是生命活动的本质或本性并非是已呈现、已发用的生命活动,而是一种潜能;这种本质或本性一旦呈现或发用,便进入“化生”层面,“化生”是潜能发挥阶段,参见张立文:《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4页。

【19】【21】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864、1052页。

【20】【27】【37】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413、1115、231页。

【22】严寿澄:《庄子、重玄与相天——王船山宗教信仰述论》,载于《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五期,1999年9月版,第396页。

【30】【31】【33】【40】【42】【43】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八册),岳麓书社1990年版,第346、705、511、391、510、685—686页。

【34】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9页。

【35】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页。

【3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53页。

【39】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三册),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447页。

--------------------------------------------------------------------------------

[1]∵李秀娟(1978——),女,山西运城人,现为长沙民政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古代哲学思想研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