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的历史

法源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在北京城内可以说是现存历史最久的名刹。最初,唐太宗(李世民)为追荐东征阵亡将士,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曾令于这里立寺,后来高宗(李治)又下诏修建,直到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建寺工程,并赐名“愍忠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建塔于寺的东南隅;过了两年,至德二载(757年),史思明又在寺的西南隅相对地造了另外一座塔,也就是现存于寺内石刻《无诟净光宝塔颂》的那座塔。……幽州大地震,北京地方遭到严重破坏,悯忠寺也未能幸免,全寺倾圮后随即奉诏修复,现存《大辽燕京大悯忠寺紫褐师德大众等》题名石函和《燕京大悯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石刻就是这次修复的记录。今天法源寺的规模应当就是当日重行修复后的规模。明正统二年(1437年),寺僧相瑢再次修葺,被赐名“崇福寺”,现有《重建崇福寺碑记》记载重修经过甚详。至十年(1445年),复建大藏经阁,颁赐了藏经一部,现仍藏于寺的最后层藏经阁上。当时曾把颁赐“敕谕”刻碑,现尚列于大雄宝殿之前,额作《敕赐崇福禅寺之碑》。……在清初时,顺治帝(福临)开始命在这里设立戒坛,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发帑重修,次年工竣,定为律宗寺庙,主持传戒事,因赐名“法源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又重修葺,至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亲自临幸,并赐了御书“法海真源”匾额,阐明了当初被赐名“法源寺”的含意。现在这匾依然挂在大雄宝殿上。

法源寺在历史上是一座名刹,宋钦宗(赵桓)被虏北来,就被拘留在寺里;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曾把这里作为策试女真进士的考场;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遗臣谢枋得被拘,即绝食寺内。到了清代,法源寺便以花木幽胜着名,使不少人流连觞咏,在不少人的诗文集中载有关于法源寺的诗篇。

1956年在这里设立了中国佛学院。并在这里设置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恢复了中国佛学院,集中了国内一些名贵的佛教艺术品与善本书籍,使它成为一个佛教艺术和文物的展览中心,也成为一个研究佛学的学府。

摘自宣武区档案馆《兰台参阅·增刊3》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