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龙聚寺

双城龙聚寺现在称龙聚宝寺,僧人二十几单,寺院建筑为近年所建。附近上年龄村民讲述,原龙聚寺其规模宏伟,蔚为壮观且言为清庭官办,当年远近闻名,故笔者对其做些考证。

一、朝廷建寺目的、规模和建筑

龙聚寺兴建于道光二十年(1841年),毁于1947年,其规模与哈尔滨极乐寺相仿,是双城境内最大、远近闻名、香火鼑盛的寺院。老县志记载:龙聚寺在县城西南八十里白土崖子,其建筑为,地藏王正殿三楹、玉皇、文佛、药王同殿三楹,观音殿一楹,娘娘殿三楹、东西配庑、十三殿闫君各三楹、狐仙堂一楹、九圣祠一楹,钟鼓楼各一座,马殿山门各三楹、东院住持房五间,清道光二十年庶民建修,住持僧九人。1989年新志书记载为:龙聚寺,位于县城西里许白土崖子,建于道光二十六年,常住僧九人。两志前者记载较详,建寺时间为道光二十年,庶民建修;后者记载略,建寺时间为道光二十六年,建寺时间相差六年。为此笔者走访了少年时曾居住在龙聚寺附近小村,并对龙聚寺做过考察的周庆礼老人。传说道光年间,朝廷钦天监夜观天象时,见京城东北之地紫气升腾,其地将有真龙天子降生。道光帝闻奏大惊,降旨钦天监火速踏察。钦天监踏察至吉林双城西南白土崖子界,见兰棱河岸有一土丘横亘如龙,土丘之脊草木繁茂,土丘之下苇浪如鳞,白土崖如龙头,崖下有左右二泉,潭深无底,绿光莹莹,如龙之二目,附近村民称之为龙眼坑。钦天监认为龙形已成,十分惊骇,遂奏皇上。时清廷内忧外患,政局动荡,道光问策群臣,当时皇上血亲,得道高僧黎参奏请:为保社稷,愿往建寺镇之,道光准奏。朝廷拨银,道光二十年龙聚寺建成。老县志的“庶民建设”值得商榷。龙聚寺于1947年被毁,其面貌已无法再现,好在老县志记得很清楚。周庆礼老人回忆,规模略大于极乐寺,寺前是宽阔的广场山门前竖两杆旗杆,山门两侧是一幅刷漆大对,上联写:王灵官执金鞭洞察世界;下联写:赵元帅骑黑虎镇守山冈;门楣横批是“龙聚寺”三字。山门左右是马殿,马殿左右是钟鼓楼。东马殿是一匹红马,高八尺,王灵官圆睁二目立于马侧;西马殿一匹白马,赵元帅气宇轩昂站于马旁。山门里正门是东海龙王塑,座下左右横列虾兵蟹将,个个张牙舞爪呲牙咧嘴,突出了东海老龙王来管双城这条土龙的主旨。么殿三楹供俸玉皇大帝,文殊菩萨和药王菩萨,玉皇大帝背面是倒坐观音,观音头上塑一大鹏鸟,玉皇大帝旁边是二郎神和嚎天犬,观音两侧是八大金刚,靠北侧是十八罗汉。罗汉姿态各异,神情不一。么殿两侧的东西配殿是十殿阎君,十八层地狱,每层供奉一班阴间人马,体现佛家因果报应思想。后殿是三肖娘娘殿,两侧是封神榜中人物,东院是住持居住所在。以上规模方位与老县志记载相仿。寺院中一色海青砖建筑,寺中墙壁俱彩绘。院内青砖铺地,沿廊房门前有一香灰沟,定期清理。寺中所有塑像在塑造时均装有机关,碰到机关,塑像做出姿态,发出声响,十分恐怖。传说寺院被毁前,希勤有姐妹二人逛庙会时触动机关,塑像手眼并动,二姐妹被吓病,后来寺里拆除了大部分塑像中机关。唯马殿小鬼及子孙爷爷搭袋里的小童的机关仍然保留,小鬼的肚脐眼儿就是机关,一按,口眼鼻齐动,童男的“小鸡”就是活动的,一碰就缩回去,传说求子者摸“小鸡”可得子。寺院的建筑都是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木木相交,不着一钉,其中的彩画最为精彩,一幅一个故事,一幅一件艺术珍品。侵华日军1937年入寺中见到廊檐彩画,为了掠夺那些彩画,用铁棘黎进行围圈,其艺术价值可见一斑。

二、寺谱及寺僧活动

龙聚寺的开山鼻祖叫黎参,老和尚相传是道光的堂兄弟,出家在栖霞寺,他的老师是一位狐仙,因此在建寺时又在寺东建了一座狐仙堂。黎参上任主持时是背了他老师的骨什来的,来后将老师骨什葬于东院狐仙堂,黎参老和尚圆寂后葬于狐仙堂他老师的脚下。黎参老和尚收有两个徒弟,一个法号叫乌庸(也称四和尚),一个法号叫乌奎(也称七和尚,黎参传人)。乌奎身材魁梧,大鼻子,眼中有神,有点像图画中的牛魔王的样子,话不多说,很稳重。第三代也是两个徒弟、一个法号体东,一个法号体志,体志是双城市对面城乡三姓屯人,俗姓肖。体东为大,庙上称老七,讲究吃喝玩乐,因为暗中通匪,主持权最后落在体志手里。第四代和尚有陆庚、陆连、陆爽。陆庚有才学。陆连俗姓屈,十二岁出家,后来上私塾。陆连是个残疾人。第五代和尚有九人:贞稳、贞童、贞平、贞刚、贞才、贞容、贞达、傻子和了祥。贞容手巧,会绣花,了祥是挂单和尚,人有点像济公,性格开朗,会几样乐器,吃常斋,一些经书可以倒背如流。傻子叫汤振修,是甘南县人,后来参军,晋升为校官,这九人就是双城县志里记载的常住僧九人。

三、龙聚寺的官办特征

朝廷为了维护其统治,在双城建了龙聚寺,因此该寺的寺规固然与其它寺院有些不同。

1、供给制。朝廷为了保证寺院供给,拨150垧地给龙聚寺。寺里将这些土地租给当地农民,秋后收地租,寺院倒闭后这些地分给了汤家窝堡,小后周家,大周家。

2、花斋制。除规定初一、十五等十斋日吃素食外,余下荤素自便,这在其它寺院是无先例的。

3、分住制。一般寺院和尚一律通铺,这也是修行方面的规矩,而该寺和尚都有自己的房间,大和尚三间,小和尚一间半。

4、有私房钱。每到冬闲,有的和尚放赌但不参赌,寺院附近的一些村民就吃住在寺里,红钱做私房收入。除此,年关到各村屯撒束,得米钱归己支配。

5、学文化,寺里的几代和尚都有文化,不识字小和尚,由寺里供私塾,再到寺里学经,因此龙聚寺的和尚对《金钢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地藏经》等佛经都能倒背如流。

6、出经箱子。寺里和尚都能演奏几样乐器,富户官僚有需要做佛事的就请这些和尚给出经箱子,做佛事收入,一律归庙上所有。寺里以上管理方式体现着龙聚寺官办特征。

四、龙聚寺宗教活动

在烧香还愿,超度亡灵,求福禳灾等方面,龙聚寺与其它寺院区别不大,其中祈祷规模最大是求雨的场面。附近村民回忆,遇有旱年,韩甸、同心、金城、兰棱左近等乡的人们,扯起十几面龙旗,头顶着用柳条编的草帽,排着长长的队伍,沿河一路唱着“阿弥陀佛下雨吧,阿弥陀佛下雨吧”,大有唐代诗人李约《观祈雨》中,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的求雨之景象。放河灯则是附近群众七月十五追悼亡灵,寄托哀思的又一种形式。天一黑,成百上千的村民来到兰棱河放河灯,人们用半个西瓜掏去瓤,点燃蜡烛,让它顺水飘流。和尚们则按各自形象扎成纸人放在龙舟里点燃。这些点燃的灯一个连一个在水上一路飘去。面部严肃的人们贮立岸上望着一个个幽幽飘去的河灯,有的擦泪,有的哽咽,场面凄凉而悲哀。这种放河灯的民俗至今还保留着。

五、龙聚寺的庙会

每年的二月初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十月初一、正月十五都是庙会的日子,而四月十八则是庙会中最热闹的日子。届时,龙聚寺周边榆树、扶余、白城子、三肇的人们纷纷向寺院聚拢。双城县里的饭馆子、果子铺等一些买卖家,十六、七就开始搭棚子。戏台搭在寺院前,十八这天,天还不亮已是人山人海了。戏台上鼓乐齐奏,净末旦丑粉墨登场,令人眼花缭乱。台下卖吃的、穿的、玩的、戴的、地产农副产品、针头线脑的,热闹非凡。寺里则香烟缭绕,念佛声、祈祷声不绝于耳。龙聚寺当时对韩甸、金城一带文化经济发展起了一定拉动作用。

六、龙聚寺的拆毁

龙聚寺存世一百多年,一九四七年被毁,传说拆庙时无人敢上,后来一土改工作队队长上去揭了第一块瓦,瓦被揭下后,其人在房上手脚不听使唤,后来有和尚念了一通咒语,才解了围。寺庙被拆毁一周年那天,那名土改工作队长中午在村公所休息,躺下时,背的匣子枪走火将自己打死。这是当地老人们传说,其事有无已无法考证。

老县志记载龙聚寺为庶民所建,而当地人传说是清庭为镇压双城龙脉所建。老县志记载为道光20年,1841年所建,而新志记载是1847年所建,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