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岩山访古——浦阳江沿江行人文历史采访系列报道(九十五)

作者:∵张玉莲

位于黄宅镇辖区内、浦阳江南边的官岩山是我县的一处名胜古迹。何谓名胜古迹?名胜古迹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着名地方。漫步名胜古迹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优美的风景,另一方面能从中感悟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官岩山的自然风光相信大多数人都很熟悉,但是对于官岩山的历史文化内涵知之者怕是为数不多。宋濂撰写《官岩教寺记》

记者曾几次和家人或朋友到官岩山游玩,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随便看看山上的花草树木、呼吸呼吸山上的新鲜空气,仅此而已。从不知道、也不曾想过官岩山的来历,不知道为什么会在岩石下面建寺庙,不知道通往官岩寺路上的鹫峰亭始建于何年……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官岩寺对面的墙壁上挂着明朝开国元勋宋濂写的《官岩教寺记》,只要仔细看看宋濂写的《官岩教寺记》就不难了解官岩山上各处古迹的来龙去脉,虽然《官岩教寺记》是古文,没有标点,且有的字是繁体字,但只要静下心来看看,还是能从中了解关于官岩山的一些故事。

宋濂在《官岩教寺记》中写到:“浦江县东南三十五里有山穹然,拔起于众峰之间者曰康侯山,又曰官岩山,俗以其形蹲踞如狮又称之曰狮子岩。从岩趾斜入六百余步,崖木四环,最为幽邃,有古招提在焉。梁大同间比丘尼元净始建院岩北石洞前,号曰安和,后更名兜率,至唐会昌之季毁于火,其故基至今犹存。咸通初祖登大师自越之上虞飞锡而来,遂缚禅岩内。会岁旱,独上绝顶祈请,捐身投崖下而卒,俄顷大雨,火化得五色舍利。民感之,就岩之西为建今院。八年丁亥,因山赐额为官岩,云登之事记载洪遵郡志中,而比丘之经始则出于县民蒋氏,之所私纪年世辽邈莫考其详,所可考者宋大中祥符癸丑重建释迦宝殿,天福己未刻木为诸菩萨护法神王诸像,景定庚申空大师智印当出主杭之旌德显庆教寺,以衣盂之资,命其徒六人造经钟,二楼暨圆通堂方丈,三门两庑之属复开于朝以奉仁烈皇后杨氏。神御院益增重,国朝延佑丙辰院僧宗胜建普贤大士阁,明年丁巳宗尚悉易殿之楣楹,新其四檐而加辟焉,复搏土益旧木像磬石为床座而妥置之,使与殿,至顺壬申景辉作潮音堂于殿之北墉,至正癸未华光宝阁成,越三年丙戊,集僧之堂又成。七年丁亥,香积之室又成,其费一出于众僧。唯阁之役颇殷赖邑大姓洪君荣助之而始就。荣之二弟盛兴复为创鹫峰潜碧雨亭,自是院之规制一如大伽蓝,四方人士来观来游……莫不欢欣赞咏……当天朗气清时携同二三子扪萝攀葛而上,俯瞰县北岩坑,仙华诸峰如万马东行,或驻或跃,而浦阳江之水蜿蜿蜒蜒又如白龙南飞一泻数十里;绕岩腹而去,周围原野星罗棋布,方呼酒放歌,天风自东北起,四山鳞甲一时皆动,诚天地间胜绝之地也……”九次重建官岩寺

官岩山,亦称康侯山、螺峰,海拔391米,石皆赤黑色,为典型丹霞地貌。官岩山上峰峡突兀,南坡绝壁嶙峋,北坡巨岩圆突,东西觑望,形状各异,如覆钟,如譬发,如人侧首面蹲;远望则又如一只蹲踞的雄狮,翘首云天。整个官岩山景区有崖壁、官岩寺、胡公祠、薄刀弄、鹫峰亭等十几处景点组成。

官岩寺是整个官岩山景区的核心,该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老百姓为纪念祖登大师舍身投岩祈雨,便依岩而建“官岩寺”,该寺从宋、元、明、清以来,迭毁迭建,共计九次重建增建,今尚存山门、大雄宝殿、后殿(扁担洞)、僧房,神像达50余尊。沿西山麓,越定龙桥,踏千余石阶,穿越鹫峰亭,抵达岩南台地,但见峭壁逶迤如屏,高约百丈,崖顶外倾,崖壁多岩洞,据当地的老人介绍,崖壁的岩洞里有苍隼栖息,这种隼鸟在浙中地区很少见,唯官岩山特别多;官岩山顶面积约十余亩,早在宋代就在这里建造了胡公祠,胡公祠旁有清泉一泓,据说这泓泉水大雨不增,大旱不减,明正德年间,胡公祠迁至二岩长30米、高深6米的扁担洞内,即今“官岩寺”后殿;薄刀弄在岩北,两岩之间隔不盈10米,然一落千丈,极险峻,远看如巨灵刀劈,由绝顶下窥,则是无底深渊,终年不见天日,石皆褚黑。

据黄宅镇新宅村村民洪锡棣介绍,1942年4月份,日本鬼子侵略我县,为躲日本鬼子的扫荡,官岩山附近的村民,包括中小学师生,纷纷逃到官岩山的岩洞里躲起来,躲过了日本鬼子的战火,且无人员伤亡。从此,七里八村的乡亲们对官岩山多了一份崇敬之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建设,重建官岩寺也成了热心村民的头等大事。于是,以洪锡棣的父亲洪信枝等4个老人为首,筹资重建官岩寺,所有建设资金均来自民间捐款,为铭记捐赠者的功德,洪信枝建立了明细台账,哪怕有人捐一毛或一分钱都详细登记在册。然而,洪锡棣印象最深刻的是,从官岩山脚一直通到山顶一千多个台阶全部是善男信女捐助的,他的父亲负责把捐款人的名字写到台阶上,而他负责把捐款人的名字刻到台阶上。那段时间,父子俩经常起早摸黑在官岩山上做义务工,连饭菜都是自带的。虽然建设官岩山的日子很艰苦,但看到如今每逢节假日官岩山上游人如织,洪锡棣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心越心系鹫峰亭

鹫峰亭内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有《重建鹫峰亭记》,里面明确记载了鹫峰亭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一三四三年),后历经修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官岩山上原有的寺庙、凉亭等均被毁坏,变成了一片废墟,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重建。

鹫峰亭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凉亭,没有精巧的设计,也没有精美的雕饰,但它却是被誉为日本“篆刻之父”的心越大师心头一缕挥之不去的乡愁,原来心越故里就是官岩山麓的蒋宅村,心越大师姓蒋名兴俦,字心越,于清初东渡扶桑,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蒋兴俦远离故土,常常怀念自己的故乡,为解思乡之苦故别号“鹫峰野樵、东皋心越”。如今,但凡有日本客人来我县官岩山游览,都会对“鹫峰亭”肃然起敬。

来源:∵今日浦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