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与九华山佛教寺庙

作者:包光潜

大唐“安史之乱”后,佛教受到了猛烈的排斥,甚至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唐武宗在位的六年。

唐武宗为什么要灭佛呢?首先是武宗想长命百岁。他笃信道教,过分依赖于道士们的灵丹妙药。其次是因为唐朝兴佛之后,全国各地寺庙如雨后春笋,僧尼人数骤增,加上寺庙享有特权,如寺庙可以拥有并扩充其庄园,免予徭役。这样势必造成国家财政负担。一边是寺庙经济繁荣,一边是国库浅薄,朝廷必然要削减寺庙的势力。

会昌二年以后,武宗敕令遣散非注册僧尼,还俗僧尼不得返回寺庙。僧尼进城,官府盘查严密。如果不能详细说出或证明其身份,一律予以逮捕。会昌四年三月,全国各地停止了供养佛牙、佛骨,若有违反,严惩不贷。会昌五年,武宗再次敕令大批僧尼还俗,敢有违抗,杀无赦……唐代寺庙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武宗灭佛炽烈之际,杜牧正刺池州任上。虽然池州山高皇帝远,但持续几年的灭佛大火一样烧到了九华山佛教圣地。作为朝廷命官,杜牧当然会不折不扣地执行诏令。而事实上,九华山佛教寺庙并没有遭到毁灭,这是杜牧性情和历史巧合所致,并非杜牧主观上保护了九华山佛教寺庙。

杜牧到池州任上,正值不惑之年。他初来乍到,少不了许多官场和文场上的应酬,哪有精力和时间去及时落实皇帝灭佛政策。等他应酬得差不多了,正想办点正事时,辖内却发生了始料未及又罕见的旱灾、饥荒,且成蔓延之势。因粮食储备不足,饥荒严重,官府却又无能为力,老百姓只好求菩萨保佑。为了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杜牧不得不按下手头上的诏令,赴重灾区木瓜山,为亲眼所看到的情景所震撼,触景生情,一气写下《祭木瓜神文》,帮助老百姓祈求风雨。

待饥民安顿好之后,杜牧当然没有忘记皇上交待的事情。

无巧不成书。由于武宗长期服食老道们炼出来的灵丹妙药,身体元气大损,形容渐渐枯槁,后病入膏肓,继而一命呜呼了。他的灭佛政策很快遭到后继者的伐难,并中止了灭佛活动。

所以,九华山佛教寺庙未在“会昌法难”中毁灭,并非杜牧主观愿望,但客观事实却成就了杜牧的声名,让池州人记着他的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