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

生读几本不同领域、不同系科、不同文化的原典,拓展

生的知识层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东亚文化的象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且影响至深、至远、至巨。他认为,不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就无法了解儒家;不了解儒家,就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批判传统也好,弘扬传统也罢,前提必须是了解。一个对儒家文化不了解的人,就没有资格去批判儒家,更无资格去弘扬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出过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山东之地的文化人,更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解读和研究儒家文化的任务。他认为,儒家文化在剔除糟粕、筛选过滤之後,完全可以拿来为现代文明所用。

近几年来,颜教授一直倡导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双向互动,即站在儒家角度来审视、观照、批判当代社会,调动传统精神资源,回应、回答现实问题,关照当代社会;也要站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角度,审视、观照、批判儒家文化传统,丰富、完善儒家传统,使两者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发展。开设儒家原典诵读班,义务讲学,是他进行儒家文化研究的一个特殊载体,也是他贯彻自己双向互动理念的一个试验。这虽然算不上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然而,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传承恰恰是通过无数的小事来完成的。在某种意义说,现代文化大厦正是由像颜炳罡教授这样的无数学者共同努力构筑起来的,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师生互动:构建“师生两忘”的教学生态系统∵

在人们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个师道尊严的老先生,一个严肃而呆板的道德裁判者,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大凡认真读过《论语》的人,都会从中感受到这位元老人的可亲可爱甚至天真。在他那里,“教学相长”不单单是一种理论话语,更是其教学实践的真实写照。他与弟子和乐融通的教学情景,构成了一种流动的教学生态系统。在采访颜老师的过程中,我总感到他的“师生关系”说里,也有孔老夫子的教学生态思想在流转。他指出:现代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病,就是师生之间缺少沟通,缺少感情交流,这与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内涵相去甚远。他说,教育是一种生活,是由师生共同营造、构筑的生活。在这种生活氛围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一起提高,在传统意义上,这叫“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互感、互通的关系。尽管老师有规范指导的作用,但绝不能过分强化,否则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的失衡,消解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在听颜老师讲课时,记者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种教育理念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亲情意识。他对原始儒学与现代社会中每一问题的解说,都只是一家之言,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质疑与反驳。课堂已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场所,同时也是百家争鸣、“童言无忌”之地。师生在全无拘束的状态中,彼此切磋与相互提高。有人提醒他说,这是否有点“叛经乱道”,可他却坦然地一笑说,庄子有言:“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当老师忘记自己是老师,学生忘记自己是学生的时候,教学才真正走进了自然生态的至高境界。”有的学生说,我们走进诵读班,有经典的力量,更有颜教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颜教授精神焕发,坦荡率直,毫无芥蒂,妙趣横生。这里有见解,无结论,可争论,无禁忌。它成了师生共建的一种愉悦生活场,对先贤先哲体认与研究的一方幸福地。∵

颜教授利用业余时间主持经典诵读班,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教学实践,不注册,不点名,老师没有报酬,也不计入学校工作量;学生没有学分,也没有成绩,大家完全是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诵读班秉承孟老夫子的讲学传统,“来者不究,往者不追”,不问系科,不问学历,不讲年龄,不问性别,来者欢迎,去者不留。他说,要使每一位参与诵读者,来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在诵读班上,我们看到,有大学本科生,还有硕士生、博士生,也有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以及离退休教师。数学、化学、生物、物理等系科的学生有之,金融、贸易、法律、经济等热门专业的学生也有之,甚至吸引了山东师大、山东艺术学院、山东轻工学院等驻济高校的学生。授课地点从山大文史楼,到山大新校教学楼,再到山大老校6号楼,几经变更,但参加的人数却越来越多。在诵读班的教室里,每次都是座无虚席,有时走道里还要加上十多把椅子。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在颜教授主持的诵读班上,不仅有现代教育的理念,更有中国传统的书院精神,它是中西教育理念的结晶品。人到此处,便会自然而然地为这种氛围所感染,为这种特有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所激动。

山上诵经:创设课外之“课”∵

颜教授发扬儒家“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传统,使师生的学问与人格同生共长。他常常带着诵读班的同学,走出校园,或登济南近郊之山,或览济南风外之水,平顶山、小华山、鹊山、千佛山、锦秀川、黄河、大明湖等等,无不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一天,颜炳罡老师兴之所至,便带着一些参加儒家原典诵读班的学生去爬山东大学东临的华山。草飞莺长,花香弥漫,大家顿生“风景这边独好”的赞叹。颜老师忽然想起为孔老夫子所称道的曾皙追求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境界,就在一株翠柏之下坐下,感受春风拂面的愉悦。学生们或围而坐之,或散而站之。何不於此背诵《四书》《五经》?颜老师的突发奇想,得到弟子们的回应。於是,二十多位儒雅之士在山中高声诵读,余韵回转中,原始儒学的要义也在每位诵者的心中涌动。行经此处的游人,一个个探奇式地瞪大了眼睛伫足观望,流露出赞叹、感佩的眼光。自然景观中,平添了一道人文景观。∵

孔子与弟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的教学情景,常令颜教授向往不已。自华山诵读之後,颜教授便有了与弟子们再去他山的诵读之行。每到一山,他们就会寻找一个景色清幽之处,盘坐于山石之上,或背诵儒家经文,或谈论古今文化,为青山绿树增加一点人文色彩,为往来游人传递一些儒家文化,则成了颜老师这种山上之“课”的意外收获。山上诵读是一种校外不确定式教学模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有助於涵养性情,启发灵感。环境一变,师生的教与学都有了全新的感觉,常有教学灵感的产生,也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员感受:一种精神洗礼∵

山东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益明先生曾为93级哲学系的同学作过两次心理测试,第二次测试竟然与第一次测试有着惊人的差别,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在一个学期内明显提高。通过调查,他发现变化的原因在於同学们都参加了颜教授的儒家原典诵读活动。王教授大为感慨,他对颜炳罡教授说,以前我们对儒家思想对人格的形成作用重视不够,儒家原典诵读是一种很好的活动,一定要坚持下去。∵

颜教授认不清诵读班所有学员,因为这一群体是流动的。但所有成员不仅认识颜教授,而且都对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们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人生的哲理。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学员说,每周一次的诵读学习,无异於一种精神洗礼。∵

说起颜炳罡教授的义务讲学,山东大学2001级哲学专业学生王洪霞感慨万分。她说,颜教授对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员。她自称属於“冷漠的一群”,但参加颜教授主讲的诵读班後,却渐渐被颜教授的激情所感动。她说,没想到自己也有一腔热情,更没想到在这个诵读班上为颜教授所点燃。她说自己自幼生於农村,从小读书不多。自从进了诵读班,才知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竟是如此的巍巍壮观,才知道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她说,我是在这个班上下定决心勤奋读书、报效祖国的。∵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培源同学自言“枉为孔子的老乡”,《论语》也只是在这个诵读班上方才读起。但自从踏进这个班的第一天起,他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在这个特殊的地方,由这样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教授来教这样一本书,这在他一生恐怕都是不多的完美经历。他说,颜教授可爱至极,“潇洒有齐风之勇,厚重有鲁韵之魂,幽默有沂蒙之妙。”他认为,有的人极力追求物质享受和经济利益,不顾他人利益和道德影响,沉缅於自家独有的“美好”与“温馨”之中。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认真学习孔子的儒家文化,对於提升公众的道德意识,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颜教授告诉记者,他办这个诵读班,既是为了带动学生读书,同时也是为了教育自己,用这种方式逼迫自己静下心来,认真读几部中国文化的原典,诵读班成功开办,并且坚持了这麽多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再三强调,儒家原典的诵读得到校、院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不少老专家、老教授的帮助:山东大学的丁冠之、周立升等老教授都前来讲学、辅导,做报告;王新春教授、越卫东博士、陈坚博士等等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山东社会科学院陈启智教授也前来与学生共读原典,开设讲座;研究西方现代哲学的刘杰教授与同学展开对话、交流,使儒家经典诵读增色不少。弘扬儒家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在齐鲁大地上让儒家的源头活水继续流淌下去,这是颜教授矢志不移的追求。他说,自己愿与一切对中国文化有感情的学人、社会贤达、青年学子等等一同努力,一同成长。∵

此文写就,夜已很深了,推开窗户,看着满城灯火,耳边仿佛又响起诵读声:∵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26日第5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