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
月光山下风采弥浓∵三∵学
穿过一千六百多公尺的月光山隧道,出了洞口,豁然开朗!一片良田美池,农舍散落,一条水圳顺流而去,古意盎然的小桥横跨其上。三五居民坐在榕树荫下,讲古说今,说的正是客家乡音。美浓的第一印象,给人安闲而善意。
∵骑上自行车,沿着商家给的「单车行进路线」,欣赏美浓小镇风采,当转入镇上最古老的一条街∵──∵永安路时,见到一栋民房的门头挂着「善室居」的堂号,开始了一连串的惊叹!
大启文明的小镇
客家人传统上在正厅门楣的上方,必挂有堂号,代表先民的祖籍,习惯把「堂」字放中间。「善室居」,正是「善居室」的意思,想到「善居室」,不禁让人心光一亮,这座月光山下的客家小镇,古称「弥浓」,想来和〈美浓开基伯公碑文〉末句的祝祷文:「恳上苍,此地可大亦因可久,将奕世而弥浓」大有关系,存在很深很深的寄望,期待累世子孙在这块土地上能「大启文明」(注一)。
车行过去,处处可见「善室居」的门额,懂得将「善居室」安放在住家最显眼的门楣,这镇上的文化水准可见一斑。一行人的心思这时全放在这上头,仔细盯着永安路上每座三合院的堂号,至於镇上有名的粄条店、蓝衫店、纸伞店,有如过眼云烟,似乎没有人去挂心了。
三省堂中学曾子
沿路最容易见到的堂号,莫过於「三省堂」了。一夥人毫不费力地便猜出,这一定是「曾姓」人家,成竹在胸地诵道: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曾子是鲁国南武城人,随父亲曾点奉孔子为师,曾子资质「愚鲁」,却是少数能领会孔子「吾道一以贯之」心法的弟子,而他每天用的正是这「三省」工夫:今天替人谋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同朋友交往,够不够诚信?当老师为人传授学问,自己事先预习了吗?
∵在美浓各家「三省堂」的门上,刻的正是「武城世第承三省,沂水渊源流九洲。」的对联。曾氏子孙出入门户时不免遥想,武城历代的祖先,都继承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而「三省」的工夫,就其根源实源自於沂水畔的孔子圣人呀!但愿遍居九洲,拥有好家风的曾氏子孙,人人都能秉此家风永远发达。
至德堂上吴姓家
经过一间破旧的轮胎行,往里瞧去,有一间翻新的三合院,堂号「至德堂」,有人立即叫住大夥,猜猜这家人的「上姓」(客家人的请问贵姓)为何?从「至德」堂号猜想,这家人肯定姓「吴」。因为《论语》〈泰伯篇〉孔子曾赞叹说: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已!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吴泰伯的德行,真是至高无上啊!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属於自己的天下大位,让了出去,让得巧妙无痕,民众都不知道如何来称颂他了!
∵周朝的姬昌,能继承周的爵位,後来尊为周文王,多赖他的大伯「吴泰伯」善巧让位给他的父亲季历。因为泰伯是长子,季历是老三,生了儿子姬昌,从小便气宇不凡。泰伯的父亲有一天感慨的说:「以後我们家会昌盛,就靠昌儿了。」但姬昌是老三季历的儿子,按理是不能继承王位的呀!孝顺的泰伯善体亲心,便藉口到南方吴地采药,好把大位让给季历。老父亲过世後,泰伯以入境随俗,在身上已刺有纹身为理由,不敢「以夷治夏」,不愿再回到北方中原,於是自然而然地把王位让给了季历,季历再传给姬昌,开启了周朝八百多年的天下,而泰伯自己则在吴地定居下来,後来泰伯的子孙便以「吴」为姓,至今吴仍是天下的大姓!
∵在这座「至德堂」三合院前的门上,还刻着「祖称至德,天锡隆恩。」的对联,说的正是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大夥猜完以後,主人恰好从屋旁出现,请教了上姓,果然是「吴」姓人家没错。
镇上人家善居室
不到五万人口的美浓小镇,家家都很重视祖堂,除了「至德堂」、「三省堂」外,还有「清河堂」、「陇西堂」、「彭城堂」、「济南堂」、「颖川堂」等等,多以先祖居住的地方为堂号,或以祖先的事功,如丘姓人家的「忠实第」便是一例。
∵但是我们却发现一件特别的事,在美浓小镇的三合院里,除了祖籍堂号外,为什麽还会添加一块「善居室」的门额呢?在这里,过去许多富豪宅院,都可见到「善居室」的门匾,简单的「善居室」三个字,却蕴含着极耐人寻味的道理。
原来,这也是引用孔子的话,来嘉勉家人和後代的子孙。《论语》〈子路篇〉记载说: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赞美,卫国的公子荆,是一位很善於治理家室的君子。当他成家时,卫君分他一块采地,公子荆说:「这样就很够用了!」家财稍稍增多後,公子荆说:「这样就很完备了!」他既是世禄之家,又能撙节生活,久了自然会日渐富有,这时公子荆又说:「这样就太美好了!」公子荆生长在富庶的时期,懂得「国奢,当示之以俭」的处世智慧,本身又是世袭的富贵公子,常以「知足,不骄不盈」为戒,完全没有一般贵族子弟骄傲奢侈的恶习,因此深受孔子的赞叹。
∵《围炉夜话》王永彬说:「读《论语》公子荆这一章,实在可以让富富有的人好好效法呀!」想来美浓人也不乏「善居室」的有德君子,喜欢以卫公子荆做为榜样,省吃俭用,知足不缺,晴耕雨读,全心栽培好子孙。
∵∵美浓当地有句谚语说:「如果不读诗书,即使长眼睛也没有用」,清朝末年,「弥浓庄」的富农,都设有家塾,延师教授「唐书」,一个小小的美浓镇,在科举时代产生了三位进士、二十多位举人,现在则拥有「全***博士、硕士人数最多的乡镇」的美称,自有其他地方所不及的地方。
月光山下水长流
美浓人在外有成就之後,都想把几百年来,一家几十口人共住的「夥房」加以翻修,一家如此,家家如此,永安老街上,尽是这般「红瓦新墙」的三合院,正中央是祖堂,堂上有堂号、有门对联、有栋对联,光耀门楣的心思灼然可见。平时无事,一家老小围坐堂前闲话家常,每逢除夕、元宵、端午、中元这些大节日,各户同族姓的人家,便从四面八方齐聚堂前,给祖先上香祭祀。而这一间祖堂,便是同族同姓剪不断的纽带。仰头看看这块堂号,让人缅怀起先祖的功德,谁还敢玷辱祖德?客籍子弟深信「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年当一冬」,天天都应像《诗经》说的:「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若再留心堂前的门对联,栋对联,那就更饶富意味了,彷佛先祖仍活生生的站在你面前,给你一番番的耳提面命。
∵从美浓的祖堂林立、彰显堂号、精制对联,这里的人「数典」而不忘祖,小心翼翼保存先人的一砖一瓦,更珍惜先祖们传下来的中国经典文化,他们将这一切看做是渊源流长的活水,可以世世代代,不断滋润月光山下的善良子民。
注一:美浓的东门楼,已有二百三十余年历史。同治末年,镇民黄骧云考中进士,衣锦荣归,由东门进庄,为此楼挥毫书写「大启文明」四字,雕刻置於门楣之上。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