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三峰山东南麓古禅窟寺

禅窟寺,位凤阳县城东南处30多公里处的三峰山东南麓。据清康熙年间碑文载,“其禅窟始于汉武,初名桃花,继历晋梁更称虎窟,因避唐讳,改为蝉窟,自宋苏轼正曰禅窟”,沿用至今。该寺坐西南朗东北,背倚峭壁悬崖,面对峡谷幽涧:旁有禅窟洞,玉蟹泉。又有茂林修竹,森映寺宇,境殊清奇,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寺建成以后,兴废不一。至清末尚有殿舍30余间。可惜在民国年间被侵风日军毁尽。新中国成立后,寺基尚在,1970年凤阳县大银山林场于此建护林哨。1993年9月起,该场筹集资金,对禅窟寺景区进行建设。至1995年,寺庙修复工程已竣工,建有山门、天王殿、左右殿房、大雄宝殿等。现其他景点经过开发整修,也已对外开放。

寺院左后方有一石亭,为重修的“贮岚亭”。亭旁为玉蟹泉,泉壁附近布满唐至清代摩崖石刻。离玉蟹泉拾级而上,不远即到禅窟洞口。据方志载:洞内四通八达,“有石观音像,左右壁作狮形及石床、石凳、石棋子,皆似,人常凭玩者。深邃处有桥,流水潺缓可

听,多石燕迎人。人不能尽窃其奥”。现此洞经过清理开发,已被用来作为修身养性、传经布道的佛窟。

游人来到洞口,右侧石壁阴刻篆“禅宗第一窟”五字;左侧立有一石,上刻禅宗初祖达摩画像;洞内分有“八相成道”、“四大道场”和“禅宗溯源”三大景区。

“八相成道”,佛教用语。其说话不一,这里是表现释迦牟尼诞生、成道、创教等佛传故事的大乘八相图。(1)兜率议事(即“天下”);(2)甜梦人胎(即“下胎”);(3)腹中说法(即“坐胎”);(4)佛降莲生(即“出生”);(5)叹世出家(即“出家”);(6)苦修成道(即“成道”);(7)***常转(即“转***”);(8)双林人灭(即“人灭”)。此八相图,以自然成景的钟乳石为主,不足部分曾经过人工修饰。“四大道场”,即佛教所传四个菩萨分别显灵说法的道场。(1)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2)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3)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4)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此景区是祥窟洞自然景观发育较好韵一段,在100多米长的峡谷形洞体中,钟乳石、石柱、石笋、石幔,石帘等琳琅满目,于恣百态,特别是四处诡谲多变的钟乳山,自然成景,与四大道场极其相似。

“禅宗溯源”景区,主要是采用白描线刻图的形式,在洞壁两侧分别雕刻从释迦牟尼到,惠能大师为止的佛教33代祖师的图像,其间穿插着刻了一些佛教经典的名言警句;系统地介绍佛教的演化和佛教文化的流传,供人们游览观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