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名刹林阳寺

引子

初夏,我们慕名来到全国重点寺院林阳寺游览。林阳寺位于晋安区岭头乡石碑村境内,离市区18公里,坐落在北峰桃枝岭瑞峰山麓,建于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宋淳熙年间梁克家《三山志》云:“怀安县遵化里瑞峰林洋院,长兴二年置。”历史上林阳寺曾多次兴毁,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名林阳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佛堂。“文革”期间,寺院被占为仓储,惨遭破坏。1979年成为我省第一批开放的寺庙。现寺庙基本保持明清年间的布局。林阳寺历史上曾出过许多着名高僧,其中清光绪年间古月禅师最为出名。

林阳寺山门上高悬的“林阳禅寺”匾额,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1981年初来林阳寺时题写的。门前的两条立柱上,盘旋着四条青龙,栩栩如生。山门的石柱上刻有两副对联,“林峰满瑞气青山不老;阳光照大地绿水长流”,对联的首字巧妙地组合成“林阳”。“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松声竹声钟鼓声,声声自应”等,道出了佛教的真谛。

林阳寺的布局与鼓山涌泉寺差不多,走进天王殿,迎面而立的是大肚弥勒,左右分列的是“四大天王”。天王殿天井中种植着一些名贵的花木,天井左侧为钟楼,右侧为鼓楼。钟楼上有一口清康熙年间铸造的巨钟,重达1.2吨。站在天井,看不见寺外的山,这是林阳寺建筑的一大特点,“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大雄宝殿是座垂檐歇顶的建筑,殿门上“大雄宝殿”匾额,为清末陈宝琛题写,此外还有弘一法师书写的“证无上法”匾额。殿堂正中有三尊金身坐佛,身披汉装,闭目坐在莲花座上,面目慈祥。

在通宝殿里,保存着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刻印的藏经数千册。旁边是斋堂,为僧人饮食之处。斋堂有块方形石,平铺地上,石上有四处刻有“女弟子某氏某娘舍”的题识,据考证为宋以前的文物。斋堂的厨房内现存三口大铁锅,可容20担水,一次能煮500斤大米,供千人食用,可与鼓山的大铁锅相媲美。

最后我们来到客堂,这是接待游客的地方。客堂的立柱上刻有明代丞相叶向高的行书楹联“安知住世君非佛,想是前身我亦僧”,书法苍劲有力。客堂后院种有一红一白的古梅,有千年的历史,现依然枝繁叶茂,冬末春初,香艳袭人。寺院后山还有文塔、和尚塔等古迹,印证着林阳寺悠久的历史。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