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禅修干扰的三种方式∵

如果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这干扰禅修的三种因素,心作好了准备,那么当它们实际生起时,就比较不会立即以激怒作为响应,而是以现在要说明的和平武器,在情绪比较平稳的情况下面对它们。∵

当前面的方法无效时,应连续使用三种对治禅修干扰的方式,这三者都是运用「全然专注」,差别只在于对干扰注意的程度与时间。此处的指导原则是:除了实际环境的需要之外,不过于重视个别的干扰。∵

一、首先,应该清楚地注意干扰,但要轻轻地,也就是不要去重视它或注意其细节。这样短暂的注意后,应该试着回到原来禅修的业处。如果干扰很微弱,或先前的专注力相当强,则可以很成功地恢复禅修。在此阶段,注意不要轻易地与干扰「对话」或辩论,要坚持立场,不给对方任何停留的理由,在许多情况下,干扰会快速离去,就像未得到热情欢迎的访客一般。这种冷漠简洁的驱离法,常常可以使我们回到原来的禅修上,而不会对心的平静造成严重干扰。∵

此处的非暴力方法是「全然专注」于干扰,但只给予最少的回应,并一心向着出离。这正是佛陀自己应付「不速之客」的方法,正如《》《大空经》(MahAsuJJata∵Sutta)所说:「……一心向隐居……与出离,谈话的目的在于打发(那些访客)。」也类似于寂天(ShAntideva)劝告如何应付愚人的方式—如果不能远离他们,就应以「绅士般冷漠的礼貌」来对待他们。∵

二、然而,如果干扰一直持续,则应该耐心、镇定、一而再地运用「全然专注」,干扰的力量在耗尽之后就会消失。此处的态度是反复地说「不」,以离开原来行动的决定性「拒绝」,来面对一再出现的干扰,这就是有耐心又坚定的态度。在此,警觉的观察力必须辅以等待与坚守立场的能力。∵

这两种方法一般可以成功地应付本质脆弱的妄想与白日梦,而另外两种干扰—外在环境的与内心的烦恼,也常会因而降服。∵

三、但这些干扰若因某种理由并未投降,则我们应审慎地全神专注于干扰,使它们成为智慧生起的所缘。以此方式,将禅修的干扰转变为合理的禅修所缘。我们可以持续地专注于新的所缘,直到引起注意的内外因素消失为止。或如果满意这修法的成果,甚至在剩下的禅修时间,都可以保持这样的练习。∵

例如,当受到持续的噪音干扰时,应完全地注意那噪音,但我们必须小心区别噪音本身与自己对它的反应。例如,无论于何时生起怨恨,都应当清楚地依其本质而认出它。如此做时,就是在修持《念处经》所叙述的「法随观」:「他知道耳朵与声音,以及因两者而生起的结使(如怨恨)。」若噪音是间歇性的,或有各种不同的强度,则可轻易地在其出现时分辨出生灭,以这样的方式,将可进一步作「无常观」。∵

面对一再出现的烦恼,如贪欲、掉举等,态度也是类似的,即要直接面对它们,但必须清楚烦恼本身与自己对它们的反应—如默许、害怕、愤恨、恼怒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此做时,即是在使用「称名」的方法,也会得到上述的利益。贪欲或掉举一波波反复出现时,我们也将渐渐地学会区别它们「高、低、起、伏」的时段,并知道它们的活动模式。藉由修习「心随观」(cittAnupassanA)与「法随观」(即专注于诸盖)的过程,而同样地完全保持在「念住」的领域中。∵

将禅修干扰转变成禅修所缘的方法既简单又巧妙,可视为非暴力过程的极致。这方法极具「念住」精神的特色—将一切经验都作为解脱道的资粮。如此可以化敌为友,因为所有的干扰与敌对力量都变成我们的老师,而只要是老师,都应当视为朋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