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鸟瞰(下)

二○○四年九月五日讲于古晋佛教居士林弥陀院

◆∵郑振煌主讲

◆∵陈智美、常照整理

观慧∵

修行想要得成就,最快就是禅修。看经、读经、听经只是帮助我们了解如何修行而已,都是利用眼识、耳识、第六意识的作用,而第六意识还是妄想。生死轮回的根源是第六意识,因第六意识会打妄想。修行是要将前五识与第六意识分开,不起第六识。凡夫看见一样东西后,第六意识立刻跳进来,加上喜欢不喜欢就开始轮回,打妄想,贪嗔痴慢疑开始了。所以“观慧”就是不用第六意识的妄想心去分别前五根的见闻觉知,也就是证量的境界。第六识的作用是认知这只是笔,这是花;这是好,这是坏;这是我,这是你,一直起分别妄想。而前五识的作用是看到,听到,这样就够了。看到什么,不起分别;听到什么,不起分别。此为证量境界,智慧就从这里产生。即使“闻所成慧”、“思所成慧”,其“思所成慧”虽是用第六意识来“思”,但还必须“修所成慧”,亦即要离开第六意识的妄想分别,看到诸法实相(really∵real∵reality)。当第六意识、第七识跳进前五识而妄想、分别,而起贪嗔痴慢疑即轮回的开始,业力从此产生。

修行还是要见闻觉知,尤其是大圆满与禅宗的修行,眼、耳、鼻、舌、身、意都要开放,但须学习一有见闻觉知立刻放下,无分别心。“思所成慧”是对法的意义加以思惟,认识佛法的真正意义未加曲解,但这还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因为真正的实相般若是没有佛法与非佛法的差别,佛法的讲解只不过是种方便,任何的方法都是教导我们如何修行。

大乘禅法的修行方法就是契入实相般若,契入一种不分别的心,任何的修行方法都是让我们达到“止定”,立刻进而“观慧”,二者交互运用,智慧自然开展,可以做一秒钟的佛,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的佛,慢慢的再将修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则时时都是“佛”,也就是没有分别心、见到毕竟空性。碰到痛苦、烦恼、不如意的事,当下就过去了,这就是“佛”,完全的解脱自在。修就是练习,练习面对境界时,心如何不受影响。

问与答

问:“止”、“观”交互运用,什么时候可以不修?

答:很好的问题,这位师兄佛法很深入了。“止”、“观”交互运用,当止中有观,观中有止,止观不二时,就已经不修而修,修而不修了。即当止观双运,一直修到能所不二、能所双泯时;就像学开车,刚开始时要第一步骤、第二步骤……,但熟练之后,可以一边讲话,一边开车,眼耳鼻舌身意同时作用,而且很平安的开车。要领即是持续的修,很熟练后,自然就在修,修与不修没有差别,此即实相般若。不只坐在这里才是修,吃饭也可是在止观,走路工作,都是在修,任何境界都是在修。成佛的境界不离慈悲与般若智慧,大慈大悲不恼害众生,尊重一切众生,止观交互应用一直训练到熟能生巧,很自然时就是修行成功。不然要当回锅油条,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或者参加每周一次的共修,一周后功力没有了,回来再充电,回去工作又开始行,如此一周一周的训练。最好是能够集中训练,一周、十天或半个月以上,身心变化很容易。就如短期出家感受非常好,是因为在修戒定慧。早上说过一周可以证阿罗汉果,因身心立刻起变化,人整个开朗有智慧,而且不受任何境界影响,所以修行回去,觉得人整个可以飞起来。

破除法执

接着要大家修行,切勿有法执。因为执着一定的法,容易排斥其他的法,一切的法皆是不二的,法无定法,非法即是法,法即是非法,是名法,此即《金刚经》最重要的要领。要体会真实不二的实相,所以用另一个方法,《***生死书》内的“观呼吸”的法,现在不用数息,只要觉察气息的出入就好。当觉察力被带走,立刻回来觉察自己的呼吸。

首先端身正坐,身体不要靠椅背,眼睛微张(九分闭,一分开;或三分开,七分闭),放松身体,放下妄念、挂碍,觉察气息的出入,不要改变气息,就好像《大念处经》所载“观出息,出息长观出息长,出息短观出息短;入息长观入息长,入息短观入息短”。出入息呈现自然状态,那就是真理。(止静——周遭只有麻雀声音)有什么指教吗?掌握到要领吗?

问:觉得自己的呼吸好像海浪一般,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执着境界,虽然很舒服、很愉快,可是没有执着于它,所以我回来了,这是进入妄想了吗?

答:师姐说她在观呼吸时,觉察到自己变成海浪的感觉,是不是这样?(是)对的,一定会有那种现象,因为身心五蕴都在波动。换言之,您已经观察到身心五蕴的细微处,身心五蕴一直在变化,一波来一波去,呼吸像波浪一般时,代表身是波浪一般,若观察到呼吸像这样起伏,是呼吸比较顺了。不必执着,可以继续。一般人在观呼吸时会紧张,想要改变呼吸。但一切要放轻松,不要改变自然,不要改变真理。呼吸快、慢,长、短,是波浪、不是波浪,统统是因缘所生法,是空性,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不二。当下去观,放下就对了。只有一个原则,如果是用观呼吸为修行方法,则注意力没有离开观照呼吸就对了。不管呼吸呈现任何情况,都不要理会,因为凡是有情况的都是生灭,都是有为法,都是三界六道的轮回。继续观呼吸,不管任何变化,慢慢的你就能接受呼吸一切的变化。不管呼吸是长、是短,是冷、是热,都是缘起性空,都是不二,整个都放下。本体都是缘起性空、毕竟空性。不要执着,智慧自然生起,将之应用于日常生活上,一切顺境、逆境变化都接受,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本来如是,都是大自然,都是真理。

最后用一般呼吸的方法再练习十分钟,现在外面人声吵杂,是很好的因缘来练习心如何不散乱,心永远观察自己气息的出入。现在端身正坐,坐椅子的人不要靠椅背,将注意力专注在呼吸的出入上,观察其变化,此即“止观双运”的修行法。即使有声音,也是缘起性空,体会真理才能究竟解脱。

什么是时间?时间是假的,是妄想,是分别心,只要体悟到真心,刹那即永恒,永恒即刹那;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早上刚来时要打坐十分钟,好像有点长。但几次的经验后,觉得很容易,一下就过去了。但如果有妄想,十分钟很难过,时间即是有,如果没有妄想,时间就止息了;空间亦同。当无妄想、契入真心,体悟到实相般若的佛性智慧,空间就不存在了,此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一切相、无法相、无非法相,一切皆是真如、如来。时间、空间的产生是因为妄想,当修行越来越有成就时,妄想越来越少,时空、人我相、分别相、生死鸿沟、一切的苦乐烦恼都超越了,当下就是佛了。诸位成佛难不难?不难!诸位今天成了多少次的佛了?继续用功!(休息)

远离烦恼痛苦的窍门

在日常生活中有烦恼、痛苦时,应如何面对?所谓的烦恼、痛苦,不是外境、魔鬼、风水地理、天气、环境给我们的,是我们心(受、想、行、识一直在打转)的作用,是妄想心一直在转、在分别,而痛苦不得解脱。要解脱,就得离开妄想心。妄想心在何处?妄心在根、尘相接触,内五根(眼、耳、鼻、舌、身)接触外五尘(色、声、香、味、触)加上第六意识(无始以来的业力习气太重)的作用,开始连锁反应,所以心一直在滚动、妄想,这是造成烦恼、痛苦的原因。

心就是在大脑中滚动,以现代医学的研究而言,右脑是用于思惟,也就是说妄想是从右脑所生。有关心、意识的作用,可参考《意识的歧路》,是我翻译的,是佛法与现代脑科学、心理学及精神治疗学的比较研究。生理病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因心理有病,心理不健康所以生理才疾病。譬如说一般人都怕鬼,尤其七月份,很怕到坟墓去。在***,我很喜欢晚上带大家去坟墓禅修。面对所谓的鬼,如此训练后,其实并没有看见鬼。鬼由心生,自己心中先有鬼,所以才有鬼的。心里没有鬼,一切都没有鬼。

一切是假有,是因缘暂时有,甚至佛法也是假的,佛法只是众生有病,治疗众生的药而已,病好了,就不用再服药,否则久药亦成病。这些假的妄想、造作是来自阿赖耶识的业力习气,无始以来执着为真,颠倒妄想,没有看到really∵real∵reality。只看到reality,有时甚至连reality也没看到。看到现象(reality)之人已是世间的智慧者,但依然轮回。继续修四念处,可证得real∵reality,进一步修大乘的禅法则可证得really∵real∵reality。

《意识的歧路》中谈佛法与意识的比较,思考、妄想都是右脑的作用。如何远离右脑?远离第六意识在脑中的妄想,离开它越远越好。现在有个要领,观察一下!身体的部位离右脑最远的是哪里?是左脚,离开右脑最远。因此当你烦恼痛苦至极,生病时佛号无法提起或无法提起正念时,将注意力放在左脚大脚趾上,就可远离右脑的妄想。

现在大家练习,这也是修止观的方法,坐着、站着、躺着、任何姿势都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左脚的脚趾头上,现在大家专注在脚趾头!……是不是比较没有妄念?如此就拉开了妄想。诀窍非常简单。平常在走路时,无法观呼吸也可用此法,将专注力放在脚趾头。烦恼来时,也是回到脚趾头就可以。

其他的法门也是一样的道理,念佛、观想、持咒法门都一样。我们可依自己的根器、习气,选择契合的法门来修行,比较适合修的法门就是自己最好的法门,选择那个法门持续的修。任何法门都可让我们成佛,可是成佛的条件要发菩提心,否则只可证阿罗汉。同一个法门,没发菩提心,只能修成阿罗汉;若发菩提心,就能修成佛。菩提心就是心量开阔,就是当不请之友。即众生需要我,不必众生来求我,我即去帮助,这才是空性。帮助众生而不做帮助众生想,三轮体空。修行之前先发菩提心,我已得到佛法的利益,要尽己所能,分享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因为一切都是不二、平等。

法报化三身和慈悲喜舍的修行

是谁在绑我们呢?不是风水地理绑我们,是个人被自己的业力、习气、妄想、无明、分别心紧紧的绑住,使我们不得解脱束缚。唯有自己才可打开内结、外结,即在任何当下都自在解脱,不受干扰,即使不能掌控环境也能掌控自己的心。***佛教有句话:世界各地不是有石头,就是布满了荆棘,我们不可能把全世界都铺上皮革、地毯,让我们走起来没有痛苦,但我们可以剪下一小块的皮革做成一双鞋穿在脚上,走路就不会被石头、荆棘刺伤,所以不要去管世界是什么,只要管自己的内心有无契入佛性。佛性即法身佛的性、报身佛的性、化身佛的性。所以禅修就是契入法、报、化三身的佛性。法身佛的佛性是清清净净,一切皆无分别。报身佛的佛性是展现清净庄严的身语意,让一切众生都能欢喜。修报身佛就是让自己变得清净庄严,即修慈悲喜舍,有慈心、有悲心、有喜心,平等看待一切众生的人一定是清净庄严。

练习时,端身正坐,身体不要靠椅背,放松身体,从头顶一寸一寸开始慢慢放松至脚底,放松身外、身内,放下一切挂碍,既来之则安之,成佛就在当下。深呼吸,可以放松,调节心情,再回到呼吸上,以呼吸为媒介来修报身佛。心情平静后,观想吸气时吸入宇宙能量、日月精华、一切世间善的事物,我们很有福报,能够有因缘听闻佛法,修持佛法,吸入一切善念、正念。呼气时,将沮丧、烦恼、痛苦、无明、无知、压力、不如意、挫折呼出。

修“慈”心的方法,先吸气,吸入正面的、光明的、真理的能量;呼气时呼出负面的、黑暗的、妄想分别的能量。如此反覆观想,待内心净化,“慈”心充满时,呼气观想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友及众生,一切对我们有伤害的众生、冤亲债主、有情、无情等,将“慈”心、关怀输送给他们,如此我们就可得一分的报身佛佛性,清净庄严。

其次修“悲”心,“悲”心从自己修起,愿自己无始以来的无知、无明、业力透过呼气、吸气消融。呼气时,将无始以来的烦恼障、所知障呼至虚空中,融化于空性。千年暗室一灯明,虽然无始以来在轮回痛苦,但当下有了佛法,有了佛性的呈现,所有业障都消除了。罪性本空,罪性、业力储藏于我们的内心(阿赖耶识)中,只要将这些负面的、无始以来的烦恼障、所知障呼出,罪性本空,业障当下消除。先净化自己的业障,接着帮我们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友等一一消除他们的业障,将我们所理解的佛法、真理,透过呼气输送给他们,将他们的烦恼障、所知障吸进我们空性内心中。

如果有亲友正在生病中,修此法门,功效特别大。吸进他们的病痛、烦恼,以自己的空性、悲心输送给他们。不管是过去世、现世、未来世的父母,都与我们有甚深的因缘;乃至一切众生、无情、器世界、善的、恶的,都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愿一切世间众生离苦得乐,远离烦恼无知。

“悲”心的修行完了,就修“喜”心的修行,从自己开始修起。我们多么欢喜“人身难得今已得,中国难生今已生,佛法难闻今已闻,善知识难遇今已遇”。我们有暇满人生在此修行,多么喜悦,即使有任何挫折、痛苦,也是帮我们消除业障。一切众生、山河大地都在支持着我们,我们要欢喜并发菩提心,把欢喜送给父母、兄弟姐妹、亲友、一切众生、有情、无情,愿一切众生皆得欢喜。

修完“喜”心,要修“舍”心。“舍”心就是平等、放下,离苦得乐,最终连乐、喜、慈、悲也要放下,才是真正的“舍”、平等、三轮体空。

接着我们修化身佛的佛性,大乘的修行就是成佛,即证得法身佛的性、报身佛的性、化身佛的性。化身佛的性就是发菩提心,所谓发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现在来修化身佛的性!如何体会化身佛的佛性,发自己的菩提心,菩提心是很抽象的,但是可以具体化,用“普贤菩萨十大愿”来发菩提心。

大家请合掌,放松身心,以恭敬、真诚的心复诵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请大家放掌。

化身佛的佛性难吗?其实不难。只要信解行证够了,了解化身佛的佛性,像普贤菩萨发大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时时刻刻不离普贤行愿,就是在修化身佛的佛性。如此菩提心相随,不管此生能否修行成就,往生后不管到任何地方,六道甚至西方极乐世界,普贤的十大行愿都会跟随着我们,而且以普贤愿王领导着我们,一切受益,此为化身佛,不忘菩提心,常随佛学。

今天“一日修”就到此结束,祝福大家精进修行,法报化三身同时成就!不难的!谢谢大家!

(全文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