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禅定营∵(27)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上午第二讲

心平则气和,英雄气短,不平和故

提要:

·讲话吐气勿急,发声勿太粗

·修禅定的人心勿急躁

·急于说话的人速度快,别人听不懂

·心平气则和,英雄气短,不平和故

·饮食淡薄,贪欲过多,对人不利

讲话吐气勿急,发声勿太粗

“如何避免气短~讲话吐气勿急,发声勿太粗”,因为发声太粗,气一下子用光了。我年轻时在卫协开会,有一次领导没空,叫下面一个工作人员代他传达报告。这人开头气势太猛,发音太仓促,“同志们!我们对美帝国主义——”,后面声音就小了,没气了,真是虎头蛇尾。我讲法刚相反,我开头讲的时候是没气的,越讲越起劲,这叫后来居上。

修禅定的人心勿急躁

“勿急躁~勿因贪而争,因恼而躁”不要急躁,比如你们到台上来讲演,要稳稳的上来。有人急得不得了,走路也摇摇晃晃的,还没有到台前他已经转身了。到了台前,“这个这个,同志们,这个”,(众笑)因为他着急了,开头要讲什么话都来不及想好,所以讲了许多“这个那个”。

急于说话的人速度快,别人听不懂

有的人语言能力很强,急了也没关系,我遇到过一个天津人,他懂七国外语。跟我说话咕噜一下没了。我说:你再说一遍,咕噜一下又没了,速度这么快,像开机关枪,可是也有缺点,别人听不懂啊。(众笑)所以你们做企业的不要太急躁,凡事稳扎稳打,欲速则不达,返工是最慢的。

心平气则和,英雄气短,不平和故

“~心平和,心平则和,英雄气短,不平和故”,英雄气短,当然你们也知道不好,儿女情长更不好。(男营员:“没办法”)(众笑)英雄气短,死了就完了。儿女情长无期徒刑。

饮食淡薄,贪欲过多,对人不利

“~饮食淡薄,气喘常由美食故”。味道不要太浓,太浓了,反而不好吃,而且对身体健康不利。宁波人喜欢吃咸的,年轻时候还不要紧,老年了就容易得高血压。再举个例子,我在福鼎留了六年多,福鼎菜我怎么也吃不惯,他们做菜放味精,一次起码放半袋,吃在嘴巴里全是味精味,味精放一点觉得很鲜,放多了反而觉得不鲜了。但是他们吃惯了,不放那么多他们吃不下饭。有人主张味精鲜蘑菇这两样东西少吃为妙,有人反对,说多吃味精脑子会聪明。这我也不好说,反正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据说多吃味精鲜蘑菇,会导致生不出孩子,可能是说笑话,所以凡事要恰到好处,贪欲过多,对人不利的。

因为你们只来三天,只能给你们简单扼要,画龙点睛地点几句,其实一个观,我起码要讲三天乃至一个星期,现在都给你们几句话并成一句说,今天就讲到这里。

带修(调气观)时的指导①:

当体即空,想自己是坐在大草坪的中心,并不是自己从课堂里跑到大草坪上,自己不动的,而是周围环境变成大草坪。

草坪是空的,没树没人没房子,非常的寂静,时间是在早晨,早晨的空气非常好,自己感到朝气蓬勃,精神抖擞。虚空是蔚蓝色,无边无际,没有浮云。

再把注意力移到自身上来,修调气观。

外面新鲜的空气从鼻腔里面进去,好象吸进去,但不是真正的吸,是观想像平时吸气那样从鼻腔里进去,通过咽喉往下流注,通过胸部一直到脐下。流下去的气流,是直的,不要歪,不要曲。气流本身就是气,没有实体的,是空的。再观想体内的浊气从脐下回上来,心跟着气走,这样就不大容易打妄想,浊气通过咽喉从口里出去。

企业家禅定营∵(28)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上午第二讲

带修(调气观)时的指导②:

新鲜的空气从鼻腔进去,通过咽喉往下流注,到小腹部,浊气回上,通过咽喉口里出去。新鲜的空气从鼻腔进去,通过咽喉到脐下,浊气回上来,通过咽喉口里出去。

然后把心静下去,也可以配合以眼观鼻,鼻观心,观心不是观心脏,是观念头。你只要把心往下沉一沉,看自己起了什么念头。念头就是心,如果看念头冒出来了,你就知道这是打妄想,就把它排除掉,也就是不要想下去。这样慢慢心就安静下去了。心安静下去了,很自然会感受到自己在呼吸。呼吸不要管它,不要掌握它,不要推动它,它原来怎么呼吸,一切顺其自然,你自己有感觉就可以了。

然后就可以修观息,一呼一吸称为一息,怎么修呢?呼吸不要去管它,你能感受到呼吸,做到心里明白就可以了。你吸气的时候,不要故意吸气,你感受到我在吸气,你明白,我现在在吸气,等到呼气了,你心里明白,我在呼气。修久了就很自然。

还可以修得再细一点,你明白我现在在吸气,还可以明白我是怎么吸气的,也就是说明白气怎么进去的,但是要自然,不要有人为的做作,只要心里朗朗然就行了,要一点也不含糊,心里明明白白。呼气的时候也要明白:我在呼气,再观这个气是怎么出去的,不要主观,不要人为加进去,要像旁观者那样,看着气怎么样出去,怎么进去。所谓看着就是你自己去体会。修完了就可以不观了。

观自身庄严,作年轻想、无病想、圆满想、皮肤酥色想。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给自己打个招呼,我今天修定完了,我要出定了,出定后我要干什么,想一想。然后不慌不忙出定。按摩一下。

(说明:①因时间不及,观息未讲解只教了个简单的修法,以作后面数息观前的导引。

②因时间不及,本次所讲所教一切从略,读者亦可稍作尝试,每次坐修15分钟即可,亦可一天坐二次。坐禅时要保持环境安静,要避免突然的响声刺激,不能受惊。

③最好亲来小住学修,由老师亲自带修为宜,以便有问题及出现情况时随时可作解答及指导。)

◇◇◇◇◇◇◇◇◇◇◇◇◇◇◇◇◇◇◇◇◇◇◇◇◇◇◇◇◇◇◇◇◇◇◇◇◇◇◇◇◇◇◇◇◇◇◇◇◇◇◇◇◇◇◇◇

营员日记

佛法智慧无边,尽可取己所需

做为一个人,不了解佛法,不修学佛法实在是一大遗憾,所幸这几年我开始了,朝闻道,夕死可矣!

佛法智慧无边,每个人尽可取己所需!(刘彬祝)

传承需要绝对纯粹

今天感悟最深处:

传承需要绝对纯粹!

任何一丝的“自我”就会断送自己的慧命。(付婷)

宗派之争,犹如瞎子摸象

今晚王老师等人讲宗派之争就像瞎子摸象,道理和比喻都很深刻,以前对这个问题我很模糊。现在才知道“禅定”是每宗每派都要有的禅定,佛陀是伟大的教育家,佛法博大精深,值得学习。(方健文)

山好、水好、人好、思想更好,

我舍不得离开这里了

第一天在文殊院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我有长了一岁的感觉!

这里的环境与我想象中的,简直是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很是喜欢。山好、水好、人好、思想更好!一些理念虽然早已知道,但到这里以后感悟更深!让我舍不得离开这里了。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到这里学习、禅定!提升自己的思想。(吴海燕)

企业家禅定营∵(29)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答企业家问

问题一:“理想和欲望的区别,要有理想和抛弃一切欲念,是否有

矛盾?”

问题二:“企业的或个人的目标是否属欲望?与修行是否矛盾?”∵

理想是想达到的目的,

欲望是发动你去达到目的的一个能源∵

提要:

·理想是想达到的目的,欲望是发动你去达到目的的一个能源

·欲跟修行没有矛盾,有欲才有你想达到的目标

·人都有想满足的欲望,傻瓜也想娶媳妇

·欲望是一种动力,修行的一切是善法的高级阶段

·欲要一分为二,有好的欲,有不好的欲

·“自苦他安乐”使我渡过了十年动乱的难关∵

理想是想达到的目的,欲望是发动你去达到目的的一个能源

理想跟欲望没有矛盾,理想是想达到的目的,欲望是发动你去达到目的的一个能源,所以这里没有矛盾。

欲跟修行没有矛盾,有欲才有你想达到的目标

企业想达到目标,个人想达到目标,都是一种欲望。我们现在是欲界里的人,欲界不可能脱离欲,如果脱离欲,人就会死亡。所以欲跟我们修行没有矛盾,不管你修出离法还是菩萨法都存在着欲。有欲才有你想达到的目标。

人都有想满足的欲望,傻瓜也想娶媳妇

有一种人,我也只能说可能没有欲望,是谁?植物人。连傻瓜也有他想达到的欲望,也有他想得到的满足。我年轻时在上海是自由职业者,我讲的课主要是心理疗法,全国各地都有来人。每堂课中间要休息一会儿,同学们在交谈,因为他们称我老师,所以他们就互称同学。有人问一个同学,“你听课时傻乎乎在想什么呀?”他回答说,“我想娶个媳妇。”所以连傻里傻气的人都有欲。

欲望是一种动力,修行的一切是善法的高级阶段

我们干企业跟修行同样是通过努力去达到目的,所以欲望就是一个动力。我们只能说世间上一切善法是个初级阶段,修行的一切善法是高级阶段,我们修行人不能否定世间人所干的善法,好事都应该要肯定,只要对人有利益就是好事。可是对世间上的善法,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要不断的上进,要懂得怎么修行。如果修行不伟大的话,为什么释迦佛要离开皇宫。一直到今天,全世界人民都非常尊重,非常赞叹他?

欲要一分为二,有好的欲,有不好的欲

就好比有人看见我没有头发,就会想“这个老师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你们也是如此,看到一个欲字就搞不清楚。欲里边还有区分,辩证法讲一分为二,有好的欲,有坏的欲。有人说我是出过家的,就等于说我现在还俗了。其实我没有出过家,我曾发心出家,这个发心也就是欲,这样一个欲就使我年轻时上了五台山。

“自苦他安乐”使我渡过了十年动乱的难关

为什么又下山了呢?这个问题只有一个人问过我,十年动乱刚刚开始的时候,街道干部来叫我开会。我以为开居民学习会,到了一看,几个小青年坐着,我一个也不认识,脸上都这么严肃干啥呀?好像不是开居民的学习会。我就坐下来,他们问我:“你上过五台山是不是?”我说:“是的。”“你师父是谁啊?”我说:“能海法师。”“什么法师不法师?!”我说:“法师嘛,会讲经说法的叫法师。”他们听我讲的有道理,因为你问我什么我就回答你什么,总没错吧?“你了解他吗?”“我很了解。”“你说一说”“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出席国际和平会议的代表。”“谁叫你说这些?”“哎,是你叫我说的呀”(众笑)“你对你师父印象很深吧?”“对,很深很深”“他跟你说过哪些话?”“话可多啦”“不要你全说,挑对你印象最深的说”。我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导我们要‘自苦他安乐,宁愿自己苦,以求别人的安乐’。”他们听了这句话脸色就和缓了。又问:“那你怎么下山了?”我说“不好意思说。”“没关系,你尽管说。”“我打个比方,我像一个逃兵,因为我上山以后想妈妈了,所以我下来了。”后来他们说:“好了,好了,你说到这儿可以了。”因为这个领头的一看,这几个年轻人怎么脸都圆了,都笑嘻嘻的了。临走的时候,他跟我握握手,“希望你要明白,自苦他安乐这句话也有阶级性的。”(众笑)我就是这么几句话渡过了十年动乱的难关。

企业家禅定营∵(30)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修行使凡夫成圣人,不是描绘而是转变

提要:

·欲的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同,好的欲使你畅行无阻

·修行使凡夫成圣人,不是描绘,而是转变

·释迦太子把迷恋享受的欲转成了追求真理的欲

·欲的动力一样,但由于性质不同作用也就不同

欲的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同,好的欲使你畅行无阻

想上山出家也是欲,想妈妈下来也是欲,一个是上山的欲,一个是下山的欲,一个是想出家的欲,一个是想回家的欲,全是欲,可是方向不同,结果不同。我们今天想学佛法也是欲,这个欲多好啊。拿这句话来说,“自苦他安乐”,你学到了,无论你到哪儿,什么时代,你干什么行业,你都会很顺利,畅行无阻,这是我亲身体会。所以,我们有听佛法的欲,这是好的欲,这个欲要。你们这次远道而来也是欲,没有这个欲你两条腿动也不会动,这个欲不要不是懒惰了吗?善欲反向不是要干坏事了吗?

修行使凡夫成圣人,不是描绘,而是转变

佛法修行能使一个凡夫修成圣人,不是雕刻雕出来,也不是画图画出来,而是把你本来这个人转变成圣人。比如你是男人,当你转变成圣人的时候你仍然是男人,你是女人,等到你成为圣人的时候你还是女人。不要把修行看得神乎其神,没有什么神秘的,这是观念转变。我们今天凡夫要吃饭,证了阿罗汉果,还要吃饭,成佛了,还要吃饭,所以修行不是叫你不吃饭。说吃饭是欲,如果修行要修到无欲,不吃饭你饿死了怎么成佛啊?所以对一切都要从科学上去想,去研究,不能离开科学,不能离开现实,不能离开辩证法,佛法的伟大就在这里,无论你从辩证法、科学、现实,哪一方面都能讲得通。

释迦太子把迷恋享受的欲转成了追求真理的欲

释迦佛的父亲净饭王,希望他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转轮圣王,统治四天下,这也是欲。有的王太子一心想早一点登王位,把老王杀死,也是欲。释迦太子离开了王位,是不是没有欲了?他想登王位,享受王宫的欢乐,这个欲没有了,可是变成了另外一个欲,他想求智慧,他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他为了免受王宫生活的迷惑,所以他就骑上白马离开王宫,走到很远的山上,脱下象征王子身份的宝石标志,剃掉印度人最看重的头发。他想这么干,就是欲,是想追求真理的欲。

欲的动力一样,但由于性质不同作用也就不同

欲的动力一样,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如平静的水面,被风一吹起了波,这是正常现象,所谓“海水怎能不吹风”。波跟平面是两码事,可是平面的水跟波的水一个样,都是清水。没有风,水非常平静,你把清水舀来喝不会生病,而且喝水还能保持健康,起了波的水,水还是清水,如果搅起了水底的脏物,加了脏的成分,你吃了就要生病。

企业家禅定营∵(31)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自然现象的“能”实非善亦非恶

提要:

·智慧小,也是愚,叫智不及愚

·自然现象的“能”实非善亦非恶

·出家应当“身心俱出家”

·居士在家要不迷恋家,不卷入家的烦恼

·假和尚以及犯根本罪的秽行比丘是身心俱不出家

·“身不出家心出家”胜过“身出家心不出家”

·欲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为维持欲界众生的生存

·自私的欲不节制必然害人亦害己

智慧小,也是愚,叫智不及愚

所以不要认为有欲就是好,或者认为有欲就是坏,那都是凭表面看问题,凭现象说话,智慧很小的人,也是愚蠢,叫智不及愚,为什么人们经常好心没好报?好心干坏事?就是因为智不及愚。

自然现象的“能”实非善亦非恶

那么,我没有出过家,我是个居士。那么你怎么是光头呢?这光头不是我剃掉的呀,我从来不搞假相,还不是因为脑子用过度了,脑子发热,所以毛脱掉了。(众笑)这是本能呀。跟我有没有出家没有关系,热了就要脱毛,比如一只小狗,天热了,它的毛自己会掉下来。这种属于自然现象的“能”实非善亦非恶。

出家应当“身心俱出家”

出家有四种,第一种最好,“身心俱出家”。身出家,剃除须发,不留头发不留胡须,不穿在家人的衣服,释迦佛穿什么衣服,出家人也穿什么衣服,代表如来形象;心出家,出家了不回家,舍掉世俗生活中的种种爱好,还要遵守出家人的种种规矩。

居士在家要不迷恋家,不卷入家的烦恼

第二种,“身不出家心出家”。身没有出家,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在社会上还有工作,可是他心出家,心怎么出家?心出离世俗家庭的烦恼,他虽然身在家,可是没有家庭的烦恼,对世俗上的一切享受他不爱好,能远离贪瞋痴,这种人一般来说是修菩萨道的,他忙忙碌碌不是为自已,而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论到他不贪五欲,不染着世俗生活的烦恼,这是出离法,能出离生死。论到他不是为自己有所贪求,而是为了一切众生谋利益,非常辛苦忙碌,在污泥中一尘不染,发挥他的光辉,这是菩萨法。

假和尚以及犯根本罪的秽行比丘是身心俱不出家

还有一种,“身出家心不出家”。穿了出家人的衣服,剃了头,心里想的却是怎样为名为利,有时候还想我银行里存了几万元了,是不是该还俗娶老婆了?贪图种种世俗享受,搞歪风邪气,使佛门不清净,满足他的私欲。还有一种,“身心都不出家”,就是那些假和尚以及犯根本罪的秽行比丘,以身谤法的劣比丘,这些人与俗世恶人无异。

“身不出家心出家”胜过“身出家心不出家”

从前我听静天老法师讲开示,他说,“身不出家心出家,远远胜过身出家心不出家”,因为修行就是修颗心,佛教伟大的地方,就是净化人心。

欲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为维持欲界众生的生存

再举个例子,肚子饿了,想吃饭,这就是欲。如果把“无欲”错误的理解,肚子饿了,你即使把想吃饭这个念头“打死”,你不想也会难受,难受了还不想吃饭,脑子有毛病,你维持不了一星期就会饿死。欲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本能,它的作用就是让人维持生存。

自私的欲不节制必然害人亦害己

婴儿一生下来,他碰到母亲的奶头自然会吸奶,这就是欲。可是懂得科学卫生的人就知道,给孩子喂奶要按时间按剂量喂,不能一会儿给他喂奶,一会儿又给他喂奶。有的妈妈无知得很,小孩一哭就给他喂奶,喂得小孩自己都不吃了,妈看见他不吃了,就把他抱起来,小孩“哗”全吐了出来,吐奶了。所以,不能满足人类自私的欲望,不能满足人类毫无节制的欲望,否则就是愚蠢。欲,是维持我们生存的,这没有错,可是你不节制就会闯祸,那可不是利益人的欲了,而是危害自身,危害别人的欲。

企业家禅定营∵(32)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消极积极都要,没有消极哪来积极

提要:

·佛的智慧不是扑灭你的欲,而是转变你的欲

·于法生欢喜,你拿了佛法必然放下了危险

·智慧不等于狡猾,智慧能利人,狡猾在害人

·听法是用耳朵听的,不是用嘴巴听的

·理亏时不吭声,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

·消极积极都要,没有消极哪来积极

·修行就是转变,能转就能变

佛的智慧不是扑灭你的欲,而是转变你的欲

佛的智慧,不是扑灭你的欲,佛的智慧是转变你的欲。好比一个妈妈忽然看见孩子把爸爸一支写字的钢笔抓在手里玩,这有危险啊,妈妈吓坏了,就跟孩子说:“放下放下,这有危险。”小孩听不懂,也不愿意放下,妈妈就用暴力把小孩子的手使劲地掰开,钢笔掉下来了,这个妈妈不聪明,这个小孩马上哭出来了,因为他不愿意放下,你强制他放下,他会痛苦。好比我们长大了,叫你放下,也是放不下,如果强制你放下,你就会痛苦。

于法生欢喜,你拿了佛法必然放下了危险

可是一个聪明的妈妈就两样,她拿起一个小孩玩的揺鼓,一摇“丁呤当啷丁呤当啷”地响,跟孩子说:“这个多好玩,”孩子觉得这个好玩,要拿摇鼓,当他拿摇鼓的时候手一放,钢笔掉下来了,小孩拿起摇鼓来玩,没有危险,也不会苦恼。今天我给你们讲佛法,就好比这样。佛讲的法都使众生起欢喜心,你觉得佛法好,起欢喜心,你就去拿了,危险的东西你就放下了。有智慧就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智慧。

智慧不等于狡猾,智慧能利人,狡猾在害人

我今天听说你们非常欢喜,非常高兴,所以说了一句非常亲切的话,这是你们从欢喜中产生的,所以这句话很亲切,说“傅老师回答问题很调皮,很狡猾。”我听了非常高兴,为什么?你向我靠拢了。释迦佛说智慧不等于狡猾,(众笑)那么狡猾跟智慧区别在哪里啊?狡猾是欺骗人害人,智慧是善巧方便,使人能够觉悟,这么说那么说,说得你一句话也没有,可是都是在做好事,说到底区别就在善跟恶。佛教最讲因果,所以有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不报,时候未到。

听法是用耳朵听的,不是用嘴巴听的

从前我在上海经常在各个大学里讲座,有一次文学院请我去讲,我喜欢风趣一点,我在黑板上写了二十八个题目,由大家点讲,你喜欢我讲什么我就讲什么,碰到那些大学生特别感兴趣,要我讲“什么叫缘分?”坐在窗口第一排有个大学生,常在我讲话时举手提问,“老师,我有个问题,请你回答”,我就把要讲的话停下来,先回答他的问题,回答完了,我再讲下去,一会又举手了,我又停下来,又解答他的问题。他二次三次的提问,我仍然给他解答。可是我要讲的话没办法讲完了。他又举手了:“老师,如果我这个问题你能回答,我封你做禅师”,(众笑)学生封老师做禅师?皇帝金口,太傲慢了吧?我就问他:“你今天是来听我讲座的吧?”“是的是的”,“你要记住,听讲是耳朵听的,不是嘴巴听的。”教授、系主任都瞪着眼睛看他。这叫智慧,不叫狡猾。(众笑)

理亏时不吭声,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

尤其是你能学《文殊法》就能得到智慧辩才,我也有一点巧妙可以保你不输,要不要啊?(众答:要)你觉得自己无理了,你就不吭声,你就不会输,(众笑)因为你辩都没辩哪来输?在另一方面你反而赢了,因为人家心里,对你很有好感,你没有强词夺理,很虚心。其实这种方法说穿了不值钱,你们一说就懂,就是不肯做。所以人的麻烦是自己的愚蠢找来的,谁让你听贪瞋痴的话呢?贪瞋合起来就叫痴,贪里也有痴,瞋里也有痴,合起来更痴。

消极积极都要,没有消极哪来积极

有一次上海的一个大学,请我去开一个佛学讲座,因为是礼拜天,听讲的老师居多,其实我讲的是一般常识,他们听得很感兴趣,比如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不是迷信,信佛的人有搞迷信的,谁搞迷信谁负责,你不能叫释迦佛负责;说佛教是消极的,这我承认。大家睁大眼睛看我,看我下面怎么说?我说:“没有消极,积极哪里来?”他们一听,这句倒新鲜,学辩证法学了多年,这句话还难得听到。其实佛教就是辩证法,积极是从消极来,没有消极就没有积极,所以佛教是消极积极都要。我摆事实给他们听:今天你们各位老师来听讲座,可是有的老师没来。他们在干什么?或许在家里搓麻将,因为你们把打牌搓麻将消极下去了,所以来听讲座了嘛,有这一面的消极,就有另一面的积极。

有人说:“这些年轻人现在消极了,酒也不喝了,烟也不抽了。”你们不要以为我这些学生,原来就是这样,我有个女学生,在深圳的时候洗个头七百元,这个女学生现在就在这儿。(众笑)还有一个男学生,原先一支烟叼着,披风一披,头发打了摩丝根根竖起来,现在全都没了,消极掉了。而他们的另外一面特别积极,听到你们要来,整个房间大扫除,而且还上山采花,送你们每人一盆花,这就叫转变。

修行就是转变,能转就能变

整个佛法只有一个字,“转”,凡夫转成佛,没有你现在这个凡夫就没有你将来成就的佛,而不是离开了现在的你再去找一个佛。这两天听说你们的脸变得没眼睛了,高兴得八颗牙齿朝天了,虽然你们头一天来也高兴,可是今天总比头一天更高兴吧?你还是你,你的脸还是你的脸,转了。打比方说,这就叫修行。

企业家禅定营∵(33)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问题三:“现在经济发达了,个人经济富有了,一夫一妻

制还是否合适?”(众笑)

被欲牵住的人,挨打的机会更多

提要:

·被欲牵住的人,挨打的机会更多

·放下贪爱的人,并不是没有欲,而是转变了欲

·抛掉了“有”就会有“没有”的快乐

·“有”的快乐会变,“没有”的快乐不会变

·修行是为了要圆满佛陀的人格

被欲牵住的人,挨打的机会更多

有的欲是有好处的,比如你们来的时候是由于欲,听说你们今天有人说,“我真不想回去了”。你想留下来,也是欲。有的欲是没好处的,比如你们现在提到的这个问题,一夫一妻制是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的。释迦佛当年的时代没有这个法律,有一个经济比较宽余的男人,年纪大了,又娶了一个年轻的老婆,两个老婆,但是结果怎么样?(众笑)他只好轮流陪着老婆睡觉,一天陪大老婆睡,大老婆满头白发,看见他头发黑就怄气,心想:你最好也跟我一样,所以就把他黑头发拔掉。第二天陪小老婆睡,小老婆想:我满头黑头发,你白头发,多不好看。就把他白头发拔掉。(众笑)拔到后来这个老头一根头发也没了。

有的家庭一个老婆都应付不了,他两三个老婆怎么应付呢?不要头压扁吗?从前有句老话,“醋罐头打翻”,你夹在中间很难劝,你劝就倒霉,一个老婆不服气,“呯”打过去,那个老婆倒没打到,打到他的脸,“呯”另一个老婆也打过来。两面吃耳光,真叫吃力不讨好。

放下贪爱的人,并不是没有欲,而是转变了欲

都能转,像在我身边好多年的这些年轻人,有男有女,现在社会哪有男的没有女朋友?哪有女的没有男朋友?他们都转了,有个男同学的女朋友一次次来信,他看也不看,丢在废纸篓里。有个女同学,男朋友放不下她呀,一直打电话,她讲“你为什么要找我啊?别人也好找嘛。”他们难道没有欲,他们是把欲转变了。

抛掉了“有”就会有“没有”的快乐

真像释迦佛说过的话,有一天魔罗跟释迦佛说,“我有妻子,享受有妻子的快乐;我有儿子,享受有儿子的快乐;我有牛,享受有牛的快乐。因为执着是人的快乐,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快乐。”释迦佛回答:“我没有妻子,享受没有妻子的快乐;我没有儿子,享受没有儿子的快乐;我没有牛,享受没有牛的快乐。因为执着是人的忧虑,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忧虑。”释迦佛意思说:你有什么希奇?你这种快乐都给我抛掉了。我的快乐你还没有拿到呢。

“有”的快乐会变,“没有”的快乐不会变

所以,快乐到处存在,有,也有快乐,可是这个快乐要变,儿子会远游,牛会老病死,嫁的丈夫从前叫英俊,现在叫帅哥,后来全变了老头子,所以娶妻实是娶了个老太婆,嫁丈夫实是嫁了个老头子,要全过程看问题呀。“鲜花只是迎春笑,岁月天天催人老”,你能长久吗?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会带给我们快乐,我们也应该承认,这种快乐不会长久。如果你能得到“没有”的快乐,没有了还有什么变呢?“有”才会变,“没有”的快乐是不会变的。比如你没结过婚,也就没有离婚的痛苦啊?(众笑)没有老婆哪会有离婚的痛苦呢?

修行是为了要圆满佛陀的人格

说离婚没关系,离了一个再来一个,五四运动时有个新时代女青年,遇到我的时候已经是老太太了,新时代,一不对,“离婚”,第二个,又不对,“离婚”。她告诉我:“我一共离了五次婚。五次离婚下来我再也不想结婚了,”好比吃饱了要吐出来了,有人说“现在有人离了娶,又离又娶,挺时髦的,他们一点没什么嘛。”当然,人也会变的,就像一只公鸡看见母鸡就追在屁股后面“咕咕咕咕”,见一只追一只,见一只追一只。修行只准变好不准变坏,我们修行修什么?是圆满佛陀的人格,成佛就叫大乐。最大的快乐就是成佛,佛又称大觉。

企业家禅定营∵(34)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问题四:“什么是欲望?欲望和愿望的区别?”

“欲”走错了路,会使你绕圈,乃至闯祸,毁灭

提要:

·理想、欲念、愿望实际上是相同的,但有善与恶的区别

·人能以高要求改变自己,所以称高等动物

·母狗死了小狗,会在小猫身上发挥母爱,这是欲

·“欲”走错了路,会使你绕圈,乃至闯祸,毁灭

·善良人想给苦难人做点好事,修行人想解除众生痛苦,欲的性质一样,区别在一个低级一个高级

理想、欲念、愿望实际上是相同的,但有善与恶的区别

理想、欲念、愿望实际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是从三个角度来说。理想要有合理的想法,不要想入非非;愿有善愿恶愿,要发善愿,不要发恶愿;欲望,有好的欲望有坏的欲望,要起善的欲望,不要起坏的欲望。

人能以高要求改变自己,所以称高等动物

人有一个优点,所以称高等动物,人懂得改变自己。当然一只狗也懂得改变自己,不过人比较高级,人会把握方向。怎么改变?从坏的改变到好的。一只狗就差得多。

母狗死了小狗,会在小猫身上发挥母爱,这是欲

我们湖北一只狗,要生小狗了,结果遇到难产,生下来小狗死掉了。母爱非常伟大,即使死狗它也用舌头舔啊舔啊,一直舔,同学们想把死狗拿走,它怎么也要保护这只狗不给你拿,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它才发现,它的小狗死了,它好像傻掉了,满眼的泪水,同学们趁它出去的时候把死狗拿掉了,它这天晚上整夜地找。恰巧我们在马路上又救回来一只黑白的小猫,很小,偏偏死的小狗也是黑白的,结果这只狗就把母爱移到了小猫身上,天天抱着小猫睡,给它舔啊舔啊。它为了发扬它的母爱,把小猫当小狗,这也是欲。

“欲”走错了路,会使你绕圈,乃至闯祸,毁灭

可是给小狗一点好吃的东西,小猫因为跟它很亲热,也来吃了,它马上变得很凶,“呜——不许吃!这是我自己吃的。”(众笑)有时给小猫丢一点东西,它就过去抢,把小猫轰走,“呜——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这个欲好不好啊?人是人啊,不能像狗那样。所以欲大有学问,要好好研究,不要走错路了,欲会推动你前进,欲也会使你绕圈子,欲也会使你闯祸,欲也会使你毁灭。

善良人想给苦难人做点好事,

修行人想解除众生痛苦,∵欲的性质一样,区别在一个低级一个高级

欲是否有矛盾?是与非,好与坏,清净跟肮脏,这是有矛盾的,如果你的欲是同一个方向,有什么矛盾?修行人想把修行修好,管企业的企业家想把企业管好,从这个发心来说,从这个想达到的好的目的来说,这有什么矛盾?你是为个人还是为大众?这就有矛盾了。说哪有不为个人的?但佛教讲要自利又要利他,两个都要。更要讲清楚,自利的目的还是为了利他。比如我们有了财富了,我们都有颗善良的心,都想给苦难的人做点好事,这跟我们佛教修行人想解除众生的痛苦,这还不是一样?仅仅一个是低级的,一个是高级的区别。

企业家禅定营∵(35)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通过修行来看事物,外貌虽不变,性质已变

提要:

·通过修行来看事物,外貌虽不变,性质已变

·修行人度众生,要尊重他的佛性,帮助他消除烦恼

·愚痴的人知道了众生皆有佛性,却不去鼓励他学法断烦恼

·过去忙碌为自己,今天忙碌为大众,这就是转变

·对烦恼要修离,对众生要投入

·以佛法的美妙味,使他人得安乐,这就是度众生

通过修行来看事物,外貌虽不变,性质已变

我们知道宗喀巴大师三士修法,下士修人天善法,止恶修善;中士修出离法,出离烦恼,了脱生死;上士修菩萨法,回过来还要为众生。好比修行人一句话,“十年前看山是山,十年后看山不是山,再过十年看山还是山”,他通过中途的觉悟,山不是山,所以当他再过十年看山还是山,这个看山的境界就高了,知道山是缘起法,是很多的泥沙石块堆积成的,这个山要变化,如果有缘的东西分散了,山也会变陆地,陆地也会变海洋。

修行人度众生,要尊重他的佛性,帮助他消除烦恼

就好像我们修行人,开始看人往表面看,都是烦恼众生,所以容易怄气,修到后来慢慢变了。往里边看了,“是未来佛”,因为佛性圆满。再过十年看人,他虽然是未来佛,可是这个佛还没有来,所以叫未来佛,现在他还是众生,我还得度他。这个时候度他,你就不会有傲慢心,对他很尊重,即使你批评他,训他,你没有忘记,他佛性圆满,不能把他一棍子打死,要帮助他转变一下。

愚痴的人知道了众生皆有佛性,却不去鼓励他学法断烦恼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修到后来,一个同学跟你说:“你去帮助帮助他,他刚才错了还不承认。”你说:“我已经明白了,他是未来佛,他是菩萨,我怎么帮助他?”你又错了,他现在还没有成佛呀,他所起的烦恼,他所做的错事,你还得看得到,还得承认,还得帮助一下。

过去忙碌为自己,今天忙碌为大众,这就是转变

所以修行的真正作用是观念转变,一层高一层,一层高一层。如果你们学了佛法以后消极了,懒惰了是不对的,还不如叫花子唱莲花落,“称一声好姑娘不要悲不要伤,人生好比上战场,好好地打一仗。”这是鼓励的话。重要的是观念要转变:我过去这样忙忙碌碌,是为我自己,我今天忙忙碌碌是为大众。

对烦恼要修离,对众生要投入

佛度众生也是如此,佛首先告诉众生,你们所以痛苦,所以要轮回生死,就因为你们有烦恼,如果要真正摆脱痛苦,了脱生死,你们必须断烦恼,这就是自利——自己断烦恼,自己证阿罗汉果,自己了生死,后来佛陀的弟子证阿罗汉果的很多了,《***供》上说,“一万六千四百圣会俱”,所以佛又讲大乘法了,“你们自己提高了,要看到你们的父母、亲人,还在痛苦里,你还要投入到他们中间去,帮助他们解脱啊。”

以佛法的美妙味,使他人得安乐,这就是度众生

怎样去度众生?佛经里有句话:“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先以上妙饮食供给他吃饱,“上妙”,还要挑好的。吃饱了,可没有觉悟有烦恼还是不得安乐,然后以法味,以佛法的美妙的味道,使他安乐,这就是度众生。

企业家禅定营∵(36)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生产有利于社会,也要防止

不利于人的“欲”的发展

提要:

·财富不可能完全改变人内心的丑恶,所以要修行

·生产有利于社会,也要防止不利于人的“欲”的发展

·吃狗肉的人竟然也会变成狗

·人的观念变了,欲的性质变了,所以有六道轮回

·修行人要有惭愧心,要有慈悲心

财富不可能完全改变人内心的丑恶,所以要修行

如果你们真想修行,我看与你们办企业没有什么矛盾,就看你们能不能转变。你们的公司养活几百个人,使几百个人有工作做,你们生产的东西使人们得到生活上的美好,但是如果你不修行,这些努力都是世间法,不可能彻底解决众生的痛苦。举例来说,时代转变了,环境变化了,社会进步了,有的老话现在是行不通了,说,“他做小偷没有办法,他穷呀,他不偷不要饿死吗?”现在呢?小偷成了万元户,有的不止万元户了,他照样偷。富能解决问题吗?富能够完全改变一个人内心的丑恶吗?所以要修行。

生产有利于社会,也要防止不利于人的“欲”的发展

佛教的作用是净化人心。你们一方面要知道你们的生产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但是也要防止不利于人呢?不要开麻将牌厂,制造赌博工具;现在全世界公认抽烟有害身体健康,别开香烟厂,别让众生痛苦;“你开饭店可以,不要抓蛇来抽筋剥皮,不要抓猴子来吃猴子的脑浆,这种坏事别干,越干你的欲越厉害,而且欲的性质会改变,很可怕的。

吃狗肉的人竟然也会变成狗

从前有一件实在的事情,有户人家养了一条狗,这条狗对主人忠心耿耿,主人危险它还会救主人。可是后来,主人想吃狗肉了,就抓起这只狗打它,把它淹到水里,准备明天再吃它的肉。结果这只狗命大,没死。爬起来逃走了。等到这狗把自己的伤养好了,仍然忠心耿耿回到主人那里。可是主人口馋,他已经有吃狗肉的欲了,有了欲非吃到不可,结果还是把狗打死了,打死的时候这狗一声惨叫,它的脑浆都被打出来了,当然全家饱吃了一顿狗肉。

没过几天,这个人在田埂上,忽然头晕,妻子看他情况不妙,马上说:“我扶你回家休息吧。”刚刚扶起来,“哇”一下子满口血吐了出来。后来他一直头疼,而且还出现一件怪现象,他有时候会发出狗的叫声,看见人的大便他也喜欢吃,旁人说:“你怎么去吃大便呢?”他说:“好香呀。真好吃啊!”这种怪病,找遍了医生也没办法看好,他临死的时候也是一声惨叫,而且跟那只狗死的时候惨叫声一模一样。

人的观念变了,欲的性质变了,所以有六道轮回

其实狗吃大便是一种欲,人吃大便也是一种欲,他的欲已经改变了。六道轮回确实是有,人为什么会下畜生道?观念转变了,欲的口味转变了,你给一只狗吃白饭,它就不要吃了。你们宁波同学给我带来了很多臭豆腐,宁波人喜欢吃臭的,有人告诉我,我们这只小狗也喜欢吃臭豆腐。(众笑)初听起来好像这只小狗也喜欢吃素,后来才明白,狗喜欢吃大便,臭豆腐跟大便一样的臭。(众笑)所以还是佛讲的没错,法无定法,一切都会变,修行就是使我们不能变坏,只能变好。

修行人要有惭愧心,要有慈悲心

你办企业能够发达,这是你的成功,表示你有能力,可是别干坏事,别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别阴谋诡计,偏要把人家企业搞垮,那样就不好了。你能帮助人家企业发达,你更伟大,你不帮助也可以,可别把人家搞垮。修行怎么修?要有惭愧心,要有慈悲心。

有一年我在深圳,那时股票刚刚不行了,听说从华联大厦跳下去自杀的有好几个,这就是想发财的欲害了他们。深圳也有我的学生,有的也买股票,他们愁眉苦脸地到我这儿来,我总要安慰他们,说你们别苦恼,我教你们炒股方法。他们听我话,果然没几天来报喜,“老师啊,你的方法真灵,我赚了两万了。”我教他们的方法,就是要大悲心买股,惭愧心抛股。大悲心、惭愧心都是佛教修行的办法。

企业家禅定营∵(37)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居士可以积聚财宝,但积财不如积德

提要:

·贪欲心一发动,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就是“欲”的危害

·积财不如积德,人死只有行善的功德才会跟你走

·明中去,暗中来,福大能挡飞来横祸

·居士可以积聚财宝,但要有无产阶级思想,我的一切都属于众生

·必须要“无”,才会产生“有”,“无”中产生的“有”是真正的“有”

·有希望就有失望,只要天天耕耘,自有秋后的收成

贪欲心一发动,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就是“欲”的危害

什么叫大悲心买股?你看这家厂不行了,看样子要倒闭了,你发慈悲心救他一救,去买这个厂的股票,帮助他好起来,过一时期,他厂的股票涨了,你就赚了。什么叫惭愧心抛股?哪怕你赚一万,两万,你应该有惭愧心了吧?我又没有参加他们厂的劳动,不劳而获赚了两万,惭愧惭愧,赶快抛掉吧。那你不是赚了两万了吗?有几个人能悬崖勒马?差不多都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这就是欲的危害。

积财不如积德,人死只有行善的功德才会跟你走

你们富了,要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走的时候能带走一分钱吗?说句笑话,有人可能想:我照样带走,我一百万遗产叫我儿子买锡箔烧给我。我看你儿子准不会烧,等你死了,儿女会说:“爸爸老年痴呆症,一百万去买锡箔烧掉?!”他肯烧吗?你想穿了,积财不如积德,人死的时候财带不走,你做善事的功德会跟着你走,如影随形。

明中去,暗中来,福大能挡飞来横祸

所以你可以尽做好事,当然在佛门里做好事功德更大,因为佛门能够教育千千万万众生弃恶向善,能够净化人心,尤其是弘扬释迦佛的正法的地方,你出一份力,这有什么不好呢?你尽管赚钱,一只手进一只手出,明中去暗中来,而且你福报越来越大,能够挡得住飞来横祸。

居士可以积聚财宝,但要有无产阶级思想,我的一切都属于众生

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它们并没有什么过错,比如没有钱,你怎么买米啊?没有钱这个讲堂怎么盖得起来啊?请我去办学的地方都在穷山沟里,好地方轮不到的,都是破破烂烂小庙请我去的。我一到,盖房子、办佛学苑所有的开支以及所有学生的生活费全是我负责的,钱用在这些地方有什么错呢?本来按照佛法规矩,居士应该在社会上谋工作,不能受人供养。可是,如果居士因办弘法事业而接受供养,一只手进一只手出,也等于没有受,这是可以的。所以出家人是无产阶级,居士应该有无产阶级思想:我所有的钱不是我的,是属于一切众生的,要尽我所有作供献,要全部放在弘法教育众生的事业上,那就对了。

必须要“无”,才会产生“有”,

“无”中产生“有”是真正的“有”

有人把我看错了,以为我是富翁。说傅老师没钱,没钱怎么《清凉桥》杂志出了八期?因为我有个聚宝盆,学生口袋里的钱都会给我的,(众笑)(掌声)用也用不光。所以必须要无,才会产生有,从无中产生有,这是真正的有。假如你们也有这样的人生观,虽然你在赚钱,可你是为众生赚钱,你是为释迦佛的弘法事业赚钱,活着就是为众生谋利益,那才有价值。

有希望就有失望,只要天天耕耘,自有秋后的收成

发了心可不要退,发心了又退心就很使人失望,与其失望,还不如当初不要有希望好。有希望就有失望,为了免得你失望,所以佛说不要有希望。不要有希望不等于懒惰,就按照你的努力去干吧,什么也别多想,老修行有句话:只要天天耕耘,不必考虑秋后的收成。

企业家禅定营∵(38)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贪求欲望的人,最终仍是带着苦恼死去

提要:

·修行人的眼睛不看钱,只看人

·美好是庄严,名大为利人,睡好可修行,这就没有什么错

·五欲没有过错,过错在你贪五欲的贪心上

·欲望只有在追求的时候是快乐的,最终仍是带着苦恼死去

·修菩萨法的人,在管理企业与修行上就没有矛盾

修行人的眼睛不看钱,只看人

从前我在上海,那时还很年轻,禅定班有个学生来跟我告假,说“我请三年假”,我说“你干嘛要请这么长?”“因为老师想办个禅定学校,所以我想去做生意,赚来钱给老师办禅定学校。”当然我有我的人生观,我眼睛不看钱,是看人的,人越多越好,可是他既然要请假,我只好说“你一定要请假,那就随你了。”结果现在不是三年,十三年了人不见,钱也没有来过,人财两空。(众笑)所以我再也不产生希望了。

美好是庄严,名大为利人,睡好可修行,这就没有什么错

所以五欲没有过错,财色名食睡,色,就是美好的东西,你看咱们这个佛堂布置得非常庄严,使人一看,心也起庄严,有什么不好?你今天洗个澡,换一件干净衣服,精神一爽,有什么不好?观世音菩萨名极大,十方普闻,这个名有什么坏?比如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结果传开去了,名气大,大家都知道,全到他这儿来看病了,身体都好了,这有什么不好?吃饭有什么不好?人不吃饭怎么活?睡觉有什么不好?你不睡觉,明天早晨起来修禅定,不打瞌睡才怪呢!其实你打瞌睡的时候就在睡了。

佛教里有“不倒单”,就是晚上不睡觉,修禅定,能够顶得上睡觉。我二十四岁上五台山,广济茅篷的钟楼里住了一个年轻和尚,一出来,把大草帽一压,人们很难看见他的脸,他是全山劳动模范。那个时候要种树,别人一棵树要两个人扛,他一只手臂挟一棵,一人两棵,跑起来比别人还快,他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二十年晚上不睡觉。我们不信,特地去钟楼里看,里面没有床,他在钟楼里整夜敲钟,这种情况科学家很难理解,其实,这是他的修行功夫。有人不到水平偏要硬做,结果坐不到五分钟,呼——,就磕睡了,样子也不好看,而且口水还流出来。(众笑)身子往前一冲,醒过来没多久,又睡着了。人家躺着睡,他是坐着睡。

五欲没有过错,过错在你贪五欲的贪心上

所以能海***说:五欲没有过错,过错在你贪五欲的贪心上。大多数干坏事的,以及大多数人的痛苦,都从贪心来,因为贪得无厌,所以我们佛教要离欲。不是叫你不吃饭啊,应该讲清楚,是离开对五欲的贪心,欲望不要过高。

欲望只有在追求的时候是快乐的,最终仍是带着苦恼死去

香港有个歌星,富得钱没地方花,可是非常苦恼,他说过:“人在追求欲望的时候是快乐的,追到了,快乐就没了。”所以他富了后叹了口气,“没钱的时候想钱,有了钱我也不知道人生到底啥个意思?”为了解决这个苦闷,他就找刺激,麻醉自己,结果成了植物人。俗话说新买马桶三日香,就算是新娘子到第四天也不香了,即使再去追求更高的欲望,追求到了,又好像没什么了,就只好再去追求另外的欲望,忙了一辈子,觉得人生实在没有意思,如果今天晚上要断气了,还不是带着苦恼死去。

修菩萨法的人,在管理企业与修行上就没有矛盾

欲望是很难满足的,因为你的欲望会不断的提高,使你不断的追求,这多辛苦啊。从前上海文化广场,解放前叫逸园,也就是跑狗场,逸就是跑。狗身上都有编号,你买第几号狗,这条狗跑第一,就赔你很多钱,实际上是一种赌博。那么怎么使狗拼命往前跑呢?原来前面有一只兔子,狗追兔子,可是兔子永远也追不到。为什么?是个电动兔子。结果狗没有追到兔子,老板倒发财了。你们有这么好的福报,事业上有所成就,赶快修菩萨法,功德无量,这么做管好企业与个人修行就没有矛盾了。

企业家禅定营∵(39)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问题五:“无欲无求,就没有追求,没有努力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这是佛所倡导的吗?”

没有努力就没有进步,

菩萨修精进波罗蜜就是勤奋

提要:

·没有努力就没有进步,菩萨修精进波罗蜜就是勤奋

·修供养,错了方向,没有功德反成恶业

·要正精进,不能邪精进

·要重视“士用果”,人的作用要尽量发挥

没有努力就没有进步,菩萨修精进波罗蜜就是勤奋

“没有努力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这句话是不错的,爱迪生说过一句话:人的天才百分之一靠天赋,百分之九十九靠勤奋,菩萨修六波罗蜜,第一波罗蜜,布施波罗蜜,要尽我所有作供献,第二持戒波罗蜜,第三忍辱波罗蜜,第四,就是精进波罗蜜,精益求精,天天向上,不断前进,这就是勤奋啊,修行人不努力,就不会进步,社会不努力,就不会发展?只是努力的方向不要错了啊。

修供养,错了方向,没有功德反成恶业

居士们都喜欢布施供养,这也是一种修行,叫修供养。但是不要错了方向。有一年我在深圳过春节,有个信佛的老板来看我,向我提了个问题:“我从小是寺院里养大的,我对佛教感情深厚,我一辈子修供养,我今天有疑问,我这个供养到底有功德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就像你们提的这些问题也很难回答,你们提得出来就表示你们有天才。(众笑)最巧妙的方法,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他心领神会就可以了。

我就举个例子,钞票是纸做的,当它没起作用的时候,功德没有产生。比如说一颗种子,没有种下土地的时候,它不会生长发芽,把种子放在冰箱里,你说这个种子有啥作用?比如你供养三宝,可是这个出家人把钱存在银行里,作为他私人财产,他不修行也不进行弘法工作,你有什么功德?要这个钱产生作用了,你的功德才产生。功德是从利益众生方面说的,这是从好的一面说,如果起坏的作用那不叫功德,叫造恶业。比如说,人家用你供养的钱买了肥料,施在种稻田的土地里,生长出很多的稻谷,供老百姓吃饱肚子,这个时候功德就产生了。虽然肥是他施的,可买肥料的钱是你的,因此你有功德,因为你的钱产生作用了。如果说,他用你供养的钱,去买肥料浇灌在鸦片田里,生长了鸦片给大众吸毒,那你供养的钱会有功德吗?

要正精进,不能邪精进

所以努力要从好的方面去努力,不要从坏的方面去努力,修行上的精进,有正精进,有邪精进,我们要正精进,不能邪精进。

有人却认为,懒惰是好事。他说:因为人懒得走路,所以他去发明车子,火车就是懒惰人发明的。这真叫张冠李戴,懒惰这个词用在他头上不对呀。即使他是一个懒惰的人,可是当他发心去创造一辆车子,当他起这个心,努力去设计时,他已经不懒惰了,你不能再把懒惰这两个字套在他头上啊。

要重视“士用果”,人的作用要尽量发挥

所以一切成就都要靠努力。懂因果的人就知道,五种因果中第四种叫士用果,士就是人,人的作用要尽量发挥,这一点不能否定。不努力,不管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成就不了。

企业家禅定营∵(40)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29下午

没有努力就没有进步,

菩萨修精进波罗蜜就是勤奋

提要:

·能过一百年的安定生活,够幸福的了,二十万元足够了

·欢迎你们来这里

·修行人不怕饿死,也不会饿死

问题六:“如果赚到一辈子也用不完的财富(一亿元)以后,我们

应该怎么办?(众笑)继续做事业还是……?”

能过一百年的安定生活,够幸福的了,∵二十万元足够了

一辈子也用不完的钱要有多少?按照我们的标准,凡是来小住的,一个月内吃住,我们都不收钱,尽我所有作供献嘛。住满一个月,收你生活费,连吃连住一个月一百五十元。一年就算两千元,十年两万元,就算你能活到一百二十八岁,你已经活了二十八岁了,还有一百年,二十万足够了,哪需要一亿元呢?你有二十万,不讲利息,就说本钱,你到我这儿来,你能过一辈子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的生活。

欢迎你们来这里

所以我劝导你们,做生意赚到钱很好,赚不到钱你也别苦恼,从前有小住的同学跟我说“老老实实赚不到钱呀”,我说:“赚不到钱就赔本呗”,“赔光了咋办?”赔光了就到我这儿来嘛。(众笑)既有吃有穿有住,还天天听佛法,真是功德无量啊,何乐而不为呢?这不是我叫你们真的像傻瓜那样去赔本,而是欢迎你们都来修行。

说“老师你的钱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我们这儿有护法,我们修的法是靠***三宝护法,信不信由你,从前我在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寺能海***那里学法,听到的故事很多。有一次,常住跟能海***说:“***啊,米缸里米快完了,钱也快没了。”***说:“我知道了。”***晚上修毗沙门天王法,没几天米也来,钱也来,谁送来的啊?护法送来的,愁什么呀?

修行人不怕饿死,也不会饿死

如果你们不信,我还教你一个办法。(众笑)这个办法你们听了别害怕,这是启发,“如果米没了,钱没了,你老师修毗沙门天王也不灵,怎么办?”我告诉你:什么叫修行?今天有饭就吃,明天没饭就饿死,这就是修行。我就是这么样,从来也不考虑去问哪个人化缘,要修行就得这么干。(众笑)好,仅供参考。今天就到这里。(掌声)

※※※※※※※※※※※※※※※※※※※※※※※※

开化文殊院企业家禅定营报道点滴

好像佛陀在世一样

禅定营的学员们听了老师的讲法后,个个都很欢喜,老师也特别地欢喜,整个文殊院都洋溢着欢喜的气氛。整个禅堂坐满了人,围绕而坐倾听老师讲法,此情此景就好像2500多年前佛陀在给弟子讲法的情形。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真的很希望更多的人来听闻佛法,净化自己的心灵。

老师对企业家们提问的解答,使我加深了对佛法的理解。老师不顾疲惫为大众讲法,就是在身体力行给我们作发菩提心的表率,教育启发大众从自己的心门里走出来,解脱自己,也帮助别人解脱。(邓雪玲)

很精彩

27日上午傅老师对“空”的意义作了开示,我受益非浅。烦恼来自执着,要消除烦恼带来的痛苦就得放下执着,不要抓得太紧,该负责的要负责,不该负责的就不要负责。行动来自思想,思想上要先放下,要认识到世上事物都是无常的。世上最难放下的就是感情问题,要认识到世俗感情多是盲目的,很少有理智的。很精彩,印象深刻。(杨勇05.10.27)

细微之处见真情

凌晨三点,我们全体师生和禅定营同学到禅堂开始诵经,傅老师早已在法座上等待我们。由于我们这里修定诵经都是盘腿的,傅老师怕新来的企业家同学腿疼,常鼓励他们。又怕他们诵经时翻不到页码,不时指点给他们。这些细小的事情,老师都做得很细致明朗,使每个营员在学修上都很清楚,真正地感受到在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哪怕是人生道路上、事业上、生活上的一些琐事,老师都为他们讲法开示,使他们感到回到童年一般,每天都充满欢喜。虽然傅老师76岁了,但他始终保持童年一般的笑脸和心情去关心每一位学员,犹如对待子女一般,哪怕生活上一点小事情,在他看来全都很重要,马上找我们说话,开导我们。老师就如一颗火苗,燃烧着自己,为佛教事业、为一切娑婆世界众生贡献自己的生命。(严文卫)

企业家禅定营∵(41)

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体验生活并学习禅定

───────────────────────────────∵

傅味琴主讲∵2005.10.30上午∵第三讲

观∵息

~释迦牟尼佛悟人间生老病死之无常,舍其尊荣,出家修道,历访当时有名之外道,如跋伽婆等,以求解答人生问题,均令修四禅定,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

释迦太子知外道非究竟,至尼连河畔苦行六年,至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总摄为戒定慧三学。

~定学修禅乃依佛之教理而修习止观也。

~止是止妄想杂念(合理用脑),观能运用思虑,清净内心,使心力集中(专心)而入定,因缘具足,则能得定~舍利弗说因缘具足,则能得定。因缘不足不能得定。

舍利弗依缘起偈悟道,诸法从缘起,止观亦如是。因缘具备,定道必成;若因缘不具,得些微好处,多由加持力得,一起之后,便不再现,故不可偷懒使易,必以自力具备诸缘。

不能无因缺缘~修定不得好处,缘因缘不具。戒定慧三学,互为因缘,缘具则成就顺易迅速。三学全备,为佛之总教。

或非因非缘~谓闻思修互不关联,佛所教组织完全,乃是因是缘。

或坐待其成~不备资粮。

或以单独一法,欲其具足成就,自然圆满得定得果,如单干户收获少。

初修定,应发欢喜心~当思禅定对个人种种作用利益,能使身粗转细,而起喜乐,思维由心力集中而起敏捷,能由定发慧,开发根本智,能断生死瀑流,胜一切动摇。佛言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执着迷茫的快乐,导致人世间的一切痛苦

提要:

·修行就是为了“悟”

·执着迷茫的快乐,导致人世间的一切痛苦

·要脱离无常进入常,靠人世间的学问是办不到的

今天是我们禅定营圆满的一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前面有些内容,没来得及跟大家好好的讲,今天这个课也只能讲到哪里是哪里。

修行就是为了“悟”

“息”就是呼吸,一呼一吸称为一息。“释迦牟尼佛悟人间生老病死之无常”,我们修行就是为了悟。其实我们人世间的幸福和痛苦也是决定于我们悟不悟,办事业成不成功也在于悟不悟,所以这个悟通世间法也通出世间法,以前闹革命,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觉悟。

执着迷茫的快乐,导致人世间的一切痛苦

痛苦从迷茫来,为什么快乐以后跟着就来了痛苦?因为你这个快乐不是一个有理智有智慧有觉悟的快乐,而是你内心贪欲种子产生的迷茫,所以这种快乐就很危险,执着于这种快乐就导致了人世间一切的痛苦。

要脱离无常进入常,靠人世间的学问是办不到的

什么叫无常?无就是没有,常就是永恒不变。无常是人世间的真理,所有佛法的理论都是建立在无常的基础上,如果说法的人违背了这个原则,他说的法就不是佛法。那么能不能脱离无常进入常?在出世间的佛法里是可能的,靠人世间的学问那是办不到的,一定要靠佛法的学问、佛法的实践,才能脱离无常。脱离无常就是常,不是另外再找一个常。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