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维诗中的空与禅

【引∵∵言】:唐代灿若星汉的诗人群体,奏响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最强音,在华彩与激情组编的交响乐章里,有“诗佛”王维“百啭流莺,宫商迭奏”(《史鉴类编》)的佛唱。盛唐诗人为其多,诗作更是百花齐放。以山水诗而颇附盛名的王维,诗作中总是幽幽地透出一分灵秀,一分空明,一分耐人寻味,让读者情不自禁地厌倦沉思,细细品味那一份禅意。被誉为“诗佛”的王维,凭借着他对禅宗的理解,以及对释家的空理的透切的领悟,他把佛家的美学意境透过诗句演绎得出神入化,让人们都惊叹于他诗歌中的禅意。在此,笔者试着对王维的诗中的空与禅进行初步的探究。

【摘∵∵要】:本文系对王维诗中的空与禅进行初步的探究并进行局部的论述。文章从客观角度上论述,依次从王维与佛教、佛教中的空理、王维诗中的空和禅进行等多方面对王维诗歌中的空和禅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窥探出王维对佛学的领悟,使其诗不着禅语,便得禅语、禅境。他对空与禅的理解之深,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王维,佛教,空,禅

王维是盛唐时期着名的诗人,字摩诘,太原人,生于武后圣历二年(699),一说长安元年(701),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官至汾州司马,迁居于浦(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全唐文》和《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王维积极入世,乃至情至性之人,用诗笔写爱情成就《红豆》千古传诵的佳篇,又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送元二使安西》写亲情和友情更是经久不衰;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他在长安东南置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从此,暮鼓晨钟,青灯黄卷,沉迷于佛法禅理当中。故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从此赢得“诗佛”之誉。今人刘大杰先生也进一步认为,王维的作品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中国发展史》中卷)。

一、王维与佛教

王维“以般若力,生菩提家”(《赞佛文》)与禅宗渊源甚深,是有迹可循。首先,他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经》,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慧,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况且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其次、王维习佛奉佛很大程度上受家族影响。王维的母亲曾师事北宗神秀的弟子大照禅师三十余载,是一个笃信禅宗的佛教徒。其弟王缙亦是信佛之人,并与佛门中人结交,深谙禅理。王维本人则与南宗有着更多的交往,曾在六祖圆寂之后亲笔撰写《能禅师碑》。再次,基于王维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盛行。加之他在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亦官亦隐,使他更加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正是由于王维深受佛教的影响,使其诗歌佛性显然,虽不着一字,然禅意尽现。

二、佛教禅宗的空理

佛教自西汉末期传入,逐渐与本土的道教和儒学融合,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起来。到了文化开明的唐朝,亦即是王维生活的年代,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民间亦拥有一定的信众。尽管佛教的经籍甚广,且门派不尽相同,但究其大意尽在一个“空“字,所谓“有法知不染”、“无心世界空”,只要心空、意不乱,整个世界自然也就成了清凉之所、寂静之地,白云苍狗也好、飞鸟鸣蝉也罢,只不过时候心的幻影、意的杂念而已。“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盘、’曰;‘谁将生死与汝’”(《五灯会元》卷五)说到底,对象是“空”的,就连主体自身也是空的。只有放弃对主体自身的执着,才能够真正做到“四大皆空”。①

众所周知,空理是禅宗的核心,同时是佛学中强调得最多,分岐也最多,误会也最严重的一个概念,围绕一个“空”字,曾产生了诸多佛学宗派。所谓佛门所言的这个“空”,乃旧时为阐述义理之方便时而创立的一种假言(当然它也能依一定的实践方法来实证),它又可以叫做真如实相,是统指一切事物存在的本然,是一种法性和法相的不可分割(佛门里的“法”是泛指一切事和理)。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笔者愚见,佛学中的空,不是绝对的真空,更不是现实意义中“什么都不存在”,我们可以发现空不全等于无,它反映的是“有”的另一面,以及廓然整体的本质。佛学的“空”,不是否定一切,空有空的背景,空有空的内容。所以可不能理解成对“有”的否定。一切存在,均是空与有的不可分割。其实色即是有,空和有是两者依存,若相互脱离就无法承受其最初的意义。“空”是指法性,“有”是指法相。因此,佛门就把事物这种在实际上非恒常、非孤立、非实有的本然性质叫做“空性”。

空理乃贯穿佛学的第一要义。被誉为“诗佛”的王维,多以空理贯穿诗作中。能把佛家空明的高深境界引入诗歌创作的艺术意境中,为世所称颂。每每在无意识中渗透禅意入诗,让读者置身与无尽的虚空中,超然物外,叹其寂静,品其闲适,享其清雅。

三、王维诗的空与禅

在禅宗的三种境界中,“空”是一个核心概念,而“悟空”也就成了参禅悟道者孜孜以求的终极境界。王维虽非禅门的传灯人,但作为潜心佛学的一员,他寄情山水,在万事万物中顿觉,洞悉人生真谛,悟道佛家的空禅。也许正是与佛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维在诗歌的艺术创作上大量地使用了“空”字。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瞑》)

从上述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每首诗中都带有“空”字。这个看似无意,然实则蕴含深奥的佛理的词。它并非普通意义上的虚无,不存在,他是诗人王维以无我的境界去看尘世。在他眼中,世相皆空,万事万物都起源于空,人生的一切意义都归咎于空。人们之所以如此潜心研究佛门空学,是为了从心理角度上减轻痛苦。王维对空学的专深,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寻求解脱,官场上的失落,让他感到挫败。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王诗中,空字出现频率极高。既然“空”在王诗中占据如此要位,我们不妨就几首诗歌中的“空”进行分析。试看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月出惊春鸟,时鸣山涧中“一诗出神入化地用“月出鸟惊”来衬托春山的空寂,使我们于此境中真切体味到诗人心灵的寂寥宁静和精神的离世绝俗。我们再来看看他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人迹罕至的空山中,四处显得无限空阔虚无。因而听到的人说话声音的回响,就仿佛觉得此音绝非此处有,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当我们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山中,感受那空谷传音,便会深刻感受道空谷之空,空山中的人语,更显空山之寂静。本诗开首一语点出“空”字,和空谷足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要静静观察,我们便可发现,王维对于“空“字的运用,纯属无意,但其巧妙的组合安排下,空字更显禅意。

王维在诗中所描写出来的空寂,正是为了表达自己不受这种纷扰现象的尘染,藉以烘托他所认识的自然界,它的真实思想应该是空寂淡然的。正因为诗人“对境无心”,所以纵使日升日落,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亦无法引起诗人的任何喜怒哀乐之情。在禅的覃思中,诗人领悟到:执着为“有”,不执着为“空”,尘世间万物皆空,全无“我执”之见,纵使变幻无常,虽“有”实“空”。在王维看来,整个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在刹那间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在自为地演化着。由此可以得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追求寂静清幽的境界。由于他自幼便浸染在佛教清净无为的色彩当中,所以他笔下的山水田园被描写得那么宁静安祥,澹远空灵。禅机悟境,每每流露于字里行间。在王维的诗境中,佛境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而且,他的诗思与境谐,含禅意于不言中,具有禅宗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意境。

值得明辨的是,王维诗的空,并非顽空,而是空中有色,色中有空,空色交错,两相互补,体现主客体的统一。王维诗的禅,并非故弄玄虚的禅,而是诗人禅心、禅悦的自然流露。禅宗讲空,但并不执着于空,正像不执着于有一样。从心(佛性)的角度看,一切事物只是心的幻相,因而是空。但从现象界来看,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又毕竟是佛性的显现,因而又是有。所以,佛性空又非空,有又非有,乃是空与有的合一,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本体与现象的统一。王维的禅意诗连佛禅的术语也不曾出现不着术语,却在意境、风格尽显佛门妙道,一切佛理已了然于心,一切的诗文创作是那么的随心所欲,然而一些作品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就泄露出生机盎然的禅意。倘无佛禅对本体、自性的了悟功夫,则很难传达出来。难怪胡应麟感到“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胡应麟《诗数》内编卷六”)难怪沈德潜称其“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沈潜德《诗说睟语》)原来,“诗中有画”这便是“画中有诗”这便是“空”这便是“禅”②

四、结论

佛教世界观对王维诗歌创作影响是显着的,禅宗思想对其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是深刻的。王维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将佛家的境界转化为艺术的境界,将禅宗的精神转变为艺术的精神。正是由于这样,王维诗歌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出一种闲淡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在唐代诗坛***一宗,自成一派。读王维的诗歌总让人觉得在方寸之中,感受宇宙之大,在空寂之中领略人生的无穷。“诗佛”对空禅的参悟之深,乃至其诗总在不经意间展露禅意,供世人雅阅。

【注释】:①引自《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82页

②引自《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88页

【参考文献】

⑴《佛教与晚唐诗》胡遂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

⑵《山水诗词论稿》高人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

⑶《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孟二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

⑷《中国古代文学》曹础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