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禅法的基本原理(2)

【诸比库,此一行道,能清净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盘,此即是四念处。】

这段是念处经最核心的地方。

从佛法最究竟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真正要解除自己的痛苦,真正去了解生命的实相,乃至达到最后的究竟解脱涅盘。可以讲,唯一的,就是这里讲的一行道(唯一之道)。什么唯一之道呢?只有面对我们的身心,来观察我们的身心,任何的一个法门修行,最后都要直接现观身心,你想,你要真正解决自己生命的问题,你最后要面对自己的生命的问题,来观察自己生命的问题,来了解自己的生命的问题,除了这个方法没有其他方法。那么这样这个方法佛陀称它为“四念处”。

【哪四种呢?诸比库,于此,比库于身随观身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受随观受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心随观心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法随观法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

于身随观身而住

当我们做身念处的时候是对于我们的身做反复的观察。怎么样观察?要做到这几个要素:∵热忱∵、正知、∵具念∵。

——做观察的目的是什么呢?

——调伏世间之贪、忧。

热忱

我们平常听到有人说学佛的人应该四大皆空,好像似乎应该麻木不仁,不会吧?好像要冷冰冰。我告诉你,一个人要真正内心没有一点点热情的,面对修行没有热忱的人,如果真的是冷冰冰的人,特别那种麻木不仁的人,修行是修不上去的。修法,在禅修里面热忱非常重要。但是这个热忱大家要有正确的理解。它最重要的是一种,我觉得,昨天成峰法师讲的“好奇的探索之心”。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的了解要有一种想去探索的心。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热忱。而不是我们现在一般世间人去理解的那种,特别是我们现在感觉服务人员培养出的礼貌。这种热诚那是假的,也不能说假的。现在这种热忱成为一种“空姐式”的,我们大家要了解这个热忱的实质。

正知∵具念

“正知”这个要素特别重要。与具念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其他阿含经,这两个词是联系在一起的,叫正念正知。正念正知真正做到就是观照,在觉知当中,你能对觉知的对象能清晰了知;觉知它时,你就知道是什么。其实这里面已经有观有照。所以正念正知这个修行,佛法里面真正从修行角度来讲,真正做到正念正知就够了。正念,真正觉知力的开发,如果到了非常稳定其实就到了一种定,而且这种定是属于正定。正知就是佛教讲的慧。正知从南传的教理来讲可以分四个方面:

一、有益正知

要知道我们自己的行为,到底对我们是有没有真实的利益。这利益,主要是从修行角度来讲,与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不是相应。我们佛教修行大家都知道是为了真正了解自己。用我们禅宗有一个词叫“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其实是真正的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自己就是佛教里面最核心的智慧。了解自己其中有一个很核心的就是我们要看清烦恼。我这样的一种正知是指当下所做的一种,其实我们生命,只要是有情,都伴随着烦恼。这样一种正知,了解当下所作的活动行为有没有意义,这个叫有益正知。

二、适宜正知

有些行为虽然单纯来看有没利益,可能是有利益的。比如我们现在讲座,如果我讲的不错,你们受益的话,我在这边讲话就是有利益的。但是要适宜,场合要适宜。比如现在这个场合,八点多钟,开这个讲座还是比较适宜的。但是我们半夜呢?十二点钟,凌晨两点在这里开这个讲座,那就不适宜的。比如大家禅修期间,我们小参的时候,大家有问题要问这是比较适宜的。但是从我们禅修里面来讲,我们要求大家,用适当的词语叫“神圣的静默”。平常在禅堂,房间里面随便讲话就不适宜的。为什么不适宜呢?因为我们禅修有个很明确的目的,要能够观照我们自己的身心,特别是我们的心,其实语言说出来我们一般人才理解为语言。其实我们内心的念头也是一种语言。当我们一有念头说出来的时候,其实你很难去真正观照我们心里面的念头。我们平常说话的习惯,已经成为一种就是,可以讲我们一出生,这说话习惯就已经养成了。好像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念头,因为这样一种习惯,我们很难真正观照自己的念头了。

如果大家不利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来观察一下在这种尽量禁语的情况下,观察自己的念头,你对自己的念头以后几乎就没有机会来观察了。那是很可惜的一个机会。失去了一个非常可惜的机会。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当我们说话一说出来,难免会影响周围的人。我们周围的人她想好好的利用这几天时间。这是第二个原因。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佛教要大家修行不是要大家都变成哑巴,是希望我们大家能够,让我们的语言变成非常合理,适当的语言。佛教里面叫正语。如果我们想要语言越来越能做到恰如其分,就因为我们平常已经非常习惯于想说就说了,你如果在我们禅修期间对自己的语言这样一种活动你没有一定的克制,你要真正做到正语是很难的。你对自己的这样一种行为没有观照。

有这样的三个原因,我希望大家好好的利用这种环境,因为我们的环境有这样的要求。环境有这样的要求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有可能这几天你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要回家你要保持禁语你几乎是不可能的。你没办法做的,离开目前的环境。所以大家不要浪费这样一个宝贵的环境,提供给我们的宝贵机会。大家如果明天真的可以好好观察我们的语言,你会发现当我们心里有个念头想说的时候,能有一种先不让它说出来。这首先要一种正念。没有正念你已经说出来了。然后这时候你再返观自己的念头,你发现对自己的念头,对自己内心的种种活动,就会比随便说话看的更清楚。大家可以从今天晚上就可以来体验。大家今天已经第二天过去了。剩下五天了。其实五天还不到。最后一天下午五点钟我们就结束了。所以大家不要浪费这个时间。那我们剩下的这个时间好好用功。但是你真正有什么需要,比如生活当中遇到什么问题了,那你们可以跟小组长反映。小参里面,讲座结束,大家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询问。这个是允许的。

正念正知,可以讲,在佛法里面禅修,正念正知是最重要的。第二个正知是适宜正知。主要表现在时间上,一个场合,一个地点上。

三、行处正知

所谓行处正知,我们现在到底在干什么?我们禅修,修四念处,我们现在是很有正念,这是我们的行处,这个东西不能随便,不能乱掉,要随时有觉知。如果我们修安那般那念,那要对这个安那般那念要随时要有正知。我们现在完全依照四念处修行,但是还是有侧重。比如我们现在这个阶段主要以观察腹部起伏为主。观察腹部起伏这个方法经常要提起,这叫行处正知。那么如果回到日常生活当中,其实这样一种行处正知让我们活在当下,提醒自己,这样一种正知。

四、无痴正知

无痴正知是建立在前面三个正知的基础上面。我们对事物的实相看的明明白白的,已经不会产生错觉,不会产生误解。有一个这样很清楚的了解的这样的一种智慧。这是对我们最主要的,禅修里面对我们自身的了解。特别是这个无痴正知,无痴正知它有一个标准。

有这样的层次:

第一个,到底什么是我?比如我们现在讲,有一种情绪升起来,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情绪呢?比如说现在有一种贪心升起来,我们感觉到有一个贪心,你是不是很清楚这是贪心,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这个贪心升起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因缘呢。关于因缘的智慧;

第三个层次,这个贪心你有没有看到它只是一个过程。它是有生有灭的,它是无常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会看到其实平常我们所谓的“我”,有时候我们把贪心当做我了,把自己某一种心,某一种状态当做是我了,把一些模式,一些反应模式当做我了。如果你真正对我们的心看的很清楚的话,到时你真正能了解佛教当中讲的无我。

所以这个无痴的正知,它是有不同的层次的。那么佛法中一个很核心的智慧,一种正知就是对无我的一种透彻的了解,或者讲对空性的了解。“无我”和空性是相通的。你真正的了解了“无我”你也就证得了空性了。只是在大乘里面讲空讲的多,在原始佛教里面相对讲“无我”讲的多。其实无我和空性是一回事。这个无痴正知我们要慢慢,要通过前面的三种正知我们要趋向无痴正知。这就是正念正知我们要了解的。

(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