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名刹——闽侯雪峰崇圣寺

慧周

雪峰山绵亘六十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68公里。主峰海拔近900米。因樵人曾得象骨于峰头,称象骨峰。又因峰顶终年积雪,亦称雪峰。崇圣寺位于闽侯县雪峰山南麓,素有“南方第一刹”之称。

寺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当时,禅宗青原系义存禅师在雪峰山一大枯树下静坐,感得里人谢傚等为其诛茅结庵于柽洋凉映台北,此为建寺之始。后徒众渐多,容纳不下,遂在离庵三百步处别建新居,其址即今之崇圣寺。乾符二年(875)观察使韦岫捐资助建,于是院宇初具规模,朝廷赐名“应天雪峰禅院”。中和二年(882)廉帅李景、司空陈岩及观察使韦岫又捐资创建大穆廨寺,朝廷赐义存“真觉大师”号与紫袈裟。乾宁元年(894)以徒众愈多,寺乃移建于陈洋。时福建统治者闽王王审知尊崇佛教,先后捐资建大殿、法堂、方丈室与寮舍,重建枯木庵,辟放生池(因需工万余,又称“万工池”)。里人蓝文卿亦舍田7000余亩、屋500间,于是殿宇大兴,遍布山间,为南方一大丛林。光化三年(900)寺改称“应天广福禅院”,僧众盛时达1500人左右,当时许多名僧皆出自义存大师门下。“坐破七个蒲团,怡山振锡;射出一支圣箭,石鼓传灯。”不仅福州鼓山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与怡山西禅寺的第四代住持慧陵皆为义存大师的高足,该寺还是禅宗云门、法眼两派的祖庭。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朝廷赐名“雪峰崇圣禅寺”,一直沿用至今。宋宁宗时(1195—1224),由于史弥远的奏请,朝廷制定禅寺的等级,其最高与次高的寺院为“五山十刹”,雪峰崇圣寺名列“十刹”之中,成为禅子参学圣地。宋代禅宗各派均有禅师先后驻锡雪峰寺,如:云门宗象敦禅师、大智禅师、宗演禅师;临济宗有需禅师、慧定禅师、慧忠禅师、蕴闻禅师、道冲禅师、善珍禅师、可湘禅师;曹洞宗清了禅师、庆预禅师等。元代寺为临济道场,大德年间(1297—1307)、皇庆年间(1312—1313)临济宗悟逸樵隐禅师两次来此寺驻锡。明永乐年间(1403—1424),曹洞宗正映禅师从泉州开元寺移锡居此,之后又有正映法嗣远芷秋厓禅师继主,寺得重建,规模宏伟。清顺治十三年(1656)临济宗亘信行弥禅师驻锡此寺。康熙年间(1662—1722),曹洞宗恒涛禅师来寺驻锡。光绪十三年(1887),鼓山曹洞宗达本禅师主持此寺时,又中兴重建,成为清末福州大丛林之一。光绪十七年(1891),达本禅师曾赴槟城各地募化修建雪峰寺,后常悟禅师亦七下南洋各地化缘修寺。1928年,达本禅师法嗣圆瑛继主雪峰法席。1941年寺院遭日军炮击,殿角毁坏。1942年台风刮倒天王殿、钟鼓楼。其后寺院破旧不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千年古刹也喜获新生。1952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修复枯木庵,后又两次拨款维修。寺建筑规模十分雄伟,历史上曾经以具有三个大殿、三个禅堂、七个斋堂着称。现有建筑格局多为清光绪间(1875—1908)中兴雪峰的达本禅师所定。1979年起,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落实,在爱国华侨、海内外僧尼及各界人士的资助下,广霖法师率大众先后修建了各殿堂,鼎新革旧,百废俱兴。寺主要建筑物现有内外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斋堂、古法堂、留香堂、祖堂、纪念堂、云水堂、学戒堂、尊客堂、念佛堂、枯木庵、方丈室与凯淼塔院等。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雪峰崇圣寺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1994年11月13日,隆重举行广霖方丈升座庆典。现全山僧尼二百多人在广霖方丈率领下,不仅着重修持,过着如法如律、晨钟暮鼓的生活,且定期于春秋两季分别举行拜万佛忏与水陆法会,冬则打禅七。寺僧发扬佛教优良传统,重振农禅并重的宗风,近年来开山种植杉、松、竹林三千余亩,植梅万株,种农作物数十亩。

雪峰山旧有二十四景,其中着名的有枯木庵、三球堂、无字碑、万松关、龙眠坊、文殊台、金鳌桥、象骨峰、蘸月池、应潮泉等。明代寺僧智明将之概括成一诗,颇见巧思,诗云:“雪峰宝所近蓝田,枯木三球一洞天。半岭化城无字石,万松雪峤有龙眠。文殊古镜金鳌畔,罗汉梯云象骨巅。香石放生池蘸月,望州卓锡应潮泉。”历代文人雅士登临揽胜之余,留下不少佳章妙句。同时允称避暑胜地,盛夏来临,小住山中,烦襟尽涤,暑气全消。寺中文物以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的义存祖师塔(亦称“难提塔”)与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枯木庵唐代树腹题刻最为驰名。

雪峰的廨院,历史上有福州庆城寺、五百罗汉寺、罗山法海寺与古田极乐寺、吉祥寺、保福寺等。在海外的廨院有新加坡的法华寺与马来西亚怡保的东莲小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