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静宜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198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摩尔夫人于佛特印度之旅之经历:探讨东方(禅学)及西方(虚无)之思想

【文章作者】卢良媛

【指导教师】那安杰

【文章页数】118∵页

【中文关键词】摩尔夫人|佛斯特|印度之旅|禅学|虚无

【中文摘要】

∵佛斯特于其作品印度之旅中,将其对人生的看法透过摩尔太太的经验表达出来。他是

基于东方哲学精神与理念作为透视此世界的跳板,因为东方的宗教--尤以禅学方面,着重教导人们借着「直觉」和「无为」之精神,来启示自我本性的一门艺术,佛斯特要求人们以自我的天性去面对人生,而无需借助外在的理论、教条、法规等去体验人生。此种意境正符合禅师们教导其子弟解决生活困厄时,应靠个人直接面对其经验之事实来解决,而非靠书本。

∵故事是从摩尔老太太与其未来的媳妇爱德拉到印度旅游开始。摩尔太太只为了来安排她媳妇与其子朗尼之婚姻而来印度。然而印度之旅却成了她精神上的解脱。面对印度多种文化,她对以往的信仰发生了动摇。而爱德拉也在此行中警觉到自己并非深爱朗尼。面对黝黑的马拉巴洞穴,她否定了自我中心的功利思想。以上两人的豁然领悟,就是她们心灵的深处触发了「禅机」。佛斯特以否定的技巧来阐述摩尔太太的经验之旅,并故意布置了这么一个空间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因而也引起了批评家们争论焦点。此篇论文之目的是想表示摩尔太太印度之旅,其所经历的一切接近东方人的「禅机」,而非有些评论家所云的「虚无」主义。

∵在研究禅学方面,我们蒙受铃木大佐及正男阿部的思想;在探讨东西方对「否定」的不同见解时;我们引用弗朗尼、弥斯特律等的见解。我们深信有些评论家误解摩尔太太之经验之旅是因为他们将禅宗之「涅盘」误解为西方之「虚无」。在印证过程中,禅学的确具有透澈精辟的人生观。

∵所以我们检视此两种不同的观念于印度之旅时,发现佛斯特隐藏于作品之后的一股暗流,即是:人类需要一颗「成熟之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路历程中,去达到一个完整的人生,必需是靠自己心灵领悟而非藉由外物。须由非理性而非纯理性,非逻辑性而非纯逻辑。若我们能自然完整的培养灵性的发展如同摩尔太太般,则世界上万物将了然于胸壑中,如此,世界再也没有偏见,误解或孤寂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