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明师指点

子、憨山禅师法语

禅宗一门,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摩西来,立单传之旨,以楞伽四卷印心,是则禅虽教外别传,其实以教印证,方见佛祖无二之道也。其参究工夫,亦从教出。楞伽经云:‘静坐山林上中下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此实世尊的示做工夫之诀法也。又云:‘彼心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此是如来的示悟心之妙旨也。又云:‘从上诸圣,转相传受,妄想无性。’此又诸佛的示秘密心印也。此黄面老子,教人参究之切要处。及达摩示二祖云:‘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此达摩最初示人参究之要法也。传至黄梅,求法嗣时,六祖刚道得本来无一物,便得衣钵,此相传心印之旨也。及六祖南还,道明等追至庾岭夺衣钵,祖弃石上,明提掇不起。明云:‘我为法来。’祖云:‘汝为法来,但屏外缘,不起一念,当为汝说。’明良久,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明即大悟,此是六祖第一示人参究之的诀也。是知从上佛祖,只是教人了悟自心,识得自己而已,向未有公案话头之说。及南岳青原而下,诸祖随宜开示,多就疑处敲击令人回头,转脑便休;即有不会者,虽下钳锤,也只任他时节因缘。至黄檗,始教人看话头,直到大慧禅师,方才极力主张教学人参一则古人公案,以为巴鼻,谓之话头,要人切切提撕。此何以故?只为学人八识田中,无量劫来恶习种子,念念内熏,相续流注,妄想不断,无可奈何,故将一则无义味话,与你咬定。先将一切内外心境妄想,一齐放下,因放不下,故教提此话头,如斩乱丝,一断齐断,更不相续;把断意识,再不放行。此正是达摩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的规则也。不如此下手,决不见自己本来面目,不是教你在公案语句上寻思,当作疑情,望他讨分晓也。即如大慧专教看话头,下毒手,只是要你死偷心耳。如示众云:参禅唯要虚却心,把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如欠人万贯钱债相似,昼三夜三,茶里饭里,行时住时坐时卧时,与朋友相酬酢时,静时闹时,举个话头,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只管向个里看来看去,没滋味时,如撞墙壁相似;到结交头,如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要汝办一片长远身心,与之撕挨,蓦然是心华发明,照十方刹,一悟便彻底去也。此一法,是大慧老人寻常惯用的钳锤,其意只是要你将话头堵截意根下妄想流注不行,就在不行处看取本来面目。不是教你公案上寻思,当疑情,讨分晓也。如云:心华发明,岂从他得耶?如上佛祖,一一指示,要你参究自己,不是向他玄妙言句取觅。今人参禅做工夫,人人都说看话头,下疑情,不知向根底究,只管在话头上求,求来求去,忽然想出一段光景,就说悟了,便说偈呈颂,就当作奇货,便以为得了,正不知全坠在妄想知见网中。如此参禅,岂不瞎却天下后世人眼睛?今之少年,蒲团未稳,就自称悟道,便逞口嘴,弄精魂,当作机锋迅捷,想出几句没下落胡言乱语,称作颂古,是你自己妄想中来的,几曾梦见古人在?若是如今人悟道,这等容易,则古人操履,如长庆坐破七个蒲团,赵州四十年不杂用心,似这般比来,那古人是最钝根人,与你今人提草鞋也没用处。增上慢人,未得谓得,可不惧哉?其参禅看话头,下疑情,决不可少,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只是要善用疑情,若疑情破了,则佛祖鼻孔,自然一串穷却;只如看念佛的公案,但审实念佛的是谁?不是疑佛是谁;若是疑佛是谁,只消听座主讲阿弥陀佛,名无量光,如此便当悟了,作无量光的偈子几首来,如此唤作悟道,则悟心者如麻似粟矣;苦哉苦哉!古人说话头如敲门瓦子,只是敲开门,要见屋里人,不是在门外做活计。以此足见依话头起疑,其疑不在话头,要在根底也。只如夹山参船子,问云: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师便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师又云:道道。山拟开口,师又打。山大悟,乃点头三下。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青波意自殊。若是夹山在钩线上作活计,船子如何舍命为得他?此便是古人快便善出身路也。在昔禅道盛时,处处有明眼知识,天下衲子参究者多,到处有开发,况云不是无禅,只是无师。今禅家寂寥久矣,何幸一时发心参究者多,虽有知识,或量机权进,随情印证,学人心浅,便以为得。又不信如来圣教,不求真正路头,只管懵做,即便以冬瓜印子为的决,不但自误,又且误人,可不惧哉?且如古之宰官居士,载传灯者,有数人而已。今之尘劳中人,粗戒不修,烛乱妄想,仗己聪明,看了几则古德机缘,个个都以上上根自负,见僧便斗机锋,亦以自己为悟道。此虽时弊,良由吾徒一盲引众盲耳。老人非敢妄自潜谈,今遵佛祖真正工夫切要处,大家商量。高明达士,自有以正之。

丑、虚云老和尚法语

一、坐禅须知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着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坐禅,不过为我等末世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

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

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胸,轻略异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着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二、认识宾主

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憍陈那***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他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住。如是思维,不住名客,住名住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尘质自摇动,本碍不着澄寂的虚空,妄想自生灭,本碍不着如如不动的自性。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此中客字较粗,尘字较细,初心人先认清了‘主’和‘客’,自不随妄想迁流,进一步明白了‘空’和‘尘’,妄想自不能为碍。所谓:‘识得不为冤。’果能于此谛审领会,用功之道思过半矣。

三、话头与疑情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妄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

话头虽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为最普通。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反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佛的是谁?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着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没处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定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着他,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别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谁’四字,最着重在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痾屎放尿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有最容易发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字作佛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谁叫做疑情。有等将‘念佛是谁’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弥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坠,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发的疑念很粗,忽断忽续,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仅可叫做想。渐渐狂心收笼了,念头也有点把得住了,才叫做参。再渐渐功夫纯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觉得坐在什么处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单单疑念现前,不间不断,这才叫做疑情。实际说起来,初时那算得用功?仅仅是打妄想,到这时真疑现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时候,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第一、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便陷入轻昏状态,若有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香板打下,马上满天云雾散,很多会因此悟道的。第二、这时清清净净,空空洞洞,若疑情没有了,便是无记,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单单的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用功到这地步,要具金刚眼睛,不再提,提就是头上安头。昔有僧问赵州老人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来!’僧曰:‘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曰:‘放不下挑起去!’这是说这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可能到。到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用。所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

四、照顾话头与反闻自性

或问:‘观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怎见得是参禅?’我方说照顾话头,就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话头)反闻闻自性,也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反闻闻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灭’就是自性,‘闻’和‘照’,虽顺流时循声逐色,听不越于声,见不超于色,分别显然。但逆流时反观自性,不去循声逐色,则原是一精明,‘闻’和‘照’没有两样,我们要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做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去循声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顾话头,也叫做反闻自性。

五、生死心切与发长远心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心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我说个亲眼看见的故事给你们听: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我那时跟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走,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跑,每日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一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那人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你想皇帝平日好大的架子,多大的威风,那曾跑过几步路,那曾饿过半顿肚子,那曾吃过番薯藤?到那时架子也不摆了,威风也不逞了,路也跑得了,肚子也饿得了,菜根也咬得了,为什么他这样放得下?因为联军想要他的命,他一心想逃命呀!可是后来议好和,御驾回京,架子又摆起来了,威风又逞起来了,路又跑不得了,肚子饿不得了,稍不高兴的东西也吃不下咽了,为什么他那时又放不下了?因为联军已不要他的命,他已没有逃命的心呀!假使他时常将逃命时的心肠来办道,还有什么不了?可惜没个长远心,遇着顺境,故态复萌。

诸位同参呀!无常杀鬼正时刻要我们的命,他永不肯同我们‘议和’的呀!快发个长远切心,来了生脱死吧!高峰妙祖说:‘参禅若要克日成功,如坠千丈井底相似,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千思想,万思想,单单是个求出之心,究竟决无二念。诚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彻去,高峰今日犯大妄语,永坠拔舌泥犁。’他老人家也一样大悲心切,恐怕我们发不起长远切心,故发这么重誓来向我们保证。

六、初用心的难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那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点苦头也吃不得,那能用功办道?他没有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人出家的。或有些识得几个文字,便寻章摘句,将古人的言句作解会,还自以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着一场大病,便叫苦连天,或腊月三十到来,便手忙脚乱,生平知解一点用不着,才悔之不及。

有点道心的人,又摸不着一个下手处,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终日烦烦恼恼,自怨业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拚命,愤愤然提拳鼓气,挺胸睁眼,像煞有介事,要与妄想决一死战,那知妄想却拚不了,倒弄得吐血发狂。或有怕落空,那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来。或有将心求悟,那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个大妄想。砂非饭本,求到驴年也决定不得悟。或有碰到一两枝静香的,便生欢喜,那仅是盲眼乌龟钻木孔,偶然碰着,不是实在功夫,欢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静中觉得清清净净,很好过,动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动静两魔王的眷属。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头实在难,有觉无照,则散乱不能‘落空’;有照无觉,又坐在死水里浸杀。

七、初用心的易单提一念

用功虽说难,但摸到路头又很易。什么是初用心的易呢?没有什么巧,放下来便是。放下个什么?便是放下一切无明烦恼,怎样才可放下呢?我们也送过往生的,你试骂那死尸几句,他也不动气;打他几棒,他也不还手。平日好打无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好利的也不要了,平日诸多习染的也没有了,什么也不分别了,什么也放下了。诸位同参呀!我们这个躯壳子,一口气不来,就是一具死尸,我们所以放不下,只因将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爱憎取舍,若认定这个躯壳子是具死尸,不去宝贵它,根本不把它看作是我,还有什么放不下?只要放得下,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动静闲忙,通身内外只是一个疑念。平平和和不断的疑下去,不杂丝毫异念,一句话头,如倚天长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不怕什么妄想,有什么打得你闲叉,那个去分动分静?那个去着有着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觉清净,早已不是清净;怕落空,已经坠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谓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不是一天盘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办道的。

八、老用心的难百尺竿头不能进步

什么是老用心的难呢?老用心用到真疑现前的时候,有觉有照,仍属生死;无觉无照,又落空亡,到这境地实在难,很多到此洒不脱,立在百尺竿头,没法进步的。有等因为到了这境地,定中发点慧,领略古人几则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为大彻大悟,吟诗作偈,瞬目扬眉,称善知识,殊不知已为魔眷。又有等错会了达摩老人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和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意义,便以坐在枯木岩为极则。这种人以化城为宝所,认异地作家乡,婆子烧庵,就是骂此等死汉。

九、老用心的易绵密做去

什么是老用心的易呢?到这时只要不自满,不中辍,绵绵密密做去,绵密中更绵密,微细中更微细,时节一到,桶底自然打脱。如或不然,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去。

寒山大士颂云:‘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首二句就是说独露真常,不属一切,尽大地光皎皎地,无丝毫障碍。次四句是说真如妙体,凡夫固不能识,三世诸佛也找不到我的处所,故曰无人识。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老人家方便譬喻这个境界。最后两句怕人认指作月,故特别提醒我们,凡此言说,都不是禅呀!

十、参禅警语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嗔痴爱,妄想执着,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说修说证。所谓修者,古人谓为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焉。

此次打七,已经三个半七,还有三个半七。下三个半七,身心较为纯熟,用功当比前容易,诸位不可错过因缘,务要在下三个半七内,弄个水落石出,发明心地,才不辜负这个难得的机缘。

这二十多天来,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迟,努力用功,结果出不了四种境界:一者,路头还有搞不清的,话头看不上,糊糊涂涂,随众打盹,不是妄想纷飞,就是昏沉摇摆。二者,话头看得上,有了点把握,但是死死握着一片敲门瓦子,念着「念佛是谁?’这个话头,成了念话头,以为如此可以起疑情,得开悟。殊不知这是在话尾上用心,乃是生灭法,终不能到一念无生之地。暂用则可,若执为究竟实法,何有悟道之期?晚近禅宗之所以不出人了,多缘误于在话尾上用心。三者,有的会看话头,能照顾现前一念无生,或知念佛是心,即从此一念起处,蓦直看到无念心相,逐渐过了寂静,粗妄既息,得到轻安,就有了种种境界出现:有的不知身子坐在何处了,有的觉得身子轻飘飘的上腾了,有的见到可爱的人物而生欢喜心的,有的见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的,有的起淫欲心的,种种不一。要知道都是魔,着即成病。四者,有的业障较轻的,理路明白,用功恰当,已走上了正轨的。清清爽爽,妄想若歇,身心自在,没有什么境界。到此地步,正好振起精神,用功向前。惟须注意枯木岩前叉路多,有的是在此昏沉而停住了,有的是得了点慧解,作诗作文,自以为足,起贡高我慢。

以上四种境界都是病,我今与你们以对治之药,第一、如话头未看上,妄想昏沉多的人,你还是看‘念佛是谁?’这个谁字,待看到妄想昏沉少,谁字不能忘了时,就看这一念起处。待一念不起时,即是无生;能看到一念无生,是名真看话头。第二、关于执着「念佛是谁’,在话尾上用心,以生灭法为是的人,也可照上述的意思,即向念起处看到一念无生去。第三、关于观无念已得寂静轻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只照顾本参话头,一念不生,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概不理他,自无事,不落群邪。第四、关于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应如古人所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由一向至极处迈进,直至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纵横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