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万里∵月满天心——记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

蔡天源

天心永乐禅寺,是深藏于我国东南奇秀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刹,始建于唐朝贞元年间,初名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坐落于方圆7O平方千米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有“五象朝圣”、∵∵”千叶莲心”之胜,故得“山心”之名。

据传,唐乾符元年(874年)中秋之夜,扣冰古佛望天心圆月而开悟,∵∵留下“天心明月”这个着名的公案,后人为纪念古佛的禅学境界,把山心庵改为天心寺。这“天心”二字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等无穷寓意。宋淳熙年间,朱熹曾在山中问禅于临济大慧禅师。∵∵留下名诗《天心问禅》。明永乐17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赐封寺院禅茶为“大红袍”,同时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使名刹扩充构体,极一方盛概。茶因寺名,寺以茶荣,天心永乐禅寺至今仍保持着农禅并举的禅风。

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法嗣果因禅师,领众修禅,大振宗风。光绪25年(1899年),鼓山德容大和尚来寺主持重建,大兴土木,广增庙宇,弘扬佛法,禅寺由此鼎盛,僧众近200人,钟鸣鼎食、香客摩肩、梵音清越、青烟绕梁。清末至民国年间,道明、悟提、妙常、悟澄诸法师相继住持禅寺,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前后开设了七场大戒,普渡众生,成为闽北僧俗朝拜受戒的两大道场之一。自此。武夷山佛法为世人所瞩目,跻身佛教“华胄八名山”之列。

名刹的建筑在明清之际就曾辉煌一时,∵∵当时寺庙的中轴线上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库房、斋堂、禅堂、客堂、香客楼等,两侧建有三层重楼的钟楼、鼓楼和偏殿。大构体则飞檐曲栏、壮丽雄伟;小雕件则巧夺天上、精美绝伦。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仰之倍增佛界庄严之感。然而岁月无情,∵∵由于种种原因,宝刹几经尘劫。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古刹得以重修。1989年正式依法登记并对外开放。?990年毕业于佛学院的泽道法师等僧人入住该寺,并得到了原省佛教协会会长、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大和尚、∵∵***传孝大师、开证上人等高僧大德的鼎力加持,为这座无可替代地肩负武夷山宗教旅游文化发展重任与一身的千年古刹的重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990年底,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莅临该寺视察。并为禅寺题额。近年来,∵∵国家领导人杨尚昆、李瑞环、李鹏、吴邦国、李蒙、董建华以及荷兰女王亚特丽克丝、泰国议长朱猜·雷初攀等海外名流相继莅临,为这座古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页。

1998年10月,新建的大雄宝殿落成,面积820平方米,为仿宋重檐歇山式建筑。古朴庄严,高16.5米。宝殿正门前两根镂空龙柱,工艺精湛。殿内安坐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尊铜像,法像庄严慈祥、香火鼎盛,成为山北景区的旅游热点。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古刹四周古木参盛,篁竹蔽邃,鸟鸣蝉噪,意境深幽;步入寺内,香烟燎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还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如今,天心永乐禅寺的住持释泽道法师,兼任闽北慈善事业促进会(原称慈恩功德会)会长,他带领着全寺人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时俱进:同时又本着“宣传慈善、培植爱心、唤醒人们慈善意识”和。“好事大家做,善事众人修”的原则,引领闽北慈善事业促进会全体人员深入民间访贫问苦、普施甘露,把慈善的光和热撒播各弱势群体,把爱心献给广大人群,大力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如2005年9月18日.为欢度中秋佳节,闽北慈善事业促进会开展重阳敬老慰问活动,并在天心永乐禅寺成功地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月满天心中秋联欢晚会:11月12日,开展了∵∵“爱我中华教育和爱心活动”等。积极地为***分忧,为促进国家的繁荣稳定。构建社会主义才。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而不懈努力。

秀丽的武夷山水孕育了此地独特的禅宗文化,古朴的天心永乐禅寺亦增添了武夷景区的绚烂多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忠心祝愿天心永乐禅寺明日更加灿烂辉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