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其实一直和你在一起

《三主要道》释论开示之三∵快乐,其实一直和你在一起

来源:大宝法王中文网资

——法王噶玛巴

∵快乐,其实一直和你在一起,快乐只是有没有被认出来而已,也就是懂不懂得知足和感恩而已。

∵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节选自原题:三个故事说穿了许多人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a404f40100x26c.html

一、A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刚开始B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A将鸡蛋给了C,B就不爽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A的,A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

二、有一年,很热的夏天,一队人出去漂流。  女孩的拖鞋在玩水的时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到岸边的时候,全是晒的很烫的鹅卵石,他们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于是,女孩儿就向别人寻求帮忙,可是谁都只有一双拖鞋。∵女孩心里很不爽,因为她习惯了向别人求助,而只要撒娇就会得到满意地答复。∵可是这次却没有。她忽然觉得这些人都不好,都见死不救。∵后来,有一个男孩将自己的拖鞋给了她,然后自己赤脚在那晒得滚烫的鹅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还自嘲说是铁板烧。∵女孩表示感谢,男孩说,你要记住,没有谁是必须要帮你的。帮你是出于交情,不帮你是应该。∵女孩记住了男孩的话,自此以后学会了对施以援手的人铭记在心,并给以更大的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知恩报恩,人际关系才能久远

原题:要懂得知恩报恩,人的关系才能久远

作者:厦门观音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0606201011slj.html

∵我们法华团的衣服,背后有四个字,叫做知恩报恩,说起这四个字,有个因缘。当时印衣服时,我本来想在背面印上“普陀缘”,但是这三个字,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后来偶然机会看到有师兄的衣服背后竖着印了知恩报恩,我觉得挺好的。于是就找到了赵朴老的书法,知恩报恩,就有了这件衣服。当时妙意设计了很久。为什么要知恩报恩呢。因为如果想缘分维持的久一些,就要懂得报恩。

∵我在观音寺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心情苦闷的人,尤其是女性,她们在婚姻上不顺时,就容易抱怨对方变心了,没有以前对自己好了,以前都是宠着她让着她,现在完全改变了,还经常打她骂她。其实,这也不是对方变心了,如果没有佛陀开示的智慧,真的用世间的思维是没有办法解释的。那时,我就会跟她们讲,首先,你不会因为他是你老公,你就觉得他应该怎么样。如果这样子,他还觉得你是他老婆,你就应该怎么样呢。这样下去,永远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呢。

∵所以,你把他当成一个人来看,不要当成老公来看。华严经说,“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家只是一个和合体而已。他对你好,那是你前辈子有恩于他,他来报恩,所以无所限制的付出,他是来报恩了,来还上辈子你对他的好了。所以那时你要怎么大骂他,他都能忍得下来。但是等他报恩完了,还完债了,他就不会对你好了。但是你让他生气的事,那些负面的情绪就会成熟,就是你对他不好的情绪,就会成熟,这时候他就来报复了。

∵佛法讲一切事情因果不虚,你以前对他好,他来报恩,这是必然的,他报恩时,你对他不好,他来讨债了,打你骂你。那时也是因果,这是自己种下了的因。所以很多人,为什么到最后很无情呢,还完债了。他就清了。走了。

∵我们为什么要报恩,对方对我们好一点,我们也要知恩图报。古人讲,要滴水之恩,就是小小的恩情,都要懂得感恩,要懂得报答。这样子,人和人的关系才有久远,才能持续。如果别人一直对我们好,却感觉理所当然的,那样我们有多少的福报,让别人对我们好。

∵有的人很喜欢指使别人做事,如果对方情愿还可以,不情愿的话,容易造成怨结。为什么地藏经说,贡高我慢的人,会卑使下贱报呢。就是没有那个能力和能量,或者修行,却喜欢指使别人做事情的,下辈子一定要还的。这就是因果啊。

∵在佛教中,有句话叫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百丈禅师到了八十多岁了,还亲自下田做事情,否则就不吃饭,他的弟子把他的锄头藏起来,他没有做事情,真的不吃了。佛教中吃饭,都要心存五观,要观什么,观彼来处,观察粮食来自哪里,耗费了多少能力才能变成饭。要筹己德行,堪受应供。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德行,接受大众的供养。所以,我们回家了,要孝顺父母啊,要给父母煮饭,这才好,想想父母养育我们这么大了,我们又有多少德行,他们老了还要给我们煮饭洗衣服。我们应该惭愧,应该报恩啊。

∵我们学佛人,第一要报答父母恩,为什么,想想这么大了,真的没有为父母做过些什么,所以念经时,第一要回向给父母,让他们平安吉祥,否则就是最大的不孝。要知恩,要报恩。在二十四孝中,有个故事,有个比丘,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连尸骨都找不到了,他就割自己的手指的血,来滴在大地上寻找,终于找到了,然后给超度。这是古代真实的故事。

∵在夫妻之间,也要相敬如宾。这是古代的礼仪,要相敬如宾,这样关系就会久远。夫妻之间,不要觉得对方一定要为自己怎么样?对方也是凡夫,不是圣人,不是菩萨,菩萨还会为众生没有报答的付出。当他为我们付出时,其实是报恩而已。我们要感恩,不要觉得理所当然的,好像就应该如此。如果觉得理所当然,他报恩完了,就给走了,就不再对你好了。然后很喜欢抱怨对方这里不好,哪里不好,然后起了嗔恨心,其实当下就是活在地狱中。一直要恨对方,这说明了我们就是讨债鬼,讨不到债,然后就恨,一直恨啊恨,就把自己恨到地狱中去了。如果当你常常觉得对方亏欠自己,说明你就是讨债鬼了。药师经上讲的,这种抱怨,怨恨,就是鬼的心态。

∵人和人的相处,真的是一种艺术,当别人对我们好时,一定要知恩,要报恩,这样叫做礼尚往来,我们要加倍对对方好。在我们福报的银行中,才不会透支。因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对自己好,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对自己不好,一切事情都是有因缘。为什么很多老和尚都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因为他们曾经为我们做牛马行,为我们付出了好几辈子了,所以这辈子才有这个福报,接受我们的顶礼,膜拜。

∵我们看到很多法师,接受很多人的礼拜,说明他们福报很大,德行很好,才经得起众生的礼拜。如果福报不大,德行不好,那么多人这么一拜,他们不生病才怪。所以,我们讲修行,先要从服务众生开始,为众生做牛做马开始。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培养福报的机会,自己能做的,尽量自己去做。这就是珍惜福报。∵

∵所以,最后一句话,没人会无缘无故对自己好的,也不会一直永远好下去的。能解决的办法就是,对你好时,要感恩知足,同时报答,这样感情就会长久了。在感情的银行中,不要透支了别人的好,否则后悔都来不及了。

∵不懂感恩的人处处埋怨

原题:不懂感恩的人他就处处埋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5233b70101aq24.html

——圣严法师∵有一句话说「恩将仇报」,一般人往往记怨不记恩,能够记住的恩情总是比怨恨来得少,就如俗谚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别人对你好一点,你会希望他能对你更好一些;或是别人已经借你钱,却还觉得不够多,反过来嫌别人小气。

∵如果有这种想法,便是不知感恩图报的人,只希望别人付出,不想回馈,而且还贪求无厌。不仅怨恨不给自己好处的人,甚至也会怨恨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不知道感恩。这种心态多半认为,别人对你的照顾是应该的,所以父母、兄弟姊妹对你好也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认为别人帮助你可以得到快乐,所以他们对你好也是正常的。以至于一旦别人的态度稍微不好,就心生怨恨。

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对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会怨恨。晴天时他会埋怨:「太阳这么大,是不是要热死我,为什么不是雨天呢?」雨天时则又发牢骚:「这么冷,怎么不出太阳呢?」即使四季如春,还是会埋怨节气不分明。这种人对天气、对环境、对人都不满意,在这个世界上,好象没有一个人、一件事是他需要感激的,总是处在怨恨的情绪之中。

∵所以,忘恩负义的人永远不会满足,永远都在怨恨别人。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怨恨心生起;怨恨心生起以后,也要想方法予以化解,才不会影响内心的平静。

∵消除怨恨最佳的方法,就是多从感恩的角度来看人和事。人不可能离开万物独自生存,因此生活在天地之间,包括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甚至于呼吸一口空气,都要感恩。能够如此,怨恨心就会减少,甚至于冰消瓦解。

∵一个人满不满足、快不快乐,并不在于他拥有多少,或是别人如何对待他,关键在于自己心里的感觉,以及看待事情的角度。佛经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世间万法都是由心念所产生的,如果我们能感恩、知足,生活就会满足。即使已经一无所有,但如果对喝一口水、吃一口饭,甚至呼吸一口空气,都觉得满意,认为应该感谢的话,便能天天都活在快乐的世界里了。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967650102edsy.html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