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2000年度,硕/博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1年

【文章标题】僧肇与吉藏的般若中观思想比较研究

【文章作者】郑梅珍

【指导教师】曹志成

【中文关键词】僧肇∵|∵吉藏∵|∵有无∵|∵二谛∵|∵中道∵

【中文摘要】

∵在中国的般若中观思想史中,亲承罗什所传的般若中观学,亦即属于关河旧义的僧肇,以及纵横义学,集三论宗之大成的吉藏,二者皆为主导中国般若中观思想的承先启后者,因此本文从比较的观点分析僧肇与吉藏在中国的中观思想史(与思想义理)上,二者之间有何继承的关系?以及各自有何创新的部分?换言之,本文主要探讨僧肇与吉藏在思想史的意涵与义理的意涵上相同与歧异处为何?所以一方面要发掘出僧肇与吉藏如何展各自所创新或转化的中观学?并分析二者的中观思想为何分歧?以及其中的差异为何?另一方面则试图寻找出僧肇与吉藏继承龙树中观学的线索为何?

∵在探讨僧肇与吉藏的思想渊源与背景的部分,是采用思想史的方法,这也可说是从纵的方面来进行思想范畴的历史溯源,亦即从时间上的演变,追溯僧肇与吉藏在般若中观思想上的传承。至于义理分析方面,则是从横的方向,来剖析二者面对当时的各种思潮,各自在思想上所作的调整与贯通,从中发掘出僧肇与吉藏的般若中观思想与其它思想交涉融会的情形。

∵因此在运用义理比较分析方法的部分又可分为:1、“有无”问题的探讨;2、二谛思想的比较;3、八不中道思想的比较。4、论证方法的比较等四个探讨主题。此中包含了探讨僧肇以般若中观思想总结魏晋玄学的”有无”问题,以及吉藏评破六家七宗“有无”问题的检讨。其次,因为般若中观思想的根本要义有二谛、八不中道等重要内容,唯有将这些基础要义经过详细的铺陈与比较分析,方可发现僧肇与吉藏对般若中观思想的持论有何异同之处。另一方面,透过般若中观学论证方法方面的比较分析,始得以彰显二者与印度龙树的传统论证方法有何同异之处。要言之,本文即是透过上述纵、横交织的方向,全面地来进行僧肇与吉藏中观思想的继承或转变的比较探讨。∵

【论文目次】

僧肇与吉藏的般若中观思想比较研究

目∵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研究论题的明∵∵3

一、∵研究方法∵3

(一)思想史方法∵∵3∵

(二)义理比较分析方法∵∵4

二、研究论题的说明∵4

(一)有无问题的探讨∵∵4

(二)二谛思想的比较∵∵5

(三)八不中道思想的比较∵∵6

(四)论证方法的比较∵∵7

第二章∵僧肇与吉藏的思想背景∵9

第一节∵僧肇的思想背景10

一、魏晋玄学10

(一)“无”是万物根本∵10

(二)“有”是宇宙本体11

(三)万物皆独化自生12

二、∵般若中观学13

第二节∵吉藏的思想背景17

一、∵吉藏继承关河旧说之争∵17

二、∵南北朝诸家学19

(一)∵涅盘学19

(二)∵成实师∵23

(三)∵地论师与摄论师27

第三节∵论僧肇与吉藏批判六家七宗∵29

一、二者对本无宗之评论‥30

二、吉藏对本无异宗之评论34

三、二者对即色宗之评论35

四、吉藏对识含宗之评论37

五、吉藏对幻化宗之评论38

六、二者对心无宗之评论40

七、二者对缘会宗之评论41

八、比较二者对六家七宗之评论42

第三章∵僧肇与吉藏的二谛思想比较45

第一节∵僧肇的二谛观∵45

一、依缘起法立二谛46

二、依世俗谛明第一义谛48

第二节∵吉藏的二谛观50

一、于教二谛的教化性51

二、四重二谛的对治性‥55

三、二谛与二智的关系59

四、以“四悉檀”强调二谛的教化功能62

第三节∵僧肇与吉藏对二谛观点之比较‥∵65

一、僧肇破传统”有无”评六家七宗并总结魏晋玄学65

二、吉藏的二谛教化性本于龙树的中观学68

三、二者论二谛皆不落入”有无”‥71

(一)“即万物之自虚”故不落”有无”71

(二)“有无”是教门故不住”有无”73

四、二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结‥‥75

(一)僧肇的语言受王弼”言意之辨”的影响75

(二)僧肇的寂用义之体用思想∵80

(三)吉藏的”教二谛”与体用概念结合83

五、对二谛与言说关系之不同立论‥90

第四章∵僧肇与吉藏的中道思想比较‥∵95

第一节∵僧肇的中道思想‥∵96

一、物不迁论开显“八不96

(一)∵以今昔之物论证“不来不去”与”不生不灭‥‥98

(二)∵以行业论证“不常不断”101

(三)∵以流动之因论证”不一不异”‥‥102

二、不真即空显中道103

(一)不落于相待的非有非无104

(二)不取着非有非无106

第二节∵吉藏的中道思想109

一、以八不明中道109

二、以“四中”除偏执112

三、以中道论佛性115

第三节∵僧肇与吉藏的中道思想之比较∵‥‥121

一、二者皆不执中道为形上实体121

(一)僧肇依“缘起即空”显示中道121

(二)吉藏强调“无所得”的中道123

二、二者皆以破而不立为论证方法的特色126

三、吉藏的中道思想与佛性思想融合的转化‥134

第五章∵结论‥143

第一节∵综论僧肇与吉藏的般若中观思想比较143

一、共同的龙树中观学的根本理念143

(一)论二谛不落“有无”之窠臼∵∵143

(二)不执中道为形上实体∵∵‥143

二、共同的论证方法特色144

三、二谛思想皆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144

四、二谛思想诠释方式的差异145

(一)僧肇突破传统有无的观念;吉藏强调二谛的教化性∵145

(二)对二谛言说关系的不同见解∵∵145

五、二者中观思想分歧的主因──“中道佛性146

第二节∵僧肇与吉藏的般若中观思想在佛教史上之意义与影响‥147

一、∵僧肇方面147

(一)∵确立般若真义与总结魏晋玄学‥147

(二)∵建立中国化的佛学体系147

(三)∵对三论宗成立的影∵∵147

(四)∵对禅宗思想的启发148

(五)∵总结第一期体用思想──寂用义的体用思想149

二、∵吉藏方面149

(一)∵般若学至天台学之过渡149

(二)∵总结第二期体用思想──“体中用二”思想‥150

(三)∵显发禅宗思想∵150

参考书目∵∵152∵

【参考文献】

一、古代撰着

龙树∵青目释∵鸠摩罗什译∵《中论》∵《大正藏》卷三十

龙树∵鸠摩罗什译∵《十二门论》∵《大正藏》卷三十

龙树∵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卷二十五

提婆∵鸠摩罗什译∵《百论》∵《大正藏》卷三十

吉藏∵《大乘玄论》∵《大正藏》卷四十五

吉藏∵《三论玄义》∵《大正藏》卷四十五

吉藏∵《二谛义》∵《大正藏》卷四十五

吉藏∵《净名玄论》∵《大正藏》卷三十八

吉藏∵《中观论疏》∵《大正藏》卷四十二

吉藏∵《十二门论疏》∵《大正藏》卷四十二

吉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大正藏》卷四十二

吉藏∵《百论疏》∵《大正藏》卷四十二

吉藏∵《三论略章》∵《卍续藏》卷九十七

均正∵《大乘四论玄义》∵《卍续藏》卷七十四

澄禅∵《三论玄义检幽集》∵《大正藏》卷七十

圣守∵《三论兴缘》∵《大正藏》卷七十

珍海∵《三论玄疏文义要》∵《大正藏》卷七十

贞海∵《三论玄义钞》∵《大正藏》卷七十

安澄∵《中论疏记》∵《大正藏》卷六十五

僧肇∵《肇论》∵《大正藏》卷四十五

僧肇∵《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十八

慧达∵《肇论疏》∵《卍续藏》卷一五○

遵式∵《注肇论疏》∵《卍续藏》卷九十六

文才∵《肇论新疏》∵《大正藏》卷四十五

憨山∵《肇论略注》∵《卍续藏》卷九十六

元康∵《肇论疏》∵《大正藏》卷四十五

慧皎∵《高僧传》∵《大正藏》卷五十

僧佑∵《出三藏记集》∵《大正藏》卷五十五

僧佑∵《弘明集》∵《大正藏》卷五十二

宝唱∵《名僧传抄》∵《卍续藏》卷一三四

二、近代撰着

印顺∵《中观论颂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修订一版

印顺∵《中观今论》∵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修订一版

印顺∵《空之探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修订一版

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修订一版

印顺∵《佛教史地考论》∵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修订一版

印顺∵《佛法是救世之光》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修订一版

韩廷杰《三论玄义校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初版

韩廷杰《三论宗通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初版

廖明活《嘉祥吉藏学说》∵台北:学生书局∵1985∵初版

杨惠南《吉藏》∵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初版

杨惠南《龙树与中观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2∵再版

杨惠南《佛教思想发展史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初版

李润生∵《僧肇》∵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初版

刘贵杰∵《肇论思想研究》∵台北:文哲史出版社∵1985∵初版

涂艳秋∵《僧肇思想探究》∵台北:东初出版社∵1996∵初版

吕澄∵《中国佛教思想史概论》台北:天华出版公司1982∵初版

吕澄∵《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公司1982∵初版

李世杰《中国历代思想家.吉藏》

台北:***商务印书馆∵1999更新版

李世杰《三论宗纲要》∵台北:佛教出版社∵1992∵初版

张曼涛编∵《般若思想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45)

台北:大乘出版社∵1979初版

张曼涛编∵《三论宗之发展及其思想》《现代佛教学术丛刊》∵(47)

台北:大乘出版社∵1979∵初版

张曼涛编∵《三论典籍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48)

台北:大乘出版社∵1979初版

《中观与空义》《世界佛学名着译丛》(62)

华宇出版社∵1984初版

《中观思想》∵《世界佛学名着译丛》(63)

华宇出版社∵1984初版

《中观哲学》∵《世界佛学名着译丛》(64)

华宇出版社∵1984初版

郑郁卿∵《鸠摩罗什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初版

释达和译∵《鸠摩罗什》∵台北:恒沙出版社∵1987初版

凝然∵鎌田茂雄日译∵关世谦中译∵《八宗纲要》

高雄:佛光出版社∵1986初版

汤用彤∵《理学.佛学.玄学》∵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初版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台北:骆驼出版社

1996一版

汤用彤∵《隋唐及五代佛教史》∵台北:慧炬出版社

1986∵初版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台北:庐山出版社

1972∵一版

方立天∵《佛教哲学》∵洪叶文化事业公司∵1994∵初版

方立天∵《中国佛教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初版

霍韬晦∵《绝对与圆融》∵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三版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卷》∵台北:学生书局∵1991∵全集订版

方东美∵《中国大乘佛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1∵四版

牟宗三∵《才性与玄理》∵台北:学生书局∵1997∵初版

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台北:学生书局∵1982∵三版

汤之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台北:谷风出版社∵1976∵初版

楼宇烈《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释》台北:华正书局∵1983∵初版

《佛学研究论文集》(四)∵高雄:佛光出版社∵1996∵初版

吴汝钧∵《龙树中论的哲学解读》∵台北:***商务印书馆

1997∵初版

吴汝钧∵《佛学研究方法论》∵台北:学生书局∵1983∵初版

吴汝钧∵《印度佛学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95∵初版

吴汝钧∵《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初版

鎌田茂雄∵关世谦译∵《中国佛教通史》

高雄:佛光出版社∵1986∵初版

前田慧云∵朱元善译《三论宗纲要》台北:广文书局∵1992∵初版

尾山雄一等∵许洋主译∵《般若思想》∵台北:法尔出版社

1989初版

尾山雄一∵吴汝钧译∵《佛教中观哲学》

高雄:佛光出版社∵1990初版

尾山雄一∵吴汝钧译∵《印度中观哲学》

台北:圆明出版社∵1993初版

冢本善隆∵《肇论研究》∵京都:法藏馆∵1955

平井俊荣∵《中国般若思想史研究》∵东京:春秋社∵1976

横超慧日、诹访义纯∵《罗什》∵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74

三、论文

蔡缨勋《僧肇般若思想之研究─以“不真空论”为主要依》

***师范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84

罗因∵《肇论思想研究─兼论玄学与般若学之交会问题》

***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

孙炳哲〈肇论通解及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6

陈沛然《吉藏三论宗思想研究》

香港新亚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5∵朴成文〈吉藏的中道佛性思想方法之研究〉

***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1

曹志成《清辨二谛思想之研究》

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6

万金川《龙树的语言概念》

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73

吴明∵《言意之辨与魏晋名理》

香港新亚书院∵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72

四、期刊专论

何充道∵《僧肇三论哲学研究》

香港《能仁学报》第一期∵1983

廖明活∵《僧肇物不迁义质疑》

香港《内明杂志》第一二六期1983

钱伟量∵《僧肇动静观辩析》

《世界宗教研究》第三期∵1987

洪修平∵《僧肇”三论”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

《世界宗教研究》第三期∵1987

曹志成∵《佛教体用思想初探》

《圆光新志》第三十八期∵1998

郑学礼∵《三论宗之哲学方法》

《哲学论评》***大学第十四期∵1991

万金川∵《中观思想讲录》∵《香光书乡》∵1988

Richard∵H.∵Robinson∵昙昕译∵〈释僧肇〉

《谛观》杂志第二十五至二十九期∵1985

庄昆木∵《试论吉藏二谛论与天台二谛论之异同》

《正观》杂志第五期∵1998

陈世贤∵《吉藏对三论宗之转化─以吉藏之佛性思想为中心》

《正观》杂志第五期∵1998

张曼涛∵《魏晋新学与佛教思想的问题》

《华冈佛学学报》第三期∵1981

李志夫∵《三论宗之理事观》

《华冈佛学学报》第五期∵1981

杨政河∵〈魏晋南北朝佛学思想玄学化之研究〉

《华冈佛学学报》第五期∵1981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