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

列表

大乘思想除中观、瑜伽外,还有其他派系没有?

中观“大乘思想除中观、瑜伽外,还有其他派系没有?”。34、问:印度大乘思想除中观、瑜伽两系外,还有其他派系没有?答:正式形成学派的是中观、瑜伽两系,它们是印度大乘思想的主流。两系之间固然有学说上的诤论,两系内部也各有不同流派的发展。此外,也还有不同于两系的思想上的支流,将来有机会再谈。...

龙树菩萨“中观”简介∵[赵朴初]

中观“龙树菩萨“中观”简介∵[赵朴初]”。2008年8月8日龙树主张的是“诸法实相论”。在对于事物的认识问题上,有部认为,一切法的自体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它的作用的生起,要依借于因缘。龙树则与此相反,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现象。没有常住不变、单独存在的自体。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林只是个假名,除众木外,别无自体。无自体也叫做“无自性”...

在生活中观自在——《心经》与生活禅∵[明海]

中观“在生活中观自在——《心经》与生活禅∵[明海]”。∵2010年12月2日∵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这是生活禅的主旨;空色不二,空受不二,乃至空识不二,总之,存在(生活)与超越(自在)不二,这是《心经》的主旨。生活禅与《心经》表达同一个主题:在生活中观自在,实现自在。一、《心经》的精髓是“生活与解脱不二”《心经》简短的260字直指般若的心...

中观宗∵第五节∵涅盘

中观“中观宗∵第五节∵涅盘”。第五节∵涅盘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成菩提,证涅檠。菩提义为觉悟,涅盘义为寂灭。就是要觉悟绝对的真理而得到生死永尽的寂灭境界。修行既有三乘深浅的不同,因此所得的觉悟也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三种深浅之异。而所证涅盘也有深浅之别。三论宗多说涅盘而少谈菩提,对于涅盘有本有、始有的争执。主张本有的也有多家...

对中观之点滴认识(仁慈)

中观“对中观之点滴认识(仁慈)”。对中观之点滴认识仁慈闽南佛学佛法,是对于人生向上、向善发展以至达到完成,即解脱的一种实践。然而.佛法又是如何增进。净化此人生,从而达到圆满的地步呢?在佛典中把这增进,净化及完善人生的实践方法称之为道。而释尊在开示此道时就提出以“中”为道,中即不落两边,而中道就是八支圣道,这就是中道的根本义。而一般人...

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任杰∵藏译汉)

中观“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任杰∵藏译汉)”。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龙树菩萨造颂,僧成大师释,任杰译汉】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①圣龙树菩萨∵∵造颂僧成大师释观空法师讲授并校正修改任杰译汉科∵∵判①∵∵宗喀巴大师对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造《正理海》大疏,僧成大师以《正理海》文字浩瀚,初学者有望洋之叹,因而就《正理海》大疏提纲挈要,撮取它...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五次第∵中观他空见禅修

中观“《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五次第∵中观他空见禅修”。竹清******第五次第∵中观他空见禅修第五个禅修次第,就是所谓他空见、大中观。即将我们的心安住在心的真实本性、明光、如来藏、佛性之中,也就是安住在明空不二的状态中。它不仅仅超越[全然的空无],也超越[远离心的造作];同时也将我们的心毫无造作且自安住的安住在此状态中。主要观点佛陀在第三次转*轮时的开...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四次第∵中观应成派禅修

中观“《空·大自在的微笑》第四次第∵中观应成派禅修”。竹清******第四次第∵中观应成派禅修所谓中观应成派禅修,即是将我们的心安住在究竟的本性中,而这究竟本性远离一切的心的造作,诸如存在、不存在、显现或空性等等,也就是将我们的心安住在超越所有概念造作,及超越所有思维觉知的状态中。如何分析中观应成派,之所以称为[应成],意思就是,他们用逻辑上必然的结果...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三次第∵中观自续派禅修

中观“《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三次第∵中观自续派禅修”。竹清******第三次第∵中观自续派禅修所谓中观自续派禅修,即为了净除将内、外一切事物、轮回与涅盘的所有现象视为真实的迷惑概念,所进行的一种禅修。这种禅修主张所有的现象并不依其自性而存在,我们应该依照这个见解。安住在有如虚空般的全然空无之中。如何分析在中观自续派的传统中,能证实[一切内、外事物皆空]...

《空·大自在的微笑》中观简介∵远离有无断与常

中观“《空·大自在的微笑》中观简介∵远离有无断与常”。竹清******中观简介∵远离有无断与常如果我们尚有任何的主张,就等同于尚未达到究竟的见解。因为,如果一个人还有任何的主张,就表示他仍然执着某些见解,并且因此形成心的造作,所以,这就不是究竟的见解。大乘佛法的究竟或了义见解,是藉由唯一识与中观两个宗派来描述,其中中观被区分为二:中观自空见中观他空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