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诸位法师、诸位长官、诸位在家居士,来桃园讲经今天是第二天。首先要跟诸位道歉,我们所讲的空的思想是佛法的根本精神,主要解脱的根本,讲得比较深一点,对于真正要学佛的人或者知识分子,尤其是我们这些法师应当能听明白。但是因为根器有深有浅,没有办法统一,所以可能一部分人听不太懂,听起来就很吃力,有人初次来听经就碰到讲这么深的,很对不起诸位。

今天这个题目,原本是安排在台北,因为借不到场地,安排不下,这里刚好有因缘,所以就安排在桃园,很对不起第一次听经的人,讲的比较深一点。我七月初三、七月初四、七月初五照样在这里讲课,要讲「六道轮回」种种的事情,重事相的发挥,比喻很多,会讲很多故事。这一次我们讲「空的思想」,重理体的伸张。事实上我讲「空的思想」这样才只是佛法讲的「空的思想」的万分之一而已,所以还不敢发展《楞严经》的思想,一实相印的思想,华严的事事无碍法界的思想,因为根器不一样。所以对上跟利智的人,也很抱歉,请你就委屈一点。你想听深一点的,但是师父要顾虑到其他很多众生的根器,所以不能讲得太深。如果初学者完全听不懂,没有关系,坐着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有功德了,就能消灾延寿。

昨天回去就有人问:“师父,你说无量得肯定就是否定,无量的否定就是肯定。不是这里就是那里,不是那里就是说这里。这样听起来一头雾水,听不懂。”那么今天就讲浅一点,讲简单一点。所谓「无量的否定就造成肯定,无量的肯定就会造成否定。」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举个例子讲:我们今天贡高又我慢,很肯定自己。逢人就说,我多了不起、多伟大。你的意识当中一直希望别人赞叹我们,肯定我们的价值,起了我慢心,所以我们表现出来就很我慢,就是一直想肯定自己的立场。别人就会说这个人贡高我慢,不要亲近他。

无量的肯定——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很执着,肯定自己所做的是对的,别人就会否定你,说你这种朋友我慢不接受人家的劝告,交不得,把你否定掉。所以意思是说,不能太贡高不能太我慢。如果愈原谅自己的人,上苍愈不原谅你;愈不原谅自己的人,上苍愈原谅你。我们在谈话当中,如果很谦虚,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举个例子讲,讲别人人家会生气,讲我就好。如果有人说:“慧律法师,你很行。”我就拍胸脯说:“我本来就很行了。”你会觉得怎么这样!你想肯定自己的时候,别人就:“怎么会这样子。”对不对?人太过于肯定自己的时候,不会去接受别人,马上遭受到很大的反作用力,人家马上把你否定掉。

无量的否定就会得到肯定。譬如说我们确实很行,如果有人说:“慧律法师,你真的很行。你很有智慧。”“哪里、哪里,托你们的福。”外省人讲的:“托你们的福,不敢、不敢。”人家赞叹:“慧律法师,你把佛教带动起来,你很伟大。”“佛教大家的,不是只有我的。”我否定了我自己没有那么行,这样大家听起来,就会比较有舒服感,嗯,这个人很谦虚。但是有一种歪人,他的理解是:谦虚是希望别人再赞叹一次。事实上不是这样子,当然这个解释是随个人的理解了。

我们底下讲,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色是我们六根、六尘、六识所产生的。它偏重于感性作用,偏重于感情的意识作用。空就是理性的意思。色法是感性,空是我们的理性。换句话说,我们如果能够把感情跟理性把它统一,让它平衡,这样我们的痛苦,跟烦恼就会很少。今天我们为什么会很痛苦,就是因为我们的感情跟我们的理性不能达到平衡点。感情跟理性能够达到平衡点,那就是最高超的,就产生大智慧了,佛就是这种人。

我们今天不是,我们今天生活都是感情用事。很简单,你随便可得到这种例子:如果你跟我交情较好,你跟别人吵架来告诉我说,别人怎么不对,别人怎么不对,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一定讲你对,这个叫做感性。就是说你的好朋友不管对或错,只听他单面之词,你就判断别人不对,就要找别人算帐了。但是我们事情都远没有查清楚,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朋友到底对还是错。所以这个就是感情用事。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所以他所讲的统统对。

我们人几乎都是这样子,感性都没有建立在理性当中,因此他会产生很多的偏差,五年前的看法跟五年后今天的看法就会差很多。所以哲学家一直告诉我们,你不要一直肯定你的看法,免得你将来增加很多的后悔。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如果一直肯定我们的看法,以后很多后悔的事情就会出来。诸位慢慢去感受、去经验。所以有一些事情,就是要接受人家的劝告,接受人家好的意见,不要一直感情用事,这样才能够达到我们心中所需要的。

色法六根、六尘、六识所产生的烦恼,是因为我们的无明,就是因为我们的习气。我们今天听到佛经、佛法很好,也想要改过自新,但是却改不过来。听到佛法,知道要改掉坏脾气,但是为什么又发脾气,且在脾气发完才后悔。这个需要时间,诸位不要怕。高雄有信徒对师父很有信心,她跟师父讲:“师父,我从今以后不再生气。”如果看她儿子又不听话的时候,她棍子就拿起来了,都忘了师父劝她不要生气。棍子放下时才想起:我怎么这个样子。再跪在佛陀面前哭,哭、哭:“我都发愿不生气了,怎么又再生气了。”不过,为了教小孩没办法。她就想一套原谅自己的办法。碰到师父就说:“师父,怎么这么奇怪?我知道生气不好,不过脾气一来挡不住,发完才发现这样子不对。”

所以说佛实在很了不起。佛在两千多年前他就统统想好了,在《楞严经》里面讲「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应次第尽。」理可顿悟就是说,道理我们都可以顿悟,但是事须渐修,修行不是用讲的,要的是真正去忍辱。人家侮辱我们,我们都要沉默以对。

以前人家讲一个公案:一个徒弟认为修行成功了,要下山。∵他师父问他:「你现在要下山了吗?」

「对,我现在要下山了。」

「要下山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下山以后人家看到出家人对你吐口水你要怎么办?」

徒弟说:「吐口水我就忍辱,把口水擦掉就好了。」

师父说:「这样功夫还不够,要把它留着让它自然干掉,不能擦掉,擦掉对不起别人。」

你想想看这样忍辱还不够,我们现在不要说口水吐在脸上,如果对他呸、呸、呸,怒骂声就出来了,连珠炮似的。阿弥陀佛先请到一边,要生气以前先求佛祖原谅一下。然后:“死小鬼,你敢对我吐口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要等他发完脾气以后才想到:我是一个拜佛的人。然后再跟佛祖忏悔。所以众生就是常常在忏悔,每天都在发愿。

你听过哲学家讲一句话: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贯彻始终,没有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有志气的人,发愿要修行,要了生脱死,然后就这样一直念佛精进修行;没有志气的人,如果朝山回来照晚了,很累,就跟佛陀说我明天再补(拜佛),就去睡觉了。我曾经这样子我才讲,我现在在讲我自己,我就是曾经这样子。

我们人习气很重,所以我告诉你一句名言很重要:「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这一句话是很重要的,不管你是出家、在家统统是这样子。我们不要常常认为,我明年再来修行,我十年后再来修行,这个都来不及了,今天拜三个小时,有三个小时的好处,明天念五个小时,有五个小时的功德,不要拖到明天,拖到明天什么时候要死不知道。

所以我们人都有一种寄望:我今天修得不好,明天再更用功一点。我以前什么想法你知道吗?我以前亲近忏云法师的时候,很精进、很精进,我那时候发愿,一天拜三百拜,不论多忙都是拜三百拜。不过,读大学的时候课程很多,所以如果考试晚回来就只拜到一百拜,剩下两百拜留到明天,“佛陀也知道我在读书,他会原谅我。”我都想尽理由来原谅自己,今天欠两百拜,明天如果课程更多就说,干脆我礼拜天不去玩,从早八点拜到下午五点,这样子比较干脆。到了礼拜天,我的俗家名字叫林益谦,朋友说:“林益谦今天电影不错。”说的也是,电影倒是真的不错,好吧,把早上八点拜到下午五点的改成下午到晚上再来补。就这样,我有这种毛病,你们也会有这种毛病,不要笑人家。所以修行的人,他只要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就用功一个小时,他绝对不会等。

有一个大生意人他很可爱,他太太很认真在修行用功,他看到后就不太高兴:“念佛、念佛、每天都在念佛,我也想念佛。我等儿子娶完媳妇,女儿嫁了人,我也要走这条路。你现在不必每天跟我念佛,念佛不要让我看到,看起来很刺眼,我拼得要死,而你只会念佛,念佛就会有钱吗?”就不太高兴,要他太太也等将来再修行。我问你:“人要死的时候阎罗王来,阴间现前可以等待吗?”他太太要死的时候,哪有办法等她先生,先生要死哪有办法等太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佛法叫做独行道,独来独往,你自己生死自己了。你自己来出世,你也要自己死去,也没有人要代替你,夫妻也是一样。

所以说在一切六尘、六根、六识所产生的感情,我们都要有一个关照,当下关照这是空。感情主要分为父子、母子、师徒、夫妻等等之间的感情,一切只要有感情的东西都不好。所以《楞严经》里面讲,感情愈重的人愈容易堕落,感情愈重的人愈不能超脱。

你说:“师父,你这样讲世间就没有感情了,父母就不必疼爱孩子了,先生就不必疼爱太太了。”不是这个意思。所谓感情是一种很强烈的执着,就像一个先生很疼爱他太太,二十四小时没看到会死一样;如果女众很喜欢她先生,她先生如果跟另外一个女人随便讲两三句话,回来就不煮饭了。感情太重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因为她先生条件好很英俊,事业做得很大,看到她先生跟公司的小姐讲几句话就不得了。女人我很了解,别的我不知道,女人我是最了解的。回去她先生说:“吃饭。”没有回应。她先生一定会问她:“你是不是在生气。”“没有。”她一定这样讲。女人讲没有就是有,一定的。吃完洗碗的时候,你要注意听乒乒乓乓的,碗盘随便丢乒乒乓乓的,扫地也是乱扫一通,不高兴。你如果说:“你有没有生气。”“没有。”女人就是业障重,口是心非。

我现在学乖了,有一个中央大学的女同学带一个男朋友来,我就问他:“是不是你男朋友?”“不是,师父乱讲。”真的有些差劲,她就在我面前一直数落这个男生,一直说这个男生很恶劣,说有多坏就有多坏。反正她很怕人家说她很喜欢他,就一直说他的缺点,结果到最后还嫁给他。还好我没有上当。其实她很喜欢他,不喜欢他为什么要跟他结婚。女人说话不能当真。我所讲的是体育馆外面那些,来听经的这些都不会,这些都是好女人,都很乖。不然等一下下课,糟糕了。

我们感情发出来,就有很多矛盾的心态,他没有办法解决,所以要研究佛法,对于一切色法所发生的事情要放下。

我们现在讲天台宗的思想,「从假入空,从空出假,是名中道、实相」。「从假入空」,这句话很重要,这是真正在修持。「从假入空」我们眼睛所看出去的一切天地万物,我们都有一个念头,这个不是实在的,这都是假的,都不是实在的东西。所以你的心空掉一切的念头,打尽一切的妄想,你的法身就活起来,所发出来的就是清净的念头,也就是「从空出假」。我们今天没有智慧,就是被妄想困住了。

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如果乌黑一片,不现影像的时候,我们擦净表面污垢,镜子自然就会影现出来。我们的佛性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就是被五欲六尘困住了,所以镜子影现不出来,如果我们把镜子擦干净,这面镜子就会发亮。今天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因为我们的烦恼很多欲望很多,贪心、忌妒心、狠心、愚疑心,烦恼心,所以无法显现清净的法身。成佛是怎么成的呢?一点一滴的放下、放下、放下、放下、一直放下、一直放下,把烦恼都放掉,肮脏都擦掉,镜子就能够照出天地万物的光出来了,这样本性就影现出来。

「从假入空」就是,因为众生都活在假相当中,所以要入空观,要观照身体是假的,世间是暂时借我们住的,我们来到这里就像住旅舍,不要执着那辆∵BMW∵不要执着那栋房子,不要执着这个∵diamood∵钻石,不要执着这种东西,渐渐、渐渐、渐渐都放下,慢慢来。放下不是叫你丢到水沟里面,是说戴钻石没有关系,要常常自己警告自己:这个是假的。戴着没有关系,人家问就说是戴给众生看的,你打扮得再漂亮都没有关系。你开轿车也没有关系,你很有钱也没有关系,愈有钱愈好,但是内心要自己警告自己,这些不是真的,有一天会消失。我告诉你等到有一天,你死的时候别说轿车带不走,连床人家都不让你睡——你看过死人还睡在房间吗?抬出来埋了,跟这个世间再见了,所以要觉悟,要觉悟。

所以从假入空就是说,你拥有的财富、权利、名利,所有的东西你都要观照:一切是无常,它是刹那间、刹那间在变化,有一天会消失。如果智慧较高的人,当下你就放得下,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如果遗失东西,我都观想我没有遗失,别人拿去用而已,先借别人用一下没关系。

「从空出假」是什么意思呢?从空出假就是说,已经把妄想除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我们的本性。注意!我们的本性不是一样东西。我们用镜子来做比喻也不对,因为镜子是一件东西。我们心中具足智慧,智慧不像一面镜子,能够让你用抹布擦的。心要用观照要用悟性,要用觉性去观照,才有办法显现本性出来。所以用镜子来比喻我们本性是不对的,但是没有办法,要让大家有具体的观念,所以才用镜子来做比喻。

有时候说「拨云见日」,我们的本性就像太阳,乌云就像我们的烦恼。乌云如果遮住了太阳就射不进来。我们的烦恼如果多,我们的本性就显现不出来。这是一种二元对立法的解释,让诸位有一个佛性的观念。其实这也是不对的,佛性不是这种东西,佛性是绝对的东西。意思是说有烦恼是因为你无明,你如果悟了,烦恼就是菩提就是佛,不必去擦烦恼,也没有另加一层修饰。当下如果能够从假入空就悟到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