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下)∵

思想概要

万有分类

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类,∵共一百种。∵此五类是﹕∵一、色法,∵指有质碍及变化的物质,∵共有十一种。∵二、心法,∵指八识,∵是精神活动的主体。∵三、心所有法,∵是相应于心法〈八识〉而起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由于是依心法而起,∵附属于心法之中,∵不能独立,∵要与心法一起才产生作用,∵故名心所有法,∵共五十一种。∵四、心不相应行法,∵是心法、心所有法及色法三者联合一起产生作用所假立的法,∵是没有实体的。∵这种不与色、心、心所有法相应的有为法,∵叫做不相应行,∵共有二十四种。∵五、无为法,∵是无生灭变迁的绝对存在,∵即真如所显之理,∵可分为六种。

此中,∵色法是心识的认知对象,∵心所是心的附表作用,∵心不相应行法是色、心、心所的假立的法,∵无为法是心识的真实体性,∵故全都与心有密切关系,∵没有一物是离心识而独存的,∵故瑜伽行派认为五位百法,∵不离于识,∵因此说一切唯识。

万有实质

诸法的本质可分为三种,∵即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谓能认识的心识对种种不同的所缘境,∵生起程度各别的周遍计度,∵迷执以为有实在的我与法,∵这名为遍计所执自性。∵此遍计所执自性是没有实质的﹕如黑夜见绳以为是蛇,∵此蛇相是不存在的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是指由能分别〈思考〉的心、心所及世间各种因缘所生起的诸法。∵如所见之绳由麻等因缘和合而生。∵圆成实性是于依他起的诸法上,∵远离偏计所执的妄想分别而证得的。

由于以上的缘故,∵此圆成实性与依他起的诸法具有「非异」〈同〉又「非不异」〈非同〉的关系。∵非异是指圆成实性乃遍满一切诸法的真实性,∵诸法乃圆成实性上之用,∵故名「非异」。∵「非不异」是指圆成实性是超越相对、生灭、时空的,∵与依他起性诸法的落于时空及生灭有所不同,∵是以非不异。∵故此说二者具有「非异」「非不异」的关系。∵例如﹕色受想行识等诸法皆是「无常」的,∵此遍于一切法上的「无常」性,∵与色〈诸法〉也是「非异」「非不异」的,∵就如圆成实性之与依他起性。∵若「无常」性与诸法有异,∵则诸法是常,∵若「无常」性与诸法无异,∵诸法便成坏灭无的状态,∵所以,∵无常性与诸法,∵正如圆成实性与依他起性一般,∵都是非异非不异的。

至于要证悟三性,∵其次序是先破除了遍计所执的谬误,∵以根本智直接把捉圆成实性的真如状态,∵然后,∵再由后得智了解依他起性的如幻如化,∵这就是「非不见此〈圆成实性而能见〉彼〈依他起性〉」的意思了〈即要先证见圆成实性,∵才可以通远依他起性〉。

遍计所执性──似有──蛇──妄情有,∵依真实理无

依他起性──假有──绳

∵妄情无,∵依真实理有

圆成实性──真有──麻

〈三自性的性质与比喻表〉

三无性说

三无自性的思想是依据三自性而建立的,∵当说三自性时实已含了三无性的道理在内。∵在经中说,∵三无性是佛说一切法无自性的密意。∵《唯识三十论颂》云﹕「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这里三无自性是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其所成立的道理,∵解说如下﹕

第一、依遍计所执性,∵立相无自性。∵实在的我与法是人们心中假设出来的东西,∵只有名字,∵并无实质的相状。∵犹如空华,∵本质与相状都是无的。∵第二、依依他起性,∵立生无自性。∵宇宙万有是由众缘而生起的现象,∵并无自然生起的本质。∵犹如幻象,∵非有似有。∵第三、依圆成实性,∵立胜义无自性。∵圆成实性是超越生灭、变化,∵远离妄情迷执的胜义境界,∵犹如虚空一般的没有形相,∵遍于一切而存在。

总括来说,∵三性之无性是说明一切万有具三种本质。∵一是不存在的遍计,∵二是假有的依他,∵三是真实的圆成实,∵而此圆成实性又名真如,∵是真实不虚,∵恒常都是如此的绝对真理,∵亦即是识的本性。

转识成智

佛教认为有情最终的理想是证得涅盘与佛智,∵即是指以听闻佛、菩萨等的教法为增上缘,∵而令依附在第八识内的无漏种子产生活动,∵最后,∵把有漏的八识都转化成无漏的「智」,∵去体验一切万法本来具有的真如之理,∵从而展现出清净的生命境界。∵这里能体验真理的智叫做「菩提」,∵意思是「觉悟」,∵此智慧一起,∵便豁然大悟宇宙的实相,∵故名「觉悟」。∵而所体验的理,∵从真如离障方面说名「涅盘」,∵意思是「圆寂」,∵即圆满的寂灭。∵菩提的获得是转舍「所知障」的种子而转得的,∵所知障是障蔽所知境,∵令能认知的心有迷暗不了知境的障碍。∵涅盘的获得是转舍「烦恼障」的种子而转得的,∵烦恼障具有烦扰恼乱有情的身心,∵令其流转生死的障碍。∵故能转舍烦恼障、所知障二障种子而获得菩提、涅盘,∵名「二转依」。

获得四智

一个修行,∵当修成佛时,∵便将有漏的八识转成四种觉智﹕

第一、大圆镜智,∵是转舍有漏的第八识而得到的无漏智,∵性相清净,∵远离一切有漏杂染,∵任持一切无漏清净种子,∵显现佛果的殊胜微妙诸功德法,∵及能显现佛身、佛土,犹如大圆镜能映现一切影像,∵因此名大圆镜智。

第二、平等性智,∵是转舍有漏的第七识而得到的无漏智。∵此智观一切诸法与自他有情,∵悉皆平等,∵生大慈悲,∵随诸有情所乐,∵示现种种佛身佛土。

第三、妙观察智,∵是转舍有漏的第六识而得到的无漏智。∵此智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依有情不同的根机资质,∵自在说法,∵教化众生,∵令断除一切疑惑。

第四、成所作智,∵是转舍有漏的前五识而得到的无漏智。∵此智欲利乐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成就本身愿力所应作之事。

四种涅盘

涅盘是烦恼止息的状态,∵依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

第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是一切之实性,∵即真如之理。∵一切诸法虽为客尘烦恼所覆障,∵然本性清净,∵具有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然常寂,∵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又离言语,∵思虑的分别,∵唯有佛、菩萨才能在内心中体验得。

第二、有余依涅盘,∵谓断尽烦恼障所显现的真如之理。∵烦恼障虽灭除,∵但仍有欲界五蕴的身躯存在,∵故名「有余依涅盘」。

第三、无余依涅盘,亦是断除烦恼障所显的真如之理。∵然所依的五蕴身躯亦一同灭尽,∵而出离生死苦海,∵故名「无余依涅盘」。

第四、无住处涅盘,∵是断除所知障所显现的真如之理。∵证得此涅盘,∵对生死与涅盘二者无有欣厌,∵常为大悲般若辅助,∵由大悲故,∵悯一切迷惘颠倒的有情而不住涅盘﹔由般若〈大智〉故,∵不起烦恼,∵亦不住生死,∵是以,∵在无穷尽的未来,∵使有情得到利益安乐,∵故名「无住处涅盘」。

以上四种涅盘,∵第一种是一切有情皆具有的,∵不须透过修行,∵本然存在﹔而后三种则必须由于修行而断尽烦恼障、所知障才可以证得。

具足三身

三佛身是指佛成就的三身。∵即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第一、自性身,∵是一切法的实相真如之理,∵和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相同,∵一切有情平等共有。

第二、受用身,∵可分为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两种。∵自受用身是诸佛修习无量福慧,∵感得圆满清净的色身,∵并恒常地自受用广大的法乐﹔他受用身是为化益诸大菩萨,∵出现的微妙清净功德身。

第三、变化身,∵是诸佛为了教化未登初地的菩萨,∵及二乘凡夫等,∵以不思议的力量,∵随所化的对象不同,∵而有种种的化身出现,∵引导有情去恶行善。

节录自∵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