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

列表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

瑜伽“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序夫真言陀罗尼宗者。是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顿证法门。亦是菩萨。具受净戒无量威仪。入一切如来海会坛。受菩萨职位。超过三界。受佛教敕三摩地门。具足因缘。顿集功德广大智慧。于无上菩提。皆不退转。离诸天魔一切烦恼及诸罪障。念念消融。证佛四种身。谓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

《瑜伽師地論》內的異義及其編成

瑜伽“《瑜伽師地論》內的異義及其編成”。一、汉藏所传的《瑜伽师地论》汉地所传的《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说」,共100卷,分成五分:〈本地分〉、〈摄决择分〉、〈摄释分〉、〈摄异门分〉、〈摄事分〉。藏地所传的《瑜伽师地论》是「无著菩萨造」,也分成五分。二、瑜伽五分之间的异义为了澄清《瑜伽师地论》是由弥勒菩萨或无著菩萨所着作,或由无著菩萨所着...

瑜伽燄口法會

瑜伽“瑜伽燄口法會”。焰口法会,是根据《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佛事;「瑜伽」,为梵文音译,据清初宝华山德基大师所说,瑜伽乃手结密印,口诵真言,意专观想,身与口协,口与意符,意与身会,三业相应之意。「焰口」,是一饿鬼的名字,又称面然,传说是观世音菩萨为度化众生而示现的化身,此饿鬼因生前悭吝且贪得无厌,而感得饿鬼...

瑜伽中道論

瑜伽“瑜伽中道論”。一∵近现代以来,随着欧阳竟无等佛学大师的提倡阐扬,唯识独成一学,逸出所有宗派,呈一时之盛,影响及於佛敎内外,甚至连整个社会思潮的深处也多多少少地受到了影响。然而,其间虽经欧阳竟无、太虚、吕澂、熊十力、王恩洋、唐大圆等人抉择料简、往还论辩,但在近现代乃至当代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大环境中,本来就名相纷...

瑜伽行派简介

瑜伽“瑜伽行派简介”。瑜伽行派简介黄心川【瑜伽行派(Yogacara)】∵印度大乘佛教派别之一。中国传统称为有宗。因强调瑜伽的修行方法而得名,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论》和《成唯识论》等为主要经典。从事这派修持的人被称为瑜伽师。传承传说瑜伽行派的祖师是弥勒,但弥勒是否实有其...

《金刚经》“九喻”瑜伽述义

瑜伽“《金刚经》“九喻”瑜伽述义”。《金刚经》“九喻”瑜伽述义王孺童《金刚经》自姚秦鸠摩罗什始译已来,经唐六祖慧能禅师推重讲说,遂大行于中土。该经又以“四句偈喻”,最为着名,影响深远。然此“四句偈喻”,只列喻体,未明本体,致使后世历代祖师各抒己意。如隋智顗于《金刚般若经疏》中,即判此“四句偈喻”为止观之说;又如唐慧能于《金刚经解义》中...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

瑜伽“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  清华大学博士后∵圣凯  内容提要:瑜伽行派依经验立场,从部派佛教“修行佛性”—的困境中,建立了“种性”观念。瑜伽行派依“本有无漏种子”是对“一切众生有如来藏”给予善巧解说,如来藏的本有是“超越本有”,而“本性住种性”则是“先验本有”。对于种性差别原因...

读《瑜伽经》(一)

瑜伽“读《瑜伽经》(一)”。读《瑜伽经》(一)方广锠一、前言对印度自古以来一直流传不替的瑜伽修持进行系统整理,从而集大成者,是钵颠阇利与他的《瑜伽经》。因此,钵颠阇利及其《瑜伽经》在印度瑜伽发展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古典瑜伽的标志。关於钵颠阇利的生存年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长期以来,很多研究者认为这个钵颠阇利为公元前...

读《瑜伽经》(二)

瑜伽“读《瑜伽经》(二)”。读《瑜伽经》(二)方广锠五、瑜伽八支在论述完这些理论问题以后,《瑜伽经》将重点转到对瑜伽修持方法──瑜伽八支的叙述。因为只有通过瑜伽八支,才能够真正启发辨别智,得到解脱。“当通过对瑜伽(八)支的持续修习而灭除不净时,智慧之光就进入辨别智。(2·28)禁制、劝制、坐法、调息、制感、执持、静虑、等持是(...

瑜伽始祖弥勒菩萨

瑜伽“瑜伽始祖弥勒菩萨”。瑜伽始祖弥勒菩萨∵弥勒,意译慈氏。依《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来出家为佛弟子。出家后的弥勒,经常与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大菩萨为伍,奉行菩萨道。由于弥勒菩萨常修慈心观,发誓不杀生,不吃众生肉,与众生结缘度化时,处处以慈为念,因此称为慈氏。∵在佛陀的诸大弟子中,弥勒菩萨是唯一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