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不再寂寞

——《因明蠡测》序

沈剑英

因明是一门古老而艰深的学问,它是佛家吸取“外道”的论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逻辑系统,尤其是印度中古逻辑之父陈那所缔造的新因明,更是后来居上,独领风骚。唐三藏法师玄奘取经东归,传译了新因明,开汉传因明之滥觞。其时奘门弟子研习因明蔚为风气,诸大德更竞造文疏,盛于一时。然而好景不长,因明即随着慈恩宗的衰落而式微,犹如“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其年少时意气风发的身影,唯有山中的寒松曾见。许多重要的因明论疏论抄,历经虫蠹鼠啮、祸乱兵燹,损毁几尽。幸存的几种残卷或遁迹于敦煌石室,或尘封于赵城《金藏》,原本孤寂的因明更从世人的视线淡出,庶几成为绝学!

所幸清末以降,在杨文会、欧阳竟无、章太炎、太虚、吕澂等先德的推动弘扬之下,汉传因明得以复苏,为今日重兴绝学奠定了基础。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迄今,关注因明的学者日渐增多,其中不乏卓有成就者。因明后继有人,从此不再寂寞。

近承燕山大学张忠义教授惠示《因明蠡测》书稿一部,并嘱为序。拜读之下,获益良多。着者以新的视角,严谨的治学态度,运用现代逻辑、符号学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审视因明研究诸问题,循其已然之迹而评之,推其未然之理而辨之,如操五音不同声而协调,金石丝竹动皆悦耳。着者谦称此书为“蠡测”,其实这是一部颇有份量的专着,充分展现出着者的沉潜之思和不凡的学养。有道是思无定契,理有恒存,本书着者之所思所论,当会受到学界的关注,如能引得慧炬明照,定将有裨于因明研究的深入开展。

唐诗人刘禹锡有句云:“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但愿更多有志于因明研究的年轻学者,加入到振兴因明的行列中来,他们必将超越前人,收获更多的硕果。

2007年2月5日叙于沪上华东师范大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