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诞节也称“浴佛节”,是纪念释迦牟尼佛的重大节日。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一日出游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据佛传的说法:佛诞生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并且步步生莲花,预兆着将来舍身出家,普渡众生的志愿。此用时天空中天女散花,九龙吐水,为太子浴身。根据这一传说,于每年四月初八举行法会,在大殿里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即释迦牟尼佛诞生像),全寺僧人和信徒香汤为佛像沐浴,作为佛诞生纪念。太子像是高数尺的童子立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但中国汉族地区寺院内的太子像很多事左手指天,这是因为印度的习惯尚右,汉族的习俗则是尚左。

∵浴佛的意识开始于印度,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演变出来的。在佛教成立以前,婆罗门教早有一种浴像的风俗,起源于印度人使精神清洁的思想。《大宝积经》卷一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舍卫城波斯匿王的女儿无垢施,于二月八日和五百婆罗门一道,持满瓶水,出至城外,欲洗浴天像。这时许多婆罗门见诸比丘在门外立,认为不吉祥,其中一个长者要求无垢施回到城内,但遭到她的拒绝。于是展开辩论,无垢施终于感化了五百婆罗门皈依了佛陀。可知浴佛节来源于古印度的社会风俗。

∵唐代义净法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灌沐尊仪章》说:佛虽然已经灭度,但是行像仍然存在,所以应该尊敬佛像如佛在世一般。以香花供养佛像,能生清净心;经常灌沐佛像,能够去除烦恼。所以,在印度,浴佛是常用的仪轨。每当浴佛时,执事僧便鸣楗椎通知,在寺院内撑开宝盖,在殿堂的两边罗列香瓶。其次,取金、银、铜、石等的佛像,放在铜、金、木、石盘内,使僧众唱梵呗音乐,在佛像身上涂香,用香水灌沐,再用白毛巾擦拭干净,然后安置在殿堂内,散上各种花。所以,大佛像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大家一起灌沐,小佛像随己所能每天都要灌沐。因为印度天气太热,僧人既然频繁沐浴,那么佛像也需要勤加灌沐。

∵随着佛教的传入,浴佛的仪式很早就在中国流传了。《三国志·吴书·刘繇传》记载笮融“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径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者且万人,费以巨亿计”。这大概可以看作“浴佛会”的滥觞。后来这种习俗逐渐流传到朝廷的仕宦之间,到了南北朝更是普遍流行于民间。

∵关于佛诞节的日子,东南亚各国的佛教徒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节,也是佛成道日、佛涅盘日,中国的蒙藏地区也是如此。中欧年刚过佛典中对佛诞日的记载有二月八日、四月八日和十二月八日三种。北朝时多以四月八日为浴佛节,自南朝梁开始经过唐至辽初,大多在二月八日浴佛。宋代北方改在十二月八日,南方则在四月八日。元代《敕修百丈清规》规定四月八日为释迦如来诞辰,此后南北均以四月八日为浴佛节,举行浴佛法会,至今相沿不变。

∵浴佛的方法,在大殿内设香汤盆,放两支小勺,在别处安置太子像(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诞生像)一尊,以便迎请至大殿举行浴佛仪式。先敲钟打板,僧人、居士搭衣持具,到大殿集合,分班对面立,顶礼三拜。然后,引礼二人执引磬,执事六人,诸法者居后,侍者一人,闻磬声出班,向上问讯,大众同念“南无本师释加牟尼佛”,引礼前导,排成两行,至放太子像处。到了以后,按序分班站立,大众同唱“稽首皈依大觉尊”赞;主法者拈香,展具,顶礼三拜,然后将太子像碰上。大众唱完赞后,接着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回到大殿。大殿内钟鼓齐鸣,大众依次回到大殿,主法者将太子像安置于香汤盆内,钟鼓、佛号一齐停止。维那举腔唱“菩萨下云中”赞,主法者拈香礼佛。唱赞后,主法者宣读文疏。然后,大众同音念“唵底沙底沙僧伽婆诃”咒语三遍,接着唱“佛宝赞”及赞佛偈。主法者开始浴佛,用小勺舀香汤至太子像头上,灌沐佛像三次,再洒上香花。两序大众则分别出班两个人,依次浴佛。由于参加居士很多,仪式十分隆重庄严。全部浴完佛后,大众唱回向,唱三皈依,礼佛而退。

∵雪窦寺每年在四月初八举行隆重的纪念佛陀诞生的“佛诞慈善一日捐”活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