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谱

万∵千/∵文∵程国英/∵图

皇帝也认错

周勃以“谋反”罪被投入天牢,还破口大骂汉文帝。这真是一个“老不熄火”的粗人啊!如此辱君犯上,文帝岂能容忍?不杀头才怪呢。群臣惶恐又不敢出面谏阻;相国陈平想,只有薄太后能救这个“老匹夫”了。

薄太后贤,文帝是最听母后话的。自幼,母后叫他好好读书,他就刻苦学习;教他宽厚待人,他就处处让着别人;有了错,他恭恭敬敬站在母后面前接受教训,而且认真改正。要他放弃皇宫的优裕生活,去镇守边疆,他就老老实实地把边疆守住。登基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秦末大乱,楚汉战争,镇压内乱,对外抵御敌国,兵连祸接,田园荒芜。面对如此局面如何制定国策?一些大臣主张严刑峻法,以铁血巩固统治;一些大臣主张扩军备战,以攻为守;而文帝却根据母后的教导,以黄老之术为治国方略,“与民休息”,省刑罚,薄税敛,实行三十税一,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让百姓安居乐业,积极发展生产,在十数年间,社会就安定下来,繁荣起来,出现“文景”盛世……∵陈平于是设法把周勃被诬下狱的消息传达给了薄太后。

一天夜里,薄太后诏文帝前去侍宴。

文帝自己吃得很少,却不断给母后奉菜。

太后问:“皇上身体可好,何以食欲不振?可是为周勃的事烦心?皇上真相信周勃会谋反吗?”

文帝一惊,赶忙离席,垂手,恭恭敬敬地站着:“请母后训示。”

薄太后说:“当初,高祖宴驾后,你皇兄惠帝懦弱,太后吕雉和她的吕氏家族欲篡刘氏天下,是周勃联络陈平、刘璋等人一举粉碎了吕氏的阴谋,才把你从边陲迎回君临天下的。如果周勃对朝廷不忠,那时他手握重兵,为甚么不借此谋反?现在他年老了,早已没有兵权了,他凭甚么谋反?”

文帝无言以对。薄太后说:“皇上要杀周勃是不是别的原因?”

文帝委屈而愤激地说:

“周勃这个人居功自傲,粗暴跋扈,倚老卖老……”

“是的,周勃这人是有缺点,脾气大,爱骂娘,还顶撞过皇上——你就计较这些?所谓‘欺君犯上’不在态度上嘛,要看他的心、他的行为。自古道,‘君仁则臣直’,我一向是怎么教训你的?对人要宽宏大度嘛!你身为一国之主,可不能意气用事啊!如果误杀一个大臣,会伤多少人的心?如果刚愎自用,谁敢批评你的错误?久而久之,那会有甚么严重的后果?你想过吗?”

听了母后的一席话,文帝汗颜,也因此醒悟了——差点儿犯下严重的错误啊!他沉痛而诚恳地说:

“母后教训的是,儿臣一定认真处理好周勃的事。”说着向太后拜了三拜,才退了出去。

所谓“周勃谋反”无疑是被诬的,问题出在他的脾气臭,既然文帝接受了母后的训导,把他放了出来,朝野也安定了。

孝泉水长流

川西坝子有泓清泉,汩汩流泻,千年不绝,据说是因姜诗、妻三春、子安安“一门三孝”感动上天而形成的,故世称孝泉。

媳妇三春因婆母的误会被逐出家门,住在尼姑庵。小安安十分想念母亲,书也读不进去。娘伤心吗?娘能吃饱饭吗?他常常一个人发呆。一天,从缸里舀米,准备背去学校做饭,突然想到,为甚么不多舀一点给娘送去?但他又想不能让祖母见了生气。他决定自己每天少吃一碗,把节省的米给母亲送去。于是他每天上学,就抓一把米藏在土地庙土地爷爷背后。一段时间之后,竟积了不少。安安每天虽然饥肠辘辘,人瘦了许多,却毅然用麻袋装起来向尼姑庵走去。

三春一见儿子又惊又喜。安安一边叫娘,一边恭恭敬敬把一袋米送到母亲怀里:“娘,儿子给您送米来了!”

三春接过米,动情地问:“好孩子,是爹爹叫你送来的?”安安不愿说慌,咬了咬嘴唇,只好说出实情。

三春见儿子的脸又黄又瘦,一把把他搂进怀里,眼泪如泉水一般涌流。安安用衣袖不断为母亲拭泪,哑着嗓子说:“娘,您别伤心,儿子一定要叫爹爹接您回家!娘,过些天儿子再来给您送米!”

“傻儿子,你不能再做傻事了;快回家吧,别让奶奶爹爹挂心。”

安安向山下走去。他一边走,一边回头,远远地还传来他的喊声:

“娘——儿子一定要给您送米来——”

“送米——送米——送米——”山林田野久久地回荡着安安那稚气而深情的喊声。这喊声,绵绵邈邈,千古不绝,回响在孝泉镇的上空,回响在孝泉人的心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