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中国,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为学者,他在宗教学、史学、文物学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独树一帜;作为诗人,他的诗词曲赋传诵一时,脍炙人口;作为书法家,他的作品被行家们视若珍宝;作为国务活动家,他的足迹遍及天涯海角;而作为佛教的虔诚信徒,他这个戴发修行的居士又每天以梵文背诵数十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位老人,就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人们亲切地称他‘赵朴老’……”(节选《说不尽的赵朴初》)

真是说不尽的赵朴初,笔者本文仅就朴老的书法述说一二。朴老书法脱于颜真卿、苏轼、米芾的行书。其书凝重苍劲、清新洒脱,书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佳境古迹、佛殿寺庙,深受人们的喜爱。加之人们对其的尊敬与景仰之情,故尊称为书法大师,也便引起书法评论家们的质疑:其一,就其书法的甜俗,缺乏艺术创作性;其二,就其书法的声名远播与其实际水平是否相符;其三,就其书法缺乏佛性。∵

作为中国书法,从她的发展史看,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形影相随,故书法家应在专业技能之上,融合高尚人格及深厚学识修养,书法之佳佳在修养。朴老常年临帖,其书秉承传统遗风,加之其高尚人格和深厚学识,可谓一位以传统书法传承为基点的学者型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多为应时应景而作,非以职业性艺术家的角度要求其创作,书法仅仅是他的副业罢了。随着当今对书法审美取向的变革,更强调纯艺术性的视觉传达效果的营造,而作为以传统书法传承为基点的书家,由于受审美取向、艺术观念、技法至上等方面的影响,似乎变得落伍、保守、拘谨,也便落得成一个甜俗集群。此乃时代发展之必然。∵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封建专政,滋生的封建等级观念,其余风尚存,“书以人贵”的评价标准也便长期存在,这是历史遗留的必然。∵

身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书也应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正如弘一大师之书法,沉稳静穆、冲和,将尘世的浮华、烦躁清扫得干干静静,留下简单又显程式化的墨线,描绘出一位甘于寂寞的出家人形象。而朴老书法似乎更有亲和的人情味,也便令人难以其想,这点不得不谈到朴老“人间佛教”的主张。1983年5月底,他在纪念中国佛协成立30周年大会上作《中国佛教三十年》报告,他首次提出“人间佛教”的思想。他说:“佛教界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现实事业,佛教徒要农神并重,在参禅悟道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位长期从事慈善救济事业,心系人间疾苦的长者,难免有眷恋红尘之情。书法佛性不明显也必自然。∵

其实再多的言辞,当我们看完他的遗嘱中表达生死观云:“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流水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此时,一切的评论似乎显得多余。∵

赵朴初豁达大度、识大体、顾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威望和广泛的赞誉。赵朴初永远值得人们尊重和怀念。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