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欺诈可能会临时起点小作用,但惟有诚实才是真正长久的良策。》

晏殊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以博学多才出了名,他后来被地方官方作为“神童”推荐给皇上。

事情巧的很,晏殊刚赶到京城,真好赶上科举考试,上千名从各地选拔上来的才子要在京城一决高低。晏殊是被地方上举荐的,本可以不参加考试,但是他一想,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证明自己究竟有没有真实才学,于是主动要求参加考试,并获得了皇上的批准。

参加考试的举子有1000多名,有连考多年、两鬓斑白的老者;有风华正茂的青年,这里面晏殊的年纪最小。看着这么多的人,晏殊手里捏了一把汗,但是他转念一想,这些人都比自己年纪大,自己就是输了也没关系。

到了考场,晏殊一看考试题目,就傻了眼。当然不是因为考试题目他不会,而是考试题目他以前就做过,而且还得到自己老师的夸奖,怎么办?是按照原来的思路再写一遍,还是跟考官说明此事?他举了好几次手,想说明此事,可是都被考官制止了。没办法,他只好把以前的文章做了些修改,交了上去。

过了十几天,皇帝召见十几个成绩最好的考生,打算打算对他们进行复试。晏殊也是其中之一。皇帝见了晏殊之后,非常高兴地说:“你的文章我看过了,你小小的年纪,就有如此大的学问,真的很不错。”

没想到晏殊竟跪到了地上,请求皇上宽恕。接着,他把考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希望皇帝另出一个题目。

一时间,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暗暗地想,这个傻小子,别人想这样的事都找不着,他却要求换题重考一次。

皇帝也愣了一下,但是他很快恢复过来,笑了,“没想到,你这孩子不但学问好,而且诚实,好吧,我就成全你吧。”

于是,皇帝和大臣们商议了一下,当场出了一个更难的题目,命晏殊当场完成,晏殊克服自己心里的紧张,定了定神,当场写好,交了上去。大家看了一下,交口称赞。皇帝更是高兴,当场授予他了一个相当于进士的学位,还吩咐人给他一个官职,好好培养,希望日后成为国家栋梁,而晏殊的这一段故事也被传为佳话。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