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农作物也不例外,作物生长过程中,时时离不开水的摄入。自然的雨雪可以使农作物自动获得水分,但气候并不由人控制,更多的时候,需要进行人工灌溉,这就涉及水的转运,也就需要各种取水输水的工具。

西汉∵明器∵带辘轳陶井

最初,人们用各种陶制容器盛水。小小的容器凝聚了祖先非凡的智慧。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宝鸡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只小口尖底陶瓶。这是用于盛水的陶瓶,令人惊奇的是,似乎当初设计这个陶瓶时,古人已考虑到了力学上的重心问题,从而使提水操作更加便捷。大约西周时期,桔槔(jiégāo)、辘轳等具有简单机械结构的提水工具开始出现。桔槔使用杠杆原理,用于提取地表水。辘轳则利用轮轴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起重机械,用于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脚踏翻车

东汉时,出现了提水效率更高的翻车。翻车又称龙骨水车,由木板制成长槽,槽中放置数十块与木槽等宽的刮水板。刮水板之间由铰关依次连接,首尾衔接成环状。木槽上下两端各有一带齿木轴。转动上轴,带动刮水板循环运转,同时将板间的水自下而上带出。翻车最初多用人力驱动,后来出现了以风能或水能驱动的翻车。唐代时,出现了轮式的筒车。筒车多以水力驱动,在水流湍急处建一水轮,水轮底部没入水中,顶部超出河岸,轮上倾斜绑置若干竹筒。水流冲动水轮,竹筒临流取水并随水轮转至轮顶时,将水自动倾入木槽,最后再流入田间。元代《王祯农书》中还提到一种高转筒车,可将水提至更高的地方。由于高度增加,在水槽倾斜角度不变的情况下,水就能被输送到更远的田间。

上述各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北方黄河流域。随着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这些工具逐渐普及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今天,一些偏远山村仍在使用这些工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