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车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按需配置,合理使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成都金牛区教育局就实行了“最低碳的车改”:机关人员外出办事3公里内骑自行车。

“三公里车改”能走多远?

员工用自行车,是否自愿?不自愿又该怎么办?

若属于强制性规定,该教育局领导也应当遵照执行,到头来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员工用自行车“低碳”办公兼“锻炼身体”,而局长照样用公车?

自行车仅有5辆,只可供5人骑行,那么,这样的一个“自行车车队”规模,是否属于一种摆设?或者仅仅是倡导低碳且进行“车改”的噱头?

最理想的自行车“车改”的目标是,全国各地各级***一律3公里或者5公里之内所有公务员用自行车代步,而这样的自行车“车改”又能走多远?能赢得几个人的欢迎拥护且身体力行?

自行车“车改”,成都金牛区教育局并非先行者,去年12月20日《中国环境报》报道:湖北省直机关事务局日前购置了一批“公务自行车”,公务人员近距离办公不再选择小汽车,而是选择了低碳环保的自行车。目前湖北省卫生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国防科工办等诸多***机关均配置了“公务自行车”,供机关人员近距离外出办公时使用。而这样的自行车在该事务局一楼大厅停放,共6辆“飞鸽”牌自行车。没有后续报道不敢妄加评论,但这样的自行车“车改”若想真正实行,必须由其主要领导带头执行,否则必然“改”出来一肚子怨气。而真正骑自行车出行的领导又有几人?能常年坚持下来的又能有几人呢?作一次秀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作这种自行车秀,官员们能坚持下来吗?若真正能坚持下来,“车改”岂不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吗?为什么“车改”在全国总是只见雷声不见雨点呢?

不受堵车之苦,又提高了办事效率,还倡导了绿色环保,再加上“锻炼身体”,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理儿其实谁都懂,但为何只见豪车不断上路,不见自行车“出衙”呢?

有评论者认为骑自行车深入一线要“丢掉面子、放下架子”,话外音就是豪车才是“面子”,官威就是“架子”。只要在思想深处储存了这样的“官本位”信息,那“丢掉面子放下架子”就绝不是一辆自行车的事。即便骑它个一次两次,也纯粹是“作秀”,过不了几天就会尘封于楼道角落或者卖给收废品的,你说这样的自行车“车改”能走多远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