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志——佛教

传播

南朝时,浦城就有佛教活动。南朝梁(502~557),在城区东隅东越王馀善行宫遗址建崇云寺(后改称胜果寺)。隋朝(581~618),在县北的泉山建大福罗寺(后改名覆蠡寺)。唐嗣圣元年(684)在人和里建善化寺。武周(684~705)时期,诏命各地建大云寺,在县北浮盖山麓建大云寺。永昌元年(689),在上原里建龙堂寺。天宝七年(748),在西阳寺建关帝殿。天宝十二年,在城区大市街建永安寺。至德(756~758)初,何、邓、萧3禅师从信州(今江西上饶)到观前村西山谷中先后建后庵和前院,至大中十二年(858)七月,唐宣宗敕额“大中禅寂”,遂定名为禅寂寺。乾元(758~760)间,在城区东隅建罗汉寺。贞元(785~805)间,哀公禅师到铜钵山东坑村(1957年划崇安县属),建铜钵山庵。贞元二十年(804),日本真言宗开山祖空海法师到长安求法,从福建霞浦赤岸登陆,途经浦城时,到浦城寺庙参拜。会昌(841~846)中,萧、袁2禅师到石陂大同山修行,建大同寺。唐朝,还在城西工部山建鹡鸰庵,在曹村建云峰寺,渔梁山下建溪峰寺(龙纪元年(889),唐昭宗赐名万叶寺)。此外,还有潘禅师到吴山结庐,进行佛事活动。唐代,全县共有寺庵14座。

据《五灯会元》记载,五代时,得法于雪峰寺的梦笔和尚,到梦笔山阐扬宗风,建等觉寺。至宋代,全县寺庵84座。元朝增建47座,共达到131座。明祟祯十七年(1644),有兵部武选司主事汪沐日(字扶光,安徽歙县人)遁迹吴山,削发为僧,法名宏济,字益然,主吴山庵达35年之久,后栖身安徽黄山。明代,全县寺庵共有378座。清道光(1821~1850年)初,进士、江西临川人、曾任过知府的锦波(法名)到西阳寺出家。道光六年,与建宁太守嘉应溪结青松社,在西阳寺扩充“四大堂口”(即:斋堂、经堂、禅堂、无上堂)。旋有钦差相国祁隽藻过此,改“西”为“夕”,亲题悬额“夕阳寺”,并回京上奏道光皇帝,降旨夕阳寺建十方祝圣道场,并赐“万善戒坛”匾额,夕阳寺从此成为闽北一大古刹丛林。道光十年起,每隔3~5年,开一次“戒堂”,来此受戒的有浙江金华、江西上饶及建阳、建瓯、崇安、松溪、政和、邵武、光泽等寺庙僧众,每次300~400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统计,全县有寺庵393座。

民国22年(1933),北京大学肄业的空山(法名)到夕阳寺出家,着有《佛教唯识论》。民国36年3月,空山和尚代表浦城佛教界,到杭州邀请海潮佛学研究所主讲可观法师(山东荷泽人)来浦城,9月19日,可观法师在等觉寺开坛宣讲《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乘唯识论》,历时14天,听课的僧众、信徒及各界人士达数百人。后又被西乡龟山寺邀请讲《心经》。自此,佛教活动在浦城盛极一时,夕阳寺办起佛学研究班,妙云庵、吉祥寺、天心胜果禅寺办起念佛堂。后因夕阳寺内某僧与空山有隙,将空山打死,夕阳寺佛学研究班随之停办,其他寺庙也受震动,妙云庵念佛堂的僧众四散。可观便与随来的徒弟近初、守初居留西岩寺研究佛学及禅功,西岩寺从此声名远扬,建瓯、崇安、松溪、政和及浙江的龙泉、庆元等地佛教信徒相继到西岩寺参加佛事活动(1951年可观法师在西岩寺圆寂)。

清代及民国期间,浦城及邻县佛教信徒,每年以农历八月初七至十三日为香期、十二日为正香会,到浦城城关及其附近的天心胜果禅寺、西竺寺(原址今建县委党校)、龙潭寺(城东陂头,已圮)、回龙寺(原址今建水南中学)、凤栖寺(在水南,已圮)、等觉寺(在梦笔山,已圮)、白云寺(在水南元射,已圮)、华丰寺(原址今建气象站)等八寺烧香,称烧“八寺香”(与方言“八字”谐音),并邀请亲友到寺进行所谓“结缘”。烧24年谓之烧全堂,烧12年谓之烧半堂,每年均要赴八寺烧香;烧客香则在八寺烧香1~2年,余皆在等觉寺烧香。解放前夕,这些寺庙被国民党军伤兵所占用,八寺香的香期也随之消失。妇女在每年二、六、九月的十九日,观音佛期,烧香甚多。民国期间,寺庵沿袭清代,部分寺宇为区乡学校所使用。至解放前夕,全县有僧59人、尼51人、居士7人。

1949年后,部分僧尼还俗,空下寺庵先后被改作他用。1963年调查,全县有寺庵28所,僧38人、尼41人。“文化大革命”中寺庵受冲击,佛像被捣毁,庙宇被占用,佛教活动中断。1979年,恢复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198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占用的寺庵和财产归还,2个被错划为右派的宗教人士摘了帽子。1982年,中共浦城县委拟定天心胜果禅寺(城区)、西岩寺(莲塘乡西岩村)、西山寺(仙阳镇渔梁村)、古佛寺(管厝乡里窑村)、吉祥寺(九牧乡五显岭)、大云寺(浮盖山)、妙云寺(莲塘乡棉山岭)、新庵(莲塘乡西岩村)等为佛教活动点。1984年11月,经中共建阳地委批准,天心胜果禅寺、吉祥寺、西岩寺、大云寺等为开放寺。1985年7月,中共浦城县委批准妙云寺、西山寺、古佛寺、禅寂寺、新庵寺等为活动点。1984年和1988年,浦城有3个青年到莆田广化寺佛学班求学,毕业后留广化寺2人,回浦城1人。

1984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空海入唐求法足迹参拜团一行8人,沿唐贞元二十年空海赴长安的路线,3月5日途经浦城,到天心胜果禅寺参拜、访问,历时1天,团长静慈圆为该寺书写“禅默为心”条幅留念。1986年3月27日,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空海旅游参观团一行25人,由静慈圆团长率领,再次参观天心胜果禅寺,历时3天,参观团全体成员与县佛教协会会长僧守初在大雄宝殿做一堂功课。同年7月30日,空海旅游参观团一行29人,由静慈圆团长率领,再次访问浦城,并到天心胜果禅寺参拜。

1987~1988年,先后有僧6人、尼11人分别到闽侯雪峰寺和福州崇福寺、涌泉寺受戒。至1988年,全县有开放寺4座、活动点5处,有僧16人、尼23人、优婆塞9人、优婆夷23人。

主要寺庵

天心胜果禅寺在城关东隅龙头山下,清乾隆七年(1742)合天心、胜果二寺而成。胜果寺原为东越王馀善行宫故址,南朝梁时改建为崇云寺,隋废。唐乾元(758~760)年间,处州刺史刘守谦定居浦城,倡捐重建,以纪元年号改名乾元寺。元和(806~820)中,唐宪宗敕置戒坛,改名胜果寺,福州支提山蔡、柳二禅师受戒于此,元朝又废。明洪武五年(1372)重建,永乐、宣德、嘉靖间增修,后圮。万历间重建,天启间重修,清康熙十二年(1673)增修。天心寺原在城关北隅皇华山麓,宋开宝八年(975)建。明嘉靖元年(1522),移置县城东隅胜果寺右侧,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移回皇华山麓,康熙四十七年又移东隅故处。乾隆七年(1742)与胜果寺合建为天心胜果禅寺,占地面积1989平方米,建筑面积1293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宇部分被占用,1984年收回修缮,新建观音殿、钟鼓楼各1座,宿舍1幢,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修饰一新,为全县佛教活动中心,对外开放寺。

大寺又名大云寺,在县北的浮盖山麓,建于武周时期,明嘉靖四十年重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扩大修建。“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被毁,寺被占用。1982年后,修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等殿宇。1984年起,为对外开放寺。

西岩寺原名云岩庵,在县城西的西岩山麓,寺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间,万历年间重修。民国36年(1947),可观法师到此居留,研究佛学和禅功,香火日益兴盛。1958年,用作炼钢厂。1975年,部分被烧毁。1984年起,为对外开放寺。1985年后,修建大雄宝殿、天王殿,重塑佛像4尊,为县重点寺庵之一。

禅寂寺又名轮藏寺,在县南的观前村西。唐至德(756~758)初建,大中十二年(858),唐宣宗赐额“大中禅寂”,遂定名禅寂寺。明正统年间毁于火。天顺七年(1463),重建殿宇及钟鼓二楼,铸有铜钟。寺西有轮藏殿,大殿与轮藏殿之间有一座“继铭书室”,轮藏殿木结构,高3丈,方亭式。殿中建轮藏,高2丈,共4层。其上二层外向均有木刻佛像,计5排,每排5尊,外八面八角有柱团浮雕金龙。顶八向有小亭共16个,亭中均有佛像。藏中空,内八向,每向16层,每层放经书8箱,每箱20卷,共藏1044箱2万余卷。底座为铁圆盘,直径丈许。圆盘中有铁柱。藏体手推可以旋转,藏体外周立4支巨柱,每柱旋一支浮雕金龙,若从空飞下,张牙舞爪。民国期间,大殿被焚,轮藏殿尚存。1956年,徐宗元、黄寿棋两教授来此考察,发现有《大藏经》、《华严经》、《药王经》等残卷。“文化大革命”期间,轮藏被拆除,仅存部分殿宇。1984年起,为佛教活动点。

妙云庵又名棉山岭庵。明正统(1436~1449)年间建。民国34年,扩建山门、关帝殿、大悲楼,庙宇尚完整。“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毁,寺被占用。1982年收回,1984年起为佛教活动点。

寺庵

云峰寺位于水北街乡曹村。始建于唐代,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建。寺坐南朝北,现存山门及正殿,四周有土墙封闭,占地2300平方米。正殿重檐歇山顶,正脊中有陶制宝葫芦,鸱尾呈鱼形大口吻。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内檐如意斗拱叠架,假昂起装饰作用。柱网排列规整,面阔3间,进深4间,覆盆式莲瓣纹柱础,上刻“明成化拾捌”、“单消除”、“寿炎”等字,内有《云峰禅寺碑记》1块。

大云寺又名大寺,位于盘亭乡柳墩村浮盖山麓。始建于武周时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建。寺坐北朝南,门向东开,中轴线依次有前、正、后殿,两侧为廊屋,占地1200平方米。悬山顶,有八角献柱4支,中为木质,以砖围砌,直径80厘米,高4米,正殿面阔3间,进深4间。明崇祯三年(1630年),徐霞客曾游此,有《浮盖山记》。寺保存完整。

妙云寺位于莲塘乡山桥村。始建于明正统(1436~1449)间,清光绪年间重建,民国34年(1945)扩建山门。寺坐北朝南,前、正、后三殿依山势递高,占地1500平方米。正殿抬梁混合式建筑,双层,风火墙硬山顶,草架造,面阔5间,进深4间,垂莲柱,穿斗复鼓式柱础,斗拱起装饰作用。寺保存完整。

天心胜果禅寺位于城区东隅,南朝梁时建。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989平方米。门额横书“天心胜果禅寺”,道光年间制。前殿于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后殿于民国30年重修。1984年整修,砖木结构,寺保存完整。

新清庵又名新庵,位于莲塘乡西岩村。建于清光绪五年。民国期间及1982年均有修葺。寺坐北朝南,门向东开,四周为土墙,厢房围绕,中轴线为前、正、后殿,间以天井。占地1500平方米,正殿面阔5间,进深4间,穿斗式建筑,硬山顶,草架造,雕人物纹饰,斗拱起装饰作用。窗棂雕刻人物故事及“极乐世界”4字,雕工精细,寺保存完整。

圆通塔

圆通塔原址在水南茶叶厂右。元至正(1341~1368)年间建。塔状为圆桶形,上下无差异,砖、石砌成,共7级,外形带八角线条状,直径10米,高约30米,每层有窗槛。民国33年(1944)夏,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总部下令炸毁,将其砖石运往溪下建营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