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志——佛教

佛教

佛教,传入武平比道教迟。具体时间已无可考。据清康熙《武平县志》载:宋太祖乾德二年(961年),泉州同安僧人郑自严来南安岩,乡人神之,争为构庵,遂卓锡于均庆寺。明代又有僧人了证,结茅于灵洞山,圆寂后建有舍利塔。据粗略统计,全县有佛教寺庙104座。供奉佛教偶像有“定光古佛”(即郑自严)、观音菩萨等,但合乎佛教规范的寺庙少见。香火最盛者为岩前均庆寺、梁野山梁山寺、县城禅果寺等,均有僧尼住持。

元代为武平佛教鼎盛时期。据传南安岩均庆寺有僧众百余人,有良田千顷,寺院经济相当发达。住持方丈平日交官结府,鱼肉乡民,为所欲为。明代,县衙设僧会司,置护印一人,管理佛教事务。嗣后,出现佛教与道教合流现象,各寺庙兼祀仙佛情形日益增多。除各寺庙摩顶受戒僧尼或香火居士外,善男信女多道释兼奉,纯粹的佛教徒不多。

清末,武平佛教受太平军冲击,寺庙被毁甚多,僧尼日渐减少,佛教日趋衰落。至民国26年(1937年)统计,全县尚存僧尼居住的寺庙19处,僧尼总数19人。

建国后,佛教活动衰落,县境各寺庙或年久颓圮,或被移作他用,大多不存。僧人、尼姑已绝迹,偶有少数兼作和尚的农民从事替丧家超度亡魂等迷信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寺刹偶象几乎全被毁弃。近年来,由民间自发捐资重塑、修复者不少,朝拜、进香等活动渐多,多含迷信色彩,少见纯粹的佛教活动。人民***保障公民信仰自由,对一般正常佛教活动不予干预,但对借迷信牟利或肇事的人则进行教育。

佛曲

系旧时和尚、尼姑、道士等念经做法事时所唱歌曲,如《亡魂曲》、《洗血盆》、《打莲池》、《释坛章》等,以哀歌为多。曲调平和婉转,音域不宽,属五声音阶,以鼓、钹、木鱼、磬、碰铃等击乐伴奏。今已少闻。

相公塔:俗称“断尾塔”,位于中山乡新城村相公寨。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建造,七层八角楼式砖塔。底层边长2.2米,通高约17.4米。一至五层为空心,每层有4个对称门孔;六、七两层为实心。塔刹被雷击毁。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观堂宅

均庆寺:位于岩前镇灵岩村,建于北宋年间,明万历元年(1573年)重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坐北朝南,土木结构,自南而北依次为三宝殿、大院坪、千佛楼。大院坪两侧为钟楼、鼓楼。三宝殿为双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结构,面阔9.3米,进深15米,中梁墨写“大清乾隆十六年重修”。1984年翻修屋顶,钟楼改为平房。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真观:又名旧城隍庙,位于平川镇红东村。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始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四十五年3次重建。原有正厅和侧屋,现仅存上、中、下三厅。歇山顶抬梁穿斗式结构。面阔12.09米,进深31.77米。门面有朱红条石和11个石斗拱构成,高6.7米。饰有龙狮形象和花纹图案石雕。1987年维修。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平王庙:位于中山乡新城村。明正德七年(1512年)建造,供祀唐朝忠臣张巡。农历七月十九为纪念日。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修。分上下厅,面阔9.6米,进深28.5米,木架3枧,亭头3层,飞檐走脊,上挑走檐挑上刻有一对狮子。正面两边有“母狮子狮”和“龙鱼戏水”二幅水墨壁画,形象逼真。

灵洞山庙:位于平川镇西山。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1983年以后作过维修。分上下厅和侧屋,占地面积292平方米。上下厅为歇山顶抬梁穿斗式结构。面阔7.3米,进深16.4米。下厅左墙壁上嵌有清道光七年(1827年)刻制的《灵洞山碑记》石刻一块。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野山庙: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的梁野山顶。始建年代无考。清康熙十一年(1722年)重建。庙宇分前后厅,所有墙、柱、梁都用条石构成。前檐二根石柱镌刻一副对联:“祝南面帝星万岁亿万岁普照乾坤”,“愿四方佛法千秋百千秋同民阜物”。原有侧屋已毁。

李纲读书堂:位于平川镇西厢村西山。为北宋抗金名将李纲宣和元年(1119年)被贬为剑州沙县监税兼武平县知事期间所建。他在这里集众讲习课文,为武平培养人才。堂屋已毁,仅存墙基。

鹅山书院:位于十方镇鲜水村。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后几经扩建维修。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土木结构。中间为礼堂,四周房屋包围,一共36间。东、南、北、中立有大门。南大门顶上有“鹅山书院”石刻匾额。为历年办学所在。建国后西门一厅二间改建成3间教室和1间宿舍。现为鲜水小学。

刘氏宗祠:位于湘店乡湘湖村。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始建。刘氏开基迄今24代,第5、14代两次重建。由门楼、正堂和两厢房组成,面阔35米,进深25米。正堂上下厅,歇山顶抬梁穿斗式结构。墙壁开有长扇花窗,天井饰有卵石铺砌的花纹图案。门楼四层,石斗造型,如意拱下昂,单檐悬山式加两坯,屋檐下为石构框架,门顶有“进士”匾额石刻。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宗祠:俗称“蛇形祠”,位于平川镇红东村。明隆庆二年(1568年)始建,崇祯七年(163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年)、雍正二年(1724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4次重修。分厅堂和侧屋,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厅堂为硬山顶抬梁穿斗式结构,面阔12米,进深19.5米。门前立有二只石狮。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儒林第:位于下坝乡露冕村,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正中前后三栋厅堂,两侧各有2栋楼房,计厅堂9间,楼房80余间。正面3扇大门,门前坪地围墙与门楼相联。梁柱屏风饰有不少漆画雕刻。保存尚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