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北惠济庙

作者:杨博贤

北惠济庙建成于雍正八年(1730)。它是永定河时最大的河神庙。

雍正皇帝大兴土木建庙的目的,首先在于敬神。他在《永定河神庙告成祭文》中说,“朕注心河务,礼敬神明,远筹扞御之宜,备举尊崇之典。”“朕思石景实处上游,宜建庙以安神,命河臣而度地。冈峦拥卫,控金堤而制洪流;栋宇辉煌,驻云旗而回巨浪。肃将祀事,祗告落成。惟神鉴歆,永垂庇佑。安澜奏绩,俾庐井之恬熙;润下成能,享春秋之祈报。”

其次在于记载康熙皇帝治理永定河的功绩∵。他在亲撰的《石景山惠济庙碑文》中说,“永定河,古所称桑干河,出太原,经马邑,合雁云诸水,奔注畿南。发源既高,汇流甚众,厥性激湍,数徙善溃。康熙三十七(1698)年,我皇考圣祖仁皇帝亲临指授疏导之方。新河既潴,遂庆安澜,爰锡嘉名,永昭底定。立庙卢沟桥北,题额建碑,奎文炳耀,河神之封,实自此始。”为纪念康熙帝的功绩,他还命人修缮了南惠济庙,“复以卢沟神庙,皇考圣迹所在,载加崇饰,丹镬唯新,并增建杰阁,翼如焕如,称朕敬神惠民之意。”

第三,在于督导河务,加固堤防。据《永定河志》载,自康熙三十一年(1692)到康熙六十年(1721),康熙皇帝关于治理永定河的诏书共有8道,雍正皇帝在位14年,下达治理永定河的诏书就有11道。可见他对治理永定河的重视程度更甚于其父。雍正三年(1725),他对治理永定河还很忧虑,称“直隶地方向来旱涝无备,皆因水患未除,水利未兴所致。朕宵旰轸念,莫释于怀”;第二年得知怡亲王允祥等督率官员兴修水利已见功效,尤其看到“夏秋以来,地方悉无水患,而新种稻田又皆收获”,“心深为慰悦”,并提出“其在工人员,或于此时议叙以示鼓励,或俟工程告成之日议叙”的意见。

雍正皇帝在其所撰《石景山惠济庙碑文》中,也没忘记表白自己的治河功绩,说他更加重视永定河的河务,不仅设立专门的官员管理,而且由国库拨专款维修,结果“比年以来,永定河安流顺轨,无冲荡之虞,民居乐业,岁获有秋”。这也不完全是自夸。事实上,他的确对永定河河务提出许多十分具体的意见,而且督促落实,成效显着。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他还在念念不忘,继续提出很好的意见。

历史上,有些人对雍正提出许多非议,但从他领导治理永定河现存的历史资料看,应算得上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

主持修建北惠济庙的是和硕怡亲王允祥,他“躬往营度,得地庞村之西”,选的庙址“长河西绕而南萦,峰岭北纡而左骛”,“控制形胜,负山临流”,为此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允祥是雍正的得力助手,工部应在他的治下,全国的河务都得操心。他认为“石景山堤口当永定河之上游,作京师之保障,所关最为紧要”,因此,事必躬亲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允祥在雍正年间为治理永定河不仅提出许多好的建议,而且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是一位具有杰出贡献并令人崇敬的人物。

《永定河志》记载的河神庙有20余座之多,但像北惠济庙这样“殿宇崇严,规制宏敞”的极为罕见。当时的北惠济庙坐北朝南,由三进院落组成。现虽然仅存一座碑亭和一株古柏,留存在首钢制氧厂内,但仍可见证清代前期大力治理永定河的历史功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