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禅风连粤湘

青原山净居寺,是着名的禅宗祖庭圣殿,更是吉安家喻户晓的人文名胜。可是,人们见到的只是幽林绿水,殿堂庙宇,佛像菩萨;只知道开创者是唐代时安福人行思和尚,尊为七祖。可在禅宗发展史上,净居寺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历程?为了搜寻史料,寻根探流,感受禅风,由青原区政协召集和净居寺方丈妙安师徒陪同,笔者一行于6月上旬赴广东韶关、湖南衡山的名刹,探寻行思师徒的踪迹。

六祖真身憾心灵

青原山净居寺前,有一块巨碑,上书“曹溪宗派”,是明代理学大师、曾任庐陵县令的王阳明书写的。“曹溪”是韶关的地名,那里的宝林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开创的道场,唐宣宗赐“南华”为寺名。这南华禅寺,不愧为天下禅宗的祖庭,规模宏大,气势浩大,内含博大。最震憾心灵的,是圆寂于近1300年前唐代时的六祖慧能,其真身至今完好保存,肤上敷漆,盘座在宝殿中,面目如生,左右各有一尊南华高僧的真身。在藏经阁,寺僧以贵宾的礼遇,特例让我们观赏了六祖的金、玉塑像,以及他年轻时在湖北东山寺舂米时,为增加体重背着的坠腰石;武则天皇帝颁赐六祖宣诏书的真迹,各朝的陶、木佛像,高僧舍利等,均为无价之宝。

瞻仰六祖真身,仿佛看到了千多年前他为弘法坚毅而从容的神态,想起了“衣止六祖”的传说。慧能为外来的佛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东山寺碓房舂米的他,因写的偈语符合五祖“见性成佛”的心意,五祖夜召其密授法衣,“以心传心”,并叮嘱说,今后天下更多的人接受了禅法,到你为止,以后不需传衣称祖了。因怕主张“渐悟”的首徒神秀迫害,五祖嘱他连夜逃走。神秀追杀不成,慧能回广东老家,在深山中潜藏了15年,九死一生。在一次大型弘法会上,他露面后语惊四座,并出示法衣,被迎入曹溪宝林寺,尊为六祖,开创南禅。行思拜六祖为师15年,深得其法,位列首徒。六祖对行思说,我受衣钵后,屡遭磨难,身后争竞必多。衣钵即留镇山门,不必再传。行思问道,没有衣钵凭什么传法?六祖说,衣钵只表示凭信,而法传是以心传心。我今传法给你,不必担心没有凭信,你“当分化一方,勿令断绝。”行思遵师嘱,回青原山弘法。他传承并光大六祖“佛在心中,识己本来面目”、“顿悟成佛”等学说,走大众化之路,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被门徒尊为七祖。行思一脉,延绵不绝,他又是六祖慧能的首徒和唯一的得法者,被后世尊为七祖也就名正言顺了。

希迁寻思传三宗

禅宗发展史上,有“一花开五叶”之说,那是禅宗始祖达摩从印度东渡中国∵后的预言。禅宗这“一花”,传五代到了六祖慧能,他的两位高徒果真开了“五叶”:青原行思派系的曹洞宗、云门宗、法眼三宗;南岳怀让派系传下的沩仰、临济二宗,共同形成了最大的佛教宗派。而青原派系的三宗,是行思的高徒希迁在衡山传下去的。南台寺是南岳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为南朝梁时海印和尚所建,使该寺名传千古的是希迁和尚。希迁是广东高要人,12岁去曹溪拜六祖慧能为师,此时行思已离开了曹溪。希迁秉性灵异,悟性极高,慧能很喜欢他。慧能圆寂前,希迁问六祖,尊师百年之后,我不知跟随谁?慧能说:“寻思去。”希迁不明这三字之意,理解为尊师要自己思考,想想拜谁为师,又怎样修行?于是常静坐独思不懈,四处参学时也这样做。可他如此“寻思”10余年也没悟出结果。寺中首座问他,你天天这样独思干什么?希迁说,我是遵照祖师的嘱咐寻思,久久不得其解。首座说,你没悟出祖师的语意,他是要你去寻找已回江西的师兄行思,祖师已直言相告,只是你没理解罢了。希迁被点破后大喜,立即赴青原拜行思为师。师徒心心相印,行思对他很欣赏,曾评价说,我的门徒虽然众多,但有这样一个杰出的高徒就心满意足了。行思传法后,希迁转往南岳南台寺,在寺东大石块上结庵而居,被称为“石头希迁”。他在此弘法近50年,广收门徒,所作《参同契》影响极大,后来传至曹洞、云门、法眼三宗。

“探禅”之中,我们虽然对佛经禅法、清规戒律不太清楚,信仰和观念与佛界迥异,但对禅师们坚定的信念和为此毕生奉献的精神,顿生敬意。回首所观瞻的寺殿道场,无一不是规模宏大,金壁辉煌,香火兴旺,门庭若市;而作为祖庭圣殿的青原净居寺,虽近几年已修葺扩建,只能算是盘精美的盆景,难显名寺的地位与气势。佛界与凡俗,文化与经济,道义与财富,传统与现代,其间关系怎样认识和对待?怎样才能相得益彰?还有待我们探讨和反思。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